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身体向右后转体180度;左脚转体后在身則落步, 屈膝半蹲,随即右腿屈膝提起。右手随转体直臂由下向 右后抡转一圈,手掌朝外,屈臂停于头顶上方;左掌变 拳,随转体抡转一圈后砸击到裆前位置。缩腰含胸,上 身前倾,目视左拳。
- 右脚踏地震脚,同 时,身体向上挺起,腰向后 弯,使上身向后倾斜;左腿 屈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 左臂微屈肘,左拳拳面向 后,上冲于头顶上方;右掌 下落扫击左小臂后护于裆前 部位。头略向后仰,目视左 拳(图 7-72~图 7-74)。
要求
- 提膝后转体要以腰带臂,速度要快,身型要稳D
- 右脚震脚左脚即提起,要同时到位D上身后倾, 要保持住重心;身体后仰,如同一张弓,左拳与右脚跟 是弓梢,腰是弓背中心,周身劲力完整。
- 翻身摔撞掌
左脚在身前落步,身体 站直,并以左脚跟为轴,向 右后转体180度;右脚在转 体后向右侧横跨一小步,前 脚掌着地成虚步。随转体左 拳变掌护于右胸大肌处,右 掌掌背由下向上再向下,随 转体抡转一周,在身前摔 掌;同时,左掌借腰向右拧 转的合力向前撞掌;同时,右掌掌心朝上,收于小腹部 位。目视左掌(图7-75)。
要求
右后转体要以腰带臂进行运动;右臂向后劈斩,要 有绳牵重物抡转的感觉;摔掌落下要如同向下摔物;左 掌在转体后的撞掌,要与右拧腰同时完成;身体不可前 倾,双腿左实右虚,以便为下一动作积蓄力量。
42.大鹏展翅
- 右脚撤回半步,虚步点地,全身领起,腰先向 左微转。右拳变掌回落于小腹左侧,左掌掌心向右护于 右肩窝处。目视右前方向。
- 上动略停,右脚迈出半步踏实,屈膝蓄力,腰 向右旋转。同时,右掌由下向左向上再向右直臂抡转一 周,左掌由右向下向左向前,配合右掌的动作亦抡转一 周D
(3>上动不停,左腿屈膝提起向身前领步,右脚蹬 地起跳,身体腾空的瞬间,右脚尖上翘,向右侧方向蹬 去。右掌变拳,在抡转一周后,以平拳向右侧上方击出, 左掌护于右肋侧。
- 左脚先落步,右脚继而落步,左脚向右脚后掖 步,双腿屈膝全蹲,腰向右拧转至极限。右拳变掌,掌心向后,直臂落于身体右后侧;左掌掌心朝前,直臂斜 向上举起,双臂展开成一斜向直线。目视右侧(图7-76 ~ 图 7-79)。
要求
- 右脚蹬地起跳,身体尽量向上拔起,侧踢与右 侧拳击出,要保持一致;双腿落地全蹲要沉稳,双臂展 开要舒展大方;左臂要尽量上举,右臂尽量向后下侧展 开,双臂有对拉之意。
- 拍掌要实,中拳要有贯穿力,腰要统领全身运动。
第六段
- 中拳
- 双膝挺劲,全身长起,右脚横跨半步,脚掌点 地成虚步。同时,左掌向前拍击,右掌扫击左小臂后下 搂到小腹前。
- 上动略停,右脚迈步踏实成右弓步。左手回搂 至小腹部,右掌变拳,以中拳式向前击出。目视右拳 (图 7—80、图 7—81)。
要求
左手向内回刨,要经右掌上方刨至小腹前;右拳至 极点时,右脚全脚掌也应恰好到位。此式要表现出拳的 螺旋拧钻力、手的搂刨力、臂的滚力、腕的挺力、膝的 弹性力,形成周身爆炸力,意念集中在右拳上。
- 右提劈斩手
- 以双脚掌为轴,向后转体180度成左弓步。左 掌心朝下,直臂向前推出;右手松握拳,自然垂落于右 胯外侧。
