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八式捶里的龙虎相交等,皆有明暗腿法蕴藏其 中。熟练应用,能在无形、无意、无影、无为的运动中轻取敌手。形意拳的腿法是在习者不 重视、马虎的情况下传来传去传丢了!形意拳不在自己两手没有支点的条件下伏身起腿, 例如狸猫上树是双手掳住敌手臂,有了支撑点,然后起腿,并不前踢,而是让敌方自己撞到 我腿上。龙虎相交是一手掳敌腕后,带起拗步燈腿,让敌之小腹或中腕前冲到我脚上。其 它腿法都遵循起腿之前必或抓或掳,在敌身找一支点,这就克服了起腿半身空的缺陷。由 于我的支点已控制了敌方可能反击的部位,起的是中低腿法,安全性大大提高,敌人无反 制机会,我则胜券在握。
(十三)前三后七重心不变。形意拳与人交手时始终保持前三后七的步法。无论形 式怎样变化,要保持来去移步重心不变的原则。拳经云:“双手高举两肋空,绝力使来势必 倾。”形意拳不用弓步和坐步。弓步有绝力发手而前倾的危险,坐步易后仰而无回旋之余 地。发手也是发七留三,封闭敌人的活动空间,不给敌人以还手的机会,给自己留下充分 的活动空间,以保证瞬息的应变。重心不变全身上下形成整体,控制空间就赢得了时间超 前的先机,以保证互易不穷,刚柔相济,阴阳开合,动静有序。
(十四)迎敌而上,轻接重打。形意拳有了以上各项技击原则,就给只进不退、只打不 防、不招不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创造了必胜的条件。常规的打法总是先左右躲闪或退 步避幵敌方的进攻,然后再出手还击。如此胶着,一来一往,拆招架势,没完没了,不能速 战速决,双方都累得要死,若逢群敌如何应对!?形意拳有击根避梢的原则,所以就不用招 架,根被拔掉了,枝干花叶全没有了。迎敌而上,只进不退是顺理成章的事。有出手不回 的原则,就更没有退的必要了!已经把敌方打得手举不起,脚抬不高,防御已经包含在里 面,正符合“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这一战略思想。手臂要练得柔若无骨,出手松而不丢, 才能做到轻接重打,顺敌来手如蛇吸食,螺旋而进,能变幻莫测,不给敌方硬抗的支撑点, 使敌产生错觉,反应机能降低,等我一张一弛重手出击时,敌反应已经来不及了。
(十五)点拿打穴一招制敌:形意握拳力贯拳尖名为螺丝拳,其中鼍形手型名为戟手 掌。用于点打穴位十分有利。习者应研究读针灸穴位图册,记住常用穴位,再阅子午流注, 灵龟八法,体现医、武、易相通,医家之禁忌,武者正所用。医生针灸穴位是疏通激活经络, 为得是治病。武术点击穴位是封闭穴位,截留经络,目的是克敌制胜,故而闭穴之用法不 可不知。如敌出拳击来,我以劈拳回击,双手齐到前手劈肩,后手顺其小臂下掳抓扣其合 谷,敌瞬间通臂麻软,失去进攻能力。如以攒拳回击,则前拳尖击其天突,后手扣其合谷谷。 如用檷拳,直进击中脘,侧进击章门。如用炮拳则前拳击巨阙,后拳击头维。如用横拳则 前胸击中庭,后背击至阳。如用十二形则鼍形抹神庭,蛇形撩曲骨,鸡形挑承浆,猴形踢环 跳,鹰形膝顶承扶,龙形劈大椎,虎形撲肩井,驗形击太乙。打拿结合,如风搅雪,再加上打 点穴位,那就是高山雪崩了。 •、、
(十六)眼明胆正,心狠手毒。不论敌方如何强大,必须以我为主导。“眼要明,胆要 正,心要狠,手要毒”,不可有丝毫怯意,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即此意也。更不可大意 轻敌,意志松懈,出手要将敌方调动起来,叫他按照我们的部署打,绝不可以见招拆招,见 势拆式,跟着人家的指挥棒转,不要格、挡、招、架、闪、展、腾、挪,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有无畏的勇气,无敌的胆识,举手投足如泰山压顶,势不可挡;如华岳松柏,威仪绝伦。让 敌方看了就胆战心惊、锐气全挫,从心里上占压倒的优势。武圣关羽,论武功并非无人能 敌,但仪容威严,大气磅礴,心明胆正,英气逼人,叫人看了先怯三分,且临场机智多谋,故 能威震华夏。