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汩耳的北域武术

少林寺因建立在嵩山支脉少室山阴的密林丛中而得名,是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 为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跋陀所建。关于少林武术的产生,说法众多,但少林武术 真正受到世人关注,应从隋唐时期说起。

隋末唐初,少林寺十三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朝廷封赏。 这次战斗,给了少林武术成名的机会,少林寺因此得到蓬勃发展。贞观以后,少林 寺僧“昼习经曲,夜练武略,修文不忘习武”,揭开了少林武术光辉灿烂的一页, 修佛习武也成为少林寺世代相传的独特宗风。

北宋时期,少林寺住持福居和尚邀请全国武术名家云集少林寺,虚心与各派切 磋武技。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少林寺武僧宗印受命率尊胜队和净胜队两军,进发 潼关,抗击金兵。

元朝时期,统治者崇尚释教,尤其尊崇蕃僧,少林寺与皇家关系十分密切,元 世祖命福裕大和尚主持少林寺,并统领嵩山一带所有寺院。此时的少林寺,僧众多

达两千余人。寺僧中不乏有智庵、智聚、子安等身怀绝技的名僧。

明代,少林武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誉满天下。少林棍在少林武术中占据了重要 地位,少林寺僧所使用的兵器以棍最为闻名。特别是在抗倭卫国的战争中,以棍为杀 敌武器的少林寺僧屡受调遣,奋勇杀敌。

清代,少林寺习武之风极盛。

民国时期,少林武术曾是国术研究馆的主要学习和研究内容之一。但在1928年, 冯玉祥部石友三攻陷少林寺后,纵火焚寺,大火连续烧了40多天,殿堂楼阁等古建筑 被夷为平地,大量珍贵文物和拳谱也一并化为灰烬。

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寺和少林武僧重获新生。特别是1982年,电影《少林寺》公 映后,少林武术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追捧。

少林传奇故事断臂求法

相传嵩山有位名叫神光的情人,听说达摩大师住在少林寺,于是前往 拜谒。达摩面壁端坐,不置可否。神光没有气馁。他暗自思忖:“古人求 道,无不历尽艰难险阻,忍常人所不能忍。古人尚且如此,我有何德何 能?当自勉励!“时值寒冬腊月,纷纷扬扬梨起漫天大雪。夜幕降临,神 光仍在寺外站立不动,天明时积雪已没过他的双膝。达摩这时才开口问 道:“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泪流满面说道:“只愿和尚慈悲, 为我传道。”达摩担心神光只是一时神动,难以持久,略有迟疑。神光明 白达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达摩面前。达摩于是就留他在自己 的身边,并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内的立雪亭,便是为纪念慧可断臂求法 的事迹而建。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予慧可,慧可就是日后禅宗在 东土的第二代祖师,自此,禅宗在中国有了传法世系。

二、少如愎二佬,一擒金术

古传少林拳法的技击体系是由踢打技术、靠摔技术、擒拿技术、点打技术四大 部分组成。而作为四大技术之一的擒拿技术,是一门独特的技击术。它技法精妙, 独树一帜,内容丰富,法理精深,既有别于“打法”之勇猛,又有别于“摔法”之 黏连角力,是依据人体关节活动功能的局限和弱点,施用拆、缠、卸、卡、撇、 摔、抢、踢等技法实施控制与反控制,并与踢打、绊摔、点打紧密结合的专门技击 术,在技击中达到施微力而制全身的目的。

擒拿因其突出的技击价值而备受兵家和拳家们所重视,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在 《纪效新书》中介绍各类拳术名家时,就有关于“鹰爪王之拿”的记载。武林皆言 “技击为武术之真谛,擒拿则为技击之皇冠”。


  1. 起源与发展


驰名中外的少林功夫中,气功、点穴、擒拿并称为“少林三绝”。其中,少林 擒拿术为少林武术的传统项目,是少林武术的连环搏击技术,也被称为少林技击上 乘功夫。少林寺很早就有一种叫做“缠丝擒拿手”的功夫,有72路擒拿手、32路小 擒拿以及108路擒拿手之分。其体系中都包括踢裆撇臂、挎拦、携腕、小缠、大 缠、端灯、牵羊、盘腿、卷腕、断臂等技巧,是以反骨擒拿为主、擒摔兼施的实 用防身技术。

