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练查拳,使人长寿是不容置疑的,书中列出的15位查拳 名家的情况证明了这一事实。
查拳各流派创始人的寿命:
杨派查拳创始人杨鸿修( 1864—1944), 80岁;
张派查拳创始人张其维(1850-1934 ), 84岁;
李派查拳创始人李恩聚(1857—1932 ), 75岁;
北京早期查拳传人刘昆( 1868—1966 ), 98岁。
以上几位平均寿命84.2岁。新中国成立前男性平均寿命为 34.8岁,同比高出49.4岁;日本1947年男性平均寿命为50岁, 同比高出34.2岁。
查拳各流派继承人的寿命:
马金镖( 1881—1973 ), 92 岁;
王子平(1881—1973 ), 92 岁; 马永奎(1891—1980), 89 岁; 何福生( 1910—1999), 89 岁; 于振声(1875—1959), 84 岁; 张锡泰(1896—1982 ), 86 岁; 李龙彪(1903—1989 ), 86 岁; 张英振(1896—1977 ), 81 岁;
常振芳(1898—1979), 81 岁;
张英键(1913—1988), 75 岁;
李超群(1912—1985 ), 73 岁。
以上各位平均寿命84.3岁。1985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66.96 岁,同比高出17.4岁;日本人1985年男性平均寿命75.5岁,同 比高出8.8岁。
张文广老师今已90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铢。
以上的统计可以看出,这些查拳名师均大大超过同期中国和 日本人的全国男性平均寿命。这些老拳师虽然高龄,但仍然身手 矫健,不论是在体格方面,还是在心血管、呼吸、骨骼系统和代 谢系统等方面,都比一般老年人状况好。这些拳师多是从幼年就 开始习练查拳,在身体整体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为从事查拳锻炼可以提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询寸能力,尤其 能促进合成代谢,这样就增强了组织细胞抗衰化、抗硬化、抗 死亡的能力,从而延缓了组织细胞的衰老过程,达到延年益寿的
目的。
这些老师们遵循“一日练一日功,-日不练十日空” “人 欲劳其行,百病不能成”的古训,常年练功不辍,身体各部机 能得以延缓衰退,并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正常的生活习惯,洁身 自爱,起居有序,膳食得宜,而且多懂医道,能够武医结合, 懂得调理身体,练养结合,因而健康长寿。而且这些长寿武术 家均是回族人,他们有回族特有的良好卫生习惯,如做礼拜必 须大净和小净,而大、小净对于清洁卫生是最有益的,从而也 是有助于健康的。其次,通过做礼拜,不断反省自己,检讨自 己,修身养性。另外,“五时拜”的立、躬、跪、叩等动作, 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利通关节,协调脏腑。由于在礼拜中 全身心投入而获取精神力量,达到心理与生理的平衡,从而收
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二、查拳的攻防作用
班固曰:“技击者,习手足,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习手足”是指掌握一些徒手搏斗技术。攻防搏斗技术在军事训 练中得到全面、充分的体现和发展。查拳是以这种体现攻防实战 方法的动作为基本内容,攻防格斗技术是查拳的本质特征。
查拳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技击、健身、艺术相结合的体育 项目。它包括实战技术、套路等部分。查拳中的攻防由踢、打、 摔、拿四大部分组成,是查拳运动规律的特点,是指导查拳发展 的基本原则。四大内容是用外在的招法和内在的劲法来表现的。
招法变化万千,由明招(手)和暗招(手)组成。明招 (手)直观,招法简捷、明朗清晰,如冲、架、踢、踹,一看就 懂;暗招(手)比较抽象,秘藏于动作之中,抽象神秘,如同要 破译的密码,要靠老师拆招和自己久练的感悟。
