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中,交手双方不是进攻便是防守。有的提倡主动进攻,有的重视防守技法, 东北秘宗拳就提倡交手要争取主动进攻,在其“实战八诀”里就有:

“猛(进):刚猛暴烈、排山倒海,得机得势、霸所无畏。”

“硬(攻):硬劈硬砸、硬破硬拓,不僵不滞、且莫消停。”

认为在交手时,对敌要善察明识并充分利用“骄者无备、怯者无勇”等战机, 而意动形随出手果断。先下手者必能得到先机之利,抢战先机,奉行“攻即为守, 防也要攻,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之原则。而且,在交手中,主动进攻不仅表现 在技击技术的先发先入,还反映在精神上的霸所无畏、勇往直前。实战中,一般 都将进攻方法分为“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两个类型。

一、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的进攻方法,是以我为主,积极主动,控制局势,争先出手的方法。 其核心要点是:必须保证首次击打的效果,这不但需要具备绝对优势的力量,还 需要具有行动上的突然性,而突然性又是保障优势力量能充分发挥之关键。先发 制人之主动进攻,包括各种进攻的基本方法和各种技法的组合进攻,主要方法有: 引手法、缠挂法、虚实法、出其不意法、声威法、硬打硬进法等。


  1. 引手法:这是一种比较谨慎的出手法。在自身防护较严的前提下,以前手 向敌虚击,引动其用手搭接或阻拦。一经接触,则立即变手控制住,然后乘势发挥, 以踢、打、摔、拿等技法进一步攻击。但因引手只是佯攻,就必须做得恰到好处, 既要达到目的又要防敌乘虚而入。

  2. 缠挂法:当敌因引手法受挫后,不再受我引动时,可视其保守程度直接绵 连缠挂敌之手臂,有效的连续缠挂,使其无法摆脱,而随势打势出手制敌。此进 击法类似于引手法,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隐去了引手动作,如引手挑打、引手拍 击等,均可直接变成挑开、拍落的打法。缠住后,可以运用各种相应技法制敌。

  3. 虚实法: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乱而取之。”在 交手实战中,善用虚实者更能取胜。最常用的虚实法是:



  • 声东击西法:交手中欲左先右,配合闪身闪步,巧用各种技法迅猛出 手制敌。

  • 指上打下法:基本同上,仅方位取上下,虚引实打使敌顾上不顾下乱 而败之。



  1. 出其不意法:交手时,我故作懦弱不堪的样子,乘其露出轻视之意再突 然击之。或当敌动作迟缓松懈,可猝然一击,令其无法自顾。还可以先佯输诈走, 再引诱回冲而击其不备。出其不意法是心法,只有施敌于不备或出其不意之处 才能成功。

  2. 声威法:交手进攻时,形、气、神紧密配合,内劲即出,气自丹田生, 如猛虎之怒、蛟龙之惊,神威慑敌,咄咄逼人,横眉吐气怒发吼声,手随声发, 声随手落;敌必心惊气乱、手足无措,声威惊破胆,克敌能取胜。

  3. 硬打硬进法:秘宗拳东北派的“实战八诀”中,即有“硬劈硬砸、硬破硬拓, 不僵不滞、且莫消停”之说。当我功力笃实,有制胜把握和时机时,则一步一拳, 硬打硬进,拳不空发,手不空回,出如钢铿,回似钓钩,何须引手,无须贯力, 亦虚亦实,见力生力,借力打力,沾衣纵力。


二、后发制人

所谓后发制人,即为先用进逼法,迫使敌出手,为我运用后发先至的手法 创造条件,就是避敌锐气、蓄盈待竭。此时的关键在于进逼时要逼真,要直接 给敌造成心理和局势上的威胁,实施反击要自信、要胸有成竹、要迅猛狠重, 但要避免在不利时还进行关键性之较量。常用的方法有:封堵法、消截法、擒 拿法和闪击法。

  1. 封堵法:即将后发制人的各种阻堵方法施用在进攻中。可向前进逼引敌 出手,其一有出击的预兆,我便迅速出手将其封堵,并乘势进击,达到“彼未动, 我先动”之进攻状态,有效封堵制敌于刚刚启动阶段。