余师钱树乔先生,早年供职军旅,后虽退为布衣,其军威不减当年,与人交手 神态自若,如闲庭信步,不闪不避,迎手而上,虎步雷声,敌方一见心摇神散,攻势立现迟 滞,皆是心理素质强健之功也。拳经云“不站不看,打倒还嫌慢”,“宁可一思进,不可一思 忖”“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都是强化心理素质的精辟名言。平时与拳友切樹支艺应 手善心慈,把握分寸,点到为止,不伤和气。对初次切磋的拳友,心存警觉,必须点到,不可 虚晃一式点而不到。双方都是德艺双馨者,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各自一笑相互已知底 细不点都可以。如双方年少气盛,从不服人,总想以力降人者,你不点到,他以为你没东西。 只要掌握分寸不致伤人为度,而在动作上一点都不能让。如遇非常情况,应胆大心细,举 手无情,存必胜之心。切忌气浮心燥,急于求成。面似轻蔑带笑,内心时刻警觉,沉着应战, 不可轻敌。如猫戏鼠,如鹰捉雀,出手凌厉招式狠毒,不能有丝毫懈怠,不可自恃高强而漫 不经心。如敌方身材矮小,似弱不禁风,或是女性、少年,尤不可轻视,敢于对阵必有过人 之处。西安体育场一位教练,与一位十四五岁少年推手,由于轻视儿童,被少年一个大捋 摔了个跟头。此少年乃赵堡太极名家郑伯英之再传弟子,岂容轻慢!两人交手如将敌方 打倒在地,千万不要去拉起、挽扶,以防其败中取胜,要让他自己站起来。确认其已无再战 之意,方可握手言和。培养后学应多教实用,每一路拳不但要练熟,还要用熟,不会用就不 要往下教。要求精不求多,求简不求繁,逐步深入,务求实效。形意拳的对练套路很多,如 五花炮,十六把、安身炮、九套环等,但仅仅是走向实战的初级手段,离真正的打法尚任重 道远,大多作为表演而练习,上场打擂几乎用不上,因为对手不会用对练的动作与你交手, 你面临着完全不熟悉的东西。参赛选手肯定也学对练,下面练的再好一上场就不会用了。 因此在教学时必须让学生放开,用所学的套路自由发挥,应变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打法,不 同的拳路都能取胜,才是教的到位,学的真功。
(十七)准确判断以利应变。只有身经百战,阅历精深,才能正确判断,分析敌我势态, 兼看环境气候,才能佔据有利地位,攻其不备,出其不意,避其锋芒,击其弱点,以便从容应 战,稳中取胜。故在教学中要始终向学生传输这一思路,教授判断方法。甲乙对阵,看其 眼神可知对手功力如何!如双眸清澈,目光如电,黑白分明,气定若闲,必有过人功力。如 目光混浊眼神换散,闪烁不定,其功力必然不济。如目光游移,不正面看人,左右顾盼,而 斜视者,必是奸滑狡黯之人,应防止其出奇招险势,暗箭伤人,不择手段。敌方身材魁伟高 大,必是力量型对手,其转动灵活必然不足,可侧面转打,攻其中下盘,打了就走,耗其耐 力,不宜胶着力敌。敌若身材小巧轻灵,必为技巧型对手,闪、展、腾、挪、手法多变,但其本 力必然不强,我应直踏中门,贴身近打,当头劈下。不接手看势,不随其变化,不给其有攻、 防、招、架的机会,一击而制之。敌若善于抱、摔、泮、拿,我绝不与之对摔。而是避其之长, 击其之短,转换灵活的步法,以重手击其肩、时、膝、胯等根节之要害,使其优势大减,抱、摔 无力。敌若下盘沉稳,出手圆活,此人必为高手,我当循经取穴,出重手击其期门、章门、中 脘、天突、命门等要穴。出手要准,其势要狠,一招制之。敌若以外摆腿击我,应迎上击其 风市、阳陵泉、外丘等穴。若以里挂腿击来,宜击其血海、地机、三阴交等穴。我也可先发 制人,狸猫上树起腿击其足三里、上巨虚、下踩冲阳、陷谷等穴。使其无法起腿,千万不可 闪退,不给敌方以出拳、腿击、抱摔的机会,不给任何可以借力的支点。整体移动,幵合有 序,阴阳交替,以巧制拙,刚柔在我,随机而定。只有娴熟运用以上十七条形意技击法则, 才能正真做到和体会到“硬打硬进无遮拦”的准确含义,不可按图索骥,从字面上去直解。
师弟韩建中(左)、作者、师弟潘小
作者与师弟韩建中及弟子朱永金(后排左1
)
作者龙形演示 指导弟子葛新狸猫上树式
