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表演和比赛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不论是技术动作造型的艺术美,套路演练时内外 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还是竞赛对抗格斗中所表现出的精湛攻防技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内容丰富,理论博大精深,功夫亦无止境。人们在练武时,通过互相学习,切磋技艺, 交流体会,扩大了交往,增进了友谊,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 播和各种体育竞技、教学活动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武术将为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 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武术的地位

中国武术因“艺”(技艺)而传天下。

中国武术因“侠”(道义)而名天下。

中国武术因“传奇"(故事)而情系古今。

中国武术有一片繁花似锦琳琅满目的花园,叫做“武苑”。

中国武术有一片穷千里目不着边际的山林,叫做“武林”。

中国武术有一片深不可测身不由己的汪洋,叫做“江湖

中国武术因“武苑”而“多彩”;因“武林”而“多奇”;因“江湖"而“笑傲气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深受万众景仰,门派林立旗帜招展,南拳北腿西刚东柔技法繁难,刀 枪剑戟棍钩叉棒兵器如毛。它在“人体”的运动形势之外,与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相依相生、 共存共荣,逐渐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术文化。随着中国武术追星逐月、踏海扬渡、风行欧 美,在当代英语中出现了 一个响亮而常见的外来词语“中国功夫中国武术影响深远,魅力 无限。

中国武术已进入世界体坛,像鲤鹏展翅扶摇直向奥林匹克殿堂。

第二章武术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武术文化概述

中国武术是我们民族经过数千年自我锤炼创造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数千年来,随着社 会经济文化、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发展、变化,武术亦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华民族悠久 的文化传统中有些古老品种,随着时代的变化会产生消融转化,有些甚至成为绝响,只在史籍 和博物馆中得以保存,尽管它们亦是国宝家珍和历史辉煌的遗影流韵,然而却实实在在失去了 现实使用价值。在重振民族精神、团结海内外同胞、共迎新世纪挑战的今天,武术却仍起着重 要的作用。中国武术叶茂根深,万泉竞流,而且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株古树新花 正在为世界人民所接受。武术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形式,愈来愈受到 世人重视。

一、武术文化的形成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有其自身独特的本质和特征,其思想内涵、文化底蕴是系统的、 连续的,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中国传统武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眼:

其一,武术是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以中国文化理论为基础,与中国古典的哲学、 美学、伦理学、兵法学和中医学有着密切的相互渗透的渊源。

其二,武术是一种独特的运动文化。武术的深厚文化积淀,独特的运动风格,博大的内容 体系,复杂的功能结构,是其他任何体育文化所不具有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武术日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文 化渐渐融合,表现为武术在观念形态上受传统思想指导,在运动方式上受传统文化的制约。中 国武术在传统文化总体环境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中发展,既反映出传统文化的共性特征,又有自 身的独特特性。武术文化正是随着传统武术的不断发展而渐渐形成,并不断丰富着传统武术的 内容。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武术观念形态、武术的运动方式和武术精神的物化产品的总称。武术 文化作为武术观念形态,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 认识能力,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武术文化可以不断地物化在某种物质上,凝结在武术技巧、武 术器械、武术训练方法及规则、服饰、场地等物质的、制度的和理论思想等诸构成因素中,并 通过人的武术运动方式和精神文化产品反映出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心理特征和思维方 式等。

中国特色的武术运动方式是形成武术文化的基本条件,这种运动方式是通过武术动作发挥 人的体力和技术优势的战斗动作,通过攻击和防卫的统一形式及这一形式的高、难、美的套路组合形式反映出武术文化固有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攻防格斗的人体 动作反映着武术文化的本质。

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独有产物,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武术运动方式反映出民族性特点,武术精神文化产品也反映传统文化特征;另一方面, 武术文化观念是同东方传统思想相融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体如下:

(一)武术运动方式充分呈现出民族性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对武术运动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为武术活动自然地接受 文化环境熏陶,而且更主要的是历代武术家自觉运用中国传统规范技法,阐述原理,达到文武 合一、交融一体的程度,并且通过武术的技击性特点反映出来。

中国武术提倡“刚柔并修之道,虚实攻守之学”、“始以至实用”的技击之术。技法成为武 术最突出的特征,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武术的技击方法、攻防技术的运用,是通过 身体的运动来实现的,其特点是通过动静变化规律来实现千变万化的技法。古代中国人的奇正 相生、快慢相接、虚实分明的动静观成为武术技击的技术原理,也决定了武术的运动风格,因 而武术讲求方法巧妙运动,倡导巧力而斥拙力。正是由于武术运动方式充分呈现出民族性特点, 武术文化才兼收并蓄,体现出博大精深。

(二) 中国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相融合

中国武术文化与东方传统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鲜明特色。出色的传统 武术表演,能使人感到健力美、技巧美、神韵美和武德美的和谐统一。中国武术中以静制动、 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引人落空、四两拨千斤等战略原理和虚实结合、进退守攻等一系列技法, 无不体现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特色。

武术文化的起源通过中国武术与传统的、深刻的中国哲学思想及宗教相融合而反映出来。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于武术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两极说、阴阳说、刚柔说、三才说、 四象说,五行说、自然说、形神说、天人合一说等,在中国武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太 极”是中国哲学中的术语,而“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又比如“八卦拳”就 是以八卦的八个方位和人体各部位比成八卦以立名,借易理来说明拳理的,这些都充分体现出 武术文化的内外兼修、术道并重的特点。

(三) 中国武术文化受到传统中医理论影响

武术文化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主要体现出“三论一说”的特点。中医理论的基础是 “三论一说”思想,即人与自然为一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理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理论; 人的元气理论以及经络穴位学说。中国武术文化也正是以其作为理论基础,把养身健体、修身 养性与技击融为一体,强调动静结合,刚柔结合,运动中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用的是直观的 思维方式,圆形、环形、球形的运动居多,这一切均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浏览7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