右脚向左前方上步,落步踏实;继而左腿屈膝 提起,右脚蹬地起跳,在空中右腿屈膝提起到身前^随 起跳,右拳向上冲举,左手扫击右小臂后下刨。左脚随

身形下降。
- 左脚先落地,右脚在身前落步,成右弓步,身 形下沉,缩腰含胸。右臂以小臂的下垂力,向身前劈砸。 目视右拳(图7-82、图7-83)。
要求
左后转体要轻灵速捷;右脚起跳要与上冲拳保持一 致;右腿落地与右拳下劈砸,要随身形下降,同时到位。
- 左提劈斩手
- 身体向上长起,右转45度,右脚向右侧前方上 右步D右掌心朝下,向前伸出;左掌变拳,自然垂落于 左胯外侧。
- 左脚向右前方上步,随之右腿屈膝提起向前领 步,左脚蹬地起跳,在空中左腿向身前提起。随之左拳 朝上冲举,右手扫击左小臂后下刨到小腹前。
- 右脚随身形下降落地,屈膝半蹲;同时,左脚 在身前落下成左弓步,身形下沉,缩腰含胸。左臂以小 臂的下垂力向前劈砸。目视左拳(图7-84)。
要求
与右提劈斩手相同,唯与其方向相反而已。
- 雄鹰出群
- 身体向上长起,左 脚向左移动半步,将身形方 向调正,左脚落地瞬间;右 脚磋步,并停于身前,上身 前倾,向后大缩腰。双臂在 两侧向身后伸展,手成勾形, 指尖向上勾住。
- 右脚落步,身体向 上领起,腰向上挺直,再上 左步落地踏实。双臂由身后 随长腰挺身的惯性力向前向 上再向后,在两侧抢转一'周 后,双掌拍击左右臀部发出 声响。
- 上动不停,右脚上 步成弓步。双手成立掌,掌 心向前,在右脚落地与身形 下沉的同时,向前撞击出去 (图 7-85 〜图 7-87)。
要有立掌向上冲和向两侧外分的力量。
- 双臂拍击两侧臀部声响要脆而有力。
- 右脚再迈步落地踏实要与双掌撞击同时到位。
- 腰部的伸缩要明显;双掌撞击时要松腰坐跨; 纵向重心要落在右大腿上部的三分之一处,以免失重。
- 烘脸照镜
- 上动略停,重心后移,右脚回撤半步,脚掌着 地成虚步。双掌回搂,弹击小腹后向两侧展开,掌心朝 后,高与肩平;双掌外旋,使掌心朝前,借缩腰含胸之 力,双肩内裹。右脚上半步,回到原位踏实,重心仍落 于右腿。双掌向前直臂合击拍掌。
- 拍掌后,步型不动,腰向左旋转。左掌心朝下, 向里回搂至小腹前;右掌外旋,拇指朝上,掌指朝前, 借转腰向前,舒肩探臂穿掌。而后右脚回撤半步,脚掌 虚步点地,腰向前右旋转,右掌内旋,掌心朝下,回搂 到小腹前,左掌沿右小臂下方向前穿掌。
- 上动略停,右掌变拳。腰身旋正,上右步成右 弓步。随上右步,左掌回搂至小腹部,右拳先以掌沿左 小臂下侧前穿出,随穿出随向内转臂至极点时,以单尖 拳的中拳式向前击出(图7-88~图7-91)。
要求
- 腰的收缩与左右旋转要灵活自如,要与步法、 掌的运行紧密配合,协调动作。
- 双击掌与右脚落步要保持一致;右穿掌虽然运 行路线短,但须以身形变化将其明显表现出来。
- 左穿掌要借腰的右旋力将其穿出,要体现出力 度和身形的三折九扣要求。
- 转身旋风掌
- 身形下沉,左脚向右腿侧并步,脚掌着地成虚 步,缩腰将身形收拢。左掌护于小腹右侧,右拳变掌护 于左肩侧。
