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锁住对手时,身体所有的肌群都处于绷紧状态。其中,手臂肌群扮演着重要角色。至 于在腿部肌群层面,内收肌群与小腿前侧肌群同样不容忽视。

使用或抵御锁技与其余动作不同,如果要提高肌肉收缩程度,动作速度相对较慢,类似静 力练习。由此你可以看出等长训练在此时的重要性。

增强你的抵抗能力

器械吊带悬垂训练

这个动作孤立刺激的目 标为通过等长训练练习肱二 头肌肌群、前臂肌群、背阔 肌肌群与胸部肌群。

价值:

★提高手臂力量耐力在 静力状态下的水平,以便在锁 住对手时将其“碾碎”。

站姿,将前臂置于腹肌 训练带内Oo当手臂固定好 后,开始弯曲大腿将身体悬 空 ❷。不要通过双手扶持的 方式,而是只依靠前臂进行 悬垂。当身体出现力竭时, 双手相互扶持以便坚持更长时 间。保持这个姿势至少30秒 钟。然后休息10-15秒,再进 行下一次的重复训练。图片14

★窍门:当你可以较 为轻松完成30秒的悬垂训 练后,可以选择负重或让 训练伙伴牵拉自己的腿部 以增加训练难度。

注意事项:

如果你没有腹肌训练带 辅助,你可以将柔道服的腰带 通过扣环连接,一边拴住两条 进行替代训练。

因为使用一条柔道服的 腰带过于纤细,容易让手臂出 现痛感。

会习惯使用膝击动作。与其 单纯的保持腿部弯曲的姿势, 不如在悬垂训练过程中加入膝 击训练动作。

©与其使用前臂进行悬 垂练习,不如你使用大臂悬 垂,以便让背阔肌硬度得到更 大提高。

@将一个体积较大的重

球放在双腿中间,位于膝盖上 方,可以很好地模拟使用手臂 与大腿同时锁住对手时的技术

特点

优点:

这个静力训练动作可以 很好地刺激在使用臂锁技术时 的手臂肌肉。

缺点:

发力方向并不与搏击运 动真正完全相同,但是这个动 作依旧可以提高你使用锁技时 所需要的力量,让你更好地掌 握锁技这项技术动作

内收肌静力训

这个动作孤立刺激的目 标为通过等长训练练习内收 肌群,与搏击运动所需十分 类似。

价值:

★提高内收肌群力量耐 力在静力状态下的水平,以便 让你可以在地面锁住对手时将 其“碾碎”。内收肌肌群在使 用单侧踢击时,下压腿部攻击 对手有着重要意义。

仰卧在地面上,将一个 体积尽可能大的重球加载双 腿中间 ❶。将其放在膝上略

用力收紧腿部,就如同 要将球挤爆一样。保持这个 姿势进行30秒的收缩。然后 休息10 ~ 15秒再进行下一次 的重复训练。

★诀窍:如果你没有 重球进行训练,可以使用 篮球进行替代。

注意事项:

训练时的动作角度要尽 可能与搏击运动中的技术特点 相似。

补充:

搏击训练者与普通训练 者不同,高水平搏击运动员 的内收肌水平要强大近44% (Keating, 2011 )。这种力 量优势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需 要后天强加训练的。

变化:

。当你可以轻松完成该 动作超过30秒时,可以让你 的训练伙伴用力将重球推向地 面以增加训练难度,强迫腿部 释放更多力量。

©当使用锁技时,腿部 的弯曲度是变化无常的。你需 要在训练中调整不同的姿势, 让腿部或大或小的弯曲。例 如,可以使用腿部完全伸直、 大小腿夹角45度或90度等不 同角度的训练姿势……

®与其使用仰卧的训练 姿势,你还可以使用四肢撑地 的跪姿姿势。

优点:

这个静力训练动作可以 很好地模仿地面锁技的发力方 向。

缺点:

