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戴隆邦遇心意六合拳名家显身手

戴隆邦,清代山西祁县小韩村人(约1713—1803年),享年90岁, 乾隆时期人。

戴隆邦自幼酷爱武术,长年坚持练功习武,寒暑不辍,更兼谦虚 好学,广交武术名家。在游历至安徽池州时,遇到心意六合拳第二代 传人曹继武先生,得先生之真传。后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地钻研,博采 众长,融多家拳术之精华,终于编创出具有独特功法的戴氏心意拳。 @ 武术界将他尊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声震武林。 .悬

曹继武的高徒李政以经商为生,时人不知李政身怀绝技。因经商 常路经广升客店,便在此住宿。戴隆邦为人豪爽义气、待人以诚,对李 & 政非常敬重,待之如座上宾,茶余饭后常陪李闲谈。

庭院里戴隆邦的两个儿子文量、文勋正在练对打拳,李政看由哈哈大笑,文量、文勋正打在兴头上,听见有人笑忙住手 “我们用重金先后聘请了三位武林高手为师,十八般武泌成是]qX

你凭什么耻笑我们兄弟俩?”

戴隆邦忙喝道:“二闾(乳名)不得无礼!”忙向李政赔罪说:“犬 子无礼,不知天高地厚,望先生海涵I"又问:“先生莫非精通此道 吗?”李政说:“略通—。”戴隆邦说:“请先生斧正。”李政说:“汝 子所练为花拳绣腿,取悦于常人尚可,若与名家较技,则难于取胜。” 遂走至庭院走鸡腿一趟。”二闾轻蔑地说:“这就是你的拳?以此 欺人还敢大言不惭!敢与我较量吗?”李政说:“尽你俩所学一齐 攻我。”大闾、二闾也不客气,一前一后两面夹击。一个照面,没看清 李政如何出手,两人就同时凌空被打出两丈开外,两人不服,连续三 次比试均败北。

戴隆邦一生酷爱武术,今日一见心中大喜,直觉告诉他真正的高 师到了,他猛然站起,命两个儿子磕头谢罪,又重摆酒宴。自此,人皆知 李政精通六合心意拳,鸡腿先生之名誉满大江南北。

二、戴二闾打截知0意奉于沧州擂台比式

戴隆邦的儿子戴二闾,自幼承授父教,功夫更是了得。当时河北沧 州一带常有强人出没,领头的是一位绿林英雄。这位沧州好汉也素闻 戴二闾的大名,但心里不服气,于是设下擂台,特邀戴二闾前去一试高 低。沧州在历史上素有“武术之乡”的称谓,许多镖师更是视沧州为 畏地,走镖到沧州地面时,向来是掩旗悄声而过,这就是后来江湖上 的“镖不喊沧州”之说。这位沧州好汉自恃这个名头,料戴二闾必不敢

/形套土成。

前往应战,但没想到戴二闾艺高人胆大,居然果敢前往。比试中,交手 只几个回合后,戴二闾佯败,却以一招“美人挂画”的轻功,将自家的 身子从对方拳脚下轻轻脱出,又如被轻风吹起一般,牢牢贴在了身后 的墙上。这一招让瞧热闹的外行看了不知其然,但在能看出门道的内 行眼中,戴二闾的功夫何等了得。戴二闾这一招既给了对方足够的面 子,也显示了自己高超的功夫,就这样一下子折服了对手,也折服了所 有在场的武林人士。擂台上的对头由此而成为朋友,戴二闾的名声一 下子传遍天下武林。

三、神奉季洛能山西遇嵩人

李洛能是中国武术家、近代形意拳宗师,世称“老能先生”。他是

河北深县窦王庄人(1808—1890年),终年81岁。其弟子众多,知名

者有山西太谷的车永宏、山西大兴的宋世荣、河北深县的刘奇兰、郭

云深等。 庄

为了探求武术真谛,李洛能遍游全国寻访高师。有一天,李洛能 煮 来到山西祁县温曲村,拉开场子就练拳,并扬言打遍山西无敌手。李 如 洛能这样说的目的,是引高人露面。文曲村有位教书先生郭维汉,正 R 在书馆中教书,有位老者匆匆进来说:“来了一个耍把式卖艺的,拉1 开场子就练拳,并口出狂言,这不是小看咱祁县无人吗?”郭维汉