少林擒拿术,传说始于达摩祖师,源于捉拿禽兽的技法。相传达摩祖师在嵩山 少林寺讲经说法时,经常见到少林寺僧人遭到林中野兽的侵袭。为抵御林中野兽的 侵袭,又不伤及生灵,他仿效劳动人民驱禽捕兽的动作,在详细研究动物的关节、 穴道与要害部位的弱点之后,借助骨骼关节翻转旋扭之势,创造出一套捕兽驱兽的 技巧,这就是少林擒拿术的雏形。随后,达摩祖师又创编了各种武功,并在原有 僧徒的基础上广泛收徒授众。这其中有许多人均为带艺出家,为少林擒拿手法的 丰富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经过后人不断的丰富完善,独具特色的少林 擒拿术便逐渐形成了。

但少林擒拿术真正得以走出寺院,大震声威,不断丰富和完善,还是在隋末唐 初。当时隋将王世充窃据洛阳称王,李渊带兵征伐失利,次子李世民被掳入洛阳。 为了救出李世民,赢得天下,李渊修书请少林寺僧助战。唐武德三年(公元620 年),寺僧应招参战,击败王世充,生擒其侄子王仁则于柏谷庄。在所请寺僧中昙 宗和尚武功极高,最擅擒拿术,立功最大,被封为大将军。李世民继位后,赐给少

林寺“田四十顷,盖僧房二千余间”,寺院面积扩大到五百四十余亩,僧众多达两千 余人,并封少林和尚为“五荤和尚”,准许饮酒吃肉。他还允许寺内建立兵营,训练 僧兵,使少林寺达到极盛时期,享有“天下第一名刹”之誉,并以武功闻名于世。

少林寺养僧兵后,练武就直接与作战联系起来了,这为少林武术的发展提供了非 常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实战力,寺僧们对实战效用极高的擒拿术进行了发展演变, 还经常邀请各地武术名人入寺传艺指教。各方武术名人也慕名而至,传经送宝。

金元时期,原有武术功底的觉远和尚到少林寺出家后,不满足于少林原有的武 术水平,携资西出,访师于山西、陕西、甘肃兰州等地,聘请名师李叟、白玉峰入 寺传授武艺。白玉峰传授气功及龙、虎、蛇、鹤拳,李叟传授大、小洪拳以及棍 术、擒拿术等。外界传入的擒拿术与少林自身的擒拿技法相互补充,融合完善,使 其有机会博采众家之长,集擒拿精华于少林,形成了举世无双的少林擒拿术,同时 也使少林擒拿术得以广泛流传,衍生出众多的擒拿流派。见于文字较早的少林擒拿 高手有唐时昙月大师、宋时少林门徒击侗等人。
现今武术门派中均有擒拿术,从广义上讲,都是少林擒拿术的分支。少林擒拿 术中,光是小手功夫就已经是一些武林中人毕生研究的学问。少林擒拿术的擒与拿是两种克敌方法,与现代擒拿术有所区别。相同处在于皆 以反关节为原则,使对方关节受制,失去抵抗能力。不同处有四:①少林擒拿术重 在以指功克敌,以拿穴、拿筋、拿骨缝为主,要求有很好的指力,所以较难,拿关 节则易;②少林擒拿拿筋之法甚多,现代擒拿拿筋较少;③少林擒拿术可擒拿的身 体部位较多,现代擒拿术则以手、脖、肩、肘、腕、膝、胯等关节为主;④少林擒 拿一旦拿住皆奏效,现代则发展为七十二拿、七十二滑溜,糅合了打法、拿法、破 法、化劲、摘指、借力还打、抖颤之劲等,较古代有所发展变化。

擒拿术从头到脚都可以拿。而且,有擒拿就有破解,破解之法称为“反擒拿” (反手),而“反擒拿”又可以再“反反擒拿”(反反手),如此变化在成为“死 手“之前无穷尽,也就有了千种变、万种化,少林擒拿术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与重视,少林擒拿术得以继承、创新,内 容不

断充实和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技术动作、攻防理论和练习方法等内容也 更趋丰富,成为中国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

