形意拳三十六天罡手

周易参同契云“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麦生,天罡据酉”。天罡就是北斗星,位在太

微垣北。其第一星名曰天枢,其次为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斗之首,曰魁;玉衡、开阳、瑶 光三星为斗之柄,曰罡,合称“魁罡”。参同契所述是指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形成的季节 更迭。人在地面上看到北斗星在天空旋转的位置,即二月榆钱落地时,斗首在东;八月麦 苗出土时斗柄在西。晋书【天文志】云,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

时,玉衡为音,开阳为律,瑶光为星”,阐述了北斗七星与人类的生息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体 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北斗七星在西方天文学里属大熊星座,除天权星为三等星外,其余 均为二等星。住在北半球的居民,夜间出行,以北斗七星作为舫:标而不致迷失方向。根据 斗柄所指的方位,以判断时间的早晚。北斗旋转以天权为轴心,故说天权为“时”。

道家修真须乘魁履罡,即常言所说踏罡布斗之谓也!内家拳将人体的头、两臂、双腿、 足、胸、腹七个部位,取名七星。正身自然站立,名曰并步七星,也是天人合一之意。武当 拳有七星步,即按北斗七星排列的位置,以天权星为轴心旋转而行,步走八方,七星步就转 了一周天,与九宫步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军事上有七星八门阵法,以天权为指挥部,其余 六军排列斗魁,按顺逆时针方向,左右旋转来回掩杀。引敌入阵,犹如进了切菜机,倾刻瓦 解。武术的步法和军事的阵法都可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变化。《西游记》中,悟 空有七十二地煞变化,虽为小说家演绎,也非空穴来风,自有其出处。北斗辖区不是只有 一百零八颗星,而是一百零八个星座。三十六天罡是北斗的近卫军,七十二地煞是北斗的 边防军,前者其性属阳,后者其性属阴,故形意拳取三十六天罡明手,八卦掌取七十二地煞 暗手。三十六天S星名为:魁、S、机、闲、勇、雄、猛、威、英、贵、富、满、孤、伤、立、捷、暗、佑、 空、速、异、杀、微、究、退、寿、剑、平、罪、损、败、牢、慧、暴、哭、巧,即全名为天魁星、天g星、 天机星、天闲星、天勇星等三十六个星座。

民国初年,李存义,张兆东二位先生在京津一带传艺时,根据刘奇蘭、郭云深、车毅斋、 宋世荣等前辈们在实践中常用的打、拿结合之手法,编排而成三十六天罡手,亦称大擒拿 手。而后传给钱松龄等少数几位弟子,未能广为流传。1950年春钱老师在给两位师兄教 习时,我在场笔录下来并绘制了草图。十年动乱时我将此稿及其它一些珍贵资料托付郭 叔蕃师兄妥善保管,得以幸存。现整理编入本书予以刊出,以付后学。

形意拳二十六天是手,是将五彳了、十—•形中的打拿应用手法,编排组合,脱*页而出,动 作简练,式不过三,大开大合,打拿交递,拿而不死,借敌之势,边打边拿,拿时不容敌反解, 打时不容敌应变。全用明手,不用暗手。与敌交手必将其拿平放展,使其全无回旋余地, 故称其为大擒拿手。与此对应的八卦掌七十二地煞手,有经天纬地之能,阴、柔、刁、钻全 用暗手,用起来制人于无形之地。二者虽形式有别,但其技击原则是一致的。这两套手法 外门人不知,即使本门中人亦知之不多,虽有人知道,但会的人更少。现叙述如下:

一、擒拿是双手运用反关节的技击方法,将敌放置于不能还击的境地,从而达到克敌 制胜的目的。

众所周知举重运动员能将大于自己体重的杠 铃举过头顶,已属不易,这叫过顶之力。因此, 双肩过顶不利擒拿。此外腰胯以下也不利擒 拿,只能抱摔。所以,擒拿动作在肩以下、胯 以上为最佳有效区间,如图甲所示。反制擒 拿的途径是将敌手上引过肩,下坠过胯,敌则 施展不开擒拿手法。一般情况是双手擒敌, 问题在于你拿了人家的手臂,自己的手也占住 了!如果出现突然的反击则无法应对,而形意 拳三十六天罡手采用打拿结合的原则,拿而不 死,快速倒手,边打边拿,如风搅雪,解决了“我 拿人时我亦差”的弱点,将三十六天罡大擒拿 手的技击能量发挥到极致。