“领我去看看。”郭分开众人,见一个汉子正练得起劲,乓 卧道,右一个风摆荷叶,转身推窗望月,手足齐攻龙虎^1^9俗£—*/

鹤亮翅,缩身乌龙翻江・••…出拳有风,脚落生根,练罢面不改色、神态 自若。郭维汉看罢心里暗想:此人果然身手不凡,只是傲气太盛了。 这时李洛能拿了一杆花枪正要练,郭维汉走进场抱拳施礼:“请问武 师尊姓大名?”李洛能见来人,儒巾儒服手拿短手杖,说话文质彬彬, 甚轻视之说:“河北李洛能是也。”郭维汉又说:“在下愿请教益, 不知愿赐教否?”李洛能想,像如此一人,一举手即可击败,说:“你 想比拳,还是比刀、枪、棍、剑,由你挑选。”郭维汉说:“你手中拿着 枪,看来精通枪术,可与你较枪。”李洛能又拿一杆枪给郭维汉,郭 维汉说:“不必,有此短手杖即可。”李洛能说:“刀枪无眼,还是以 枪比试。”郭维汉又说:“是我情愿,伤着与你无关。”于是二人动手, 较十余回合,李洛能手中枪被击中、脱手而出、掷于数丈以外,郭维 汉疾进身,用短手杖将李洛能跌出丈余外。郭维汉抱拳施礼,连连说:

“承让!承让!”,遂扬长而去。

俗话说:“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这是李洛能遍游全国以来, 从没见过的武技高超者。李洛能向围观的人打听,闻戴氏心意拳之名, 遂变卖部分家产、别母离妻壬里迢迢到山西祁县小韩村学习戴家心意 拳术。然而,多次登门求教,均遭拒绝。李老农心诚意坚,深知戴家心 意拳的厉害和戴隆邦的威名,便为其送菜,风雨无阻,未曾取得分文。 戴隆邦感其心诚,遵母命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式收其为徒。当 时李洛能37岁,入师门最初2年,李洛能仅学完五行拳之一的行劈拳

(金行)以及一半连环拳。

/形惹土

经过十年精心练习,他终得大成,艺成后开始,圄化传授此术,并潜 心于心意拳术之研究。回乡广传门徒,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吸收道家 的养生观点和哲学思想,结合平生武术实践,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将 “心意”改为“形意”,形意之名由此开始,形成了养生与技击并行不悖 的中华武术名拳。由于武艺高强、威震武林,又有“神拳李”之威名, 著有《形意拳谱》。

四、崩搴大师郭云深三胜焦洛夫

郭云深,河北深县马庄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形意拳大师。 幼年习练拳术,后拜能然先生为师,昼夜练习数十年,深得形意拳之精 义。后来练就绝技半步崩拳,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称。郭云深 挟此崩拳与武林各派名师较艺无不得心应手尤以三胜焦洛夫被传为 美谈。

焦洛夫,正定府北高营人,人称“鬼八卦”,拳法精奇,器械独到, @ 尤以大枪为最,曾胜过刘德宽等名师,但与郭云深较技却败在崩拳之 To焦洛夫败在郭云深崩拳之下以后便闭门不出,苦练三年格法。“格” 就是双臂轮番下砸,欲用此格法破郭云深崩拳。待练至能将鸡蛋般粗 & 的腊杆轻易砸断时,又约郭云深比武。 1

二次比武,郭云深还是用崩拳进攻,焦洛夫急用臂来格,谁矢些. 本格不住落在焦之臂上的崩拳,焦洛夫又被打出丈外。焦畛哩 时,终得一招,第二天又约郭云深试艺。郭云深甚是奇匕点赢三