  1. 技术特点


少林擒拿术的特点是不用兵器,只采用各种徒手格斗的手法,利用人体关节、 穴道和要害部位的弱点,使对方身体局部产生剧痛而束手就擒。它以巧制关节为手 段,以擒伏对手为目标,以不伤害对手而擒获为高超技能,充分体现了中华武术“巧 打拙,柔克刚”的特点,歌诀有云:图片133

短兵相接使擒拿, 审清彼意与劲路, 生擒活捉狂暴客, 解脱擒拿不施逆,

  1. 主要击打部位


人体由206块骨骼组成,分为颅骨、躯干骨、上肢骨和下肢骨四个部分,骨与骨 之间通过直接联结和间接联结组成了牢固、完整的人体骨骼系统。其中,直接联结 不活动或者活动较少,比较坚固;间接联结可动、灵活,相对比较脆弱。在擒拿格 斗中,自身的脆弱部分是自己要小心保护的部分,而敌方的脆弱部分正是我要乘势 进攻的部分。下面介绍的就是与少林擒拿术相关的人体较薄弱的关节。

  • 脊柱


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躲骨和1块尾骨借韧 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协助人体 运动的功能。相邻的两块椎骨之间活动幅度很小,但就整个脊柱而言,运动幅度很 大,可前后屈伸、左右侧倾、旋转、上下伸缩。颈椎骨运动灵活但很薄弱,腰椎也 比较薄弱。

  • 胸廓


胸廓由全部胸椎、胸骨和12对肋骨组成,借助关节和韧带联结,能起到保护 五脏的作用。肋骨12对,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连接,前端仅第1~ 7肋借软骨 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第8~ 12肋称为假肋。其中第8 ~ 1()肋借肋软骨与上一 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因此,第8~ 12对肋骨 比较脆弱。

⑶肩关节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肩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 肌通过。肩关节囊的前部、后部和上部有肌腱加强其稳固性;囊的前下部没有肌 腱,因而比较脆弱。

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肩关 节周围有大量肌肉通过,但关节的前下方肌肉较少,关节囊又最松弛,所以是稳固性 最差的薄弱点。当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时,如受到攻击易发生肩关节脱臼的现象。

  • 肘关节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槎尺骨上端组成。关节囊的前后壁薄弱而松弛,但两侧的 纤维层则较厚。关节囊纤维层的环状纤维,于槌骨头处形成一个坚韧的槎骨环状韧 带。肘关节可内收、沿臂轴线内外旋转,但其他方位不可动,易被制。

  • 腕关节


腕关节由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 骨8块小骨组成,通过韧带联结而成。腕关节薄弱,易因被制而损伤。

  • 指关节


指关节由各掌骨头和近节指骨底组成,左右扣展及外展较细微,灵活多变,极 薄弱,易因被制而损伤。

(7 )倍关节

髓关节由股骨头和散臼组成,属于杵臼关节。关节囊坚韧,关节囊后下部较 薄弱。

髓关节能作屈伸、收展、旋转及环转运动。但由于股骨头深嵌在髓臼中,髓臼 又因关节盂缘较深,包绕股骨头近2/3,所以关节头与关节窝二者的面积差甚小,故 运动范围较小。加之关节囊厚,限制关节运动幅度的韧带坚韧有力,因此,与肩关 节相比,该关节的稳固性大,而灵活性则较差。当髓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股 骨头大部分脱离髓臼抵向关节囊的后下部,此时若外力从前方作用于膝关节,再沿 膝骨传到股骨,易发生航关节后脱位。

(8)膝关节

膝关节主要由股骨、胫骨及旅骨组成。关节囊前壁不完整,左右侧壁有韧带加 强,囊内还有前、后交叉韧带。关节中间内外侧各有一块重要的半月板,除了可以 吸收部分关节承受的负重外,亦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另外,借由位于关节前后肌
肉群的拉动,让关节可以弯曲及伸直。膝关节向前及左右均活动幅度较小,沿下肢 轴线内外旋转的幅度也很小。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跖骨滑车构成,又名跖骨小腿关节。关节囊 前后较薄,两侧较厚,并有韧带加强。踝关节属滑车关节,可沿通过横贯跖骨体的 冠状轴做背屈及跖屈运动。足尖向上,足与小腿间的角度小于90度叫背屈,反之, 足尖向下,足与小腿间的角度大于直角叫做跖屈。在跖屈时,足可做一定范围的侧 方运动。左右屈的幅度较小,不可大旋转。
(9 )
踝关节