  2. 消截法:就是把后发制人的各种消截的方法应用于进攻中。当向敌进逼时,


 

敌一发手就消截而击之,例如:我向前进逼,敌发腿踢我腹部,可速收腹,以 拳或前臂砸裹消截,再速接用撞掌弹击其面部,乘势扩大进攻战果。

  1. 擒拿法:即为后发制人中的擒拿法在进攻中的运用。进逼时,上述之封堵、 消截失手或故意让敌打入圈内时,就可应机适时地施用擒拿手法。例如:当我 向前进逼时,敌以前手击我心窝,可速含胸,双臂里合,将其臂肘别住,以爆 发力迅猛转腰,再速用前手击其面部。在使用擒拿法之后,可进一步运用擒摔法。

  2. 闪击法:交手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进逼,敌来击,可速让开位置, 闪身就打,可谓“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例如:进攻中,在敌拳击向我头部 的同时,下潜闪击其腹部,再起身击其头部。再如前面已讲过的“穿击防”也 是一例典型技法。所以,闪击法应是上乘技法,只要实践精熟,皆能在进逼中 得到有效施展。因而,闪击法高妙者,制敌会更有效,更自如,更出其不意而 立竿见影。


 

第八节实战中的力学

在交手实战中,双方踢、打、摔、拿、跌你来我往,攻防进退迅猛激烈;虚 实闪展起落钻翻,技法复杂变幻莫测。但不论进攻还是防守,动作中无不实践着 杠杆、力偶、斜面和旋转及惯性等力学原理。因此,在习练和交手中,要充分重 视力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实践证明:人体局部受力,必能引起全身杠杆作用的连锁反应。

交手时,要善于运用杠杆力,简单地说,就是力臂越长越省力,“秤驼虽小 压千斤”就是这个力学原理。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活的杠杆,当局部受到力的 作用时,就会引起全局的连锁反应;简单的擒拿手法,往往起不到制敌就范的作 用。所以,必须把力集中于敌之某个局部,使两手适时造成力的支点,使力能集 中作用于指、腕、肘、肩等部位,造成敌之局部受力,必然能迫使其身体全局杠 杆发生改变,陷于被动而就范。例如:实施卷、拿、另叭锁、扣、缠等擒拿手法, 作用于对手某一关节上时,即可立竿见影达到“制一点、控全身”之功效。

另外,根据“动量的变化等于力与时间的乘积”的原理,实战中,还应该重 视掌握力的作用时间和速度变化的规律。例如:在完成擒拿动作中,有时也要延 长力的作用时间,致使敌之身体发生加速度运动,此时,并不急于收回,而是有 意识地继续向敌身不断加力,最终控制其移动改变位置陷于被动。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但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称为力偶。

交手时,可充分运用力偶原理。即以腰为纽带的上、下身力量的相反作用力。 以简单的冲拳为例:当用右直拳冲打时,右肩必前顺,而左肩必后拉,形成以腰 为中轴,上体猛然左拧,同时下肢甑部肌肉却相反向右用力的上下力偶之力,即 我本门强调的“十字劲”。这种力由于自身的调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仅 加固了进攻的体态和平衡,同时也大大加重了出手的力量。再例如:擒拿技法中 的断颈手法、摘盔手法,还有在运用转腰断肘以及“蹬扑”技法时,也都是在实 践力偶这个力学原理。

实战中,若能善于运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肯定会有利于力量的发挥。 例如:敌由上攻我,我即可直往击其下,因为敌身作为支撑反作用力的底部被击, 其上部手的攻击作用便会大大减弱,且充分利用敌力以还其身,敌手用力越大, 遭受的打击就越重。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的运用效果。

力学中,斜面和旋转是省力的。旋转可增大防护面积,也可增加力的作用时间; 旋转的手也是解脱敌之擒拿的有效方法,旋转的动作还有化解来自任何方向力的 作用。所以,拳谚中也有“善圆易走化”之说。当在实战中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 原理时,就会使攻防进退更加主动有利与合理可靠。

例如,运用斜面接触化解来势:当对手进攻时,以手足和躯干的某一部分与 之先接触,接触部位应成斜面,并使其攻击部位顺其斜面滑行而增大接触面积, 延长了接触时间。再如:当与来手接触时,要使自身与其接触的部位做弧形、圆 形之旋转运动,使其攻击力改变方向,降低攻击速度,减小攻击力量,因此,也 达到了化力的目的。