觉地应战。三次比武,当郭云深右手崩拳出击时,焦洛夫又用右臂来 迎,却不往下砸,而往上挑。郭云深一惊,急忙抽右手,左手崩拳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中焦洛夫之前胸,焦洛夫便跃出倒地。郭云深 急忙上前相扶,焦洛夫连声赞叹:好崩拳,好崩拳。说罢当众挽起右 袖,对郭云深及众人说出了第三次试艺欲用之绝招。原来他在右臂上 绑了块刃朝上的拐镰,本想待郭云深崩拳来时往上猛挑,以断郭云 深之臂膊。谁知郭云深反应神速,见其上挑,本能地收回右臂,待焦 洛夫挑空臂下落的瞬间,早用左手崩拳凑功。从此,郭云深半步崩拳 打遍黄河两岸的事迹和刻苦练功的精神流传开来,深深激励教育着 后人。

五、郭云漆和董海川正式比武

郭云深和董海川正式比试,由刘奇兰作证。二人来到院中,彼此拱 拱手,拉开架式,一个是八卦掌的创始人,一个是形意拳大家。八卦掌 是由河图洛书所记载,自始至终在圆圈里求生活。郭云深的形意拳多 是以退为进、招招进袭。两位的功夫都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全拥有不见 不闻便能知觉的上乘功夫,正是棋逢对手,好看煞人。

郭云深最得意的就是崩拳,一般有名的拳师碰着他,只一招崩拳 便可取胜。他这崩拳打着人,能把人打起一丈多高。再说他的十二形也 十分了得,一个“伏龙升天”乘势能到当时房屋的屋顶,还有蛇形、燕 形等都不寻常。但今天遇着董海川,可就不那么顺手了。首先他最得意

的左右崩拳都未打着董海川,郭云深从心里佩服董海川的功夫。但是 他还不死心,右手再一次使出崩拳,董海川一转身左手迎招,用背后插 掌无形中就化开了。郭云深接着左手崩拳已到,董海川趁势用右手单换 掌,把郭云深的左手崩拳化出。

郭云深一看左右崩拳又没用上,绕到正面使了个“燕子钻天”, 直取董海川咽喉。董海川一看来势凶猛,微微用左掌一推郭云深的 右手,扣步转身就把郭云深发出来的劲儿给化解开了。两个人一来一 往,战了有百十个回合,刘奇兰一看时候不早了,该歇歇了,立马叫停 二位。

接着董海川和郭云深又比试了一天器械,无论是刀是剑都不分 胜负。董海川始终都没用厉害的招数还手。二人比试了两天就算打 个平手。

刘奇兰看到了董海川那高超的武艺,心中也暗暗佩服。他不像郭 云深那样好斗,比较谨慎,因此不愿意同董海川再比试。 ®

话说回来了,刘奇兰的功夫不在郭云深之下,一旦和董海川比试, * 也不会轻易输了。刘、郭二人在董海川处又住了一日,三人互相切磋技 赣 艺,并把形意拳、八卦掌融合为一体,“形意、八圭卜不分家”被传为佳 矿 话。以至后来程廷华与刘奇兰、郭云深的弟子李存义、张占奎结为金I 兰,为发展充实八卦掌起:P-定的作用。 —_

由于太极、形意结为友谊,董海川为发展八卦掌创造功始件。

人们把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这三门内家拳术形象地J布保

如捉虾,八卦如推磨,太极如摸鱼”。

技击特点是形意拳为打中打,八卦掌为走中打,太极拳为化中打。 形意拳刚猛似虎,八卦掌行如游龙,太极拳柔如缠蛇,并有“太极画 圆,形意点点,八卦转圈”的歌谣。

论拳之发力、内劲之阴冷、狠毒、刚烈,太极拳、八卦掌不如形 意拳;

论身法、步法之灵活,太极拳、形意拳不如八卦掌;

论腰及周身之松柔,运化之巧妙,八卦掌、形意拳都不如太极拳;

也有的称此三门武术为:形意手、八卦步、太极腰。以上高度概括 了三大内家拳的基本特色及其各自的优长。

六、韩慕佚击败“震环球”

韩慕侠,天津芦北口人,人称玉面虎,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 的武术大师,自幼习武,13岁时拜周义斌为师,习少林拳。后拜闪电手 张占魁为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为张占魁最重要的弟子。