弟子吴江(左)与葛新(右)金鸡抖翎应用 弟子王业贞(左)与葛新(右)攒拳应用
形意拳的基本功法
前人的著作,对形意拳基本功都有叙述。但各家所讲,除三体式都说的基本一致外, 其余练法并不雷同。钱松龄老师所教的有些是前人没有涉及的内容,为此有必要写出来 以供后学同门参考。形意拳和其他内家拳法一样不主张去打沙袋,磕木桩,练铁砂掌、金 钟罩、铁布衫之类的硬功,因为它不利于身心健康,使习者手、足、身、肤失去轻微感知,又 不利实战,而且练的时候有功夫,一旦停下来功夫就没有了。有人说尚云祥、王福元、田金 峯都练过铁砂掌云云,那是想当然的道听途说,根本没那回事!形意拳所有的功夫,如六 合之力,穿透力等都在桩功与套路日积月累的锻炼中得到。而且这样得到的功力,就是因 故停上十年,只要经常站三体式功夫就丢不了!粧功有如盖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样重要,也 是最单调、最枯燥无味的过程。耐不了寂寞、性情急躁的人是进不了形意拳的大门的。有 的习者,心无大志,急于求成,又浅尝辄止,稍有所得便飘飘然,不重视桩功。这等于只想 盖个一层草房,那铲去地表土,夯实即可,但经不起大的风雨侵蚀。如需盖一座摩天大厦, 那就得处理一个能抗十二级风暴和十级烈度地震的大平板地基。习武与此同理,要想成 为承先启后的一代传人,桩功一定要扎扎实实,一生不可间断。钱老师给笔者写过一段“形 意八卦桩功论,其文曰:“习拳必先站桩,桩者根基之谓也!起楼造塔,地基无桩,遇震即 覆。习拳不站桩,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脚下无根,一击即倒也!故不可轻视桩功,以为 可有可无者也! ’古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 ”习者站桩亦如是,绝非可以细事而轻论也!
形意拳练习分三种桩功,其一名“三才桩”,其二为“混元桩”,其三为“三体式”。三才 者天地人是也!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说出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 道理。
(一)三才桩
三才桩的锻炼就是让人们的生活节律与天地运行同步,达到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境 界。三才桩的设立原是为了拉伸腰背和双臂的韧带,能使双臂运动起来,柔若柳丝,轻如 飘絮,腰背圆活,身似龙蛇,这是形意拳独有的功法。虽然三才桩本身并不具备实战功能。 但练好此粧能在实战中使身形能具有广阔的回旋余地,能将敌方的抓、扣、擒、拿从容地化 解于无形之中,给敌方心理上以强烈的震撼,使其无所适从、知难而退,所以又是非练不可 的一种桩功。在历代的传承中发现此桩配合两次腹式呼吸、提肛顺顶、舌抵上颚、凝神松 腰,对强身健体有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使丹田真气充沛,增强呼吸、消化、吸收器官的功 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三才粧动作简单易学,五分钟就能学会,但要做到姿式准确内 外相合,充分理解其中内涵的真诠,并收到相应的效果,也要下一番功夫。此桩练习时在 早晨日出一线为最佳,习者面向方而立,两脚分开与肩宽一齐,脚尖直前,不摆不扣,足 趾抓地,脚心涵空,全身放松,二目平视,闭唇扣齿,舌抵上颚,松腰坐胯,提肛收臀,气沉丹
田。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心地平静,无一丝杂念,亦不受外界任何动静之干扰(见 图1)。用鼻做腹式呼吸,两臂伸直,不可有一点弯曲。与吸气速度同步,缓缓向前上方抬 起,掌心向下,手腕不用一点力,手指自然半下垂。两臂抬至与肩平齐,双肩尽量前伸,此 时正好一口气吸满贯注于丹田(见图2.1、图2.2)。双掌向上直立,掌背与小臂成90°直 角,虎口撑圆,其余四指微分开。同时缓缓呼气将体内碳气全部排空,双臂尽量向前直伸 (见图3 )。由于拉伸腰背及两臂韧带的需要,这是唯一要求双臂直伸的粧功。(此外其他 所有形意拳的桩功与套路,皆不可两臂伸直,而要似曲非曲,似弓非 弓,以满足实战要求也)。两臂左右随着缓缓吸气分开,至两臂夹角 成120°气吸满为止(见图4)。缓缓呼气,双臂随之伸直徐徐下落,