重球毕竟不是你的比赛 对手,不能完全模拟在地面缠 斗时的情况。如果你的内收肌 群释放足够强的力量,你的对 手会因为强大压力出现麻痹现 象。

△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 内收肌训练器械,在小腿或脚 上进行负重。此时腿部的训练 姿势一般都是伸直的。它可以 刺激大收肌与股薄肌,模仿高 踢击时的肌肉收缩方式。

但是这种训练方式会让 你感受到膝关节内侧韧带的拉 伸,容易让半月板出现向内的 移位。

这种训练姿势会有将半 月板卡在森间的风险,会让你 感受到疼痛与瘫痪感。

腿举,全程幅度

这个复合动作刺激的目标 为股四头肌肌群、臀部肌群、 胭绳肌肌群与小腿肌群。

价值:

★当你躺在地面上,对 手站着抓住你的双脚试图进行 击打时,你可以通过腿部的力 量击打对方并将其推开。全程 腿举动作可以提高你身体必要 的绝对力量水平,让训练更具 效率。

★与其余本章内所介绍 的慢速训练动作不同,这个动 作必须依靠爆发力完成。腿举 训练同样可以提高你的重踢能 力。

调整好训练负荷,然后 坐在器械坐椅上, 将双脚踩在踏板 上。双脚距离尽量 与肩同宽Oo松开 安全把手然后用力 推起双腿。背部挺 直紧贴坐椅,腿部 制动将踏板慢慢下 放一些❷。下降至 你的腰部感觉即将 离开坐椅为止。

接着,腿部发力将踏板 向上推至腿部即将伸直。重 复训练直至身体出现力竭。

注意事项:

在腿举训练中,你的踏 板下降幅度越大,身体离开坐 椅的趋势也就越明显。尽管随 着身体离开坐椅,动作幅度得 到明显改善,但这也极大程度 增加了腰部受伤的风险;背部 呈现圆形并非我们所推崇的训 练姿势。

优点:

腿举训练可以在短时间 内强化你的下半身肌群,训练 姿势与搏击运动十分类似。相 对于深蹲训练,背部受到器械

更好地保护,安全系数更高。

缺点:

腿举训练容易造成背 部、髓部与膝关节的损伤。

即使腰椎被训练器械所 固定,大重量的负荷同样会增 加其受伤危险。

坐姿深蹲

这个复合动作刺激的目 标为腿部肌群。

价值:

★可以提高训练者在被 对手压制在地面上时,如何从 坐姿状态下尽快站起摆脱的能 力。

坐姿,背部依靠墙壁, 双手持哑铃将其放在腿部凹 陷处,发力尽快站起身体。

荷时的训练姿势。然后,你需 要逐渐增加负荷,以便获取足 够的力量将其应用到搏击运动 中。

变化:

无负重,与其使用双腿 发力站起的方式,不如改用单 腿发力;另外一条腿仅起保护 身体平衡的作用。完成一次单 侧腿重复训练后再开始另一侧 单侧腿的训练。

但仅仅适用于部分搏击运动。

缺点:

与哑铃相反,你的对手 在你挣脱束缚站起的过程中还 会再次发力,以便将你重新锁 在地面上。但是,如果你通过 这个训练方式获取了足够多的 力量,它只会让你的速度变得 缓慢。

△风险

注意事项:

先让自己习惯在没有负

优点:

这项训练动作十分优秀,

注意膝关节的健康,因 为其在训练动作的开始阶段位 置太低。

腿弯举,卧姿

半膜肌

这个动作孤立刺激的目 标为胭绳肌肌群。使用单侧 训练法是最为优秀的选择, 因为它可以充分强化你的胭 绳肌肌群。

价值:

★为了更好地将对手的 头部锁在小腿与大腿后侧之 间,你的胴绳肌肌群需要具备 足够的在静态环境下的力量耐 力水平。

★站姿时,利用你的脚 绊住对手的腿部将其摔倒,此 时胭绳肌肌群所释放的爆发力 是有极高辅助作用的。

选择合适的负荷,然后 俯卧在训练器械上。将脚踝 放在转轴下方Oo

利用胴绳肌的力量将脚 向臀部方向抬起❷。保持这 个姿势5 ~ 10秒钟的时间进行 顶峰收缩,然后慢慢下降至 训练起始姿势。

当完成一次单侧重复训练 后,换另外一只脚进行重复训 练,如此轮流交替直至力竭。

注意事项:

如果转轴在脚踝上滚动 幅度过大,或者在肌肉放松过

程中出现掉落的现象,这意味 着发力方向有所偏差,远离杠 杆的中心线。

脚尖的指向对于搏击运 动员十分重要。将脚尖向膝盖 处弯曲,你可以获得强大的力 量。因为小腿肌群的爆发力充 分参与到踢击动作中,所以训 练小腿前侧肌群对于搏击运动 是非常关键的。这种训练方法 我们将在接下来进行介绍。

变化

在使用单侧训练姿势时, 松开靠近器械一侧的手臂,用 力推腿弯举训练机上的负荷以

优点:

这个训练动作可以孤立 刺激腿部后侧肌群,并且动作 简单易行,效率较高。

A风险

当背部呈现弓形时,力量 得到了增加,腰部却处于极大 地受伤风险中。

胫前肌屈伸练习

这个动作孤立刺激的目标 为胫前肌,通过等长训练方法 给予胫前肌一定的刺激。

价值:

★当你在地面锁住对手 或者使用腿三角锁时,经常 会使用足上部位作为固定的支 点,卡住对手的小腿或大腿。 如果你的小腿前侧肌群在静态 下的力量耐力足够,你便可以 将其牢牢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 内。

★胫前肌起着保护胫骨 的作用,并且提供在你使用小 腿或足上部位踢击时所需要的 爆发力。

找到一个固定的支点, 比如,某一力量训练器械。 将双脚放在其下方,脚尖略 微向内。脚后跟保持不动, 脚尖抬起抵住器械并且身体 略微后仰。保持这个姿势进 行30秒的等长收缩训练。然 后休息10-15秒钟,再进行 下一次重复训练。

注意事项:

在第一次接触这个训练 动作时,你可以扶住一个物体 以保持自身的平衡性。当你的 力量水平逐渐提高后,可以不 要再依赖手掌保持身体平衡。 可以在双脚与器械之间包裹一 层毛巾,以避免造成无意义的 痛感。

注意,不要让双脚滑离

器械!

变化:


  1. 当你获取了足够的耐 力水平后,不要再使用双脚同 时训练的方法,而是改为单侧 脚进行轮流交替训练。

  2. 当你锁住对手时,腿 部的屈伸是变化不定的。你需 要在训练中模拟这种腿部夹角 不断变化的情况。采用站姿腿 部完全伸直、腿部弯曲呈45 度或90度,或坐姿都会对于 训练有不少帮助。


优点:

胫前肌在使用地面锁技时 有不能忽视的价值。

缺点:

你需要找到一个坚硬的 可供双脚固定的训练器械来完 成此项训练动作。

注意,脚尖不要出现滑 动,否则会有摔倒的危险!

臀桥
这个动作孤立刺激的目 标为臀部肌群、腰部肌群与 胭绳肌肌群Q

价值:

★当你躺在地面上准备 挣脱对手的束缚时,采用臀部 向上推的方法无疑是非常有效 率的方法。你可以将自己从对 手的牢笼里逃脱出来并且尽快 回到正常的姿势。

仰卧在地面上,双臂自 然垂落在身体两侧,双腿间 距与肩同宽,腿部弯曲至90 度,脚后跟朝向臀部。利用 臀部的力量将上半身与大腿 尽可能抬高,以便让身体与 地面呈现三角形。肩膀依旧 与地面保持接触并起杠杆作用 Oo保持这个姿势1秒钟进行 顶峰收缩,然后下降至训练起 始姿势再进行重复训练。

A注意!