图片172 图片173 图片174 图片175 图片176 图片169 图片170 图片171

对敌要控制有效区间,使其不能反制;对己要脱离有效区间,用以化解对方的擒 拿。这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务必娴熟于心。

二、 采用打拿交替的原则,拿为打掩护,打为拿开路。可以一打一拿,或两打一拿,或 两拿一打,或打打拿拿,边打边拿,如风搅雪,敌顾打顾不了拿,顾拿又顾不了打,使敌无所 适从,常规的格挡招架,闪展腾挪完全施展不开!敌在这种急剧的变化中疲于奔命,毫无 招架之功。这里的拿和打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拿到位就是目的,未到位就是手段,把目的 交给打去完成。

三、 打拿交替的过程中不能死拿,一味追求拿的效果。必须活拿多变,迅速倒手,改换

擒拿和打击的部位。在有效区间把敌方引入可控误区,拿而不死,拿得要准,打得要狠,拿 给打争取时间,打给拿争取空间。法无常法,式无定式,外动内静,从容应对,不纠缠角力, 不硬打硬拿,以我之有序,击彼之无序。轻拿则重打,重拿可轻打,不拖泥带水,反复胶着。 在严密有序的动作中,让敌方不自觉地送上门来被打被拿。如此才能达到稳打稳拿的 目的。

四、 擒拿不要抓关节,而是大臂、小臂等非关节部位。因为关节可以作为轴心,向不同 的方向旋转,轻易解脱。而非关节部位则无法旋转、伸缩。

 

五、 在打拿交替的基础上,要会准确地应用点、拿、打、踢穴位。熟悉经络运行,明确子 午流注,能以弱制强,以小制大,以慢制快,以轻制重。如敌方出拳、掌进击时,我直接抓扣 敌手,用拇指点压其合谷、列缺,敌立即失去进击能力。当我拿住敌之肘关节时用拇指点 压其曲池,敌遂即半身麻木。如敌拧我右臂,我全身放松,手背上穿,或下沉过胯,趁势以 左手中指点压其右肩井,敌必身困而松手,再无抓扣能力。用鼍形抹眉应敌时,可点其印 堂、承浆、天突诸穴。能熟记以上各个穴位置,精准到位,就;足以应敌而游刃有余了!

六、 形意拳化解敌方对我实施擒拿的原则是击根避梢,以打解拿,不多用反擒拿的手 法去化解。例如敌方抓扣我手腕,我不必用金丝缠腕之类的反制手法。而是趁其双手拿 我以为得手之际,立即出另一闲置之手,一檷拳击其章门,立时就解套了!而反擒拿法费 事费力,如遇功深力大之敌不唯解脱不开,反而为其所制。此外还可用懒龙卧道式,一拳 敲在抓我敌之手背上,敌立即松手。又如敌当胸抓来,我不必扣其手而反拧之,而是出十 字手将其小臂剪成骨折。对于擒拿高手,不能给其以抓拿的机会,更不可反拿求解,而是 要先打其肩,再摧其手,以无比凌厉的打法,变化莫测的步法,无坚不摧的内气,柔若无骨 的双臂,松灵圆滑,立体式的打拿组合,只见我动手,不见敌还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应 对自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十六天罡手,在技击上提出打拿交替的卓著理念。内外两家,各类拳法都重视擒拿, 但大多拿而不打,打而不拿,给敌方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我拿人时已腾不出打的空间。 比如推手有不少精妙的擒拿手法,但只拿不打,如遇到生死攸关的场面,纯用擒拿而制胜 的几率太小,必重击方能奏效。读者可根据本原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出多种模式方 为得之。

图片182 图片183 图片184 图片185 图片186 图片187 图片188 图片189 图片190 图片191 图片192 图片193 图片194 图片177 图片178 图片179 图片180 图片181