- 左脚后撤一大步,重心随之后移到左腿,并以 左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270度。随转体左臂掌心向 外,直臂平肩高度向后抡转。右脚在转体后,向右侧跨 步;左脚继而跟进,向右脚后掖步。右臂随转体向身前 抡转,当左脚掖步形成时,双臂抡转成右臂在上,左臂 在下,在胸前裹紧,双掌拍击后肩胛处(左掌拍右肩肝, 右掌拍左肩胛)。
右脚再继续右跨一大步成右弓步,身形右转90 度调正。随之双臂展开,右臂在前,高与头齐,掌心向

左;左臂在后,掌心向后,高与腰平齐D上身微前倾, 目视右掌(图7-92 ~图7-94)。
要求
- 双臂抡转要随转体疾速进行;双臂后抡要随左 掖步同时完成。
- 右弓步形成要与双臂展开同时完成,且定式要 准确稳定。
- 身形要跟随转体旋掌、掖步、弓步的变化而变 化,表现出起伏跌宕的气势。
第七段
- 二郎担山
- 上式略停,右脚后撤,前脚掌点地成虚步,身 形长起,向右转腰。右掌撤回至小腹左侧,左掌护于右 耳侧,掌心朝外。
- 腰继续左转至极点,右脚向前跨一大步,身形 下沉,腰向右转动。以腰的先左旋后右旋,将右手臂自 左下经左肩外侧,向前向下以掌沿力劈削。
- 上动不停,以右脚掌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度; 随转体左脚落步,双膝弯曲成骑马式。左臂随转体,平 肩高度转到身体左侧后,横搂刨至裆前,与右臂在裆前,
以小臂部位贴住交叉,左 臂在前,右臂在后。
双膝一弹即回到 原位,腰向上长。同时, 双手松握拳,双臂在胸前 经头顶处分开,向身体两 侧劈砸,双拳虎口向上, 高与肩平齐。目视右拳 (图 7-95 ~图 7-97)。
要求
右上步转体要快;右掌向下的劈削,与右转体后左 手回搂要顺畅连贯;双臂向两侧劈砸要与骑马步定式同 时完成。在双拳劈下后,双膝要以弹性力,使身形上下微动
- 猿猴入洞倒连环
- 重心移至左腿,身形高度不变,右脚向右侧横 跨半步。双拳变掌,左掌移至右腮部,掌心朝右;右臂 微屈,掌心向前,上举至头顶。
- 左脚向右脚后侧掖步,右腿屈膝半蹲,腰向右 拧转。右手随身形下沉,在身前划弧后勾手置于右侧身 后,指尖朝上。
- 双膝挺力,将身形向上长起,随长身,腰向左 转。右勾手变掌,右臂由身后直臂向下向左再向右转臂 至与肩平时,屈肘,指尖对右耳侧止住,掌心向外;左 掌随转腰由右肩处,向下向左抡转一周后,横掌向前齐 腰高度推按。随腰的转动,左脚由右脚后撤回,并向前 迈半步,脚掌点地成虚步,双腿屈膝半蹲,身形下沉 (图 7-98 ~图 7-100)。
要求
- 旋腰转体抡臂与 左虚步形成要协调一致。
- 右掌止于右耳侧 与左掌前推按要同步完 成,要有向外的支撑意 识。左掌要停在左膝前位 置。
- 松腰坐跨身形下 沉,双腿弯曲要虚实分 明
- 补手中拳
右掌随之向前拍击,左掌扫击右小臂后,自胸滑落于小 腹前目视右掌。
左脚上前迈步,成左弓步。右掌向回搂刨至小 腹部;左掌变拳,在右掌沿左小臂上侧回搂的同时,以 中拳式向前击出(图7-101、图7-102)。
要求
拍掌与中拳的要求与前式相同。
五花炮

- 上动略停,全身向上领起。左拳变掌护于右胸 大肌处,右掌护于小腹左侧。