两膝也随之向下微微沉曲(见图5.1 )。双臂下落至左右外胯,指尖 向外,双掌与小臂仍保持90°,此时会感到两臂的筋骨拉的胀满(见 图5.2)。然后双掌向里拧转,虎口卡住外胯为止。同时将气呼尽而 两臂的韧带会拉伸到极致,此式停上三秒钟(见图5.3 )。至此已完 成全部动作。其中两次是腹式深呼吸,配合使吸入之养气充份被身 体吸收增加血液含氧量,并将碳气全部呼尽。随恢复到图1无极式。
如此反复练习十至十五分钟即可收工,不必过多。每日坚持,三个 月之后就会有明显的健身作用。
2005年乙酉,笔者年已古稀,因公出差去青海考察桥梁施工情况,当地海拔在4500米 以上,同行三人年近不惑,皆有不同程度高原反应症状,而我却一切如常,未有异样。细思 之,即得力于常年坚持三才粧之练习也。故初学者切不可轻视桩功,若固步自封,则坐失 良机。
(二)混元桩
此粧为张兆东先生所传。取混沌初分,星云合抱,阴阳相须,清浊未判之状态,使习 者的身心进入遥远的宇宙时空。有如身临其境,亲眼看到盘古氏手执大斧开天辟地的情 景,而达到心灵上的净化与升华。如要学会此粧,不妨先在地上画出两条十字坐标线,见 图6.1。如站左式混元桩右脚踏在第I象限45。线上外摆。脚后跟紧挨住O点。左脚前 伸在第n象限紧挨y轴,并与之平行,脚弓崩直,脚尖点地,全身放松下坐。右大腿垂直于 地面,左腿弯曲,形成两腿前一后九的重心。双臂合抱,左前右后,掌心向里,两掌相距约 五六公分。两姆指向上朝天。左下四指与右腕对齐。右下四指与左腕对齐。左掌;L、对右 掌背。两肘下沉,如怀抱乾坤。整个手臂形成如太极图似的空间通道。其要领为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舌抵上颚,虚灵顶劲,提肛收臀,自然腹式呼吸,气归丹田。左右拇指与前顶穴 (泥丸宫)如点了三根香,三缕轻烟直升至太空无限宇宙深处,走出太阳系、银河系、穿过仙 女大星云……足下涌泉穴一点意气,下通于地,穿透地心,直到智利的圣蒂亚哥。目平视 前方不为外界可变化所动,便觉四体百骸与天地茫茫融为一体。就本身而言即达到“尾 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走泥丸”的境界。全身五张弓,能做到收缩纵放,轻灵自如的状态 就得到混元樁的真谛了(见图6.2,6.3 )。初站混元桩十分吃力,能坚持三分钟不动就不错 了,累了就换站右式混元桩。右式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手脚是右前左后,动作相反。此桩 与大成拳两手相对,封闭式的混元桩完全不同。可用于推手上下左右,随势转动,可轻可 重,刚柔兼备,能使对手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用于打手,待敌出拳,我双臂抱定能将敌弹 出丈外。对健身而言,练好此桩,能使坎离相易位,周流行六虚,幽潜沦匿,水火升降,包藏 万物。坎者肾也,离者心也!心肾相交,火水既济,和气朝融,阳长阴消,与三才粧一动一 静,相交辉映。习者日久,自然身轻体健,容颜耐衰,如每日坚持15分钟,半年之后,必有 所得。
(三)三体式