形意拳传承宗谱及规则

目前武林界把心意六合拳与形意拳在竞技赛事中分成两个不同的拳种,这似乎过于 草率了些。1951年笔者离师南下时,先生将形意拳、八卦掌的传承宗谱及禁、戒规范亲笔 写一份赠我。宗谱排行四十字,将明末清初心意六合拳第一代传人姬隆丰先生奉为开山 之祖,并说明拳理与拳法的设置和岳武穆拳经的启示有密不可分传承性的关联。

形意拳是李洛能先生从心意六合拳逐步脱胎发展起来的,用的是同一个传承宗谱。 由于山西地区从古至今相对封闭,而河南马学礼一支又仅限于在回族兄弟内流传,故而发 展受到局限。李洛能从山西得艺后,演化成形意拳,回到河北、京津一带迅速传遍北半个 中国,清末明初又传至淞沪、武汉等地。虽然二者演练动作有所差异,但其拳理却是一脉 相承的。

传承宗谱是习武者联系的纽带,讲辈分是尊师重道的体现,这就和家族谱系一样。它 不是结社组织,凡是行过拜师礼的都应遵循这一规则。至于有长房出晚辈的现象是自然 形成的规律,不能回避事实。年长的晚辈对年轻的长辈,也应该以师礼待之。而年轻的长 辈也须谦和行下,不可有居傲之气,应把辈分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发愤研习,不懈努力, 迅速提高到足以与身份相称的技艺水平。能得到同门的认可,靠的是实力。

形意拳宗谱排行共四十字,具体从何时指定的,前辈人没有交待,但从开头“武”字, 据推测应该是第三代传人戴龙邦先生所制定,因为第二代传人曹继武名字中有“武”字。 就和八卦掌宗谱一样,排行开头是“海”字,下为“福”字。即第一代董海川有“海”,第二 代尹福有“福”,可以认定是董公健在时就拟定好了。宗谱排行中不应该有重复的字,但形 意拳宗谱中第一字与第十九字同为海字,这肯定是在历代相传时出现的误差。后经郭叔 蕃师兄的考证,韩幕侠老师的宗谱上第十九字是“涵”字,而不是“海”字,笔者从其说。如 果按六十年算一代相传,四十个字也只够用二百四十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姬隆丰祖 师传至笔者历时近四百年也只有八代,当前第七代传人尚有健在者。此乃学习形意拳多 高寿之故也!而第九,甚至第十代习武者,年长于我者亦大有人在,这就是自然规律形成 的代沟。

李存义先生晚年也定了宗谱十字,从李存义先生幵始下传,其十字为:

华邦唯武尚社会永宁强这十个字仅限于李先生所传一支应用,如果有人说自己是形意拳第四代或第五代传 人,那一定是李先生传承的门下。

形意拳的规训很严格,注重忠孝仁义,在任何时代与国家的法律是平行一致的。如果 每一条款都能做到也算是法古今之完人了!现在将规训中几条说明一下:在练功十诫中 有“三戒烟酒无度” 一条,笔者认为此条宽了一些。因为抽烟伤肺,饮酒伤肝,对身体一点 好处也没有。尤其是烟本身就是毒品,与鸦片、大麻没有本质的区别,仅大巫与小巫的关

系而已。凡习武者必须严禁烟酒,以保身心健康。还有“六戒檐下纳凉”一条。看似平常 檐下纳凉生活小节,为何如此郑重列出?只因檐下乃穿堂之风,力虽细微,却足以穿筋透 骨,练功后之热身坐于屋檐下,极易在不知不觉中受风寒之侵,且不易痊愈。在屋檐下饮 食会有各类昆虫之毒液落入杯盘,其害尤烈。在十二禁条中之第三条“不准媚事敌伪”乃 指异国侵略时不可做汉奸而言。至于中原逐鹿,各为其主,则另当别论。第十条为“不准 看家护院”,积善之家,和睦相邻,无仇无敌,何须雇人看家护院。主要是指不为鱼肉乡里 的土豪劣绅作帮凶而言,如《打渔杀家》中大教师之流的人物便是。当今许多新兴暴富其 财来路皆不明不净,非贪即腐,非黑即毒,必有人伺机寻仇。若为这些人保镖护院,一旦东 窗事发,反受其累。如为此伤人伤己,更划不来了。但在国家部门、企业任职保卫,则是应 尽心尽责的。第十一条“不准投掷呼卢”投掷者即掷骰子,赌具也;呼卢者即开宝时呼“么 二边,四五六”也。赌博会使人倾家荡产,沦为乞丐。如此恶习,形意拳自然严禁。行止规 范第五条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说。这当临事时,一定要看准是非,把握适度,既要制 止凶顽,还不能伤其性命,以免脱不了身,惹上官司,尤其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冒然出手 帮了倒忙,如《白水滩》中的—郎,为打抱不平,打错了好人,放走的坏人,反过来害他, 最后还是被打的好人率众劫了法场,营救了他。习武者应以此为戒。