交手中,为了发挥力量的最大效果,还应善于借劲使劲,顺势借力,这也是 惯性理论在实战中的巧妙运用。由此,既可减轻自己力的消耗,又能加大力的作用。 力学定律证明: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对物体的作用等于二力 之和。如“顺手牵羊”法:当敌之攻手已到时,可凭借自身神经感觉和快速反应, 先闪身躲开,并借敌之力,顺势在其手臂之上加力牵行,同时下肢用绊踢阻截其 腿脚,二力合一,可立即使敌失去平衡摔跌而出。

除了上述种种,还可以举一反三,很多实例说明,在交手实战中,无处不有 力学原理的存在。习练者应多懂得一些力学知识,并对不同的技术动作进行认真 分析研究,使传统武术技法与现代运动训练相结合,以便在技击实战中,充分掌握、 善于实践、善于总结、灵活运用,不断提高交手制敌的技艺水平。

 

第九节实战中的“胆”

“胆”,是交手实战中,能否充分发挥技艺水平的重要保证;是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的可贵的意志品质;是调节心理平衡、稳定交战情绪首要的心理因素。 拳谚有“技击之道,气势争先”和“二强相遇勇者胜”之说。谚中的“气势”和“勇”, 在这里指的是有关“胆”的三个方面,即胆量、胆力和胆气。所谓的“一胆、二力、 三功夫”,正是交手实战取胜之关键因素的正确排列顺序。戚继光在《纪效新书》 里也说过:“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特别是在对敌生死搏斗之际, 必须要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敢精神。如若没有胆略和勇气,没有置敌于死地 的信念,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在交手过程中,实战者能否做到沉着冷静临危不惧,能否将攻防技 术有效自如地发挥,无不依赖胆量这一心理素质。当然,胆量必须有高质量的 武术技艺为基础,而良好的技艺实施也必须有相应的胆量来保证。因此常言说: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才高。”

但是,实战中的“胆”,即心理素质的强弱并不是一种天资,而在于从日 常习练和实战中磨炼与培养。只要目的明确、方法得当,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 达到较深造诣的。那么,日常练功中如何进行“胆”的培养呢?

一、 可以采取打坐、站桩等练功方法,加强浩然正气,强化心理素质,逐 步提高平息定心的能力。因为息平心定则胆气包身,能临敌不慌而交手从容。

二、 要不断加强攻防技术、抗击打与反应能力、进击力量与速度和对抗力 学以及相应的交手战术等各项同步的综合习练。通过在攻克技术关键、战胜强 手顽敌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树立自信心,使交手技艺不断提高,从而也促使实 战胆气大大增强。

三、 认真加强在不适应的环境、不适应的心态、不适应的体能、不适应的 时间等逆境中的实践。通过逐步提高战胜逆境的能力,加强自信心,来增强不 畏艰险的胆量O

四、初期进行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与身体条件和技艺水平明显悬殊的强手 交战。但是,当实战技艺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应该广泛与不同级别、不同打 法以及不熟悉的对手进行实战。通过广泛的多种特色的实践,不断增加阅历, 养成见怪不怪、遇强不慌的胆力。

总而言之,千变万化的交手实战是复杂而不可预测的,影响心理意识的因 素也是诸多方面的。“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胆小畏怯肯定是 必败无疑的。只有找出自己的个性特点,通过冷静科学的心理分析,认真狠下 功夫,使增强的“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在各种条件和各种环境的实 战中从容自如地获取制敌之主动权。

 

盛宗■参,束比旅之捣盛

第十节技法实战要诀

歌曰:练武必须练功,有功护身不空,攻防实打实拼,制敌全靠真功。

练功重练技法,技深更有主动,对敌交手实战,全凭技法精湛。

但是,过去有一句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的老话,意思是一般动作尚可传人, 拳技法理却断然不同。因为武术以技击为主,所以,凡练有年头小有体验,并欲 更上层次之深造者,都想多获师父亲传“几口”,将有幸所得之拳法要诀尊崇为 至宝,一生体验爱不释手。

