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是一种内功拳,动作朴实无华,体用兼备, 在形意拳中没有很多辅助的功法练习,形意拳的功夫主 要是通过“合一”的训练,是通过六合循序渐进的方法 以达周身协调合一的境界;六合的训练贯穿于形意拳的 始终。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 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 与足合。六合训练的初步是无极站桩和三体式,进而在 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中达到合一的境界。

形意拳的拳名含义是形体和思维统一的拳术。形意 拳继承了六合心意拳的核心技术,形体动作均要遵循六 合的法则,所以在山西也有称其为六合意拳。

据考证,六合理论与方法首先出现在心(形)意拳 体系中,然后被很多拳种吸纳采用,说明六合理论是切 实可行的,这也是形意拳对中国武术的一大贡献。为了 达到六合,形意拳深究心意这一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功能, 用心意感悟自然,师法自然,以自然万物为师,首先循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理,取其各行之特性与其之间的相互 作用,使形意拳的劲力渐渐与五行的特性吻合。所谓 “天人合一”,如劈拳属金,金性坚刚,无坚不摧;木性
曲直,可刚可柔;水性无形,随屈就伸;火性暴烈,一 沾即发;土性敦厚,以生化变化,形意拳经过五行拳的 训练,就是要将这五种自然特性化于劲力之中。形意拳 中的十二形拳是师法动物之特技与灵性,返还人的原始 运动和搏击之本能。因此十二形拳是极限开发人体本能 运动的方法。如龙之盘旋升潜、虎之神扑、猴之灵巧、 马之奔踏、鸡之独立、燕之飞舞、蛇之缠绕、熊之雄浑、 鹰之爪力等等,都是人的能力所不及的,形意拳将这些 动物的特技作为学习的目标和训练内容,可见其运动的 难度之大,是需用毕生精力去追求;在追求中体悟人与 自然的和谐,体悟中和大道。

通过五行、十二形的训练,目的之一是要开悟人心, 不仅仅拘泥于五行、十二形的练习。形意拳有“拳无拳, 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的拳学境界,通过五行拳与 十二形拳的训练,感悟自然物的特性,自然万物感通, 见景生情,念景生情,象形取意,形意合一。

无极式是由静而动,“静极生动”的导引。

无极站桩的方法源于远古,《黄帝内经》中说: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 守神,肌肉若一”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又说:“致虚 极,守静笃。”

形意拳的无极站桩从思维意识方面要求是,空空静 静,无思无意无欲;从外形动作方面要求是,松静站立, 无形无象。形意拳前辈董秀升形容无极是:顺天地之自 然,茫若扁舟泛巨海,静若木鸡植中庭。

通过实验发现,在无极站桩时心、脑、经络、肌肉 四者高度和谐统一,这是外静而内有序的动。静是内外 整体和谐的状态,因此形意合一为之静。“内合”是内
在气血阴阳中和的状态,可以说是更高层次的“静”,也 可以认为是有序的“动”。

无极是一种内外有序化的修炼,使人体的生理机能 发挥自我调节功能,这可能是无极桩通气血、强身祛病 的机制。

三体式则不同,不论是三七步、四六步,还是五五 步,前后左右都不会达到平衡,因为两腿的屈度不同, 两手臂的姿势也不同,所以三体式是一种非平衡态的训 练。三体式的非平衡训练在形意拳的养生和技击中有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三体式是一种发电式的训练,可以使 骨骼坚实,肌肉健壮。根据实验调查显示,形意拳练习 者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经过 一段时间三体式站桩训练的人,身体特别稳重、充实。

形意拳站桩训练的核心内容是内外和谐,最后达到 阴阳中和状态。

外三合运动是四肢动物特有的、遗传的、本能的运 动。古人发现人在走跑时肩胯、肘膝、手脚是协同一致 的,最易于观察到的是婴儿的爬,猫之行,虎之扑,马 之奔等。婴儿之爬是最初的人的三体式,腰脊和四肢都 得到了全面平衡的锻炼。猫之行如三体式之柔练;虎之 扑如三体式之顺步手脚齐到的发力;马之奔如三体式跃 步前进。由于人与动物有某些共同的运动属性,外三合 也可能是人与动物共同遵守的运动法则,所以形意拳的 外三合运动是返还婴儿的玩耍运动,仿效动物天然特技 的本能开发运动。