1918年秋,俄国大力士康泰尔先在天津、上海表演武技,轰动观 众,然后来到北京。这个大力士有2米多高,膀大腰粗。据说能够屈钢 轨、断铁链,有1.4万磅的力量。除力大无穷外,他还精通拳击术,自 诩天下无敌。为达到称雄世界的目的,康泰尔环球旅行,每到一个国 家,先是武技表演,再进行拳击和搏击比赛。不到两年功夫,他打遍欧 美等46个国家,无人匹敌,得了 10枚金牌,于是康泰尔得到了 “震 环球”、“世界第一大力士”的美誉。中国是康泰尔环球旅行的最后一 站。康泰尔知道,中国武术为世界上乘功夫,他要与举世赞誉的中国武 士角力,以显示他“世界第一大力士”美名的货真价实。康泰尔到中国 后,巡游各地,最后来到了北京。到京后,他下榻东交民巷六国饭店最 豪华的房间。稍事休息后,康泰尔就到北京最大的剧场——前门外第 _舞台进行表演。

1918年9月3日,康泰尔表演角力引起了轰动,接着连演数日盛 况空前。康泰尔得意之际,便提出要在中央公园(五色土)举行“环球 第一大力士比武大会”。

康泰尔想与中国武士比赛,但当时中国没有官方武术组织,只有 天津中华武士会一个民间武术团体。于是,康泰尔便致函邀请天津 中华武士会与赛。天津中华武士会早就对康泰尔蔑视国人的行径感 到不满,接到康泰尔的信函后,中华武士会会长李存义和张占魁便邀 42岁韩慕侠出战。韩慕侠闻听此事后毅然表示:“此事关乎国体,义 ® 不容辞,遂允与往赛。”到达北京后,中华武士会派代表王亦、韩武士 * 与康泰尔谈判比武条件,并签定生死文书。康泰尔签定生死文书后,江 似被我中华武士的凛然正气所震慑,甚感惶恐。于是,他送厚礼给当 * 时的警察总监吴炳湘和步军统领李长泰,强行把比武改为演武。韩1 慕侠闻听愤然道:“生死何足惜,倘不一角,致康君携奖而归,直婴— 国无物",韩慕侠提议这擂不打也得打,警察厅不让,就呀 去。于是,韩慕侠、张占魁、李存义、王俊臣等人当晚8闻

饭店。康泰尔见中华武士会的武士来找他,不禁大吃一惊:这是哪个 吃了豹子胆不怕死的,竟敢找上门来? 一见面威胁道:“我打遍世界 无敌手,击败过许多大力士,一动手,会像摔小鸡子一样摔死你们。 我劝你们中国人不要自讨苦吃。”韩慕侠冷笑说:“我平素专打大个 子力士,我打你如同打耗子一般。而且敢订下生死文书! ”翻译照 译后,康泰尔气得七窍生烟,立即立下“生死文书”,搬开桌椅,摆开 架式,准备拼命。康泰尔怒不可遏一拳打来,韩慕侠向旁一闪,化解 此招。康见第一拳落空,豁地伸出了右手,直奔韩慕侠的咽喉掐来, 几乎同一刹那,韩慕侠用八卦掌的“挑掌”往上一撩。康泰尔这一凶 招未着,更红了眼,翻手就抓韩慕侠的手臂,康泰尔想凭借自己身高 优势,只要将韩慕侠抓住悬于空中,任凭你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然后再把你摔个半死,这也是他周游世界角力的获胜诀窍。然而,当 康泰尔伸手抓韩慕侠的手臂时,他自己的右肋就暴露出来,说时迟、 那时快,韩慕侠抓住这一瞬间,下盘先用一招“勾连腿”勾动康泰尔 的双脚,康泰尔顿时脚下无根。这是韩慕侠与别人交手比武的绝招, 意思就是使对方重心不稳,借对方的力击打对方。对方的劲越大就 越狠,这是一种借力打力的绝招。就在康泰尔身体一晃、失掉重心之 际,韩慕侠用左手隔开康泰尔伸来的右手,右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用开碑劈石之功力,一个形意之“虎扑”重重击在康泰尔的前胸 上,韩慕侠的掌力借上康泰尔前冲的拙力合在一起,轰隆一声,康泰 尔应场倒地,跌出丈外,如半堵墙塌下来。康泰尔呀呀惨叫,呕吐不