东北秘宗拳之几代前辈们,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原来被视为秘不轻传、择人而 授的极品要诀。如:秘宗行拳谱、行拳歌、实战八诀、迎敌诀、手腿八法、洪门 与边门、出手六字歌、交手三前六要诀、迎风转换歌诀、八劲秘诀、拿法歌、解 裁法歌诀、八劲合一歌诀、临敌十忌、说刚柔、说交手、趋避诀、进退诀、护身诀、 出手精要、单刀法诀、单刀四要与四忌、剑法论、行剑歌、棍法论、棍法八击、 枪法论、枪法要诀以及古传歌诀等升华精辟之技击法则和指导理念。这些都是东 北派几代人艰辛传习、血汗验证的成果之宝贵精华,望后人尊崇珍惜,勤参深悟, 实践落实,顺世弘扬。

一、秘宗行拳谱

行拳立势世间稀,仙人化影有谁知。 行拳黄龙三转身,翻身猛虎截拦势。 单等人来中央势,便分八方把人制。 截架勾格化拨挑,安推八卦为八势。 登山骑马坐扑立,玄踏丁步下盘势。

二、行拳歌

若达此六合,在制敌一瞬间,必使全身生成整劲而威力强大。
五、技击六合

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六、手腿八法

谓:崩法,劈法,撩法,砸法,搜法,擦法,勾法,挂法。

歌曰:秘宗崩手出如飞,

劈手从上往下擂, 撩手由下朝上挥, 砸手斫石迸火星, 腿踢搜法速硬准, 撑腿里外前后踢, 勾腿突击分高低,

巧入敌隙挂腿击, 八法为宗练精熟, 环环相扣圆活猛,

“崩、劈、撩、砸、搜、摞、勾、挂”,此八法是东北派在交手实战中,最主要、 最常用的手腿技击法,前四法为上肢手击法,后四法为下肢腿击法。

在这八个技法的基础上,可随机穿插其他各种踢、打、摔、拿、跌法,从而 衍变出更多有效的技击招法来。

实战中,进退转折、插裆、套腿、头、肘、肩、胯、膝多种技法兼顾并用, 闪转腾挪上下连环举一反三,蹿蹦跳跃一招多变环环相扣,且有刚柔之异、虚实 之变、明暗之分、三盘之别,随机应变生化不息,浑身是手变换无穷。

七、洪门与边门

交手中的进攻与防守,皆不离正面和侧面。进攻正面,谓之入洪门,也称 进中宫。而进攻侧面,则谓之踏黑门,又叫踩边门。

力弱踩边门,力强进中宫;切忌挺身入,不宜飞腿攻,

挺身四相露,腿起下部空;腿宜攻厄势,或可救步穷,

乘势一飞击,其速宜如风;出手宜顾目,虚实含其中,

抓练宜如铁,腕骨宜如龙;爪掌皆可用,最忌长拳冲, 纵力大于虎,擒来变化穷;出足桩宜矮,进退速如风, 与手须相应,与目暗中通;勾步分反顺,腾步认偏中, 猛来心勿乱,快慢要从容;诸法皆练熟,运用妙无穷。

八、实战八诀

速诀,巧诀,绵诀,软诀,猛诀,硬诀,脆诀,活诀。

速:出手猝炸、不及掩耳,如闪似电、先上占先。

(速必顺:通达顺和突发之妙)

巧:出其不意、借力打力,奇出巧入、恰到妙处。

(巧必精:应变精熟随心所欲)

绵:缠绵不脱、连绵不断,欲罢不能、随势打势。

(绵必连:趋机缠打接二连三)

软:不抗不翠、柔软黏贴,化彼蓄己、力必内生。

(软必胆:舍己沾人靠身吸化)

猛:刚勇暴烈、猛虎逞威,得机得势、霸所无畏。

(猛必狠:雄勇刚烈志在必得)

硬:硬劈硬砸、硬破硬拓,不僵不滞、且莫稍停。

(硬必功:拓硬破坚无功何焉)

脆:聚其一点、猝爆寸劲,势如截柳、无牵无挂。

(脆必净:就势猝达干净利落)

活:活如旋珠、通达流畅,八方纵横、浑身是手。

(活必圆:圆活自如通畅无阻)