我从1989年跟李师傅学拳,共十年左右,但认识师 傅却是很早的事。1973年间,我在太原市北郊区少体校 跟银连志师傅练拳,是北郊区武术队的主力之一,在比 赛场上经常见到李师傅。那时他留着短而齐的黑胡须, 穿着黑色的中山装,戴着老式的圆眼镜,坐在裁判席中 间,任裁判长。李师傅神情总是严肃的,给人一种与众 不同的感觉。我听师长们说他的武功相当了得。

有一次比赛,我使的枪又粗又长,得分不高。赛后 李师傅问我:“谁教的你?为甚拿这么重的枪?”我说是 银老师教的,平时就拿这杆枪练。李师傅看着枪若有所 思地说:“枪可不是好练的,光有劲还不行。看你的枪 这么重,小小年纪还有把子劲!但练枪是不能借杆子的 劲。嗨!说了你也不懂。”摇了摇头走了。

当时我也不懂什么是借杆子的劲,怎么借?心中留 下了个问号,后来随李师傅学习才明白。1977年恢复高 考,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拜陈盛甫 教授为师,系统地学习了武术理论和太极拳、少林拳、 八卦掌、鞭杆、养生术等;1982年又考上了陈盛甫教授 的武术研究生。在读研究生期间才经常接触李师傅。陈 盛甫教授要求我们对山西省知名武术家做一个大面积的
拜访学习,我拜访的第一个武术家就是李师傅。那时李 师傅还住在太原市杏花岭体委的宿舍,房屋不太大。打 着陈盛甫教授的旗号,所以李师傅对我很热情,师母给 我倒了一杯白糖水。我当时不懂规矩,坐定后就直接问 李师傅的师承及所授弟子的情况。李师傅哼哼哈哈地应 付我说:“早就不教学生了,现在身体不好,你看我这 说几句话就得躺下休息,你没什么事就回去吧。”

我回到学校,跟陈教授谈起这事。陈教授说:“你 不了解民间的武术家,他们大多有古怪的脾气,你要了 解他们,就先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一定要真的虚心才 行。”后来我又去虚心地向李师傅讨教形意拳和太极拳的 问题,他渐渐地开始给我讲解和开导。他见我基础还好, 也爱动脑筋,就问我:“如果我教你的话,陈教授反对 不反对?”我说:“陈教授特别开通,让我们多方寻师访 友,我如跟您学习,陈教授一定会很高兴的!”李师傅 说:“那好,待我见了陈教授跟他说说这事。”

1989年,李师傅在山西大学游泳场开办形意拳培训 班,我接触他的机会多了。去了游泳场,见很多人在站 三体式,我以前也站过,没觉得怎样。李师傅见我不以 为然,就起身站了个三体式给我看,果然气势非同凡响。 李师傅纤瘦的身体,一下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头部微 微领起,躯干正直,整体像一棵挺拔的古松,但周身又 绵软如水,尤其是两眼炯炯有神,我看了异常吃惊。旁 边的师兄对我说:“李师傅这是看重你,从来不这样站 三体式给人看。”我心里也很激动,表达了想系统学习形 意拳的心情。李师傅当下说:“有时间就来练吧。”并送 给我一张他的照片,背面还签了名和时间,以此表明愿 意接受我。从此我有时间就去李师傅家请教学习。

1992年,李师傅过80大寿,祝寿的有来自全省各地 的很多武术家和爱好者,李师傅亲自安排陈盛甫教授和
我与他同席,席间李师傅向陈教授提到:“你这个弟子 由我再培养怎样?”陈教授一听非常高兴,说:“培养人 才是大家的事,你是武术专家,你来培养我放心!”然后 陈教授对我说:“明春你看,现在是师寻徒啊!你很幸 运!以后要认真刻苦地学习,还要多思考,发挥你学体 育专业的特长,不要辜负李师傅的一片苦心。”我当即为 两位师傅斟酒,——敬过。李师傅当即对全桌的人说: “从今起他是我的徒弟了,你们要多多帮助啊。”后来又 与师傅合影留念。