本书编绘的目的是针对当前武林界重表演、轻实用的现实,将形意拳的实战法则展示 给广大形意拳爱好者,使这一古老拳法的真谛在中华大地重振雄风。

民国时期,政府设有“中央国术馆”,军队中都设有武术教官,大部分都教授形意五行 拳的演练和应用。20世纪50年代初,边防部队、公安战士也把五行拳作为重要的训练科 目。后来历届全国武术赛事上不再提倡对抗项目,各种拳法的应用逐渐消失。十年动乱, 不少老一代武术家遭受迫害相续谢世,到了 80年代初期,已经很少有人会在实战中应用 形意拳了。以致不少形意拳选手在恢复擂台赛时,竟然在拳击加脚的散打对手面前不堪 一击。中外浩繁的各类拳法中,真正能总结出一套科学完整的技击法则,形意拳做得是较 好的,并通过实践证明是合理有效的。这些法则具有普遍性,只是形意拳应用更为得心应 手。五行拳只有五个主式动作,学起来不难,但要能牢记原则,熟练应用也须下一番苦功。 常见一般拳法大多应用,无非是手脚并用,直出直入,凭的是力度和速度,各动作之间不一 定有必然地联系,不具备攻防一体的连续性。而形意拳的举手投足,一动一静,都经过严 密的排列组合,是拳法中的晶体,集演练、实用、健身、修养诸因素为一体。它就像一颗雀 卵般大小由碳原子结晶的钻石,其价值大于百万吨非晶体的煤炭。

形意拳艺无止境,要练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天和为善,地合为美,人合为真。能练 到有容无欲,即是真善美。不仅独善其身,还要除恶扬善,爱国爱人,以天下为己任。如守 土保疆,面对倭夷,应横刀立马,绝不手软。学拳要心灵,灵则慧,慧则通,从而达到心智。 智则识,识则勇,勇则心空,空则虚,虚则神。何谓神?阴阳不测谓之神。将敌置于阴阳不 明之地,刚柔不辨,开合无序,吞吐哽咽,进退维谷,则不战而胜之,这才是能使敌身、心、 神、智一并无上,正等正觉的引进落空。众多的前辈中只有刘奇兰先生做到此境界。

一些武术刊物对形意拳的八字功已有不少叙述,有五行拳为体、八字功为用之说。但 具体怎么个用法都没有交待明白,仅仅讲了功,没有法和术,哪怕有个对练动作参考一下 也好,但没有!这就是很难令人信服。本书中也介绍了一些对练套路。笔者认为对练不 失为培养实战的一种方式,但离实战仍有很长的一段距离,练得再好也代表不了选手的实 战水平。因为在实战中,不可能按照我们编好的对练动作去应对敌方!我们对敌方的基 本条件甚至都一无所知,又如何克敌制胜呢?所以习者应该依照应用法则,进行无设定、 无预警、无规则、无套路的实用训练。可以一招制敌,也可以连续进击,只有这样,才能从 容应对各类未知的拳法和打法。

.形意拳经有“硬打硬进无遮拦”之说,此说着实误导了不少习者,认为学会五行拳的 套路就可以硬打硬进无遮拦了,及至与人交手败阵而归,于是就怀疑此说有无道理。其实 前人没有说错,问题是理解“无遮拦”真正的含义了没有?动作练对了没有?经过实战训 练了没有?技击法则熟记于心了没有?你必须具备使敌方无遮拦的条件,才能硬打硬进。 此外还要练出惊弹、撊炸等六合之力才能稳操胜券。这等于上山打柴先带斧,下河捞鱼须 撒网,条件不具备,任何事情也办不成。五行拳在实用时,不论劈、撥、炮、横,出手时双 臂合在中门以螺旋拧转形式,滚动前进,不给敌方以任何可遮拦的余地,就是轻打柔进也 能克敌制胜。有心者不妨一试便知。