东北秘宗拳始终讲究和重视“思而不敏难成就,慎而不勇是白练”——“练为用” 的指导原则。在众多技击要诀里,重中之重皆以其为要,特别强调的均是此“实 战八诀” O

在习练交手技法和实际交战对抗中,必须能充分体现出“速、巧、绵、软、猛、 硬、脆、活”的技击法意识;同时,也必须强化达到各个技法的制敌效果;并以 精熟的“崩、劈、撩、砸、搜、摞、勾、挂”等踢、打、摔、拿、跌之技击方法, 随机穿插,节节贯穿,圆活自然、连续不断地运用于变幻莫测的攻防制敌中。

 

对于“实战Jk诀”的解析如下:

第一诀:速

是指对敌出手之前,皆先审时度势,凡得机得势之制敌出手,必机不可失, 发手先至,刻不容缓,速战速决。击敌疾速,就必须如闪似电如火烧身,又如流 星瞬息炸雷猝爆,达到迅猛快速出手先至,并且能先上占先的技击原则。此时, 要心身内外相合,要手快、眼快、腿快,要见缝插针,要果断出手,手腿并用, 速攻速进,踢打摔拿,遇机即打;出击犹如放箭,机灵猝然,劲力凶猛,落点准确。 要乘其不备,要出其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以紧凑密集之相应手法,接二 连三地连续猛击,使敌处处挨打,却不见我之来踪去迹。

第二诀:巧

以巧制敌是取胜的关键技法。是临敌不慌、机灵敏捷,是虚实刚柔能应趋而 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充分展现。巧在于借,可向敌借力、借机、借身法、借步法; 由技法精熟、熟中生巧,使奇正相生而灵机一抖却恰到好处。交手之际,能心稳 气沉者必头脑机智身手凌厉。要用心对敌,要敏捷地在进退闪转之攻防中,积极 运用变换虚实、声东击西,变换刚柔、化敌而入,时时觅机出其不意,处处寻空 攻其不备的战术,达到奇出巧入见隙必插,“四两拨千斤”;以惊诈抖弹或明或 暗随应而变,干净利落地巧妙制敌。

第三诀:绵

是柔化缠绵,节节贯穿;是柔化刚发,连绵不断;是交手缠敌,随圆就方; 是绵里裹铁,放则坚刚。是贵在刚柔转换能随敌自如,是贵在趋机缠打可接二连 三的制敌技法。习练时,要求将此绵缠技法,不仅练得虚实明辨、刚柔应机,变 换圆活、绵绵缠连使敌无法逃脱;还要练出具有强劲爆发力的弹劲、寸劲坚硬似铁; 由此才能在制敌中达到:柔可缠黏自如随圆就方,刚则随意而放迅猛摧敌。同时 切记:出手就必须一手紧一手地连续击打,直逼敌败就范。

第四诀:软

秘宗拳在筑基阶段就极为注重训练腰腿和身躯的柔韧性,要求达到柔软而弹 韧,柔中以蕴刚。在交手时,该软则能软,不与敌顶抗,不硬挣强举,外观上柔 似绵软,却以柔软进身黏贴敌之肢体,借彼力而实施靠身吸化之功;但该刚该硬时, 又必能即刚即硬。软黏柔化只是手段,刚击制敌才是目的。所以,在化敌蓄己之后, 力必内生,当内外顺和使我内力可骤集成刚,又有机可乘时,则当机立断,迅猛出手,

t

秘宗奉•东北派的技法 . *

猝然发放,立竿见影,软中即见真功。但是,能贴身吸靠者,必胆壮和功精才行。

第五诀:猛

东北秘宗拳有“上场如猛虎,下场似绵羊”,“交手不让人,出手不留情” 和“两军相对勇者胜”之说,来强调刚勇暴烈的“猛攻猛打”。实战中,要猛攻 紧逼威风凛凛,要猛打猛上随机应变。使气势雄勇滔滔不绝,出手迅猛来回无踪, 攻其不备技法密集,神威慑敌志在必得,灵如猿猴威似猛虎,刚勇凌厉霸所无畏, 节节贯通无处不有,心动似火身动如风,得机得势刻不容缓,勇猛刚烈放胆即成功。 同时,对抗中必须要有“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强调胆大才能充分 发挥并达到勇猛制敌之目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猛”不是蛮刚拙力之猛,而是 要刚柔善变身灵步活,能虚实进退应机转换和内外协调生化不息之猛,由此才能 以猛制敌取胜。

