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由于:求胜意识过强,或者期望值过髙。一般来说,在强烈的 夺冠意识或获奖欲望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极度紧张。对比赛缺乏自信。对比赛缺乏自信者容易引起极度紧 张。运动员自信心低,可能是由于认为没有掌握好运动技能, 没有良好的运动节奏和规律,对运动的结果没有把握所造成 的;也可能是由于过去在运动中受过伤、受过惩罚或者经历过 多次失败形成了消极的条件反射而造成的。与个性特点有关。一般地说,神经系统兴奋性较强的 人,在运动竞赛中容易引起极度紧张、惊慌;反之,则不容易引 起极度紧张、惊慌。因此,紧张情绪的容忍度也可以通过神经 类型或气质类型测査表来加以预测。

研究已经发现,特质焦虑水平高的运动员比特质焦虑水 平低的运动员更容易体验到极度紧张。

在个性特质中,忧郁性大、情绪不稳定、自卑感强、神经过 敏性强、或者“完美主义”者,更容易引起极度紧张;反之,则不

容易引起极度紧张。对自身生理指标(如心率、呼吸频率、出汗量等)变化 的消极评价,也可能引起极度紧张和惊慌。

根据以上分析,为预防和克服运动员的极度紧张,教练员

应当做到:(1)努力提高运动员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2)对运

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3)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自信 心(运动员对能够在比赛中取胜的信念或确信程度)以及对教

练员的信任:(4)让运动员学会独立地按步骤地做好每次比赛 的心理准备;(5)降低运动员的比赛胜负意识,把他们的注意 : 力引向运动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运动的结果;(6)教会运动 员心理自我调整的一系列技能(放松训练、认知训练、想象训 练等)。

(三)运动中的焦虑情绪

1.焦虑及其产生的根源:运动焦虑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 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景产 生担忧倾向。运动员平时的心理状态和赛前、赛中、赛后情绪 的变化与调节,以及最佳成绩的取得等都与焦虑有关。研究结 果表明,引起焦虑的原因是以下三个不同的维度:(1)对个人 有威胁。主要是怕失败、怕受伤。(2)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比赛 不分胜负)或消极的确定性(如输了),(3)期待。即焦虑由悬而 未决的情境所促成的。教练员了解引起运动员焦虑的多种原 因就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减少焦虑。焦虑一般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两种。特质焦虑是一 个人有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高的人,几乎在他们所 面临的许多情况下都表现出焦虑,无论是在班级里,还是在工 作单位是参加社交活动还是外出打电话、买东西,甚至是要去 旅游等都会感到焦虑,他们为许多事情担忧,对未来所有的亊 情(包括没有危险的环境)都有一种模糊的、心神不定之感。

状态焦虑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焦 虑。它是一个人对变化的环境条件或环境压力的反应,是暂时 性的,随时间而波动的。是一种包含有生理成分(自己能觉察 到生理上的唤醒)、行为成分(动作范围抑制、精细动作协调受 阻)和认知成分的情绪特征群,其中的主要成分是认知(或评 估),包括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对活动结果的评价(指对结果的 重要性,结果对主体意义)的认知。

(四)运动竞赛中的心理战术与心理调节方法

1.运动竞赛中的心連战术:心理战术是指在运动竞赛过 程中,利用各种变化方式扰乱对手的心理策略和方法。这是建 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技术动作基础上的。合理地运 用心理战术,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是取得比赛成功 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常用的心理战术手段有:宣传手段。利用电视、报刊、新闻发布会等宣传渠道阐 述自已对胜负的看法,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两种宣传D—是 夸张宣传,将自己并不优势的方面宣传为强的方面,是制胜法 宝,以此来吓唬对方,动摇对方的斗志,打乱对方的准备。二是 保守宣传,将自己强的方面宣传为因种种原因而变弱的致命 点,说明自己的不行,以此麻痹和迷惑对方,削弱对方的战斗 力。表露手段。利用赛前的练习时机,充分地表露自己,让 对方及新闻记者观看。一般来说有三种表露形式:一是真实表 露,目的是不考虑外界因素,将自身完全投人到赛场的环境 中,进行适应训练;二者夸张表露,在练习场上从服饰上、规槟

上、表情上及发声方面尽可能地表现出旺盛、高昂、不,可战胜 的气势;三是保守表露,队伍残缺不齐,队员无精打采等表现 弱势。封闭手段。在赛前拒不在赛场露面或根本就不去赛 区,直到比赛正式开始时突然露面。用此方法达到出其不意效 果。