与上图中的女孩相 反,一定不要转动你的 头部。始终盯着天花板 以避免颈椎受损。

变化:

e调整双脚间不同距离 或双脚与臀部的间距,以便更 好地模拟搏击运动时所发生的 各种状况。

©如果使用一个较重的 杠铃片或者有搭档辅助,将它 或他(也可以将二者结合在一 起)置于自己的肚子上,毫无 疑问这样会增加训练的难度。

优点:

臀桥的训练姿势与搏击 运动十分相似。

缺点:

训练难度极低,因此必 须使用较大的训练负荷。

△风险

不要让背部呈现弓形, 以避免上半身抬起幅度过高。 这样会有损伤腰椎间盘与颈椎 的风险。图片15

科学研究表明,在耐力释放过程中,呼 吸肌特别是横膈肌的疲劳程度直接影响着训练 者的运动表现力。相反,有针对性的横膈肌力 量训练,可以很好改善耐力不足的问题。

例如,对于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前对于 呼吸肌进行特殊的热身练习,可以提高耐力 水平5%~7%O在经过四个星期系统的呼吸肌 训练后,你的耐力水平可以最多提高约12%

(Lomaxa, 2011 )。高水平运动员相比常人 拥有更加粗壮的呼吸肌肌群。因此,作为一个 搏击手,进行呼吸肌力量训练可以帮助你尽可 能减少在比赛中出现困难的频率。

负重呼吸练习
























































这个动作孤立刺激的目标训练组(每组至少呼吸50次。在训练中使用牙套护
为所有负责呼吸的肌肉群。以上)时,才会起到改善耐力具,它可以帮助你更方便地进
 的效果。行呼吸。
价值:  
★延迟在搏击运动中所 产生的身体疲劳出现,并让胸 腔习惯在有对手压制自己时的 呼吸方式。

仰卧在地面上,将杠铃
补充:, △风险
 
在重物与自己身体间垫 —条毛巾,以避免产生无意义 的疼痛,从而使用更大的负荷 重量。不要在刚接触训练时使 用过重的训练负荷,以避免让 肋骨受到压迫。使用轻重量训 练,逐渐让自己的胸腔产生习 惯。
o或哑铃❷放在胸部。变化: 
用力吸气将胸腔完全填满, 然后再慢慢呼气。e让训练搭档坐到自己 的胸腔上,以便增加训练负 荷。注意训练时的吸气速度, 
注意事项: 
不要过于猛烈地进行呼吸。
这个动作只有在进行长 

髓关节柔韧度的重要性

对于地面搏击运动,搏击手需要一定程 度的髓部以及臀部柔韧水平,以便:

-尽可能高的抬起一侧腿部以便使用

Omoplata格斗技;

T将对手的头部锁住或勒住。

在进行髓部的力量训练时,一定要注意 保持其自身的柔韧性。相比不经常进行拉伸练 习的普通人,高水平的格斗运动员拥有更大的 髓部移动范围(Keating, 2011 )。为了保持 这种运动幅度的优势,针对性的拉伸练习是必 不可少的。

臀中肌

臀小肌

梨状肌

臀大肌

股二头肌长头

半腱肌

半腱肌

旋转髓关节拉伸练习

这个动作拉伸的主要肌 群为梨状肌与臀部肌群,其 中梨状肌的重要性是不可忽 视的,这一点经常被许多训 练者所忽视。

价值:

★增加腿部上屈能力, 膝盖朝向向外并且脚尖朝向向 内。

坐在地面上,向前上屈

一侧腿,另一侧腿沿着身体 伸直Oo向前倾斜上半身, 双手支撑地面 ❷。保持这 个姿势20 ~ 30秒进行拉伸练 习,然后再换到另一侧腿进 行训练。

注意事项:

上半身倾斜幅度越大, 拉伸程度越剧烈。

变化:

。仰卧在地面上,左腿 保持伸直并上屈右腿。借助右 手的力量将右膝盖慢慢向头部 推移。同时左手握住右脚踝同 样向头部方向推动。

©为了增加拉伸的强 度,你可以采取左膝盖推动右 脚踝的训练方式。

补充:

保持左右侧肢体拥有同 样的柔韧度是十分重要的。事 实上,这种左右平衡的现象是 极为少见的。

相对较为僵硬的一侧会 让你的腰部肌肉纠缠在一起,

优点:

可以最大限度模拟地面搏 击时所需要的身体柔韧能力。

缺点:

这个训练动作不会让你 感到特别有兴趣,如果你不是

△风险

容易出现梨状肌的过度 拉伸问题,这是特别容易受损 的肌肉。

扭倒技

为了给予对手过肩摔或使用扭倒技,你需要足够强大的腰部肌群力量。手臂与背部肌群在 将对手拉向自己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时优先使用的训练动作为硬拉与握力练习。

因为扭倒技与过肩摔的使用环境为地面搏击,因此膝关节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屈腿硬拉

这个复合动作刺激的目 标为腰部肌群、背部肌群、 前臂肌群、臀部肌群与腿部 肌群,

价值:

★这个动作可以为初级 训练者提供基础的上拉、投掷 的能力,但并非是针对性极高 的搏击力量训练动作。

双脚分开站立与锁骨同 宽,下蹲握住杠铃,杠铃位 于脚踝前侧Oo可以极度轻 微的向后拱起背部,但尽可 能保持背部伸直。腿部发力 并利用背部力量带动杠铃上

升❷。腿部与背部运动尽可 能保持同步协调性。一定不 要出现腿部先运动,背部随 后发力的现象。一旦身体站 直,立即向前弯曲腿部以便

重新回到训练起始姿势。

注意事项:

当腰部肌群出现疲劳 时,保持腰部伸直的困难度会 越来越大。

脊椎一旦呈现拱形,便 会让训练动作难度降低并且完 成更多的重复训练次数。正是 因为这个原因极少有运动员会 停止训练该动作,尽管它会导 致背部的灾难。

随着训练持续所带来的 身体疲劳,容易导致腰椎间盘

出现错位的情况。因此,在背 部开始呈现拱形时立即停止训 练是明智之举。

补充:

你不要采用连续重复训 练的方式。当杠铃接触地面 后,停止至少两秒钟(即采用 组内休息的训练方法)再拉 起。事实上,当你在重复训练 时采用立即拉起杠铃的方法, 会由于身体在杠铃下降过程中 通过弹力蓄积力量从而让训练 难度大大降低。在搏击运动 中,当你将对手拉向自身时, 之前并没有一个弹力蓄积的过 程。硬拉类练习是提高启动力 量与加速力量的极佳训练法。

为了避免身体受损的风 险,一定要注意在训练过程中 不要出现背部弯曲的现象。

变化:

。使用双手正反握的训 练姿势(即一只手拇指向外, 另一只手拇指向内)。这种握 法虽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握住 杠铃,但是反握一侧手臂的肱 二头肌却有极大的受伤风险。 双手正握的握法虽然可以帮助 你保护肱二头肌,但是会提高 握住杠铃的难度。这种握法风 险较低,我们更推荐使用这种 训练姿势。

©双脚间的站距不是固 定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搏击 习惯来选择合适的站距。

®你还可以使用两个哑 铃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变化可 以让重心位置更加靠后。当你 将对手拉向自己时,对手的位 置永远在你身前,使用哑铃训 练可以更好的模拟这种搏击技 术。

©与其在地面进行硬拉 练习,你不如在一定高度进行 训练。

比如,将杠铃放在训练 椅或深蹲架的安全杠上。这种 减少训练幅度做法的意义在于 使用更大的训练负荷,并且降 低受伤的风险。如果在搏击运 动中,你需要做的只是拉动对 手,使用这种训练变化的站姿 姿势进行训练更加符合你的竞 技技术需求。如果在搏击运动 中,你需要在地面进行更多的 身体对抗,使用传统的完全幅 度的硬拉神训练会更加符合你 的搏击风格。

©跪姿硬拉:这是一种 针对性极高的训练变化,十分 适合地面搏击运动。它可以帮 助你移动或翻转躺在地面上 的对手。在这种姿势下,使用 —个或两个哑铃并将其置于身 前,向斜下方倾斜上半身。等 到哑铃接触地面后,再将其从 地面上重新拉起。在每次动作 重复间不要忘记休息至少1秒 钟。为了避免膝关节的伤病, 在膝盖与地面间垫一条毛巾或 海绵垫减少对于膝盖的压力。

优点:

可以训练众多的肌肉 群,方便你在最短时间内训练 最多肌肉的基本要求。

缺点:

因为众多大肌肉群参与 到训练动作中,所以这个动作

会很容易让你筋疲力尽。

A注意!