助消化,滋养脾胃之功能。扣齿可使肾水长盈不涸,防止耳背,齿落。脚趾 抓地,脚心涵空;使涌泉接坤、艮之真元,透于幔核。有形神与天地融为一体,万物皆备于 我之感。三体式姿势准确,则身心已在大道之门槛矣!形意拳的入门基本桩功,要求终身勤习,不怠不綴,其技击实用效果为武林界所公认, 固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三体式者乃使人体上中下三节整体不散,相互呼应,内外合一, 故名三体式也!虽为一基本桩功,若参透其中玄机,即能威风八面,从容应敌。会用三体 式,以后的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也就触类旁通感悟而出了。三体式的架子,步位与图6.1 — 致。与混元桩不同的是,如站左三体式左脚在前紧挨着y轴并与之平行,右脚在后踏在I 象限45。线上,脚后跟紧靠点,前后脚距离为右腿跪下,膝前再加一平拳,在左脚跟,即 为标准距离。因为各人身材,腿部长短不一故不能定一个固定的尺寸,而跪下加一平拳的 距离,任何人都适合。左右脚踏实,脚趾抓地,脚心涵空。松腰坐胯,提肛收臀,重心分布 前三后七。既不是马步的双重,也不是弓步,坐步的单重,是从军队持枪步战的步法移植 过来的。名称就叫做“三体式步%进退自如,迂回灵活,是实战中最合理的步法。右大腿 垂直于地面,右膝里合,左膝顺前,护住下中门。两脚向中间合力,而不是向前后外撑。这 样可以经得起敌方的扫腿,左臂前伸沉肘里裹,左手要正,五指分开,虎口撑圆,食指、中 指、无名指、小指各间距为一指之宽。五指微曲,力贯指梢,掌心要空,如五指扣住一个直 径13厘米的皮球。左掌既不直立,也不平伸,而是与小臂呈45°角。右掌型与左手一致, 拇指顶在自己的肚挤,手腕下榻,五指上翘,右肘后沉,离右肋约三厘米,不可前横,否则失 去平衡,外力横推,立即会向左侧翻。右手如按一个漂在水缸里的浮球,不要让它从手里 滑出去,是姜容樵老师的比喻,十分贴切。左手食指与鼻尖在一条平行线上,食指向下看 与左脚大拇趾在一条垂直线上。从侧面看,鼻尖、指尖、脚尖三点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左肘与左膝,两肩与双胯都在垂直线上。这样即符合了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 要求(见图7.1〜图7.3)。整体要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玉枕与龟尾在一条垂线上,整 个脊椎向后如弓背,开命门之离火,暖肾腧之坎水。还应虚灵顶劲,提肛顺顶,收项扣齿, 舌抵上颚,气沉丹田,用自然的腹式呼吸。古拳经对三体式的要求已十分详尽,后学者大 多疏于钻研,未能逐字逐句反复推敲,故学者虽众,成者盖寡。古拳经对三体式之叙述,占
很大篇幅,足见前辈们对三体式之重视,其文曰:
前俯后仰,其式不正,左侧右倚,皆身之病,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头宜上顶,肩宜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左臂前伸,右臂在肽I,似直不直,似曲非曲,过直无力,过曲不远。 右手在腹,左手齐胸,后手微搨,前手力伸,两手皆俯,用力均勾。 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满,似刚亦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弦非弦,似弓不弓,虽有曲直,每见鸡形。 左足直前,侧斜皆病,右足势斜,前鍾对胫,随人身距,足趾扣定。 舌为肉梢,卷则气降,目张发耸,丹田沉仓,肌肤如铁,内坚腑脏。 提肛收臀,气贯四梢,两腿缭绕,臀部肉交,低则势散,故宜稍高。
从健身角度看三体式,其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用腹式呼吸的作用,是拉动体内的 横膈膜作深度呼吸,能充分吸收氧气,以逐步积累的方式增加肺活量,激活延长免疫细胞 的更迭周期,而不使肺部剧烈扩张。心脏则处在跳动缓慢、平稳的状态,大大延长了心脏 跳动指数,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松腰坐胯,使脊椎各骨节合榫,不随势拉伸。将脊沟 填平,整个背部无骨骼突起,无凹陷不平,如龟背之微拱。由此命门开啟,心火穴旺,温润从健身角度看三体式,其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用腹式呼吸的作用,是拉动体内的 横膈膜作深度呼吸,能充分吸收氧气,以逐步积累的方式增加肺活量,激活延长免疫细胞 的更迭周期,而不使肺部剧烈扩张。心脏则处在跳动缓慢、平稳的状态,大大延长了心脏 跳动指数,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松腰坐胯,使脊椎各骨节合榫,不随势拉伸。将脊沟 填平,整个背部无骨骼突起,无凹陷不平,如龟背之微拱。由此命门开啟,心火穴旺,温润