- 以左脚跟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度,转体后右 脚向后撤一步。随转体右掌经左肩外侧,向身前抡劈, 以掌拍击右腿后,屈肘上提,护于左胸大肌处;同时, 左掌直臂,借腰的拧转,由右胸大肌向下向后向前,抡 转一周至头顶上方,再继续向下向后经右肩外侧,向上 直臂到胸前;此时右臂向后展开,双臂伸展,继续顺时 针抡转,至左臂到身后时,屈肘,左掌停于左耳侧,右 掌直臂停于在身前。目视前方(图7-103 ~图7-109)。
要求
- 双臂抡转要随转体自然顺畅地完成,中途不能 出现停顿;要以腰的旋动,带动双臂运行。
- 身形要伴随双臂的运动弹性起伏;定式时双腿 虚实分明。
第八段
- 拍掌
- 右膝挺力,身体向上领起,腰向右转。右掌掌 心向上,微屈肘,向正前方伸出。
- 上动不停,借腰向右的旋转力,左掌伸肩探臂 向前击出,至极点处时,五指自然朝下方抓搂;右手扫
击左小臂后护于左胸大肌 一侧。重心落于左腿。目 视左掌(图7-110)。
要求
- 转腰拍掌要形成 一体,发力要干脆利落。
- 左掌拍出,伸肩
探臂要尽量向前,重心落 于左腿,但身体不可前倾,以免失去重心。
六次。
- 上步穿掌
- 重心后移,右腿屈膝坐胯,左脚略回撤小半步, 脚跟在原地略抬起,成左虚步。
- 腰向左旋转至极处。借腰的拧转力,右掌虎口 向上,以穿掌式向前齐胸高度直臂穿出;同时,左掌沿 右小臂上侧,回搂到小腹前。目视掌指前方。
- 上动略停,腰向右旋转,左脚向前跨步,成左 弓步^左掌以穿掌式,直臂向前穿出;右掌掌心朝下, 沿左小臂上侧回搂到小腹前。目视左掌(图7-111、图 7-112)
要求
- 穿掌要凭借腰的拧转惯力将掌送出,掌指和腕 要挺力,表现出一种穿透力量,意要延伸到掌指前方。
- 右穿掌要与拧腰坐跨、左掌搂刨同时完成,左 穿掌要与左脚跨步落地同时到位
- 穿掌时要含胸拔背,挺项领顶,肩背松顺,胸 随腰转略有侧转,但不可成为全侧胸。
- 当场递手
右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右弓步,同时,腰微向 左转。右掌由身后直臂向前抡转一周,以掌沿击打左大 腿里侧;左掌在右脚迈步的同时,先收回到小腹左侧, 在右掌抡劈时,以掌扫击右小臂后,护于右腮部D上身 略前倾,目视前方。
- 上动略停,腰微向右转,将身形调正,小腹向 上翻卷,左腿向前顶力,右腿向后顶力。双腿顶力相合 的瞬间,右掌向前上方立掌冲出,左掌扫击右小臂下刨 至小腹前。目视右掌(图7-113~图7-115)。
要求
- 右掌抡转下劈砸与右脚迈出落地同时完成^
- 小腹向上翻卷,是利用会阴穴向前上方的翻卷, 促使小腹有所运动,不可成为恬胸挺肚。
- 双腿的顶力是将双腿的力,自脊背运达右掌, 以使力量完整;右膝在顶力时,膝部不可超过脚尖;左 腿顶力时不要挺直,膝部要微屈,要利用小腹的翻卷, 使双腿的力量送达上身。
左掌下刨要紧密配合右冲掌;双掌动作必须协 调运作,同时到位。

三环掌
- 右脚向后撤回,屈膝提起至胸前;左腿微屈站 直,腰向左转^随之右掌直臂向下经左肩外侧手背向前 抡转至头顶上方,左掌由下向后直臂抡转。
- 上动不停,腰向右拧转至极点,缩腰收腹,上 身微侧前倾。随腰的转动,右臂继续向身后抡转至与肩 平后,屈肘将右掌掌心朝外,护于右耳侧;左臂自后向 前向右划圆,搂过右膝,掌心朝下停于身前,按于距右 膝约20厘米的前部位置(图7-116)。
要求