除此之外,还有放任手段等。比赛中的心理战术手段,应 根据比赛双方及赛场的情况灵活运用。

2.运动竞赛中的心理调节方法:比赛前常用的心理调节 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赛前谈话。要以同情、体谅的态度进行友好的交谈.通

过交谈帮助运动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意义,激发比赛动机,鼓 舞增加情绪和增强比赛信心。由此使运动员减轻心理压力,集 中精力投人比赛。但要与比赛有较长时间的间隔。 复述比赛程序。在制定比赛程序(包括赛前程序和赛 中程序)的基础上,认真执行赛前程序,并对赛中程序在头脑 中进行“复述”。前者是指行为程序,即赛前什么时候做什么, 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等;后者是指思维程序,即赛前的什么 时间默念动作或在头脑中演练技术和战术配合等。程序的有 序展开,能使运动员有条不紊地做好各种赛前准备。闭目养神。闭目静坐,回忆过去成功的经验或引自身 体内部的感觉。信息回避。条件许可情况下,尽量回避外界的干扰性 信息,阻断干扰源,以利平衡情绪。心理自我调节方法的运用。运动员在以往的训练和比 赛中已经学会多种调节方法,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习惯,可根据个人认间的有效方法予以调节。如表象重现、表情调节、颜 色调节、暗示调节、活动调节、呼吸调节、气味调节、音乐调节、 宣泄调节等。表象重现法:上场前,在脑中清晰地重现自己过去获得成 功时的最佳表现,体验当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状态,有利于增 强信心,提离运动成绩。表象重现是一种积极的意念,它可以 间接地使植物神经系统活跃起来,进而促进心跳加快,呼吸加 强,使新陈代谢过程的血流量加大,糖分解加速,热能供应充 足,提髙兴奋性。表情调节法: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 系。俗话说:“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情绪的产生会伴随一系列 生理过程变化,并由此而引起面部、姿态等外部表情。如愉快 时兴高采烈,笑容满面,手舞足蹈;愤怒时横眉竖眼,咬牙切 齿,紧握双拳;沮丧时垂头丧气,肌肉松弛,萎靡无力等。既然 情绪状态与外部表情存在着密切而有机的联系,我们就可以 通过改变外部表情的方法而相应地改变情绪状态。如感到紧 张焦虑时,可以有意识地放松面部肌肉,不要咬牙,可用手轻 搓面部,使面部肌肉有一种放松感。当心情沉重、情绪低落时, 可以有意识地做出笑脸,强迫自己微笑,假使做不到,可以看 看别人的笑脸,或者想一想自己过去最髙兴的某件事,也可以 想一想自己过去最得心应手的比赛情境。颜色调节法:颜色是视觉剌激物,可以同时引起其他感 觉,使人感到冷暧、重量、味道等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联 觉”。如有一家装有空调设备的工厂,车间温度一直保持在 22°C不变,工人们都说觉得冷。后来把靑绿色的堉壁改成珊瑚 色,就再也没有人*冷了。还有一家工厂反映装载货物的黑木箱改漆成淡绿色,使工效有了很大提高。有人还做过这样的实 验:把黄色的西瓜汁分成两份,一份是原来的黄色,另一份染 成食用红色,让几位味觉正常的人来品尝,结果大部分人都说 红色的西瓜汁好喝,其实色素并没有改变西瓜的味道。在竞赛中也可以利用“联觉”现象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 态,例如,过分紧张时,看些绿、蓝、紫的色彩具有镇静作用,设 法用绿毛巾擦杆、饮用带绿色等冷色的饮料或到蓝色环境中 休息一下,可使过度兴奋得到缓解。如果运动员临场精神状态 不振,则应多给红色刺激。暗示调节法:暗示主要指语言暗示,当然,也可以用手势、 表情或其他暗号来进行。暗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作用,其中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前线流行着一种因炸弹的嫌炸展 惊而得的心理恐惧症,叫“弹震病”,严重者竟四肢瘫疾。英国 心理学家麦独孤参加了战时治疗,他凭借以往的声望成功地 进行了一次暗示:他用笔在一个下肢失去知觉的士兵膝盖以 下若干寸画一圈,并肯定地告诉患者,次日便能复原。第二天 果然恢复了原状。这样日复一日地画圈,士兵很快地痊愈了 这就是医学上的暗示疗法。有些人生理上一点病也没有,可是 怀疑自己有病,就变得一天一天消瘦下去,一般医生往往对此 束手无策。

浏览64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