(10)足弓

足弓是由院骨、跖骨的拱形楔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 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 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 稳固性。足弓受重击后易受损伤。

  1. 力量运用


(1)抓力

即指功,是少林擒拿术的基本功。要想擒拿必须有很好的手指基本功,以保证 抓拿对手肢体关节、要害、筋脉的指握力。擒拿法不但要求手指有力、有功劲,还 要求指节灵活、势如鹰爪。

(2 )腕力

这是擒拿缠绕劲得以实施的关键。动作是以手和腕的内外旋转带动肘关节和肩 关节呈螺旋形缠绕对方的掌、腕、肘肩或躯干与下肢,配合裹缠招法,以克制对方

肩、肘、腕三大关节,控制其全臂,或扭曲其躯干,使其失去重心以制伏其身躯。

  • 臂力


强劲的臂膀功力是一切技巧与劲力方法实施的保障,少林擒拿术也不例外。臂 膀功力结合杠杆技术原理,即以臂骨为杠杆,以扳、另叭扛、压、撬等招法,克制 对方上肢的肘、肩关节或下肢的胯、膝关节。

  • 腰背力


在复杂的擒拿格斗变化中有效地控制肢体的起落、旋转、运行等动作的平衡是 轻灵之本。好的腰背力在躯干旋转、自如升降、背挡中能起到重挫对手关节或躯干 的作用。通常是在拿制对方上肢掌腕关节后,以腰背为轴,自身较大幅度地旋转, 借旋转离心力原理牵动对方重心,使其倾斜,失去重心而跌倒,或者用以将对方背 起、掀倒,或者用增强手法挫伤对方的手腕及掌指关节。

  1. 劲力运用





听劲是少林擒拿术的入门之法,是搭手知彼的功夫。练习者在第一阶段必须能 够听出对方的劲道,掌握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速度等。

  • 断劲


断劲是引手的功夫,它是在听劲的基础上,改变对方力的大小、方向及速度。

  • 明劲


明劲是知己的功夫,即明白自己劲力的大小、方向、速度以及使用的时机。

  • 懂劲


懂劲是合劲的功夫,即把对方的劲和自己的劲合在一起,融为一体,使对方的 劲力无所施为。如我逼迫对方,则对方进退左右上下均受限;如我引化对方,则对 方感觉我浑身无着力点,无处可拿,空无一物。

  • 无极


无极是在懂劲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我与对方不分彼此,对方之劲力即为我方之 劲力,想借则有,不用则无;想收则收,想发则发。对方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动也不是,静也不是;打也不是,走也不是,完全丧失战斗力。

  1. 习练要诀


少林擒拿术是一种应敌捕捉技术,在实战中必须做到“五要诀”:胆大、力 雄、准确、快速、狠辣。

⑴胆大

古人常说“胆大人艺高,艺高胆更大”,这是一条重要的实战经验。所谓“胆 大”,是指临阵杀敌时的胆略,在战斗中充满必胜的信心。平时训练时严格要求, 练就一身杀敌制胜的过硬功夫,临敌时才能将此功夫运用纯熟,表现出勇猛顽强、 机智灵活的战斗风格。

(2)力雄

身体壮,力气雄,这是学习和运用少林擒拿术的必备条件。身体好、力气雄、 功力厚的人,能最快掌握擒拿技击方法和战略、战术,临阵应敌自如,能巧妙地使 用避实击虚、虚实并用、以柔制刚、刚柔相济等方法,将敌人攻击之猛力引进落 空。功力雄,还应懂得节约体力,学会望劲(即知来力之大小、着力之部位)、懂 劲(即知来力之刚柔、虚实、变化)、借劲(即借他人之力还击他人,如使四两拨 千斤之力)、使巧力(即我用粘、连、绵、随,缠于敌手,遇机实发),这样就能 在交手时处处主动。