- 双臂划圆抡转,要随腰的左右旋转而自然运动,
既要连贯舒畅,又要势猛力 足,充分体现肩如车轮,腰 似蛇行的通臂拳风格
- 定式时缩腰收腹, 要体现三折九扣的要求;左 掌前按要有向前下方推出的 意识
57•提膝拍掌(一)
右脚落地后膝部挺力, 左腿随即在身前屈膝提起, 右脚跟上抬,身体向上领 起,重心則移,腰向左转。 长身转腰的同时,右掌由右 耳侧向正前方向拍击;左掌 迎扫击右小臂后护于右胸大 肌处。目视拍掌(图7 - 117)
0 要求
与前述拍掌要求相同。
58.提膝拍掌(二)
- 上动不停,左掌自 右胸部向身后搂刨,随即上 提至与肩平时,屈肘,将左 掌掌心向前护于左耳侧。
- 上动不停,左脚向 前迈出一大步落地;同时, 右腿屈膝上提至胸前。同 时,左掌向前方,以拍掌式 击出;右掌扫击左小臂后,本式除提膝踏步要迅捷 灵活的要求外,其余同拍掌 式要求同。
- 闪步撩阴掌
右脚向左侧迈一大步。
同时,右掌自右胯侧以撩阴 掌向前撩击,左掌迎扫击右 小臂后护于裆前。左脚向左 侧横跨步,将身形调正(图 7-119)。
要求
右脚落地要与右撩阴掌同时到位;左掌扫击右小臂 要发出声响;右掌撩阴击发的同时,左脚也向左侧横移 到位,身形同时调正。
- 穿掌左右擒斫
- 身体调正,左膝挺力,右脚回撤半步,以脚掌 点地,身形向上长起。右掌向内翻转使掌心朝下,左掌 同时外翻转使掌心朝上;随右脚后撤步的同时,向右转 腰,右掌沿左小臂上侧回刨至小腹前,左掌以穿掌式向 前穿出。目视左掌。
- 上动略停,右脚进半步成右弓步,随上右步^ 右掌掌心向前,掌指斜向前下,向右膝前方掖掌;左掌 以掌心朝下,沿右小臂上侧,回搂到小腹部。
- 重心前移,左腿屈膝提起到身前。左掌变拳提 到左腮部。继而左脚向右前侧约45度方向上步,随即以 左擒斫式向前击出(与第26式左擒斫动作相同)。
- 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回收半步后,向左斜上 方约45度方向迈出,成左弓步。随左脚回收,左拳变 掌,向左平行回搂划圆;右掌在身前直臂逆时针,划一平圆至右侧时,掌心朝下搂 回到小腹;左掌掌心朝前, 掌指斜向前下方,向左膝前 方掖掌。
重心前移,右腿屈 膝提至身前右掌变拳提至 右腮部,随即以右擒斫式向 前击出(与第27式右檎斫 动作相同)

- 左右掖掌要肘部微弯曲,不可完全将臂伸直, 要体现曲蓄有余的内含劲儿。
- 左右擒斫前上步的方向要把握准确,要与拳路 的直线方向各成约45度角。
- 左右弓步形成时,重心不要过低,前腿屈膝弯 曲角度以100度〜110度为佳,不可低于90度。
- 其余要求参考第27、28式的要求。
61.鹤子穿林
- 重心后移,将身体调正,右腿回撤半步,脚掌 着地成虚步,左腿屈膝坐实。双膝内扣,掩裆护肾,随 右脚回撤,右拳变掌,掌心朝下,在左掌变穿掌式向前 穿出的同时,沿左小臂上侧回搂到小腹前。
- 上动略停,右脚向前迈出成右半弓步。同时, 右掌随上步,以穿掌式向前穿出;左掌沿右小臂上侧回 搂到小腹前,由于身形略上升,故右穿掌击出后的点位 要略高于左穿掌。
- 上动不停,全身向上长起,左脚向前上一自然 步距,双膝挺直,左腿实,右腿虚。随左脚上步,左掌 向前上方穿掌,掌高与头平齐;右掌沿上穿掌的左小臂 上侧,向下搂刨于小腹处。