一招多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一个动作拆解出许多种用 法,多法结合,能打能拿,能打能摔,能拿能摔,能攻能防,手 脚齐用等;其二,一个动作对付许多招数的袭击,一招对付多 招,以不变应万变。
“周身处处可击人”。查拳用法中,除充分利用了拳、肘、 膝、脚外,还扩展到头、肩、臀等身体其他部位,由点到面,周 身处处有招,处处有法,随机而变,通灵活变,避免了只会脚 击,不能拳打,只会拳击,不善脚踢,或只能摔而不会打的单 调、局限的技术。查拳的手法严密紧凑,犹如千手观音,能够绝 处逢生,逢凶化吉。
劲法是招法的内在运化,是一阴一阳的关系。阴不生,阳不 长,阴阳相合,也就是招法与劲法相合,才能生生不息。劲法是 招法顺利奏效的基础,招法渗透着丰厚的劲路,才能得以实用,
否则只是一个空架子。好比一座纸糊的楼阁,中看不中用,可谓
“花拳绣腿”。劲法的产生,需要通过练功。拳谚曰:“练武不练 功,到老一场空。”不练功到老也只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功力, 再好的招法也难以奏效。
劲法包括竖劲、横劲、螺旋劲、顿挫劲、冲劲、柔劲、刚 劲、炸劲、续劲、轻灵劲、沉着劲、寸劲、抖擞劲、鞭梢劲、对 抻劲、渗透劲、勾挂劲、虚实劲、迷惑劲、长劲、短劲、明劲、 暗劲。“大练小用”,套路中的动作比实战动作难度大,“大练” 是为了实战中运用起来绰绰有余。弓步、马步等步型,在实战中 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是“傻把式”。这些套路中的步型,其实 是为了练习下肢的力量而设计的,不是直接用于实战中的动作。 实战中的步法要灵活轻松,当然决不拘泥于程式。通过套路中定 势、定规,大幅度的身体协调辅助练习,有利于力量速度和劲力 的发挥。
查拳的技术包罗万象,它是历代拳师经过几百年的实战体
验,用套路形式汇集总结出来的。它犹如一部技法词典,内容丰
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
三、陶冶性情,培养意志力
形意拳名家宋世荣言: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经常从事查 拳锻炼,对于人们良好的性格的形成能发生巨大的作用。掌握查 拳的过程也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学好拳,要自觉地坚持每日 “闻鸡起舞”,持之以恒地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练习 中,要求动作尽可能准确、协调,准确运用自己的力量和速度。 如果是比赛,还要克服心理的紧张、外界的干扰、场地的限制、 胜败的不良情绪等。因此,意志力的培养,就是克服主观和客观 的各种困难。克服各种困难不仅考验和显示一个人的意志力,而
且也是培养意志品质的最有效办法。
四、提高记忆力,开发智力
掌握查拳动作与记忆动作是紧密联系的。练习者要掌握查 拳动作,只有在正确记住各种动作要素及其变换特点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查拳套路中记忆动作的重要性,是由查拳项目和内 容所决定的,不仅要记忆动作的数目、顺序,还要记忆动作的 方向、线路、动作名称,而且还包括记忆动作的速度、节奏、 强度。因此,一个常年从事查拳锻炼的人,随着技术水平的提 高,也培养了良好的记忆力。一些查拳名家不但是查拳高手, 而且还是记忆高手,他们记忆了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套路而不忘, 歌诀脱口而出。