肾腧,阴阳和合,坎离既济,真气贯通,心肾相交。即为道家性命双修得龙虎大丹之圭旨也! 功夫练到,则远离腰椎脱困之疾,更无肾虚、心悸之症。收臀能绷紧背肌,使气海具有最大 的空间容量,使丹田有真气常住。提肛,顺顶,即上开泥丸,通向太空,使人神清气爽,超然 物外,是为“天门常开”。收缩谷道不洩真气,能杜绝各种肛肠感染病变,防止前列腺增生, 是为“地户永闭”有户枢不蛊之功效。舌抵上颚,即接通壬督二脉,咽下口中增多之津液, 有中和胃酸,帮
(四)十二路盘捶
内家拳法不主张用打沙袋,磕木粧,举石锁,扛石担增加臂力、腿力,因为那样炼出来 的肌肉力是不灵活的笨力,而是要求在日积月累的套路锻炼中炼出丹田力。但丹田力对 于初学者非短期可得,为此张兆东先生针对初学者传下十二路盘捶的肢体对练动作,通过 甲乙双方相互排打,以增强手、臂、腿部的抗击打能力,以及关节灵活快速应变的能力,是 一种对等打法的技击训练。虽是基本功法,学会应用熟练,也能从容应敌。
甲乙双方马步对面而立,要求大腿面与地面呈平行状,两脚直前,不摆不扣,两足距离 略宽于肩。收臀,松腰,坐胯。双方左右手,一手心向下,一手心向上互相拉钩在一起,左 伸右拉,左拉右伸,往复拉伸。初习时不多用力,动作轻快。熟练后双方逐渐增加丹田鼓 动之力,但以能对等拉动为宜,不可太过,以免损伤内气。动作宜缓慢沉凝,应收项合齿, 舌抵上颚,气不上浮。常习此式能提高疲劳极限,舒展关节靭带,充实丹田真气。
三体式虽然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功,却已具备良好的技击功能,体现出万法于三体式的 内涵。三体式要求鼻尖、指尖、足尖三尖相照,就等于射击中的眼睛、准星、靶心三点一线, 可以锁定敌方的进攻空间,对常见的直拳、摆拳、勾拳、高踢、转踢、边腿等攻击,皆可从容 反击,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是用三体式应对常见的几种散打,拳击的进攻形式。关键在于敌方略一起手,我 即迎敌而上,不闪、不避、不退、不怯,击根避梢,出手不回。不论敌方出手多快,变化多端, 只要根节被击中一下,优势便荡然无存。出手不回,原位连击,能给敌方心理上造成无所 适从的压力。这还是形意拳法最初级的应用。三体式加上步法就是五行拳中的劈拳,有 更富于变化的应用将在以后的章节里逐一介绍。读者可参看本书附之光盘,更为直观。
此后甲进乙退共八步,再乙进甲退八步,至起势处停下休息。这是甲乙对等盘打,按 图盘13第一式是甲出右掌打乙左颊,乙也出右掌打甲左颊,空中相碰互相抵消;第二式是 甲反手击乙小腹,乙亦反手击甲小腹,两手相碰互相抵消;第三式是双方右反背掌互击,空 中相碰,互相抵消;第四式是反手马步蹲身,向下打右小腿外侧之光明,阳辅穴位,两手相 碰而抵消。这是一种初级的“对等攻防”意识锻炼,即你怎么打我,我就同样的动作还你。 演练时双方动作必须协调一致,谁动作慢了,不到位就会挨打。从一到十二路都遵循这一 原则。从形意拳的整体技击法则看,对等攻防是初级的理念,但比通常的格、挡、招、架、闪、 展、腾、挪已进了一大步,已经有攻防一体的因素,熟练之后会有很强的实战效果。如敌出 拳击来,我只按进退盘打的动作在空中划一个正圆圈,由一到四碰到那里打那里,式不落 空。只要第一式击中,下三式就不会落空,敌心理上就垮了,只好罢战。如敌起腿击来我, 即反向用之,由第四式击腿,再上打一、二、三击其颊、肩、颈。双方手臂盘练时不要硬磕硬 打,而是在手臂转动的状态下碰撞,增大了接触面积,力量得到了缓冲,既上功夫又不伤筋 骨,有事半功倍之效果。