- 上动不停,以左脚跟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度。 转体后,左臂直臂举过头顶,掌心朝前,右掌向后甩掌^ 右脚在转体后向右略移一小步,脚掌着地,成右虚步。
- 转体后身形略下沉。同时,左掌在身前下刨至 小腹前;右掌变掐拳,由小腹处上提到胸前,与口齐平 身形略长起。与此同时,右掐拳向前击出(图7-125~图 7-127)0
要求
(1)三次穿掌要逐次上升高度;身形要由低向高处
升起;第三次穿掌将身形 完全拉开。
- 向右后转体180 度,要轻灵迅捷自然,利 用身形上升的螺旋力,将 身体转过来。
- 转体后身形先略 下沉,而后以膝的弹力将 身形略长起,将右引手击 发出去。
62.连环引手(双引手)
- 身形保持不动,右手由掐拳变掌,手指朝前刨 回小腹处;左手由小腹处上提到口部,手背向前伸臂抖 腕,向前击出到极点处变掐拳,拳高与鼻尖平齐。
- 左手掐拳后变掌,向小腹处回搂;右手上提到 口部,手背向前,伸臂抖腕,向前击出至极点处变掏拳, 拳高与鼻尖平齐。
- 重复上述1~2动作(图7-128)。
要求
(I)左右手向前击出两次。
(2)引手出击,要利用 腰的旋力、双膝的弹力、肩 的前探力和腕的抖弹力将拳 抖击出去D
63.如封似闭
- 身型不动,腰向左 旋转a右掐拳变掌,臂微 屈,随腰左旋向左向下搂至 小腹处;左拳由下向左划 动,掌心向后,至与肩平 时,左臂外翻,使掌心向前。继而腰向右旋,左掌随腰 右旋向右划动,右掌自小腹处向右划动,掌心向后至与 肩平时,右臂向外翻转使掌心朝前。腰再向左转,左掌 搂刨至小腹处,右掌掌心向左恢复到胸前位置
重复上述动作三次,至左掌到小腹处时,右掌 由胸前回落到小腹前,双掌掌指均向前,掌心朝下,按 于小腹前部。目视前方(图7-129、图7-130)。
要求
(1)双掌在身前弧形划动,要利用腰的旋力,双腿的 拧钻力。

(2)左右掌在摆动中的翻转,要自然顺畅;要在运行 中螺旋式翻转,避免机械式翻动。
64.收势
- 左脚挺膝站直。双掌在原处向内平转,十指相 对,掌心朝下,两肘略外撑。右脚后撤一大步,成左弓 步。
- 右脚撤步后,以脚掌为轴捻地,向右转体约135 度,成右弓步。双臂向两侧平举,掌心朝前。重心落于 右腿。
- 左脚向右脚并步,并划过右脚内侧,向身后退 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脚以前脚掌为轴,向左转体90度。 双掌举过头顶。
重心后移,左腿微屈站直,右脚向左脚并步靠 拢。双掌由上徐徐向下,按至腹前时,身体挺直,头向 左摆。在身体站直时,头摆正,目视正前方。双手自然 垂落于身体两侧,挺胸收腹,缓缓呼出一口气(图7- 131、图 7-132)
0

要求
收势虽是整套拳术动作的结束,但精神上仍不能散 乱,意识上不可懈怠。动作要舒展大方,双掌要随身体
长起缓缓下按,如按住物体将身体拔起一样。收势结束, 身体自然挺直,依然要做到含胸拔背,收腹敛臀,拔顶 抗项,内固精神.外显气势,以使整个套路前后呼应, 具有完美的整体型
五行通臂刀
五行通臂刀又称“八步十三刀”,是通臂门“三绝” 之一,属于短兵器范畴,是在拳术基础上的器械应用, 故在操练当中依然遵循五行通臂拳的各项要求。.