已,仰面躺在地上,动弹不得。韩慕侠喝令再战,康连连表示认输,

当时把世界第一大力士标榜撤掉,11面金牌全数让与韩慕侠,表示 取消日后的比赛。众武士大喜,遂得胜离开六国饭店。

尚武为救国,韩慕侠等人回到天津时,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当时, 整个天津北站人声鼎沸、鞭炮锣鼓齐鸣,天津各界数百人齐聚站台, 迎接韩慕侠等人凯旋。

韩慕侠把战胜康泰尔赢得的11块金牌全部献给中华武士会。经 过武士会研究,为表彰其功,决定把大金牌赠给他,其余10面小金牌 按照韩慕侠的意见,存于武士会。武士会又开庆功大会,由会长李存义 把大金牌赠予韩慕侠,并合影留念。

七、王萝斋神技威J震目本奉圣千井健L图片6

王萝斋先生为一代意拳(大成拳)宗师,晚年自号“矛盾老人", 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因其幼年瘦弱又患喘病,家人恐其不 寿,自1894年使其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 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 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1940年初,日本柔道、剑道名家泽井健一(当时是柔道五段、剑道 四段)。泽井健一,1903年12月生于日本东京部,34岁时来到北平。由 于自幼酷爱武术,所以十分留意中国的传统武术。他曾先后与中国的 摔跤名家沈三、宝三试过艺,结果双方互有胜负;也曾与少林、八卦、 太极门的一些名家交手,鲜遇对手,便甚为自负,甚至产生了中国武术 不过如此的想法。当他听说王琴斋的功夫是最好的后,便雄赳赳、气 昂昂地找上了门。

经王,斋弟子礼立介绍,泽井健一在北京太庙与王萝斋老师比 武。参加在场评判的是北京武术馆馆长许笑羽及日本高级顾问武 田熙(他学过中国武术通臂拳)。当场最先比试的是剑,泽井健一用 剑劈王茅斋头部,王芸斋老师用文明手杖只在泽井健一剑的背上一 按,即将其摔出丈余倒地,如此三次泽井健一均被王萝斋老师用杖 摔倒。

王芸斋老师后来说:“手杖只是腕、手、臂力量的延长”。

最后泽井健一提出必须抓住王罗斋老师的手腕,实际是要用柔道 的绝技。但泽井健一的手刚要抓住王萝斋老师的手腕,即被王茅斋老

/形意火

师的发力将泽井健一摔倒在地,也是三试三败。泽井健一当即拜倒在 地,要求拜师学习意拳。

泽井健一 1976年在东京出版的《中国实战拳法太气拳》一书中 写道:“当时我是柔道五段、剑道四段,年轻力壮,很有自信,当时我抓 住王先生手腕想摔倒他,但都被王先生把我弹飞出去。因而我想到和 王先生对手时,我要求先生作成对抓状态,我想抓王先生的左袖和衣 襟往外扔,如果失败时再用寝技(自己倒下去的技巧),也许可以。我 又抓住他的左袖和右襟拟用寝技去摔,先生问’抓好了吗'?我说'抓 好了'。然而,就在这说话的一瞬间,我的手完全失控,突然被弹飞出, 我不知是怎样被弹飞出去的,我们几次交手,结果都是一样。而我每次 被突然弹飞之际,感觉就像触电一样的刺痛,每次都像在心脏部位被 拍了一下,好像心脏被电击而动摇的样子,有一种由奇特的震动而产生 的恐慌,至今仍记忆犹新”。这是泽井健一和王罗斋老师比武时的感 觉,数十年过去了,泽井健一现已八十六岁仍在锻炼意拳,以求达到更 ® 高的深度。泽井健一是王茅斋先生唯一的外国弟子,他的著作中常常 提到王罗斋先生:“我曾向王罗斋先生请教真正的武道对武道,尤其 次 是剑道,我才知道武道真正的伟大。” V