在实战中,通过视觉观察瞬间的变化而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经常从事查拳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使人 精神振奋,增加乐趣,促进人的智力开发。查拳的锻炼过程,是 一个需要大脑思维的运动过程,也是智力的发展过程。在对练和 实战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判断、选择、出击的过程,对体力 和智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查拳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查拳许多 动作具有人物和动作的形象比喻,而不是机械的模仿,通过练 习,培养人的想象力,促进智力的开发。
第六节’查拳的内容
查拳创始人查密,鲁西冠邑有故居。
流传民间数百年,歌颂前人留绝技。
系统套路十二路,正副刚柔兼相济。 二十八路弹腿势,枪刀棍术各有十。
查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技艺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逐 渐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于一个体系,其技术系统完整, 内容丰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在查拳的历史发展中,从不排 斥其他拳种的精华,并逐渐吸收过来,丰富了查拳的内容。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有以腿法见长的“弹腿”,因流派而形 成各自的特点:“张式”弹腿以平弹(弹腿高不过脐)为主, “杨式”弹腿(弹腿稍高于脐)稍高于平弹,而“李式”则以寸 弹(弹腿不过膝)为主。另外还有以腾空跳跃为主的仆步穿掌 (滑步抄),而以拳法为主的“捣捶”则是李式查拳所独有。这些 基本套路均为十路,基本动作简单易学,左右对称,弹腿和捣捶 既可单练,又可对练。这些套路为以后学习难度较高的套路打下 良好和扎实的基本功。
传统查拳较高级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第二路中又各有一 正一副两路,实为十二路。杨式和张式名称大体相同。它们名称分 别是:
张式查拳歌
头路上手母子拳,二路行手势相连, 三路飞脚摇穴势,四路撩阴势当先, 五路快速风魔起,六路六角埋伏拳, 七路梅花上手势,八路飞虎带连环, 二十四势龙摆尾,串通十路仙人传。
杨式查拳歌
一路闺门二路旋,三路凤蹩燕盘环,
四路查华光门面,五路风魔出圣贤, 六路虎跃埋伏拳,七路梅花传少年, 八路连环十路串,九龙摆尾在中间。
李式十路查拳动作名称分别是:
一路母子、二路连环、三路摇橹、四路八方、五路风魔、六 路突袭、七路梅花、八路猛虎、九路飞龙、十路埋伏。
查拳有正副之说,副拳中包括滑拳四套,炮拳三套,洪拳四 套,腿拳两套。
杨式查拳中还融入了黄莺架子、六脚势、二十四式,老架 拳、椅子炮等内容。
李式查拳中有截手拳等,张式查拳有五摇三穴等。
最初的查拳器械只有刀、枪、棍套路,并各有十路。现在已 经很难见到全貌。以后在不断与其他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进剑术 套路。而钩、锐、镰、带乃是查拳门中拿手器械,称之为“四 绝”。
目前,张式查拳流传下来的刀术套路有二路查刀、五神刀、 太祖十八刀,大刀有关公十八刀、车轮刀(三十六刀);棍术套 路有五虎群羊棍、108棍;枪术套路有一路查枪(转环)、二路 查枪(梨花)、三路锁口枪、四路中平枪、五路大花枪、六路埋 伏枪、七路大旗枪、八路五虎断门枪。剑术套路有昆吾剑、提袍 剑、龙形剑、三才剑、昆仑剑、青萍剑、八仙剑。另外还有凤阳 钩、卷镰钩、月牙铲等器械。
对练套路有十路弹腿对练、六路短打对练、四路查拳对练, 板搭铐子对练、单刀进枪、抹眉刀进枪、朴刀进枪、大刀进枪、 双剑进枪、双钩进枪、大铲进枪、对扎中平枪、对劈刀、对刺 剑、镜进枪、双刀进枪、棍进枪、空手夺刀、四封四闭对扎、风 魔对摔棍、拦马锹进枪。另外十路埋伏捶是杨式查拳中独有的手
法对练套路。
聊城地区流行的查拳中还有硬八式、软八式、三星拳、七星 拳、九巍拳、高祖拳等套路。
查拳的练功方法也很丰富,它以“汤瓶式”为标志,并以 “汤瓶式”为基本桩法。另外还有马步桩以及七枝梅花。河南一 带查拳中还有站八折桩法练习。