武术运动中刀的演练
,一向以威猛有力,雷厉风行 而著称。五行通臂刀除具备此特点以外,还有刚柔相济、 变化妙捷、少花式多实用的特长。由于注重实际,不尚 虚夸,故自古流传下来的典型招法有十三个,在各单式 精熟之后,可以自由组合,汇成套路。
五行通臂刀的八步计有:蹉步、垫步、闯步、跳跃 步、并步、抢步、闪展步、踢蹬步等。十三刀则伴随步 法步型的变化,有提劈、提撩劈、猛虎爬山、日绕山尖、 春井撕蔴、磨转脐不转、猴闪、鹰翻、迎门闭扇、反正 劫、虎扑、左拦右扫、十字披红等D刀法有:劈刺提撩 扫拦磕挂抹拉截砍剁崩点格削挑等。它通过身形步法的 紧密配合,体现出勇猛迅捷,疾进刚裂,曲中求直,攻 防兼备,变化无常,柔中寓刚的特点。
五行通臂刀十三单式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长期 以来只在本门内以师带徒口传心授。今据师传整理成册, 以使此刀术能为世人所了解,也供武术同行借鉴。
-、五行通臂刀各式名称及歌诀 五行通臂刀计有十三个单式操练法,其各式名称如下:
- 提劈刀
- 提撩劈
- 春井撕蔴
- 日绕山尖
- 猴闪
- 鹰翻
- 十字披红
- 猛虎爬山
- 磨转脐不转
- 迎门闭扇
- 正反劫
- 虎扑
- 左拦右扫
古人在总结以上刀式的过程中,将其实用意义编成 歌诀,对理解刀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歌诀
日绕山间劈面锥, 亚赛猛虎爬山式, 烘领按法令人惊, 将刀一'横惊人胆, 撩刀进步紧相随, 喜鹤串枝分左右, 十字披红法无边,
五行通臂刀用法计有十八式:
- 劈:刀刃向下,以刀身前部向下用力为“劈”D
- 刺:刀尖向正前方直线贯穿为“刺”。
- 提:刀身向上,以刀盘用力向上为“提”。
- 撩:握刀手向外翻腕,使刀刃朝前,刀由下向前 向上运行为“撩”〇
- 拦:刀刃朝左,由右向左运行为“拦”。
- 扫:刀刃朝右,由左向右运行为“扫”。
- 磕:以刀身下部刀背向外的短促力外推为“磕”。
- 挂:用刀背向左外侧或右外侧,拦截对方器械为 “挂”。
- 抹:以刀刃某点,接触对方某一部位后,持续前 推为“抹”。
- 拉:以刀刃某点,接触对方某一部位后,持续向 怀里抽为“拉”。
- 截:以刀刃根部,主动迎击对方器械为“截”。
- 砍:以刀身中部,向左右斜下方用力为“砍”。
- 剁:以刀身整体,向下用力为“剁'
- 崩:刀背向上,用力上挡为“崩'
- 点:以刀尖截击对方为“点”。
- 格:以刀横截面向左或右,挡开对方器械为 “格'
- 削:以刀前刃弧形运刀为“削”。
- 挑:以刀尖前部疾速上扬为“挑”。
三、五行通臂刀步型步法
五行通臂刀的每一个单式,都与一定的步型步法紧 密配合;步型步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姿态的优劣 和实用的效果。因此,练习五行通臂刀,首先要进行步 型步法练习,其次再运用周身各处的配合,使刀术演练 既姿态优美,合于法度;又用招准确,流畅自然。
五行通臂刀的步型步法,包含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 各种步型,如弓步、并步、虚步、独立步等。除此以外, 前人根据其运动特点,又归纳出有别于其他刀术的八种 步型步法•,计有:提撩步、抢步、嗟步、闯步、旋步、 闪步、蹲步、撤步等,配合十三种典型刀式,组成五行 通臂刀的主要运动方式。概括总结其特点,简称“八步 十三刀'具体的步型步法要求有如下方面:
- 提撩步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微屈膝半蹲,身形下沉,缩腰 提胯;右腿微屈,脚尖上翘,向左斜上方提撩腿,腿踢 出后高度不超过腰部。
- 抢步