前面章节中已对形意拳的步法有详细的阐述,这里还想要强调步法的重要性。所有 的理、功、法、术都要以步法来保证。所谓手、眼、身、法、步,步法为先,即此意也!技击法 则中,以正对侧是第一要素,但敌方亦非弱兵,必有对策。能在一步之内身形做到以己之 正,对敌之侧,就有一半胜算,具体是摆右步,上左步;摆左步,上右步,就会始终面对敌方 的左右两侧而占据有利方位。如敌身强力大,直扑过来,还可用倒插步加三角步穿插,敌 出右手右腿,我倒插右步与左脚成九十度直角,身形立即与敌右侧平齐,我可以左拳横击 之,再平移左步,至敌身后,出右手击之。敌出左手左腿,我倒插左步,以右拳横击之,再 平移右步,至敌身后,出左手击之。这种倒插步接三角步,左右回旋行走的足迹,类似道 家修炼的杳罡步斗,故称七星步法,与八卦掌的九宫步有异曲同工之妙,能使敌致幻。这 种步法不是从套路中练出来的,而是在实战训练中走出来的。形意拳经中有“只进不退” 之说,这里不退,不是僵持,不是死缠烂打,而是敌右势强,我左退右进,敌左势强,我右退 左进的换步迂回法,既保证以正对侧,又保持只进不退的有效打击,还有前面讲过对待低 腿的错步炮拳,都是形意拳特有的步法。

技击法则中的轻接重打是先不给敌方有反制的支点,以便给打留下更大的空间。此 外还可以以打代接。常见各种对抗赛事都是直奔有效打击部位,很少先打敌方的手、臂、 腿、脚,于是就少了克敌制胜而采取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战争中,任何一位指挥员都会想 到先打掉敌方的火力点,以便给冲锋部队扫清障碍减少伤亡,但是在单兵格斗时就往往忽 略了这一点。敌出重拳击来,我不格挡招架,而是照其手背和小臂横向弹击过去。敌起腿 扫、踢、踹、蹬,我应势而上,挥重拳敲击其足三里、丰隆、冲阳、阳谷、三阴交诸穴,只要击中 一处,敌之锐气则严重受挫,甚至因此而停战。笔者曾与拳友切嗟,对方起高腿飞来,我原 地一劈拳打下,前手击中犊鼻,后手击中冲阳,只因其用力过大,而我手及时到位,正好力 透冲阳、陶谷之间,拳友之脚面立即肿起一青包。故而在实用时一不可退,二须迎势而上, 三是以打代接,因势制宜,当轻则轻,当重则重,出其不意,稳扎稳打,不拘泥于一法。

再论刚柔、明暗、化劲。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凡是硬度HB值较高的材料其延伸率5% 值就越低,因而易脆,易折,经不起冲击和压缩,但它锋利耐磨,是刚性材料。硬度低的材 料一般有较好的可塑性,能承受一定冲击和压缩,不易破碎,但却经不起切割,是柔性材 料。于是人们就研究具有刚柔兼备的复合材料。在内外两家的拳法中,形意拳所追求的 正是这种“似刚亦柔”的复合劲。刚是表象于外,柔是含蓄于内。自然界中无机物质一般 没有固态、液态、气态二态共存一体的现象,而有机的生命却是由固态、液态、气态二态共 存一体形成的。而能有自我意识,自行调节三态循环,将运化之真气周行经络,存于丹田, 收放自如的,只有进化最完善的人类才能做到。形意拳的刚柔之源,是由丹田真气所产生 的能量通过血液循环,由经络快速传递至需要的肌骨部位,发出的刚柔二劲能瞬间转换, 没有明确的界限。水性至柔,但高压水刀能够切割钢板;坚钢成丝,亦可性柔绕指。物极必反,拳法亦是如此。生命的存在三态缺一即行终止,动植物皆如此。