第六路
梅花桩盘打,也叫三角步盘打。习者有条件的可在场地,按图盘21载五个木樁,1、2、3、4粧直 径以能容成人一只脚为准,中桩5直径以能容成 人并排放两只脚为准。初练时桩离地面5厘米即 可,以后逐步加高,但不应超过30厘米,较为安全。 在粧上能快速换步,反复盘打五六个换步而不掉 桩就不错了。没有条件的可在砖地上用喷漆画出图形,以图为桩练习盘打,但要时刻注意 看每一步都在桩圈上,不要掉桩。步法没有制约,就练不出三角步的优越性来。梅花桩盘 打,手臂动作与第五路相同,步法有区别。甲乙双方按图示要求,半马步式对面站立在1、2、3、4桩上当双方右小臂对磕郄门时,双方右脚同时抢上中桩5,互相平扫疏碰,务必手脚齐 到。双方站稳后不停接打后三式,唯第四式不必马步蹲身,而是接手于小腹前。接上式不停,甲右步撤回1桩,乙右步撤回4桩,同时双方左小臂对磕郄门。左脚抢占中桩接打后 三式如此反复演练。双方手脚必湏在速度和力度上保持均等,如一人迟缓则被打下中桩。 甲、乙是在互相关联,对顶三角形的空间里左右回旋,有狭路相逢勇者生的气势。上下虚 实可以转换,也可上下并击使敌不能上下左右同时兼顾。三角形步法有良好的机动性和 隐蔽性,与敌交手横开斜进,左右穿插,步法迷离,飘忽不定,给敌方能造成视觉与感官上 的错位。
第七路
此路名为转步盘打,手臂动作仍和第五路完 全一致。步法用四步桩转步盘练,其大圆直径一 米八左右,四个木桩以可容成人一只脚为宜,桩距 为成人一大步为度,按图示顺时针转步时,先出左 手臂,逆时针转步时,先出右手臂。没有桩就在地 上画图,以步当尺。演练时甲乙双方半马步相对 站立;甲左脚站2桩,右脚站4桩。乙左脚站3桩, 右脚站1桩,各出左手臂,按第五路手法1、2、3、4 一气打完。之后双方顺时针转步,甲右 脚摆步上1桩,乙右脚摆步上4桩,各出右手臂,再打1、2、3、4式。甲乙继续转步,甲左转 身,左脚上3桩,乙左转身,左脚上2桩。双方换位,半马步相对而立,各出左手臂,如前继 续盘打,转至八圈。甲乙各回原位半马步相对而立时,各出右手臂,按逆时针方向转步盘 打,手法不变,步法相反,也转八圈收势。此路盘捶,走的是八卦步,用起来八面威风,能使 敌昏头转向,不辨东西,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久练能使人步履轻健,远行不倦, 老年后不会患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是练腿功的好套路。
双方共上右马步,屈右肘与肩平 齐,共左右盘肘练法,可增加掌沿的斩、削、切、劈力度。和肩、肘、大椎的抗击力。相互盘打 时,应坐胯,转身、合齿、顶颈、收臀、松腰、舌抵上颚,鼓动丹田,迎接对方强力冲击。务必 做到实力均等,凝神聚气,内外兼修的效果,稍一疏忽则易伤内气!此路练熟用于实战凌 厉无比。如敌出拳击来,我左右斩掌截其腕臂,顺势一手掳其腕将敌带横,另一手即屈臂 以肘击之,敌肋、胸必受重创。肘法过于凶狠,出必伤人,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用。内家 拳何以不习铁砂掌、金钟罩之类的硬功,而兴此对等相接盘打功法?实践证明依靠药、械 排打出来的硬功,能开砖碎石并非虚构!但习之日久,手脚就会失去微轻的感知,如因故 停练功夫就会褪化,关节僵硬,甚至不如常人。实用中如碰到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开合吞 吐,则不易奏效。所谓质硬必脆,其脆易破。以药物辅功,外敷尚可,内服有毒,如大力丸 中之“马前子”有大毒,久服如对鸦片之依赖。十二路盘棰是两个人肌肤对等承载锻炼, 功愈久,能愈大,感知愈灵。即便停一段时间,功夫也不会褪化。外观上看经过盘打的手臂, 肌肤与常人无异,没有粗壮坚实的感觉,而质量的变化,是无法测量的,与敌交手有分筋透 骨之能,此即为内家功法之不二法门也。
浏览2,1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