第六诀:硬

硬,指出手击法之力度。要求拳、掌、肘、膝、腿、足等,必须具有一定的 攻击力量和抗击打能力。实战时,得机得势力从内发,不僵不滞内外合一,气以 实志,如铁汉金刚,着人处则坚硬刚劲,无坚不摧直截了当。拳谚曰:“遇弱强攻, 遇强智取。”当自身的技术、体力、素质、抗击打能力和战术运用能力等皆强于 敌时,即可强攻硬取,主动攻击而重创制敌。此时,可硬攻直进步步紧逼,硬打 硬磕刚劲有力,硬靠硬拓硬快凶狠,得机得势以硬取胜。但是,必须要求以“虽 刚猛坚硬而不失于拙笨”为前提,反对不择时机、不分虚实的猛攻硬拼。

第七诀:脆

脆者,指聚其一点,猝发寸劲。要求将劲力贯于手,而肘和臂膀与身体却相 对放松,似不带力;当已着敌之被击部位时,骤然爆发出寸劲,猝达脆如截柳、 势如破竹、毫无挂连之干脆利落。用寸劲击人必须要有冷弹抖力,只有松肩、活肘、 舒腕,使上肢的各部关节放松,并且做到身正步稳,才能在发力时,巧妙运用脆 击的手法和劲力。在实战交手中,出手就要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必须使上 肢的三大关节放松,使脆劲从腰部猝然发出,由肩输于臂再贯于手;由此发出的 脆劲既准又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第八诀:活

活,指圆活自然。是自身松灵巧捷,起伏转折、吞吐蓄放,能转如轮、折如弓, 可机灵敏活变化无端。要求做到:化消敌力活如旋珠,身法随机万向应变,随势

  • it宦拳•束让海■之•捣衣r


打势浑身是手,往返不空活顺自如,蒙敌迷惘无从随手,望空扑影为我所乘,灵 活巧妙闪战流畅,虚实刚柔任我变换。交手时,身法必须圆活自然,可进得随意, 出得自如。所到之处能充分发挥身体各部位的技击效能,接触到哪儿,哪儿就有 相应的击法。出手即打,或崩或劈或撩或砸;而回手时,也必须或刁或捋或牵或 挂决不空回。实战时,能达到机灵巧顺圆活自然,就可以使自己时时主动出奇制胜。

九、出手六字歌

歌曰:功、顺、勇、疾、狠、真六字。

功:功深入髓,精臻巧妙,功之出手,圆活善变,一招一式,浑身通灵。 顺:手宜顺取,气宜顷行,善借彼之力,自然顺他势,不与其进手顶撞。 勇:出手斗敌,要审势进取,要勇敢果断,要见隙疾入,最忌思悟失机。 疾:拳之有形,打之无形,速似流星,疾如闪电,出手往复,难见踪迹。 狠:击其不备,打其要害,迅猛准确,凶狠歹毒,实战对敌,绝不留情。 真:练武必须练功,真功上身不空,对敌生死打拼时,出手靠的是真功。

十、迎风转换歌诀

迎,向前接取为迎。风,彼来所带之风。

转换,即为改变。眼见敌已击来,接其风而改其术,以进取之。

歌诀一:目前用拨拍,扶搅带回搭;搂劈与勾挂,挑押走搓摩;

上顾使冲炮,下顾拳用握;前后用梢拳,左右使边括; 上括下需挎,前扫带后括;前来宜进踩,后来宜回跺; 捧架向高起,按捺往下落;下打用劈山,上起必挑擢; 单鞭与邪行,有开自有合;横顺两相制,要贵身法活。

歌诀二:上法须知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来接去送得妙法,艺到变化自如神。

H^一、内外八式

内/I式1.惊,使敌心寒也。 5.狠,心坚果断也。

十二、八劲秘诀

抱、靠、填、黏、卷、提、挎、掉。

本八字要诀,是秘宗拳代代习练者皆勤奋追求和精臻实践之真功秘法,其字 字都囊括了极为丰富的技击内涵。实践证明,这个精辟的八字秘诀实则为交手用 力的八种方法。所以,又称为八劲秘诀。