常振芳老师在京期间传下来的套路主要有一至十路查拳、一 路滑拳、三路炮拳、六路炮拳、十路弹腿、头路和二路腿拳、六 路钻、二路查刀、昆吾剑、龙形剑、昆仑剑、锁喉枪、大花枪、 五虎群羊棍、关公十八刀、双钩、双剑、双刀、朴刀、锐、四路 查拳对练、半搭铐子、抹眉刀进枪、棍进枪、大铲进枪、三才对 剑、单刀对朴刀(龙虎斗)、大铲进枪等。
创新的套路有长穗昆吾单剑、长穗龙形单剑、穿林双剑、五 虎群羊棍二路、扑击拳(一、二)、太极双剑,还有丙组套路 (未发表)、刀、枪、棍、剑、拳共五套。
第二章委彖的基摩技术
第一节基本技术
一、手型
- 拳
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图2-1 )
o 拳的部位有拳面、拳眼、拳心、拳轮、拳背。
- 掌
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掌的部 位有掌心、掌背、掌根、掌外沿、掌指。
- 勾
拇指与食指捏拢,其余三指 略散开;屈腕俗称 凤眼勾。勾的部位有勾尖、勾 顶。
二、手法
1.冲拳
分为平拳、立拳、斜立拳。
平拳拳心朝下;立拳拳眼朝上;
斜立拳拳眼斜朝上,俗称“斜插一杆旗”。
拳由腰间向前或向上、向侧快速击出,力达拳面
拳自下经身前或左、右侧向上旋臂架举,力达拳轮(图2-
6、图 2-7 )
3.劈拳
拳自上向下快速劈击,臂伸直,力达拳轮。(图2-8、图2-9) |
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击,臂微屈,拳眼斜朝下,力达 拳面。(图2-10~图2-12)
5.栽拳
臂由屈到伸自上向下或向前下栽击,力达拳面。(图2-13)
拳由上向下砸击,拳心朝 上,力达拳背。(图2-14)
- 撩拳
拳自下向前或后上方弧形 直臂撩击,力达拳轮、拳背或 拳心。(图2-15、图2-16)
- 推掌
掌由腰间旋臂向前推出,成侧立掌,臂要直,力达掌外沿
- 亮掌
臂微屈,掌经身左、身右或身前,抖腕翻掌,举于体侧或头 上(图 2-18~图 2-20)
臂由屈变伸,手心朝上,沿身体某一部位穿出,力达指尖。
(图 2-21、图 2-22)
11.撩掌
手心向前上,直臂向前撩出,力达掌心。
臂由下向上以拇指一侧 为力点上挑。
按掌
自上向下按,手心向下, 力达掌心。
- 托掌
掌由下向上托起,掌心 朝上,力达掌心。
- 撩勾
勾尖朝下,由后经下向前划弧撩击,力达勾顶。
里格肘勾尖朝下,经体侧向后划 弧,变勾尖朝上成反勾手。 (图 2-28)
臂上屈,拳心朝里,拳面 朝上,使前臂由外向体内侧横 拨。(图 2-29、图 2-30)
- 外格肘
臂上屈,拳心朝里,拳面朝上,使前臂由内向体外侧横拨。
- 顶肘
屈肘握拳,手心朝下,肘尖前顶或侧顶,力达肘尖。
- 挎肘
臂从下向前屈肘举起,如挎物状。(图2-35)
- 捋手
弓步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内向上、向外缠绕,同时,前臂外 旋,使手心转向上抓握。(图2-36~图2-38)
三、步型
两腿前后分开,为本人脚长的4~5倍,前腿屈膝半蹲,脚尖 微内扣,膝盖与脚尖垂直;后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朝斜前 方。两脚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图2-39)。屈左腿为左 弓步,屈右腿为右弓步。
- 马步
两脚平行开立,约为脚长的3倍,全脚掌着地脚尖正对前 方;两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 手抱拳于腰间。(图2-40 )
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屈膝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仆步
小腿,全脚掌着地,脚尖和膝
关节外展;另一腿伸直平仆, 脚尖内扣,全脚掌着地(图2- 41 )
o仆左腿为左仆步,仆右腿 为右仆步。
- 虚步
两腿前后分开,后腿屈膝 半蹲,脚尖外展45。;前腿膝微 屈,脚尖虚点地面,脚面绷平, 重心落于后腿上(图2-42 )虚步