3准确 y

俗话说:“踢打不准,犹如跳井。”因为少林擒拿术与解脱法,不但技术非常f 复杂,规格十分严at而且在使用时必须精细准确。其动有方,其用有法,使法必

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擒拿术力求反关节要超过其生理限度,点穴时要集中全身 之力于一点,击其要害,法到力到,充分体现“手到擒拿”的功用。 否图片134

  • 快速


与敌决斗十分强调“拳似流星眼似电”、“伸手擒拿快打慢”。少林擒拿术是 应敌防身之术,因此,快速的擒拿与解脱,能使自己主动灵活,一快制百慢,在快 速中赢得制胜的时间。快则能捕捉战机,使战法多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攻其不 备。当然,快速要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要求在快中求准,快中求稳,快中求活, 快中求巧。要伺机而动,因人而异,切不可百合一法、千篇一律。在战术上做到 “彼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先至”,以期先发制人或后发先至。

  • 狠辣


少林擒拿术本身是以反关节、点穴窒息、分筋碎骨为目标,因而临敌时,出招 必须狠,否则将为敌人所俘获。手段狠辣,是指靠近敌身,攻其要害;粘贴敌人四 肢和头身,以防其滑逃;或最大限度地牵张敌人各关节,使之旋折。

7.学习步骤

学习少林擒拿术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方法,在学习技能之前必须熟悉 擒拿对象的骨骼、关节、经络等生理特征,必须掌握合理的技术方法,必须具备良 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按照学习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安排。

(1)学习有关的解剖学、经络学知识

少林擒拿术的实施对象是人,并具体到人的骨骼、关节、肌肉、筋膜、经络、 穴位。所以必须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和人体的运动规律,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 地掌握每_招式。

(2 )学习基础技术,发展身体素质

基础技术是指单一的擒拿动作,即死把位擒拿技术。在学习时,一般采用一人 喂招另一人练习的形式,成百上千次地练习某一单招,直至熟练再学新招。与此同 时,通过各种训练手段加强完成擒拿技术所必需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 素质,以保证擒拿技术在实战中顺利实施。

(3 )练习复合擒拿技术

所谓复合擒拿技术是指在实施擒拿动作遭对方反抗时,我顺其势,再实施另一 擒拿动作控制对方;或以擒拿动作为主,结合踢、打、摔的技法制服对方的综合技 术。在实战过程中,若对方不给把位,则应用诱敌击打的方法引动对手,创造条件 完成擒拿动作;或在擒拿过程中,对方滑脱时,我方顺势应用踢、打、摔等技法制 伏对方。

(4 )练习散手擒拿技术

在练习中所用的喂招方法不 是固定不变,图片134它可拿、可打、 可踢,练习者必须随之变化, 获得有效的把位,运用不同的 擒拿技术。

附:少林擒拿术基本功具体练习方法

  1. 抓泥锁


抓泥锁指练习抓力与臂力。泥锁用泥巴加少许麦秸秆制成一对半球体状,自己 双手成爪在球面抓出十个指槽,深度以每个手指前两个关节能插入为宜,晒干即可 用。抓泥锁练习具有器材制作简易、练习方便、功力效果极佳的特色。练习时,步 法以马步、弓步皆可,左右手抓泥锁做屈伸推抓、左右扩胸和上下推举,左右各 15次为一组,每次练习可做4~ 5组。随着功力增长,可在泥锁周围添加泥巴以增重 量,坚持练习,指抓力会大增。

  1. 抓铁球


选一对5千克的铅球习练。练习时,成马步或移动步,双手成爪以指肚(逐渐可 练习至指尖)抓捏铁球上下练习、向前推抓或内外旋腕推抓等方法进行,还可轻抛 放后迅速抓捏,以练习指尖和腕部劲力,此动作每组12次,每次练习可做3 ~ 4组, 以指腕力乏为止。

  1. 抛接沙包


沙包简单易制,此练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应选择结实的布料缝制成1 ~ 1.5千克 重的六面体形状的沙包。两人相距5米左右,面对面抛接沙包,也可一人向上自抛自 接练习。抛接时,可选择一手抛另一手抓接的方式进行练习,配合步法前后移动, 从体后将沙包反手抛落至身前,再以另一手接抓向前抛出;或者转身抛出,另一手 接抓后再抛出;左右手可连续配合身法移动进行多花样转手抓抛练习。此法为专门 提高指力、腕力和臂力的综合连动劲力的练习方法。抓抛时应多手法抛出,有反手 叼弹出、旋转缠腕抛出、顺推出、从上下压扣抛出等多个方法,对劲力增强有很好 的作用。