一、 抱:有单臂抱、双臂抱、抱敌、抱己、抱提、抱打、抱拿,抱又分局部 抱和全抱。全抱:即全身呈紧缩合抱状。局部抱:如臂抱、肘抱、腕抱、腿抱等。

二、 靠:有肘靠、肩靠、膝靠、胯靠、腹靠、背靠。靠又分前靠、后靠、横靠、 斜靠、上靠和下靠。靠多用来御敌之势,买敌之根,使其技术不得施展。我则以 身体某一点,撞击对方要害部位。

三、 填:有填拳、填掌、填肘、填肩、填胯、填膝、填足等。其贵在见隙而插, 因势而发,露虚即实,实则填劲。即避开对手进攻锋芒后,对其空隙进行攻击; 实际是一种速度力量。

四、 黏:有手黏,臂黏,肩黏,肘黏,身黏,足黏等。黏劲是一种柔劲,其 圆活滑贴,缠连顺随,用法上多先柔后刚,充分发挥手、脚、肩、臂、腰、胯等 关节,以及肌肉和韧带等功能的配合作用。在交手时运用四肢,借敌之动力而黏之, 或进或退,或揉或搓,使其进不得进,脱不得脱。

五、 卷:卷是臂腿盘旋,辗转缠绕,利于捆、裹、拿、卷。卷劲是一种卷曲 旋转之劲,如缠绕、拧碾、螺旋、滚翻、捆裹等。此劲多用于臂、腿的肘、膝、 腕部的擒拿动作,亦用于腰、背、脚的自转动作。

 

萩宗修,束比旅■之■捣菽

六、 提:有提勾、提掌、提拳、提肘、提膝、提胯、提足等。提劲是一种向 上的牵动劲,如托、举、拔、提、搬、掀,均属此劲。提敌时用捋牵动根基。

七、 挎:有肘挎、臂挎、膝挎、跟挎、挎打、挎拿等。挎劲是一种勾挂力。 多用斜向、里向、外向、横向。其方法是勾、挂、挑、挟、背等。

八、 掉:有横掉、斜掉、上掉、下掉。掉劲是一种反弹劲,多用于手、足、 臂的反面。掉有刚柔之分,刚为惊弹劲,即手、脚、腕部的爆发力。柔为闪化劲。 手上挥为撩,横扫为拨,下挥为拂,它用来散敌之势而化其掉。如果用足则为弹踢, 此皆掉之效用。

十三、拿法歌

拿人先下手,迟慢必遭凶;明眼审敌势,应机变随从; 锁敌筋和骨,虚实软硬灵;该拿准狠拿,有差随手化; 硬死拿死扣,反被敌手坑;拿准要关节,制敌失技能; 乘机施拳脚,不拘技法攻;实战熟生巧,悟此定成功。

十四、解裁法歌诀

诀曰:解裁法术广,贵在身法变,玄妙是接取,审势最当先。

精神必贯注,劲法是关键,迎吸送去呼,发声震敌胆。 高来用挑托,平来用搁拦,低来用砍切,足来提膝变。

要破撩阴手,老猴把枝搬,前抱用提膝,后搂取睾丸。 护心必屈肘,掌来可用缠,彼若靠我身,肩膀进击还。

敌要扑身来,避实应虚点,不与来势顶,方显势中玄。

十五、技击八要

胆要大,,心要狠,眼要毒,手要辣,步要快,身要活,气要沉,劲要猛。

十六、八劲合一歌诀

拳打心劲如火攻,拳打膀劲如开弓,拳打腹劲如刀刃,拳打腰劲疾如风,
拳打头劲如摘星,拳打手指如钢钉,拳打脚趾如虎爪,拳打背脊翻跳攻。 肺动沉雷响,脾动大力攻。上下一气连,一战就成功。

