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桩讲守神,守神可养气,气由养而增,守神可进入天人合一之 气功态,守神处在练神还虚阶段,是练身外生气之功夫,主要是通过 静化向虚无转化。入静也就是守神的方法。养气有丹田气和浑圆桩为 基础,效果更佳。

守神的方法就是入静,入静练到神不外溢,神不外溢练到精神内 守,精神内守练到独立守神,独立守神练到物我两忘,物我两忘练到 天人合一O

天人合一通过厂个静化的过程,即从不静到静、从静到极静的 过程。极静也就是进入虚的状态,以虚入道。中国哲学中虚指无、空; 入道,也就是得道,道在此可称为高功夫。

此桩功夫讲忘,也就是进入物我两忘的极静状态,进入天人合一 的高级气功态,此状态可在性命双、练气养神、自身修炼的同时,练 出身外生气的高功夫,并能得到一些特异的功能。这也是众多修炼者 追求和梦想的目标。当人练到身外生气阶段,人体之气会和宇宙之气 呼应而鼓荡,也就是天人气的合一,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是合 于气。当人练到进入极静状态时,人可融于宇宙,达到天人合一、也就 是高级的气功状态。

守神也是守舍,守舍就是神不离舍,神不离舍可进入物我两忘的 状态,也就是极静的状态。

守神是指守元神,当练者进入极静时,就进入守元神的状态。

练神还虚,虚就是无、空,也就是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极静状态,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在极静的状态下,练者可进入天人合一状态。 天人合一为高级气功态,指人能融于宇宙、能与宇宙相通。

二、虚无桩的靖乞原理

虚无桩在增气方面主要指一是意静,二是体静。

意静有守神之妙,守神有养气之妙,气有养而增(静又有守形之妙, 当你进入静中可体会到守形之奥妙)o故道家讲的无、佛家讲的空、儒 家讲的虚为气功高的境界。以虚入道就是在极静的、天人合一的状态 中得道,得道也就是指在此状态中可得到高的功夫。虚无桩主要通过 一个从杂念不生到静、从静到极静的过程。

切记:练功的静,是意用于静,不是什么都不想像石头一样的空 静,也不是用意入静的静。用意入静的静,易执着于静,而形成昏沉的 静,这些静都是不对的。

体静可生动,这个动是气之动。静可生动,也就是静可生气,气由 养而增。静又是一种养的方法,包含生气、养气、得浑圆气之道理。 煮

三、虚无桩的练法

(一)意道。摆好动作,意用于人静摆好,内动时要注意放松,哪1 里动哪里松,不控制自然之动。不宜求静,求静反而易执着于静。切记~ 不可意用于摆好入静,那样易执着于静、失去独立之意。独晃珞m 去独立也就是失去形。桩功讲:“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无。 是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物是指气,无物可求就是无练气之作 用;反之,“执着己身一无是处”指没有任何益处。要知入静是独立守 神的方法,独立守神是修炼高级功夫的方法。

切记,入静摆好,执着于静就会产生昏沉的静,就会形成失去意 识的现象。静要力求自然方合理。

注意用意宜轻宜重。收势、意守丹田、自然呼吸等呼吸恢复自然 就结束用意。要知意用以静摆好,看外不动即内气在动,静极生动, 外静内动,静中有动,要知不动的动,方是真正的动,方是生生不已之 动。看主观意识静,显意识静即潜意识在动,所以静可致远、静可开 悟、静可开慧。心静自然,静可净心,神藏于心,养神首先要静心,心静 方可调神养神。

守神,也就是守适。守适使意识不用于外,静可做到意不外用。要 知意不用于外与意用于外之区别,是可通过意用于外体会到,当你意 用于外,神就出适了。如意用于丹田或外景物,静方可做到神不外溢、 精神内守。静进入极静的状态时,即进入守神的状态他就是守元神状 态。极静状态,是物我两忘的境界,也就是达到内无身心、夕卜无世界之 境。静又可体会到身体的微妙变化,静又可生慧、开悟、产生一些特异 功能。要知形不动为外静、意不动为内静。静是练功中的一种现象,也 是练功的一种境界。气化到静化,形神合一到天人合一,需要一个自然 逐步形成的过程。