泽井健一在向弟子谈太气拳中腕的使用有重要意义时,提出王琴1 斋先生曾多次指导他用腕的内侧。泽井先生说:“对于对手攻击写扯一 的拳,王先生总是用腕的内侧迎着挂上,一下子把对方弹啰 对方的拳吃进去、再吐出来。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想这财

想不让被挂住、上下摇晃去攻击,但总是被腕弹回。普通都是用腕的内 侧把对手引过来,再用腕的外侧转为差手(手向前,插向对方之意)、 拂手(手向旁拨之意)攻击。而像王先生用腕的内侧也能攻击的,确实 不多。一般人几乎不知用腕的内侧,只是上下、内外来回挡,从感觉上 不懂如何把拳吸过来。"因而,泽井认为王萝斋先生的这种技巧达到 了绝妙的地步。

谈到他当年向王萝斋先生学习基本训练,尤其是站桩时,他还是 有怀疑的。泽井先生说:“我是从见到王先生被他打了一顿后,才开始 练站桩的。我每天在树下站桩时总是想,这样站着有什么用?要是真 的动起来,就能产生气和力吗?这样想了大约三年,我想要放弃,但有 失日本武士的门面,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但因实际交手时王先生确实非 常厉害,所以,不论怎样我也想学到真正的技艺,当时像着了魔一样, 一有空就站桩。"

泽井先生回忆和王芸斋先生相会时说:“我和王先生相会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在中国居住期间。王先生人并不高,行走的时候有点像 鸭子一样。”又说:“先生的腕很细,他的皮肤套拉在骨头上,但一碰 上就如木棍似的,与其说是硬,还不如说不知道有什么感觉。有一次同 妻子去先生家拜访,临别时先生送到门口,我挡了先生一下说别送了, 请回,王先生说没关系,就反推了我一下,我感到他的手如圆的木桶。 我想这可能是站桩的功夫。”

至于泽井先生师从王先生的原因,他说是由于和王萝斋先生交

/彩悬大成每

手时失去了自信,当即决心做王先生的徒弟,但被以“不收外国人做 徒弟”而拒绝,经过一星期的登门恳请,泽井先生终于成为王先生 弟子。

此书从1992年开始动笔书写,经过20多年的不断修改、不断体 认逐步完成。写书的过程,也是形意大成拳逐步形成、完善的过程。现 在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希望广大武术气功爱好者从中得到武功技击的 启示和健身养生的益处;也希望传统武术专业人才,能够不限于理论 说教和表演,而是要培养出能实战的专业化武术人才,走向擂台,像泰 国拳手一样,从小开始培养。这样方可使我们博大精深的国术更好地 展示在世人面前,更好地得到发展。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得到了诸多朋友和学友的帮忙。如原市政协 谭学立主任和《苍梧晚报》穆春桥编辑,对书的撰写提出许多中肯有 益的见解;师弟刘明唐做了书中图片的拍摄工作;弟子焦加新、穆家 程、王锐、邱海兵、薛建卫(常州)、刘绍平(成都)等全力配合支持, 做了诸多辅助工侑特别是赵鸣老师对本书所做的一些关键文字的编 辑和润色,使得本书日臻完美。在此,我对于各方人士的帮助和支持表

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致敬。

《形意大成拳》终于出版了,但我的拳意意犹未尽。写书的过程是 我体会和感悟拳术的过程,也是学习、练习形意大成拳的过程,书中的 一些感悟和心得肯定不尽完美,还需要与学友们共同体悟,再续写新 篇。“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意大成拳还将传承发展、不断精进、日趋 完满。我衷心地希望形意大成拳这朵中华武术宝库中的奇葩更加艳丽 夺目,并希望此书成为习练形意大成拳的新起点,为中华武术增光添 色。同时,也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广大喜爱中华武术的同仁和挚友 们带来武艺的提升和健康的快乐!

浏览2,8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