歇步两脚并拢,屈膝半蹲,一脚全脚掌着地支撑,另一脚脚尖点 地,靠于支撑脚内侧(图2-43 )
o左脚尖点地为左丁虚步,右脚 尖点地为右丁虚步。
两腿交叉靠拢,屈膝全蹲, 前腿全脚掌着地,脚尖外展; .后腿前脚掌着地,脚跟抬起, 膝部贴近右腿外侧,臀部坐于 后退接近脚跟处(图2-44 )
o左 脚在前为左歇步,右脚在前为 右歇步。
- 前点步
两脚错步站立;在前之脚,脚尖点地(图2-45 )。左脚在前 为左前点步,右脚在前为右前点步。
- 后点步
两脚错步站立,在后之脚,脚尖点地(图2-46 )
o左脚在后 为左后点步,右脚在后为右后点步。
四、步法
- 盖步
一脚经另一腿前向异侧迈 一步,两腿成交叉状。迈右腿 为右盖步,反之为左盖步。 (图 2-47~图 2-49 )一脚经另一腿后向异侧迈一步,两腿成交叉状。迈左腿成为 左插步,反之为右插步。(图2-50~图2-52)插步
- 擦步
两脚并步站立,一脚向前迈步,另一脚以脚掌贴地向前擦地 跟进。(图2-53~图2-55)
侧嗤步
一脚提起稍离地面,然后支撑腿全蹲,离地之腿以脚底贴 地,迅速向侧方用力伸腿滑出,形成仆步。(图2-56、图2-57)
- 弧形步
两腿略屈,两脚迅速连续沿弧线向侧前方行走。落地时,由 脚跟向脚掌依次滚落。重心要平稳,不可起伏,行走时里脚外 摆,外脚内扣。
- 盖跳步
先使左(右)脚屈膝提起, 右(左)脚屈膝立地;然后, 右(左)脚用脚掌蹬地助跳, 左(右)脚立即用脚掌向左侧 跳落。(图2-62~图2-64 )
五、腿法
查拳的腿法主要包括:桩、 跺、弹、踢、踹、泼、扫、勾、 挂、排、缠、点、撩、截、拐, 共15种6
- 桩(撞膝)
支撑腿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向前上方撞击,脚面绷平,
力达膝盖(图2-65 )
o或支撑腿直立,身体向支撑腿方向转体; 另一腿屈膝提起,随转体从下向异侧上方弧形撞击,脚面绷平, 力达膝盖。跺(蹬腿)
支撑腿直立,另一腿由屈 到伸,脚尖勾起用脚跟猛力蹬 出。(图 2-67)
- 弹(弹腿)
支撑腿直立,另一腿由屈 到伸向前弹出,脚面绷平,力 达脚尖。(图2-68)
踢(踢腿)
正踢腿
支撑腿伸直,全脚掌着地,另一腿膝部挺直,脚尖勾起前 踢。接近前额,上身保持正直。
(图2-69 )
斜踢腿
支撑腿伸直,全脚掌着地, 近异侧耳部。(图2-70)
侧踢腿
支撑腿伸直,全脚掌着地, 体侧踢向脑后。(图2-71)
- 踹(侧踹腿)
支撑腿直立,另一腿由屈到 伸,脚尖勾起,用脚底向侧方踹 出,上身倾斜。(图2-72、图 2-73)
- 泼(勾挂腿)
一脚向前迈步,屈膝略蹲, 另一脚由后勾脚向异侧前上方擦 离地面,弧形上摆,然后屈膝回 收,脚尖朝上。(图2-74) |
- 勾(勾踢)
一腿直立,膝微屈;一腿小腿后摆, 脚内侧向前摆起。(图2-77、图2-78)
一腿伸直,脚不动;一腿直腿勾脚,从下经体侧向头前上方 踢摆,然后经另一侧向下摆落。(图2-79、图2-80)
10.排(外摆腿)
一腿直立,一腿向里绕环,屈膝,脚尖勾起并内扣,上身微一腿直立,一腿勾脚向异侧上方踢起,经脸前向外呈扇形摆 落。(图 2-81、图 2-82)
倾。(图 2-83、图 2-84) ,
- 点(点心腿)
支撑腿挺直站稳,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点出,脚面绷平,力
支撑腿伸直,上身前俯, 抬头挺胸;另一腿向后上方撩 踢,力达脚掌。(图2-87)
截(截腿)撩(后撩腿)
一腿直立,一腿屈膝提起, 脚尖翘起;然后立地之腿略蹲, 提起之腿脚尖外展,以脚底为 力点,向前下方斜伸,脚内侧 斜朝前。(图2-88、图2-89)
- 拐(拐腿)
一腿直立,一腿小腿后屈,脚尖朝下,从后向同侧横摆,同 侧手迎击脚外侧。(图2-90)
六、平衡
- 提膝平衡
一腿伸直支撑,一腿屈膝提 起,脚面绷平扣于支撑腿前面。 (图 2-91)
- 扣腿平衡
一腿屈膝半蹲,一腿屈膝勾 脚,脚背扣于一腿胭窝处。(图 2-92)
- 望月平衡
支撑腿伸直或稍屈站稳,上体侧倾拧腰,向支撑腿同侧上 翻,挺胸塌腰;另一腿在身后向支撑腿的同侧方上举,小腿屈
收,脚面绷平,脚底朝上。
(图 2-93)
七、跳跃
- 腾空飞脚