1993年,山西大学李荣春先生倡议成立太原市推手 联谊会,李师傅同意并嘱我们多方联系太原市推手爱好 者。年内正式成立了太原市太极拳推手协会,李师傅任 会长,我和几位师兄被李师傅推任为副会长。成立了推 手协会后,我几乎天天去李师傅家,一方面是办一些协 会中的事,另一方面就是学习和研究技术,讨论教材等。 这时接到美国唐手道协会的信,说有近30名唐手道协会 的教练要来跟李师傅学习形意拳和推手。1994年4月, 我们一行六七人到了北京,驻北京友谊宾馆,我负责编 写教学计划,联络并做简单的翻译,对唐手道协会的28 名教练,进行了 10天的教学和训练,收到了满意的效 果O

从北京回来后,李师傅对我说:“你的基础不错, 但还没有真正入了我的门,你练好我的拳才是我的弟子, 也才真正理解我们的东西。我认为我的好东西一是南少 林柔术,一是形意,一是鞭杆。形意、太极、八卦三个 放到一起才是真太极,不然太极是空的。依我看你这几 方面都有基础,只是需要对内进行调理,对南少林和形 意拳核心的东西进行清底。”他又说:“拳架你不用多 学,因为拳架都是人们编的,但核心的东西可不是编出 来的,那是内在本能的东西,关键是怎么调动出来,怎
么控制它。从现在开始先解决三体式吧。”

形意拳万法出于三体。李师傅讲:“三体式,古称 三才式。三体式指天、地、人;在形意拳是指上、中、 下三丹田,在外是头、手、足。过去练心(形)意拳的, 练坏腿的不在少数,这是事实,这是三体式没有站对的 原因。基本原因有二:一是站的时间太长,多则三年, 少也有半年,且多不问原理,只是一个劲儿的站;二是 三七桩站得多。人有所不知,三七桩乃是单重法,是技 击实用的方法,但在初练时不宜取。初练时应站步子稍 大的平衡桩,即两腿平均吃力,两足心有同感,这是练 身体的平衡和内在气血的平衡。没有气血的平衡就没有 健康,没有身体的平衡何从变化?所以先求平衡后求变 通,由平衡而单重,由单重到成功。”

“关于站桩的要领,除了要按古人的经验和规矩练习 外,最重要的是注意五心相互感应,五心是:头顶心、 手心、足心、重心、中心。头顶心上顶。五心合一处乃 是站桩的精义。”

三体式我也站了不少,但以前只觉得腿很累以外, 并没有其他特殊的感觉。在李师傅的指点下重新练习三 体式后,身体内外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反应。首先是放松 练习。李师傅要求我在站三体式时,头、手、足均要展 开,边展边松,头向上松顶可以将脊柱节节拔开,使督 脉气血通畅;手足心的松展,可以将四肢气血打通,增 长内劲。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即感到四肢温暖,手 心出汗,耳清目明,轻劲有力。有了这种好的感觉,我 更加痴迷于三体式的研究。李师傅说,练形意拳很多是 开发人体的本能和潜能,我就琢磨三体式与本能是怎样 的关系,怎样开发本能?