内家拳法讲究练劲,不说练力。力的产生是由气血运行,促使肌肉收缩膨胀,产生能 量,由所做的“功”显示出来的量叫做“力”。力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变化会由弱到强,再 由强到弱,呈正弦曲线而相互转化。劲的产生是气血运行,通过经络的奇经八脉不断地精 炼,合成混元一气,储存于丹田之库,需要时能迅速传至周身,发劲可大可小,收放自如,有 一往无前、坚不可摧之功能,谓之“劲”。力和劲通过锻炼可以增力、长劲。但二者的结果 却不相同。力练的时候会增长,不练会消退。青壮年力大,中老年力微。劲只要坚持内功 锻炼,守护真元,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劲会越来越充足,不因年迈而消退。内劲如何生出? 练拳时务必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扣齿、合膝、松腰、坐胯、提肛、顺顶、收项、闭□、舌抵、 咽露、气沉丹田、目注玄关、耳不收音、鼻孔真息,日久劲生。真气运行,内劲畅通无阻,经 络传递,做到坎离易位,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搅动周天玄根,上贯指梢,下通涌泉,才能聚 焦惊弹、禰炸、攒翻、拧裹、抖擞、螺旋六合之劲,一发即至。所谓用劲不用力,越用力越没 劲即此意也!拳经云“练就丹田混元宝,万两黄金不与人”。劲由气生,不可轻用,以免损 气伤人!

明劲为炼精化气,易骨之功法。起手似闪电,打下如惊雷,劲之源头来自丹田,非肌肉 暴涨之浊力。身、手、肩、肘、腕、胯、膝、足齐动,内外相合,劲道圆整。拳如流星,臂似抒绳, 就是说拳出如流星锤,有冲击刚猛之势。但手臂柔韧,如牵锤的麻绳游刃有余。这是形意 拳的明劲与众不同之处。

暗劲为炼气化神,易筋之功法,势如潮水涌动,后浪推前浪,绵绵不绝。内劲储存于 丹田,能迅速通过经络传达至各个需用之末梢,如张硬弓之弦,缓缓地张、合、开、收。又 如双手撕扯无头乱丝,扯得长,撕不断。敌与我交手,顶不住、化不开、沾不得、黏不住、吞 不进、吐不出、引得进、落不空。

化劲为炼神还虚,易髓之功法,轻如云,淡如烟,形似长虹经天,触之全无影踪。周身 松灵空静,应敌如调琴笙,细若游丝飘渺,势动宛如游龙。十指变幻如带刺蒺藜,沾之如芒 在背,却无甩脱之功。敌如提线之木偶,任我南北与西东。明、暗、化三劲要练到无刚无柔, 明暗交集,置敌于非阴非阳之地。混元一气贯通,“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至此则 练虚合道矣!

拳经明确讲到:五行拳,劈拳练肺,镚拳练肝,攒拳练肾,炮拳练心,横拳练脾胃。而在 具体操作中,究竟是如何达到强健五脏的效果,并未说明。其实还是动作正确与否的问题。 劈拳起势双手下掳至脐下,翻手起攒,双拳及小臂沿任脉贴身上行至人中而出拳,就是将 左右肺叶和气管按摩了一遍,如此反复,既舒津润肺,又满足了攻防一体的要求。

棚拳依带脉左右横向回旋,后拳从京门横行贴身至中脘,手背上前肘弯,双拳及小臂 螺旋形交织滚动至手腕,沿中门直线檷出。京门在右为肝,在左为脾,左右小臂及拳在运 动中都起到按摩肝、脾脏器的作用。在实战中,也只有这样左右回旋的运动轨迹,才能达 到半步镚拳制胜的目的。

攒拳仍是双拳螺旋式运行,后拳从肘弯交织滚动,向上四十五度角,扶摇攒出。出右 拳行右冲脉,出左拳行左冲脉,经络上行,冲开左右肾腧,虽非直接按摩,由于舒腰坐胯,亦 能炼精化气,达到强肾润下的功能。

炮拳十字手上步,左拳在后时,从右腮过左腮,右拳在后时,从左腮过右腮,皆立臂旋 转而行。同时两小臂及肘紧贴前胸从中脘转向京门。前拳从后肘下禰出,形成严密的括边、 括身炮法,同时也按摩了左心右肺。