守住神,无杂念。通过意识力从小到大的过程,意识力自然逐步地增加,杂念会逐步减少,到无杂念时,也就守住了神。意识力的增 加是练功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强求的,不是有意用意识力、意识力就

大。

练功无杂念,无杂念方可达到静的效果,静化到内无身心、夕卜无 世界就达到物我两忘的极静状态。整个人融于宇宙、达到天人合一的 功态,也就进入了高级的气功状态。此状态可练出身外生气之功夫,身 外生气也就是身体以外产生气场,是内功的最高级现象,此时人体之 气与宇宙之气相呼应。所以天人合一首先是气的合一,使整个人融于 宇宙,达到真正天人合一的功态。

(二)气道。气道为自然呼吸,一般以形成腹式呼吸、达到呼吸精 气之目的。

(三) 力道。用意不用力。

(四) 动作分解。动作分站、坐、卧三种练法,按练功效果来讲,卧 不如坐,不如坐站。

虚无桩也为不定势练法练功的开始也以双抱式进入练的状态, 形要随着内气的运动而变化。运动变化停止后,可随三个基本动作调 整站好,内动时要注意放松。这与养身桩动作要求基本是一样的。

(五) 练功要领。虚无桩是守神中自然进入静中,不可求静。站桩 时要心无所求,不可追求功感或功效,因为追求什么就会执着于上多 不可直接入静,直接入静会形成执着于静,执着于静易

沉无力和泄力的现象。

西、虚无桩练功中的功感

一是在气的方面,此时可得身外生气,气已化光,光光共振,使人 有光在动的感觉。

二是在动的方面,此时多是在不动的动中,不动的动也就是外不 动内动。

三是在静的方面,可从静中进入极静的状态中、空的状态中。进入 极静的状态中,就达到守神的目的(这个神指元神),也就达到天人合 一的状态,即高级的气功。

当进入静态中时,大脑很舒服,并且能感觉到外边的动静和身体 的变化“进入极静的、空的状态中,感觉会有变化,即时间有缩短的 感觉,如站一小时感觉好像站几十分钟。当进入空的状态时,也说明 练者有了一定的意识力,练到高境界可物我两忘、身外生气。

松动内功是桩功的辅助动功,可配合桩功来练,静动结合,相互促 进。桩功是静中生动,桩功辅助动功就是动的延续、是继续桩功的功 法。不同阶段的桩功,其桩功辅助动功的境界也不同。一个是静的,放 松摆好;一个是动的,放松练拳。一个是养气的练法,一个是练气的练

形德

法。气由养而增,由练而知,所以说练养结合方是内功修炼之大道。练 桩功的辅助动功如有活架的基础为好,有变架的基础更好。

二、松动内功的练法

辅助动功主要是运动周身之气,练气在周身之运动,从而得到运 气练气之目的,促进不同阶段桩功的功力增长,起到恰到好处的辅助 功效。

(一)意道。意用于放松练拳,不用想着练拳的动作,而是本能自 然的运动。注意不要错认为用意放松练拳,那是不一样的。练拳时不 用想着练拳的动作,是本能自然的运动,而放松掌握不到位地练拳, 身体易紧,体紧就会影响气的运动。

练功时会产生内气鼓荡、气血川流、与大气鼓荡相呼应融为一体 的功感。感觉象在空气中游泳,非常舒适得力,其妙无穷。高级阶段还 会产生嘶嘶有声的现象嘶嘶有声是气在身体的筋骨中运动产生的声

音。

(二) 气道。自然呼吸。

(三) 劲道。用意不用力,运动时会有舒适得力的感觉。

(四) 动作分解。手的运动、腿的运动、步的运动都是自然产生的。

不用想着练拳的动作,而是本能自然地运动。

(五) 动作要领。动作要求连绵不断,均整自如,宜慢伊

(六) 功法效应。有加快和进一步修炼内气,使节节气咨泣》

圆的作用。

通过桩功辅助动功的练习,使身体内气运动自如、内气贯通。

浏览1,2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