首先站三体式,站到几分钟后两腿即开始振动,同 时产生发胀、发热、发麻、发痛、发酸等感觉。这时发

现一个问题,如果是三七桩,振动来得快,但坚持的时 间较短;如果是平衡桩,则振动来得慢,但是可以持续 较长时间。经过认真体认,发现平衡桩有周期性的变化, 感觉上也有与振动同步的周期性变化。我对这一点产生 了极大的兴趣,因为翻阅运动生理书籍,我不到相关的 实验和说明,此时意识到这种现象可能是非常重要并且 非常有意义的一种生理反应和训练方法。由于振动是周 期性的,所以我将这种桩称之为三体“太极桩”,以表明 在站桩过程中有能量、代谢、体感等多方面的涨落变化。 后来测试这种三体“太极桩”的肌肉振动频率约每秒 7~10次,与肌肉固有振动频率每秒10次接近,与经络 波每秒7~13次也接近。因此产生一个想法,能否利用站 桩时的肌肉振动,训练丹田的弹射劲?还有腿部肌肉发 力的速度,发拳的速度?站桩时的振动是自然的、本能 的,是人体对运动刺激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在自然振 动的同时如果加上意识和动作会怎样?经过训练和实验 两者结合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反应能力大大提高,力量 明显增长,身体运动的协调性改善。进而往内练,五内 皆可以被引动。将这些感觉说与李师傅时,他略显惊讶 地问:“你有了这些感觉和体会?我告诉你,肌肉自发. 振动是练先天劲,用意引发是后天劲,在站桩肌肉振动 时加意念引发是先后天劲的合练,你找到了但还不能控 制,要练到先天劲有感即应,才能做到击人于不觉。在 练时多注意一下丹田、足心、手心的感觉和感应。”

谈到形意拳开发本能和潜能,形意拳有“打拳如走 路”之说。走路是人的本能运动,那么先好好研究一下 走路是怎么回事?经过对鸡行走、站的研究,明白了形 意拳要学鸡腿的原因是取鸡行走时的踩劲、蹬劲和独立 时的稳定。通过研究四肢行走动物的走、跑、扑等与形 意拳运动的关系发现:三体式像虎豹的站立姿势,劈拳

好似虎豹行走。当我们站好三体式后,向前弯腰90度, 即像四肢着地行走的动物。人是从猿人进化来的,猿人 又是由再低一级的动物进化来的。婴儿的爬就很像小猫、 小狗的走,三体式的变化——劈拳就很像是虎、豹的行 走,劈拳的发力可以看作是虎、豹的前扑。在形意拳十 二形中吸取了虎、猴、马、熊等四肢行走动物的特技, 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三体式这一武术运动中的精 华,其重要性就体现在这个动作姿势最接近人(动物) 的本能。形意拳有句名言“打人如走路”,要求返还到婴 儿状态,那就是像婴儿那样天真地爬,只不过是站着爬。 由于爬的时候四肢均着地,每一步都实实在在,所以有 “拳不空去也不空回”的要求。形意拳谱《六合拳法》 中有“悟得婴儿玩打法,天然是生成”。四肢动物在行走 过程中,总是以三点着地的。为了保持平衡,腰胯和尾 巴自然地扭动。人直立行走后重心偏高,虽然两手不着 地了,但仍有两臂前后的摆动,如爬行动物行走时两个 前肢的动作。动物行走时,总是以同侧的后足代替同侧 的前足,前足前伸,这样左右交替地行走。虎、豹在快 速奔跑或瞬间扑食时,总是后两足同时着地之后,前两 足再同时着地,一般跑和走是四肢依次着地。形意拳中 有手脚齐到方为真之语,手脚分至是走、跑、蓄力,手 脚齐到是奔、扑、发力。三体式基本原型是顺步和拗步 的,顺步适合于直线力,如崩拳;拗步适合于弧线力, 如横拳。

三体式是形意拳技法和动作的基础,形意拳的所有 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姿势,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 说。三体式中包含了形意拳步型、身型、手型等一系列 基本要领。三体式不仅是训练内外“六合”的基本方法, 是攻防兼备的姿势,站三体式还可以调整气血平衡,调 整周身九大节的协调贯通,具有强健体魄、祛除疾病和

益寿延年的巨大作用。

三体式的前三后七步运动量最大,前四后六步次之, 前五后五再次之,还有前弓式步。每一种站法都有不同 的要求和作用,均需要训练。

形意拳有四象要求: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 在站三体式和走劈拳过程中认真体会,三者各有其旨趣。

我自幼酷爱武术,曾向山西武乡县的赵丙庆老拳师 和山西洪洞县的段善兰师傅学习过洪拳和地功拳;上高 中时还向曾任四川省柔道队总教练的董家龙老师学习过 摔跤。这些经历让我在三年的部队生活中受益匪浅。