八劲合不住,攻力难集中。八劲合一劲,伸手令人惊。

十七、临敌十忌

一忌正面迎敌;二忌双手齐出;三忌自势发尽;四忌出手高举; 五忌出手伸直;六忌发收不速;七忌步法不实;八忌远身发腿; 九忌临阵慌乱;十忌法无变化。

十八、说刚柔
精在柔化,利在身法,贵在劲整,胜在速打。
十九、说交手
盛宗拳•束乂旅之为现

二十、趋避诀

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趋从避中取,实自虚处生。

功力虽制我,隙开进莫停。势猛君休怕,四两拨千斤。

二十一、进退诀

进步捷如风,失机退宜快。乘势侧锋人,身稍向前迈。

掌实即须吐,发声使惊怪。变化如蛟龙,迟快分胜败。

二十二、护身诀

交手心要稳,锐目判假真。莫被虚玄迷,虎来不怯心。 探兵多传信,细辨良机辰。进退须果断,手脚要灵敏。 退则不失眼,进则准而狠。若力弱于他,闪躲错身奔。 他似猛虎来,我即猴缩身。他扑空而行,我纵身入云。 伏兵擒骤马,弱胜恶暴人。

莽汉斗武不斗智,文将凭智胜三分。

有智无勇非好汉,文武双全名榜进。

二十三、出手精要

手从腿边起,(肩往下沉,手头轻起,对胸出手,他变我跟。) 侧身步轻移;(侧身出步,轻轻着地,不可踏实,实难变移。) 藏势弯左膝,(左膝略弯,身势在后,右手身步,活变自如。) 残软近粘其;(但凡出手,要软如棉,任彼凶来,轻轻急黏。) 才粘即推吐,(方才黏着,急忙推吐,粘处先发,直腕消肩。) 消肩不可迟;(粘处起推,直腕消肩,盖身进步,切莫迟延。) 内来援回救,(彼取我内,回手救之,步对其裆,方向自然。) 外关夺相随;(彼取我外,回势夺之,手足同进,分推向前。)

(此他山之玉更丰我艺,珍存精研唯勿轻散。)注:此《出手精要》,句句可循,千金一诀,练就各节,吞吐齐应, 妙难尽说,外借彼力,顺势取虚,内借己力,各术应推。

二十四、单刀法诀

二十五、单刀四要与四忌

四要:一要胆,二要眼,三要身法,四要剪。

四忌:一忌身法不清,二忌眼不识势,三忌手脚不快,四忌手腿散乱。图片5

新宗夺,束此旅之揭哉•

二十六、剑法论
二十七、行剑歌

二十八、棍法论
二十九、棍法八击

一击头顶,二击耳侧,三击锁骨,四击两肋;

五击心窝,六击裆中,七击两腿,/I击脚面。

三十、枪法论

长械枪为祖,动如蛟龙出;远使封缠扎,近扫撩戳砸;
三十一、枪法要诀

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防。

高不拦,低不拿,当中一点难招架。

去似箭,回如线,指人头,才]人面, 眼要快,枪要毒,枪不离手操练熟。

枪是随身缠腰锁,出枪先扎手和脚, 乘机扎了脚和手,封住五行堵路口。

你枪来,我枪拿,你枪不动我枪发, 身灵步活腰为轴,疾上加疾还嫌迟。

前手正,后手硬,翻手合手皆有空。 不如平正对三尖,一枪扎去如钉钉。

三十二、五行之生克通属

古人认为五行有相生、相克、相通、相属之分。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通:舌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 相属: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三十三、时辰对应

古人把一天24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个地支相对应: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 申 酉戌 亥

时间: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衣r宗拳•束at旅之捣法

三十四、习之八形

猫蹿、狗闪、兔滚、鹰翻、鹿楞、猿纵、鹤立、虎扑。

三十五、艺之妙境

龙游、虎坐、鹰蛇眼,鹿楞、貉行、熊竖身,前轻后重、动如风、站如钉。

三十六、拳家四形

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

三十七、古传歌诀







秘宗母拳得相传, 前趋后跨提猛虎, 叶里藏花人难躲, 云手盘花穿堂腿, 前有揪地急进步, 闪转跟进佛腰式,金刚亮背力无边。 乌龙入洞把身翻。 起步落地稳如山。 提足坠肘上下观。 后得高头马连环。 秘宗自古定中原。

浏览1,81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