充分预热腹部肌 群、腹斜肌肌群与竖脊 肌肌群,以便更好地在 训练中保护腰部。

△风险

腰椎处于较大的受伤风 险中。即使训练动作完全标 准,腰椎间盘也会承受着极大 地压力o在每次训练课结束后 不要忘记进行悬垂拉伸练习

(第50页)

直腿硬拉

这个复合动作刺激的 目标为胭绳肌肌群、臀部肌 群、腰部肌群与背部肌群。

价值:

★对于地面搏击具有极 强的针对性(见第121页方框 内)。

双脚站距较窄,双手正 握,身体向前倾斜抓住杠铃 Oo背部尽可能伸直,可以 略微向后拱起并保持腿部微 曲。利用胭绳肌肌群与臀部 肌群的力量带动杠铃上升。当 身体完全站直后再开始倾斜身 体,下降至动作起始姿势。

注意事项:

随着你的身体向前倾, 背部保持伸直的难度也就越 大。脊椎开始不自觉地拱起。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减小动 作幅度,不要让杠铃完全下降 以保持背部的伸直。

优点:

这个动作可以强烈拉伸 胴绳肌肌群,缓解肌肉的巨大

酸痛感

缺点:

这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 的训练动作。当腰部肌肉出现 疲劳时,腰椎开始不自觉地拱 起。在这里很多训练者容易陷 入一个误区,即随着背部的拱 起,你可以得到力量与训练幅 度的提高。这种现象虽然十分 诱人,但却极度危险。

△风险

即使你的训练姿势十分 标准,腰椎也会承受着极大地 压力。

屈腿硬拉与直腿硬拉的区别

直腿硬拉

T是屈腿硬拉的一种演变形式,更加适用于地面搏 击手。因为当你试图向拉起或者翻转位于地面上的对手 时,发力姿势与直腿硬拉几乎完全相同;

->外伸腰部肌群更加明显,因为其相比传统的硬拉 训练需要训练者身体更向前倾;

'更加强化大腿后侧的肌肉群,但对于大腿前侧的 刺激略低。

高翻挺

这个复合动作刺激的目 标为腰部肌群、背部肌群、 手臂肌群、臀部肌群、大腿 肌群与小腿肌群当我们向 上推举时,肩部肌群同样受 到强烈刺激。我们将这个动 作命名为高翻挺,是举重训 练的经典动作之一。

价值:

★复合性极高,几乎身 体所有的肌群都参与到了训练 中。

★尽管训练针对性并不 高,但高翻动作却可以帮助初 级训练者提高整体爆发力,在 身体对抗中占据优势。

下蹲握住哑铃,尽可能 保持背部伸直,可以略微向 后拱起Oo双手采用正常握 法,最理想的应为采用半握 且正握的方法(拇指向前, 略微贴近其余四指)。利用 腿部的力量将哑铃拉起❷。

背部与腿部尽可能保持协调 同时运动❸。当身体接近站 直时,利用爆发力弯曲手臂 (握法为半握)❹ 并且将哑 铃上送至肩膀高度❺。然后 下降哑铃并且弯曲腿部至训 练起始姿势。

注意事项:

在使用大重量前务必要 充分热身。这里所指的热身练 习并不仅仅是指肌肉层面,更 包含对于动作技术与姿势的提 前预热。

补充:

保持头部伸直,目视前 上方。一定要避免向左右看, 这会让你的动作出现不平衡现 象,进而损伤背部。

变化:

Q为了让动作更加完 整,并且带给肩部肌群与肱三 头肌肌群刺激,你可以加上推 举动作形成完整的高翻挺。这 是一个复合性更高的训练动 作,我们不建议初级训练者使 用,除非你拥有至少三个月的 肌肉力量训练经验。