1988年,我有幸经人介绍与毛明春老师相识,当时 就被毛明春老师独特儒雅的武术气质所吸引,虽然中间 时间时续时断,但屈指算来跟随毛老师习武已有二十余 载。我于1998年正式执帖拜毛明春老师为师,系统地跟 师傅学习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推手、太极剑、 鞭杆等,在师傅的悉心指导和教诲下,我的武术技艺和 对武学的领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在多次的武术比赛 和交流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次毛明春老师出版《形意五行拳》一书,是老师 武学思想的一次集中展示,是老师数十年武术耕耘的一 份收获,是武术界的一大幸事。值此之际,我特撰文粗 浅聊一聊我跟随师傅学习形意拳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 享

形意拳最初由明末山西永济姬龙峰所创。形意拳古 名为六合意拳,也有心意拳和六合心意拳之称。形意拳 以五行和十二形为主,动作气势威猛,注重功力和攻防 技术的训练。历史上形意名人巨擘层出不穷,武术佳话 也代代相传。目前,山西、河北、河南、江苏、安徽、 北京等地有众多的形意拳爱好者。笔者认为,以我对各 地形意拳的了解,应是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但毛明春 老师形意拳武学思想和技术造诣无疑是形意拳武术中的 —枝奇葩。

其一,毛明春老师特别强调注重练习形意拳的自然 属性,追求一种意、气、力、势的中正平衡、协调,从 调形到调气、调意、调力要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这样 才能做到刚柔相济,虚实相兼,气势饱满且富于弹性; 行功走架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衡,节节相催,力量才 能通达顺畅。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下,再辅之一些独 特的功法练习,武术修炼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形意拳是一门古老的、具有丰富技术内涵的 内家拳武术。毛明春老师在他四十多年的武术生涯中, 始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开拓者,为内家拳武术, 尤其是形意拳的武术艺术、技术方面增添了许多鲜活和 真正有武学价值的元素。过去,由于门派、地域以及习 武者对古拳谱文字理解的差异,习武效果会大大不同, 而毛明春老师在研究了大量古代武术文献的基础上,创 立了许多自己新的武学理论,如不对称理论、分形学说 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意拳技术体系,可谓既有传承, 又有创新。同时,毛明春老师在武学理论和实践中始终 本着去粗、去繁、求精、求秒之理念,如古拳谱中有 “外胯如同鲤打挺,里胯藏身变势难” “脚打踩意不落 空,消息全靠后脚蹬”,乍一看,是一头雾水,不得要 领,但毛明春老师认真体悟,反复实践,终于明白这些 看似隐语的武术精要,又经过总结提炼,从力度、角度、 部位等方面进一步精确化、科学化,把这些技术固定下
来,从而大大丰富和提升了形意拳武术技术,为形意拳 的传承作出了贡献,我们这些学生弟子也就成了师傅武 学成果的第一批受益者。

其三,毛明春老师十分强调要摒弃武术的神秘化, 挖掘武术的生活化内涵,使武术有普世的价值。毛老师 常说,从猿到人,从爬行到直立,在人类进化过程中, 后人经过研究实践,形成了形意拳三体式的一个特殊结 构,这个结构符合人体自然状态,因此,形意拳练习就 如同走路跑步、举手投足,把武术可以作为一种生活化 来练习;正是这种生活化的武术练习,才能平和心态, 涵养正气,达到武学的更高层次和境界。我在练习武术 中也时刻品味和体会老师的这些话语,常常会出现“共 鸣、共振、共识”,在不经意间武术技艺有了大幅提高。 毛明春老师一向平易近人,潜心武学,对学生弟子乃至 上门求教交流的武术同仁朋友都能一视同仁,倾心相授, 所有同毛老师有过武术交流的人们无不折服于他的人格 魅力和武学造诣。

我有眼福经常能看到毛老师在不经意间自然演练发 挥出的形意拳,他打出的形意拳凝神大气,气宇轩昂, 有时似蛟龙翻海,万马奔腾,风卷残云,虎啸龙吟,蝮 蛇穿梭;有时又似闲庭信步,石佛静坐,万声归寂,令 人叹为观止。

我非常庆幸能成为毛明春老师武术大家庭的一份子, 我愿用毕生的精力,在老师带领下为祖国传统武术的繁 荣发展和辉煌尽绵薄之力。

回想起来,我习练形意拳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远 不敢说练成了、练好了,然而就形意拳来讲,感想颇多, 体悟尤深。我与形意拳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恋, 由相恋到相依相伴,最后她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