  1. 拧转石橹


准备直径60~90厘米、厚度20厘米的圆饼形大青石,石心凿出10厘米的方孔, 另选一根长300厘米左右、直径10 ~ 15厘米的大木杠,将木杠一端削切固定在方孔

中,练习时转旋木杠的另一圆端来带动圆青石滚动,以此来增强腕臂功力。

面对石橹圆木杠端,双手掌心相对,指尖均向右合抱圆木杠端,右掌在上,左 掌在下,双手用力抱转木杠圆端,使石饼滚动,下肢配合叉步向右换势移动,当右 手转至下方时,双手稍微上抬木杠端,右腕迅速内旋反手以掌侧及小指侧勾抱木杠 的圆端,左手配合移手接应,连续向右转动。向右转动主要练习右腕,向左转动主 要练习左腕,方法相同,方向相反。石橹的重量以能承受为宜,石橹滚动8圈为1 组,每次练习可做3组,逐渐增加强度。随着功力增加,可增加石橹滚动的难度, 在有坡度的场地上利用上坡或下坡来增加负荷,此方法用于专门提高腕臂的劲力以 及腕臂的缠绕力。

5.千斤卷

把一根长40厘米左右的短棍中间钻孔穿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悬吊适重沙袋, 绳子长度约为从肩膀到地面的距离。双手体前平伸正抓握短棍,利用手腕力做正卷 动作直至将绳子卷完沙袋接近短棍,然后利用手腕力量将绳子慢慢反卷放下来。上 下为1次,1()次为1组,每次练习可做4 ~ 5组。通过不懈练习可大大提高手掌的稳固 握力和手臂的耐受力。练习上肢和指力的方法还有插沙功、沙袋功、鹰爪功、拈花 指、拔桩功、拧木棒、举石担以及指撑屈身俯卧撑、三靠臂等。除了上肢与手指的 力量、硬度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外,皮肤对对方力量的方向、大小、力点的感知也要 有精熟的掌握,只有掌握“听劲”,并对对方劲力作出准确判断(即懂劲),才能 使擒拿技法达到出神入化之境。

三、歹村化玄妻论

  1. 正确认识少林擒拿术


“擒拿” 一词,古无定义。“擒”,字典中解释为:“禽者,擒也,言鸟力 小,可擒捉而取之。” “拿”字据典解释为:“俗孥字。”而“孥”字意为牵引。 故民间把“擒拿”认同为分筋错骨、抓筋拿脉。

擒拿术中的反挫关节,并非如一般人们理解的只需向关节运动反方向施加作用 力便可达到目的。人体在整个生命进化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在关节运动的反方 向上都有相应的生理结构和强大的肌肉群作保护,要想在其运动的反方向上用力将 其拆开,一般人恐怕做不到。因此,在擒拿过程中,首先应将对手肌腱对关节的保 护程度降至最低,要采用的方法就是牵引对手肌腱,使其滑动并脱离对关节面的正 面保护,并使用指力之功法拿而制之,使筋肉挫、裂、断、脱。这种损伤不单只在 肌肉,同时也可使血管、神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损伤,伴以产生剧烈的疼痛, 从而使对手丧失反抗能力而就擒。这就是擒拿技术中的“分筋”过程。其次,对方 若要拼力硬抗,则要在其旋拧的横向上稍加用力,使其绕关节而旋转的骨端旋转至 极限位置,造成其骨折筋伤而丧失反抗能力。这就如同拆卸其他物种的关节时,要 边拧边拆、边旋边扳,使其关节两端的骨不在同一轴上运动,从而发生相对的位移 造成“错骨”。这是通过…个省力的效应性运动(擒拿)完成了一个锁定效应(即 被擒拿者的整个运动系统被锁定),从而达到制其一点而锁定全身的奇效。