©在举重训练中,你往 往会使用杠铃进行训练。不 过,这会导致训练变的僵硬并 且对称,与你搏击时的技术特 点截然相反。

优点:

高翻挺训练可以在短时 间内强化所有大肌肉群。它不 仅可以带来肌肉力量的提升, 更能够帮助你改善身体的协调 性。因为其本身强调快速度, 故爆发力也会在此时得到发 展。此外,使用长训练组训练 还可以增加力量耐力水平。

缺点:

高翻挺自身的训练难度 极高,需要训练者自身具备极 强的支配肌肉的能力。

划船

这个复合动作刺激的目 标为背部所有肌群以及肱二 头肌肌群、前臂肌群与腿部 肌群。

价值:

★这个动作对于站姿搏 击时的身体对抗,比如,将地 面上的对手向后拉或者翻转有 较强的针对性。

★这个动作还会帮助你 提高站姿搏击时让对手失去平 衡的力量。

向前倾斜上半身,与地 面夹角呈90度到145度。双手 握住哑铃或壶铃,双手对握 (拇指向前)Oo利用手臂 将重物向上提至肘关节最高 点❷。肩胛骨锁紧后再重新 下降重物。

注意事项:

最理想的哑铃上升高度 是在肚脐附近,但有不少训 练者喜欢更高或更低的上提幅 度,如将重物上提至胸前或大 腿附近。同样,在握法上有不 少训练者喜欢将拇指稍微向内 握,也有一部分训练者喜欢将

拇指稍微向外握。具体的握法 并不固定,根据训练者你的喜 好以及相应的搏击技术特点而 决定。

补充:

保持头部处于一定高度, 特别是在肌肉收缩阶段。避免 向左右乱晃头部。

变化:

跪姿:这是一种适用于 地面搏击的针对性更强的划 船练习。它可以提高你处于跪 姿时,单侧移动或提拉对手的 能力。向前倾斜上半身,将哑 铃放在身体稍前方进行划船训 练。在每次重复动作时,将哑 铃放在地面上至少1秒钟后再 进行重复练习。当你使用跪姿 训练时,因为胫骨与地面接 触,身体需要尽可能维持平 衡,故股四头肌会受到强烈刺 激。为了避免膝关节的伤病, 在膝盖下方垫条毛巾或瑜伽垫 以缓解不必要的疼痛。

优点:

划船训练可以刺激所有 负责提拉力量的肌肉共同发 力,并且可使用不同的姿势 (站姿或跪姿)。

缺点:

向前倾斜的训练姿势会 让腰椎僵化。

A风险

尽管上半身与地面夹角 达145度,相比90度要更加安 全,但划船训练本身对于背部 还是有极高风险的,特别是在 你使用大重量负荷时。

使用广泛并不代表有效率

如右图所示,这是一个被众多搏击运动员所 青睐的训练动作。通过手臂与背部的力量将上半 身向上牵拉,头部始终朝向天花板。事实上,这 样一个简单又受欢迎的动作其实对任何搏击技术 都没有促进效果,因为你从没有在腰椎与腿部处 于放松状态下使用牵拉等技术。当你使用手臂或 背部力量进行牵拉时,你需要腰部肌群完美地将 腿部力量传递上来,以便更好地将自身固定在地 面上。为了弥补该训练动作的弱点,你可以使用 —个孤立的训练动作来强化腰甑部肌群以及腿部 肌群。比如,使用划船训练来替代这个动作,前 者可以同时刺激手臂、背部、腿部与腰部肌群。 其训练难度要相对高出不少,因为它在一个训练

动作中同时刺激了全身的肌肉群,效率更高且用时更短,更加适用于搏击运动员。图片16

你需要清楚,训练计划的制订是要根据你个人的意愿与需求的,而非让你自己迁就于固有 的肌肉力量训练计划。随着训练的进行,想必你已经得到过很多建议与指点。我们将会在最后 一章介绍不同种类的理想训练计划,以便训练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选择最适合自身的 训练计划,更好得到搏击能力的提高。图片17

浏览1,2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