其一,我自幼喜好武术,听说邻村哪个人会练拳, 就缠着让人家教两下。18岁当了兵,也接触过一些部队 的武术教官和地方的拳师,这儿摸一点,那儿拾一点, 通背拳、洪拳、捕俘拳、军体拳、“三进步” “四名手” “铁板刚”、鞭杆.、匕首等都懂一点,但都一知半解,从 未入过门。

1980年,从部队复员回乡,武术情结益发浓烈,在 与当地习武者交往过程中接触到了形意拳,这一接触可 不得了,整个改变了我对武术的看法,也改变了我的生 活。形意拳传说为岳武穆所创。清人姬际可访中南山获 《六合拳经》,后又观鹰蛇斗而悟出拳法,于是“心意六 合拳”出焉。心意六合拳经几代人传承,到一个叫李洛 能的人手里,易名为形意拳。形意者,像其形取其意也。 她讲阴阳虚实,讲五行生克,参丹经合易理,追求天地
人合一的境界,与八卦掌、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 属内家正宗拳。形意拳是由形拳和意拳两部分组成。形 拳指的是十二形拳,即龙形、虎形、猴形、马形、摹形、 蛇形、鸡形、燕形、鸥形、始形、熊形、鹰形,是吸收 了十二种动物的特长和技能编成的。古言“远取诸物, 近取诸身” “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悟之”。意拳 指的是五行拳,五行拳是根据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原理, 取之于身而编成的,有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 这五拳分别属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别对应人的 五脏——肺、肝、肾、心、脾。通过练习五行拳,可以 达到通经络、强五脏、通神固体之效用。

其二,在站“三体式”,走“鸡形步”,练五行拳劈、 崩、钻、炮、横的同时,也得了解些形意拳的历史变革 和拳理拳法吧,随后的动作学习一是买书,一是寻找师 傅。书买了一堆,有李天翼的《形意拳术》,姜容樵 的《形意母拳》,刘殿琛的《形意拳术抉微》,凌善清的 《五行拳图说》等。通过大量地阅读与形意拳相关的书籍 资料,掌握了一些形意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练法;同时, 对形意拳的变革历史和师承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

175年前,河北李洛能跋山涉水跑到山西祁县拜师学 艺。上文提到山西蒲州人姬际可访中南山得拳经而创出 心意六合拳,后收徒授艺。从学者多,学成者寡。载入 史册的有两个人,一个人是河南马学礼,以马学礼为宗 发展了形意拳的南派一支;另一个是山西的曹继武,曹 继武传山西祁县戴龙邦,心意六合拳经戴家人进一步完 善,成为“戴氏心意拳”。

李洛能的学艺路坎坷曲折,为学艺背井离乡十二年, 母亡子折都不得亲见。其时戴家视此拳为至宝,门规森 严,秘不外传,李洛能为能接触到戴家人,义务为戴家 送菜三年,风雨阻,后索性在城外租一片菜地,以种
菜营生兼给戴家送菜。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洛能的真诚 终于扣开戴家的授艺之门,李洛能历时12载,苦心经 营,总至大成,成为形意拳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 来的标志性人物,是他将“蹲猴式”变为“三体式”;是 他将“心意拳”易名为“形意拳”;是他开创了形意拳北 派一支(山西河北两地);是他培养了车毅斋、宋世荣、 宋世德、刘奇兰、郭云生、刘晓兰、张树德、白西园、 李广亨等弟子;是他和他的门人们在短短110年的时间 里把形意拳技艺推向巅峰,成为与八卦、太极三足鼎立 的内家拳正宗。

形意拳门人们乃我国武林之精英,他们个人武功绝 伦且又心怀民族大义,在救亡图存道路上舍生取义,为 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战联军、斗倭寇、踏擂台, 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串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引人入胜, 催人奋进。如李洛能、车毅斋、宋世荣、宋世德、刘奇 兰、郭云深、白西园、张树德、李广亨、孙禄堂、李存 义、张占魁、韩慕侠、宋铁麟、董秀升、陈济生、赵永 昌、李桂昌,个个蜚声中外,如雷贯耳。他们的名字个 个如明星闪烁,耀眼夺目,编织成群星璀璨的武术发展 的历史星空。