摆动腿高提,起跳腿上摆 伸直,脚面绷平,同一体侧之 手在额前拍击前踢之脚面。 (图 2-94、图 2-95)腾空之后,在空中向后转身,并做飞脚动作。(图2-96、 图 2-97)转身腾空飞脚(回马腿)摆动腿直摆或屈膝,起跳伸直,腾空转体270。;异侧手击 拍脚掌,击拍响亮,转体360。落地。(图2-98、图2-99)
旋风脚
侍 摆动腿要高,起跳腿伸直外摆,脚面绷平,两手依次击手拍
婉 脚共三响。(图2-100、图2-101)
查 5.腾空箭弹
奉 身体腾空,起跳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脚面绷平,力达脚
尖。
6.腾空侧踹
两腿同时起跳腾空,一腿 屈膝上提,一腿向同侧方向做 侧踹。
笫二节组合练习
组合动作是把若干单个动作根据不同要求,结合各种基本技 术,由浅入深地集合在一起,是学习套路的基础。
一、原地组合练习
- 左右弓步冲拳
预备势:同冲拳。
右腿向右迈步,屈膝成右 弓步;同时,左拳向前冲出, 拳心斜朝下(图2-105 )□身体 左后转,左腿屈膝成左弓步; 左拳收至腰间,拳心朝上;右 拳向前冲出,拳心斜朝下。
(图 2-106)
- 左右弓步推掌
预备势:同冲拳。
动作同上,唯冲拳变推 掌。
- 歇步抡劈
预备势:同冲拳
身体右转;左拳经下向前、向上抡摆至头左上方;右拳下 落于身体右侧。(图2-109
以两脚掌为轴,身体左 转,两腿交叉,屈膝全蹲成歇 步;同时,左拳随转体向前、 向下,经体侧向后上方弧形抡 摆,拳心朝上,拳同头高;右 拳从后向上,随转体向前下方 抡劈,拳心朝上,拳同腹高; 身体稍前倾,眼看右拳。(图 2-110)
身体立起向右转;右拳 向上抡摆,左拳向下落至体左 侧。(图 2-111)
以两脚掌为轴继续右转,两腿交叉,屈膝全蹲成歇步;同 时,左拳随转体向前下方抡劈,拳心朝上,拳同腹高;右拳向后 上摆起,拳心朝上,拳同头高;体稍前倾,眼看左拳。
- 打四手
预备势:两腿开立,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手握拳收至腰间; 目视前方。(图2-113)
马步前冲拳:左拳向前冲出,拳心朝下,目视左拳;随后 迅速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114、图2-115)
马步上冲拳:左拳经耳侧向上冲出,拳心朝右,拳面朝 ±;然后迅速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116, 图-117)
左拳向左侧冲出,拳心朝下,目视左拳;左拳迅速收回腰 间;头随之右转,目视前方。(图2-118、图-119)
左拳向身体后下方冲出,拳心朝后,拳面朝下,然后迅速
收至腰间,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120、图-121)传
在冲拳过程中,马步始终保持不动。左势四拳打完,再进行 右势练习。左右势全部练习完毕为一组,可进行多组练习。打四 手,既练习了桩功,培练了气息,增强了腿部力量,又提高了上 肢的力量和速度。
歇步转跳冲拳(跳黄瓜架)
预备势:两脚开立,与肩 同宽,脚尖朝前,脚跟提起; 两手抱拳于腰间,拳心朝上, (图 2-122)
左盖歇步:左腿屈膝提 至右大腿前,脚面绷平(图2- 123),左脚向右侧盖落,前脚 掌着地,两腿交叉,屈膝全蹲
成左歇步,两脚跟离地。(图2-124 )
右盖歇步:身体立起,左腿挺直,脚跟仍离地;右腿屈膝 提至左大腿前,脚面绷平(图2-125 ),右脚向左侧盖落,前脚 掌着地,两腿交叉,屈膝全蹲成右歇步,两脚跟离地。(图2- 126)
转跳左右冲拳:身体立起,并向左后转180。;两脚随转 身蹬地跳起,在空中两腿挺直;同时左、右拳先后向前冲出,拳 心朝下(图2-127、图2-128);两脚掌同时落地,脚跟仍离地; 两拳先后收至腰间。(图2-129)
左盖歇步:动作同上。(图2-130、图2-131 )

.跳步捋手弓步冲拳
预备势:两腿并步直立,两拳抱于腰间;目视左方。(图 2-141)左转跳弓步捋手冲拳:左脚向左侧上步;左拳变掌,拇指 张开,经体前向左弧形平摆,掌指朝上,掌心朝左(图2-142 )
身体左后转360。,左脚蹬离地面,右脚向前跳落;随转体,左 脚向前落步,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抓捋握拳外旋,收至腰 间,拳心朝上;右拳向前冲出,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图2- 143、图 2-144)