横拳演练时出右拳从中脘上至左腋下,顺左臂螺旋滚动而出,右肘同时也紧贴中脘而
过。左拳从中脘上至右腋下,顺右臂螺旋滚动而出。如此左、右拳,小臂及肘部都将胃脘 按摩一遍。横拳以打解拿的功能也充分显不。

因此演练动作不准,不仅不能克敌制胜,也起不到强健五脏的作用。有些选手为了表 演能拿金牌,一味追求视觉效果,将内家拳改成了花拳绣腿,面目全非,美其名曰“创新”。 笔者认为创新无可非议,但要先继承,后发展。对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有足够成熟的理解, 演练上有深厚的积淀,博学广闻,善借他山之石,集腋成裘,小心求证。不论实用与演练都 能达到一代传人具有的条件去创新,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让业内人士认同。否则 就像连家常菜都做不好的厨师,不可能做出一道品牌菜的道理一样。青歌赛座上的评委, 分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四组,每一位都是行家里手,不但能准确地评定记分,还能指出 不足,示范演唱。而武术赛事的评委则参差不齐,有的知识面窄,看不懂不熟悉的流派,岂 能评出真正水平?所以各种流派应该有表演的规范,裁判也要分门别类进行专业培训, 千万不要用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样样稀松的评委滥竽充数。

诗曰:

运动真息调内劲, 内劲发动宜速决, 气行滚滚意不断, 心定神闲气要顺, 养得天地浩然气, 学艺必先求拳理, 真诀之中有真义, 真形之中出奇劲, 奇功变化风雷起, 学拳必得真谛诀, 求师不高空误机, 遍访终南觅真诠,

劲出须贯四梢停, 以意蓄劲神贯顶, 劲发于外应变灵, 意静劲整势要平。 外意不侵杂念穷。 拳理之中有真诀, 真义之中见真形。 奇正相生得奇功, 出神入化艺方成。 不得真传一世空。 回首年华心迷蒙。 得遇明师须珍重。

形意拳有说不完的拳理,讲不完的拳法,用不尽的拳术,练不到底的拳功,上不完的台 阶,写不完的深沉,无穷尽的感悟。其式至简,其理无垠,其意深邃,其变无穷。正愁山重 水复疑无路,转眼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动作严谨,结构紧密,无懈可击,非同一般的技击原 则,出一式至少控制敌方三点。例如敌出右拳,我必右手掳腕,左手劈肩,左肘点臂,三点 齐到使敌毫无回旋余地,这正是形意拳的精微细腻之处。此外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内涵,只有习者日积月累,心智感悟,才能越来越接近它!

晓角吟风看启明, 心存寂空杳形迹, 轻似一叶坠玉露, 五行弥纟仑定造化,晨兴无事不从容; 千株松下舞白虹。 重如五岳压金钉; 生克循序万物生。
外形内意合阴阳, 道通天地有形外, 静养灵根动养神, 有形有意都是假, 劈拳乾兑润金肺, 攒拳坎冲滋肾水, 乌龙翻江健脾胃, 远取诸物十二象, 天马行空绝尘去, 龙吟云萃壬脉起, 鼍龙击水渡险滩, 雄鸡三唱天破晓, 鹰捉熊起斗心智, 燕子束身三抄水, 倒转乾坤大挪移, 泥丸顶上三花聚, 三万六千运胎息, 心正入静实诚意, 一念守中无杂念, 阴阳动静刚柔劲,始作拳法妙无穷; 心纳广宇敛仓弯。 其式至简其理丰; 技到无心始见功。 黑虎出洞肝木盛; 鶴子入林心火盈。 转脉运神守真精; 近合周身八脉经。 虎啸山林督脉通; 金蛇缠柳伏草丛。 骀形亮翅挤正中; 鹞子搜林鸟雀惊。 封侯挂印爬竿顶; 眼明胆正势神勇。 三廻九转兀气充; 五气朝元丹田功。 若隐若现内劲生; 身动气随技艺成。 不衰不逆神气平; 功到神虚自然明。

图片195

生日宴会上与众弟子合影

浏览1,6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