对形意拳、对形意拳大师们,我永怀敬畏之心。

其二,由于喜欢形意拳,我爱上了以上那些形意才 俊,又因为爱这些人,反回来更爱形意拳。如果说我所 提到的那些历史人物是抽象的,他们对我所起的是灯塔、 星座的作用,那么后来我接触到的赵永昌师傅和毛明春 老师是现实的、具象的,他们二位对我所起的是指南针、 方向盘的作用,历史天空的北斗七星和现实生活中的指 南针共同引领我在习练形意拳的道路上循序渐进,不断 前行。

练习形意拳不同于练其他拳,从头到脚,从胸到背,
从外到内都有特殊要求,强调用意不用力。练习时,外 讲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要心与意合,意 与气合,气与力合,最后达到六合。

开始练习很不适应,要领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有 些东西,老师不指点,你就无法领会。有时老师讲了, 你还得慢慢体悟才能了然于心,以至了然于身、了然于 手。

赵永昌师傅是山西祁县东观人,宋派形意拳二代掌 门人宋铁麟之高足。自1957年至1990年多次参加省、 地及全国的武术比赛,多次获取全国武术比赛第一名和 金牌奖的佳绩,后期他在省地级的武术赛事上多次当任 裁判长和总裁的角色,就连他的门徒贾保寿、张育人等 都曾在全国性的武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金牌奖的好成 绩。赵永昌师傅是我很敬佩的一位形意拳师傅,多年来 一直得到他的悉心指教,在他身上不仅学到形意拳的技 术,还学到了武德武风和为人处世的道理。1992年,临 汾地区第二届民间武术比赛期间,我把赵永昌、毛明春 两位老师请到汾西县指导我们参赛套路的练习。赵师傅 指导“形意拳十七式” “形意棍”;毛老师指导“太极拳 48式” “形意刀” “八卦掌”。比赛时,拿这几套拳上场 的人都分别获得金、银、铜牌奖,我也拿到一金一银一 铜,我县参赛队获团体第一名。

在比赛结束时的闭幕仪式上,赵师傅应大会邀请表 演了 “形意拳十七式”,精彩的表演博得全场一阵阵掌 声,我们也留下了珍贵的武术影视资料。在那次比赛的 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3月,赵师傅不幸离开人世,终 年74岁。噩梦传来,我悲痛欲绝,赶往东观,灵前拜 师,披麻戴孝,送师傅入土。师傅走后我仍多次探望师 娘,并与师弟赵川辉情同手足,一直过往。

与毛明春老师的结识是1984、1985年间的事情,得 知毛明春老师是山西大学体育系陈盛甫教授的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形意、太极、八卦无所不通。 我学拳心切,便独自一人跑去山大找他。毛老师既平易 近人,又善于指导,他耐心地为我纠正动作,并用浅显 易懂的道理和形象、生动的比喻阐释武学内涵,第一次 就让我心服口服。

毛春明老师总能讲到事物的根本上。他常讲:练内 家拳要突出两个字——“松” “正”。“松”是浑身要放 松,神情要闲静,只有真正松了,才能调动内气涌动; “正”是身要正、心要正、势要正,正可养浩然之气,正 能压邪。还讲,练形意拳中的每一拳,必须具备四个要 素,即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你练得好与坏,只 看这四样在你身上的体现就行了。他的言传身教,使我 慢慢开了窍。

我对形意拳的认识越来越深,慢慢地在我心里对她 产生了眷恋之情,有了一种难舍难分的亲近之感。看毛 老师练拳,有时觉得他是一个外表敦厚朴实而内心灵秀 的男子汉,看五行拳劈、崩、钻、炮、横,一招一式, 朴实无华,无花架,无讨俏,如黄牛耕地,如樵夫砍柴, 一脚一步,稳当扎实。可当你看到十二形演练,猴的活 跃,蛇的缠绕,鸥的翻转,燕的穿梭,你又觉得他是一 个英姿飒爽、调皮多动的少年;当你看到马的奔踏,虎 的威猛,龙的伸缩,鸡的斩绝,又觉得他是一个于万军 阵中取敌将首级的将领。再看形意拳歌诀,“打法定要 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头打落意随足起,起而未 起占中央,,“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 “天 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起如风,落如箭, 打倒还嫌慢” “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 似书生,动似雷鸣”,他又像是一个行走江湖,深藏不 露,具有英雄气概的刀客。