右转跳弓步捋手冲拳:动作同左势,唯左右相反。

此势是将步法、步型、跳 跃和手法结合在一起练习,通 过跳跃动作增加了动作的难度。
7.仆步穿掌(原地)
预备势:两腿并步直立, 两掌垂于体侧。(图2-148)
①右弓步双劈掌:右腿向 右侧迈步,屈膝成右弓步;两 掌在胸前交叉,掌心朝内,然 后经头上向两侧劈击成侧立掌; 目视右掌。(图2-149 )
②右弓步穿掌:身体右转;右掌收至腰间,掌心朝上;左掌 经头上向下划弧,在胸前盖压,掌心朝下(图2-150)
o身体微 左转;右掌经左掌背上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左掌收至右腋下

左仆步穿掌:身体左转,向左倾探,右腿屈膝全蹲,成左 仆步;同时,左掌沿左腿内侧穿至脚背处,掌心朝前;右掌内 旋,掌心朝前,两臂成斜线;目视左方。(图2-152、图2-153)左弓步挑掌:右腿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掌 向前上方挑起,两掌抖腕成侧立掌,两掌掌指齐眉;目视左掌。 (图 2-154)左弓步穿掌:同右弓步穿掌,唯左右相反。(图2-155、 图 2-156)右仆步穿掌:同左仆步穿掌,唯左右相反。(图2-157、 图 2-158)
第三章查泰的功攸
事 第一节查拳养生功——搓摩法
曾 搓摩法是常振芳老师传授的一套以保健为目的的功法。在
他的《一、二、三路查拳》一书序言中写道:"……继而学习 查拳基本功、弹腿与睡卧仰体搓摩法,做过三个月,气力大增
搓摩法是一套自我保健的按摩法,其特点是易学易行,不受 时间、地点的限制,无须别人帮助,安全平稳,无任何副作用, 男女老少、有病无病皆可采用。
作用: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 邪,增强体质,强壮筋骨,通利关节,活血化淤,消除肿痛。
预备式:两手相对,两脚与肩同宽,十趾抓地,二目微闭, 观指尖,舌抵上腭,意守涌泉穴。
第一部掌功
双手相对搓36次。 .
拧搓左右手指各18次。
干洗手,相互搓摩半分钟。
对手心相搓360次。
手指部肌肉群的运动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是巨大的。手部是人 体对外界接触最频繁的部位,活动双手可以开发大脑,可以使人
聪明,可以保健身体。手部的血管神经很丰富,手部的血管神经 一旦将运动感觉信号传至大脑,治疗便开始了。中医理论讲:手 之三阳经起于手,而手之三阴经止于手,三阴三阳互为表里,手 足经脉互为联系。手是经脉气血的重要交汇点。手部有着丰富的 神经、血管、肌肉和骨骼等生理构造,才使手部按摩作用有着明 显的疗效。手指直接通窍各个脏腑,拇指通窍脾脏、食指通窍肝 脏、中指通窍心脏、无名指通窍肺脏、小指通窍肾脏。
第二部梳顶功
- 两手由前额向后梳240次。
- 十指轻拍百会穴36次。
第三部面部功
- 先搓掌18次。
- 左右手摩面部,由上额到下须各18次。
- 由眼部经耳前三叉神经到人中,左右各18次。
- 用中指摩擦鼻部两边(由睛明穴向下摩至迎香穴)18次。
- 用中指摩四白穴各18次。
- (闭目)用中指摩睛中,由大眼角到小眼角各18次。
- 两眼球顺、逆时针转动各18次。
- 用三指(拇指、食指、中指)相对,揉左右额骨120次。
- 用中指按摩嘴唇18次。
- 双手搓掌、叩齿36次。
头为诸阳之首,手足之阳的经络皆通贯于头部。头“位居至
高,内涵脑髓如盖,以统全体者也”。通过头部按摩可以疏通气 血,温通经皮,安抚神经,祛风定痛,抗皱抗老,健脑宁神,治 脑萎缩、低血压、精神紧张等。
第四部耳功
- 用食指由上到下按摩耳前18次。
- 用拇指由耳后到颊下各按摩18次。
- 用食指摩擦内耳道下中上各18次。
- 用食指、拇指提摩上耳轮18次。
- 用食指、拇指横拉摩中耳轮18次。
- 用食指、拇指向下拉摩耳垂18次。
- 用中指堵耳孔,食指压耳后,拇指压须下约半分钟,中 指向外猛拉(震耳鼓)。
浏览3,4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