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各城市还出现 了许多私人拳社,各种形式拳社,多按教师特长,以传授一种 或几种拳种为主,对继承文化遗产,发展武术运动起了一定作 用,1926年改武术为“国术”。1927年钮永建、蔡元培、何应钬 等26人倡议成立“中央国术馆”于南京,张之江任馆长。后来 相继在各省市建立国术馆,仅县级国术馆就用800余所。统治 阶级利用知名武术家酷爱武术的心理,发展官办的武术馆,推 行其反动政策,当时,军阀也积极利用武术。武术作为体育项 目,在当时并未占有相应的地位。从体育专业教育机构看,无 论大学、学院或师范专科,武术所占学分都极少,且非每学年 的必修课程。1928年11月11日于南京进行了第一届“国术 国考”。1933年在南京进行了第二届“国术国考”。所考项目有 刀、枪、剑、棍、拳、散手、短兵、长兵、摔跤等,1936年8月,组 织“中华赴欧考査团”去德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表演。当时 表演的少林拳、査拳、弹腿、八极拳、八卦拳、太极拳、八卦掌,还有散手、短兵、长兵、摔跤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提倡武术,学习射击,各地 要建立练武场,进行武术练习和竞赛。有的学校还把武术中的 “小红拳”、“花枪”等列为体育学习内容。如1940年三八节在 延安举行的“妇女运动会”上,就有武术表演。延安百余名妇女 自卫队身背大刀,肩扛红缨枪,集体表演了三套"大刀舞”。解 放区为广大人民增强体质服务的朴实无华的武术活动,与国 民党统治区的国术活动形成了鲜明对比。第十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的武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当作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得以重视和关怀。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后不久,在 北京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把武术提到了新中国体育工作 议亊日程,1952年冬,正式把武术列为推广项目。1953年11 同8日一12日,在天津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各民族体育表演及 竞赛大会。会上设少林、武当、八卦、太极、通臂、螳寒、绵拳、猴 拳等139种武术项目。朱德看过表演后说:“要珍视祖国几千 年的传统”。1954年,中央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武术队,培训 了建国初期的武术骨干。聘请了许多老武术家从事教学训练 和研究工作,为继承发展武术作了一定准备。1957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习会。在十八个省市还 组织了武术协会、$术研究会或武术指导小组,1958年在北 京成立了全国性的武术群众性组织——全国武术协会。自 1960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纷纷成立了武术运动队,业余 体校也增设了武术班。武术从1957年起正式列为国家竞赛项 目,1958年开始制定了第一部武术规则。规则主要以长拳、太 极拳、南拳为竞赛内容,有了动作内容和数量的要求,也有了 时间规定和动作规格要求,促进了杨式太极拳、长拳和南拳的 发展。特别是规则允许和鼓励创自选套路,因而发挥了运动编 拳演练的独创性,同时对套路动作、组合动作以及难度、布局 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逐步形成了适合青少年锻炼的一 种新流派。1960年中国武术队第一次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表演的项 目除个人项目外,还有团体剑和对练表演。十年动乱期间,武 术和其它事业一样,也遭到打击和破坏。直至1979年国家体 委发出“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武术的继承、发掘、 研究、整理工作,出现了新局面,国家体委组成了武术调研组 赴13个省市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也为曰本 太极拳协会题词:“太极拳好”。1979年3月,国家体委确定在 浙江体工队、北京体院、武汉体院首次进行散手试点,对散手 的技术、战术及其训练、规则和裁制方法、场地、护具等进行研 究。1982年11月第一次全国散手、太极推手表演在北京举 行,1984年6月在北京国家体委制定武术散手比赛暂行规 则,1985年国际武术协会联合会筹委会在西安成立,草案定 “武术”一词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法定用语,1985年国际武 术联合会筹委会于西安成立,由中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新 加坡等5国代表组成,1989年中国武术代表队访问意大利为 正式成立国际武联作了必要的准备,1990年10月国际武术 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国际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 碑。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组织申请加人国际武联。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朝着其防身健体,提髙竞技 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向阔步前进。
第三章武术教学
第一节武术教学的一般概述
武术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 计划中武术教学大纲的要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掌握 —定的武术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武德观的有目 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武术教学的特点
武术教学与其它体育教学相比有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其 共同点:全面贯彻教学方针;是教师启发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 习的双边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学生自觉积 极地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技 能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远大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良好的道德 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属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两者是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
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使武术 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民族特色。为此,更应注意武术教学的基 本特点:
浏览1,7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