双腿微屈半蹲,左脚提起略离地面向前伸出,右脚 以前脚掌用力蹬地,身体保持高度,左脚向前跨出,右 脚落于左脚内侧,而后左脚掌用力蹬起,右脚向前抢步, 随之双脚轮番向前蹬地跨跃。
- 闯步
上身微向前倾,随之右脚蹬地跃起,左脚向前跨跃, 落地的同时右脚跟进,双腿屈膝下蹲;身体向前跃进的 同时右脚跟进。双手由左向右由后向前抡起,身体下蹲 后缩腰含胸,双手下按于双脚前。
- 蹉步
左脚离地略起,右脚向前弹起,左脚随右脚弹起的 瞬间,微屈膝震脚踏地站实,右脚随即脚尖微上翘,以 脚跟蹉地前弹踢出去,高度约距地面30厘米,随后右脚 踏地震脚,左脚蹉步;如此反复练习。
- 旋步
双腿微屈膝,右脚向前迈一步,以脚掌为轴向右后 转体丨80。,左腿随转体后在左侧落步,双腿屈膝半蹲成 小骑马步
- 闪步
向左外侧或右外侧的横跳步即为闪步。
- 蹲步
双腿屈膝全蹲,左脚支撑身体重量的六成,右脚以 前脚掌着地,支持身体重量的四成;右蹲步为右六左四。
- 撤步
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左拧腰;左脚向后撤步,并使身 体向左后转体90度,称为左撤步;右撤歩与上动相反。
四、五行通臂刀单式操练
1.提劈刀式
预备式
身体正直,拔顶抗颈,含胸拔背。右手握刀刀尖朝 下,左臂自然垂下于身体左侧。双脚内侧距离约20厘 米,双腿自然站立。目视前方。
- 出左脚,向身体前迈出自然步距同时,左手 由身体左侧齐肩平,向身体前划弧至胸前,掌指朝前, 掌心朝下。
- 左脚迈出后落地踏实,膝微屈,松跨挺腰D借 左脚迈出的前冲力,左手向身前下按。右腿提膝摘跨, 脚尖自然上翘,膝微屈向身前踢撩腿。随腿的前踢,右 手刀背朝身后,刀柄朝前方,向前向上提撩刀,至头顶 上方,右小臂内旋,使刀刃朝前;左掌随即追上上举的 右手。
- 身体长腰挺起,随即右腿下降,以前掌着地, 双腿屈膝下蹲,身形下沉利用全身下沉的整力,右手 刀向身前右膝外侧下劈,力点位于刀身前部,左掌附于 右腕处。
刀劈下后,身体向上挺起,全身站直,此时左 脚在后,右脚在前;继而迈左步上步。重复以上动作
要求
- 左脚上步要略有前 冲力量。左手下按与右腿前 踢,和右手刀向上提撩要协 调一致。左手向下与右手向 上运行,要形成上下的对拉 力量后,左掌再追上右手。
图8-1 提撩腿不高于腰部。
- 下劈刀后再起身时要有上顶和前冲的力量,为 下一重复动作积蓄力量&
2.提撩劈刀式 预备式:同前。
- 左脚向身体前迈出自然步距。左手随左脚迈出 同时,左手由身体左侧齐肩平,向身体前划弧至胸前, 掌指朝前,掌心朝下。
- 左脚迈步向后落地踏实,膝微屈,松胯挺腰。 借左脚迈出的前冲力,右手握刀向外翻腕,刀刃朝前,
刀背朝后,由下向前向上提撩至头顶上方,左手手掌附 于右小臂内侧D与右手向上撩刀的同时,右脚尖自然上 翘,腿微屈向身前提撩腿:
- 刀运行至头顶前上方部位,右腿已踢出的时候, 左手附于右小臂内侧,此时刀刃朝后,右手臂不动,右 手向里合腕,使刀自身前头顶上方,向左肩外侧运行, 右手腕继续向外逆时针翻转,使刀在左肩外侧直面旋转 一周后,回到原位置
- 上动不停,右手腕顺时针翻转,使刀身在头顶 上方也旋转180。,使刀刃朝前。
- 身形下沉,右脚 前脚掌在身前落地,随右 脚落地身形下沉,双腿屈 膝半蹲,左实右虚。右手 握刀直臂向前下方劈刀, 左手仍附于右小臂内侧。
双腿站直,全身 领起,继而迈左脚,重复 上一动作(图8-4〜图8- 6)
G
- 右手提撩刀后的翻腕,要使刀借腕的内合翻转, 在左肩外侧迅速抡转一圈。
- 提撩后刀的旋转,要自然顺畅,与下劈刀一气 呵成,中间不能有间歇和停顿。
- 春井撕蔴
预备式:同前。
- 右手握刀,自身体右侧提刀到头顶上方,后向 外翻腕,刀尖朝左,刀柄向右,刀刃朝上;左手配合右 手动作,至头顶上方时附于右腕手背一侧。
浏览2,2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