由分筋错骨的过程可以看出,擒拿技术的运用与变化都不是直来直去,而是缠 绕变化、螺旋曲伸、适时而动、急降急升,符合拳术中的“吞吐、螺旋、刚柔、变 化”的法则。

  1. 科学的训练手段


在掌握少林擒拿术的过程中,如果将抓腕、抓领、搂抱等以及在对方不防备的 情况下的擒拿当做是擒拿技术的全部,则有失偏颇。要知道这只是为学习真正的擒 拿技术打基础的练习,通过这些死把位的练习使习练者明了人体关节的运动特点, 以及所运用的手法、技法对关节控制的效果,而后才能转入到对抗的环境中灵活运 用各种擒拿技术。

因此,在学习擒拿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有以下四个环节的训练。

第一,擒拿的基本功训练。主要通过拳法的练习获得,并将一些细微的技巧在 专项训练中加以运用。

第二,擒拿的“死手”训练。通过被动擒拿(包括抓领、抓腕、扳指、搂抱 等)和主动擒拿的训练而得到提高。

第三,“活把”擒拿练习。将擒拿技术运用到实际对抗之中。

第四,各种夺凶器的擒拿练习。

在实战技击中双方各展所长,手脚齐加,瞬息万变,加之技击诸法本身的局 限,岂可持一技而应千招?因此,实用擒拿必须和踢、打、摔法紧密结合,只有这 样才能形成真正完整的少林擒拿技击体系。这就是说,善擒拿者必须精通其他技 法。从学艺的程序来说,一般都是先学打摔,而后接触到擒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 是先会其技、后明其理。

在拿制对手的过程中,肢体的接触是实施擒拿的先决条件,但在搏斗中我抓握 对方肢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或是对方抓握我肢体的情况都很少。真正的实用擒拿并不 需要抓握对方就能形成擒拿,其妙处在于充分利用人体各骨之间形成的夹角,运用 杠杆的原理施制于敌,并且每招中都含有可打、可摔的招法。拿住对手后,一撒手 便可使其击伤,一挂腿便可令其跌倒,而且拿住后的一击将使对方防不胜防。

掌握擒拿技法的同时,还需要以谋略配合。面对弱者,不可轻敌,慎而速取; 面对强者,切忌胆怯,贵在沉着。在熟练技巧的基础上,要善于把直来横取、横来 直破、奇正相生的技击之道贯穿其中,只有这样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对对手关节的整体锁控,是完成擒拿技术的关键。少林擒拿技术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整体技击原则,只要拿住对方的一个关节,则应迅速地锁定其 前后连带的相应关节。在其可能的各个反抗方向上、对抗方式上,都有一套完整的 应对技术,都有依据对方变化的相应技法,否则在实战中是无法取胜的。人体肢体 的运动不是单一关节、单一骨杠杆的运动,而是相邻几个关节乃至全身的运动。擒 拿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控制住一个关节的时候是不足以控制整个运动系统的,只有 将其中的几个主要关节和环节全部锁定,才能真正形成擒拿。反之,如果只对单一 关节或环节实施分筋错骨,不考虑相邻关节和环节的锁定,不考虑对整个运动系统 的锁定,就不能形成擒拿,最多只能造成对手单关节的疼痛和损伤,仍给对方留有 充分的反抗余地。若把对人体某一关节的各个方向上的擒拿技术相互割裂开来,单纯 地使用某一技法,在遭对方的反抗时必然形成死拿硬要之势,最终成了二人互相较劲 的局面,甚至会受到对手的反打。例如对方在对我腕部实施擒拿时,不考虑对我肘、 肩的锁定,必遭我肘、肩相应运动的解脱或反击,或遭到我非控肢体的打击。

少林擒拿技术的实施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不是不管具体情况胡乱抓住便 以为得手。擒拿技术的实施不但要讲力的变化,更要讲不同部位擒拿技法的变化和 转换。例如对对手腕部的拿法,如遇其反抗可转换成其用力反抗方向的另一技法, 也可依据形势放弃对腕部的控制,转换成对肩、肘、足的擒拿技法,甚至可以放弃 对肢体的擒拿而改为拳打脚踢,再次创造或寻找擒拿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千 变万化的实用

浏览1,05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