形意拳成了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也思, 夜也想,行止坐卧都在思索、捉摸。效仿郭云深大师跟 在师傅坐骑后面打崩拳,路程有多长,他打多久的刻苦 劲,我在走路时练“鸡形步”;于行走间练习“手足相 合” “肩胯相合”,睡觉时练习意守丹田、炼气通大、小 周天等,几年下来,颇有收益。

其四,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言道: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 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 之际人书俱老。”这段话虽然是指导书法练习的至理名 言,用到形意拳的实践上同样有参照意义。学书分三个 阶段、三种境界;形意拳有三步功夫、三种练法、三层 道理之说,都讲的是演化过程。书法先平正,后险绝, 复归平正。前后两个都是平正,但后一个平正在前一个 平正的基础上有了质的飞跃。这个“复归”用得好极了。 复归者,回归也。回归者,回归原始,回归自然之谓也。 技近乎道,书法追求中庸之道,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合道、 通道。形意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至虚至 空,乃臻化境。

书法从平正到险绝再回到平正,是不及一过之一通 会的过程。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人书俱老”说的是 一种状态,一种境界,“通会”是方法论。形意拳达到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时候,也就是自然、 本能的状态,是天人合一的状态。这个过程也是一个 “通会”的过程。形意拳大师白西园说:“练拳术之道 理,神气贯通,形质和顺,刚柔曲折,法度长短与书法 之理相同也。”我想,形意拳不仅要与其他拳术互通,而 且应当与包括书法在内的其他技术门类互通,相互吸纳, 融会贯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我尝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来用以克服形意拳的偏刚
之弊,效果明显且同时很快悟到了形意拳的“暗劲”工 夫。又以形意拳的劲节,放到太极推手和太极实战练习 上,也使太极拳很快坚挺起来。在两拳的通会上迈出了 探索性的步伐。

历史上的许多武林高手、武术大师都是通会的高手。

形意拳大师郭云深与八卦掌宗师董海川通过交流, “始知二者名虽异,其理法则一,两者固交相为用,相辅 而实相成者也”,于是有了形意拳与八卦掌合二为一,互 触互补的佳话,开了两拳通会的先河。

孙禄堂将形意、八卦、太极合而为一,武功达到登 峰造极之境,遂而创出了 “孙式太极拳”;山东陈济生熔 多种拳术于一炉,武功冠绝当代,并创出了 “静功缠丝 太极拳”。这都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毛明春老师是现代版的通会高手。他自小跟太原形 意名家银连志学习形意拳,铸就了坚实的武术功底;上 大学后跟随陈盛甫教授系统学习各类武术、器械,在拳 法、拳理、武术理论上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后又拜山东 陈济生为师学形意拳、八卦掌、静功缠丝太极拳、推手; 拜太原李桂昌为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少林柔术、推 手、大枪、鞭杆;拜北京李和生为师学太极推手。据我 所知,他与其他武术门人交流时,涉猎到的拳术有披挂 拳、戳脚、少林拳、梅花桩等。他是一个集大成者。正 因为他身上有这么多东西,才足以支撑他传艺亚欧美, 并使他与国内外武术高手较技时,能够左右逢源,应付 自如,立于不败之地;也正因为他的通会之能,引领之 功,师品之真,才使得他有了无数追随者。而他永远身 置无可企及的高度,吸引我们毕恭毕敬地寻着他的足迹 探索前行。我十分庆幸自己能结识毛老师并拜他为师学 习形意拳。是他对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和诲人不倦的精神, 才使我对形意拳有了 一点点领悟。

毛明春老师永远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导师,能跟他学 习形意拳或其他拳,都是最佳的选择。图片75 图片76 图片77 图片78 图片74 图片73

浏览2,0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