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尚派形意拳的养生价值
养生价值已为现代人所特别看重。形意拳的养生价值功能较高,这使不少形意拳练习 者对形意拳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王建国,2013 )。济南形意拳名家李静轩先生,生于 1906年,逝于2012年,享年106岁。“功以久练而方成,气以日积而见益”,李老自36岁习 练形意拳并初尝甜头之后,一直持之以恒,从未懈怠。这种坚持精神成就了武林一代宗师, 也成就了一位老人的百年传奇,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最好样本,成功者必须有所坚持。持之 以恒是获得人生成功、生活幸福的最好保障(徐保安,2014 )。
长期实践证明,形意拳对人的神经系统、各部分肌肉、内脏器官和呼吸机能都有很好的 锻炼保健作用。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旧年代,许多形意拳师享年都在八十左右。到了现 代,年过九旬的也不少见,原西安市武协副主席郭树藩先生、原山西大学体育系主任陈盛甫 教授,90多岁高龄时演练的形意拳,拳势沉稳、功力深厚,令人叹服(蔡永强,2014) !李静轩 老人年过百岁仍练拳、教拳,更是令人敬仰。
一、形意拳的象形养生
形意拳以阴阳五行学说立论,创编了五行拳,采动物技能之长,创编了十二形拳,形成了 形意拳运动的主要套路内容和基本拳法(王文清,2004 )。这不仅蕴含丰富的古典哲学思想, 而且具有浓郁的象形会意的仿生学思想。形意拳法模仿各种飞禽走兽的技能特长,象其形, 取其意,内外兼修,形意合一。形意拳是由形拳和意拳两大部分组成的(刘玉泉,2002 )。形 拳指的是十二形拳,意拳指五行拳。
十二形拳是仿十二种动物“龙、虎、猴、马、蛇、鸡、燕、鹦、嵬、赣、鹰、熊”之“腾、扑、灵、撞、 惊、抖、掠、翻、云、活、爪、猛”之意,运用于形意拳拳法中,仿其法,效其技,练其功。十二形拳 借“形”的仿似促进“意”的延承,达到形神兼备(唐美彦,2014).
龙形动作可锻炼身法之伸缩起落,手法之钻翻屈伸,步法之弯曲转换。虎形动作可锻炼 人之威严姿态、勇猛与稳健。猴形动作可锻炼人之轻巧、灵活、闪挪。马有疾蹄之功,猛烈而 富于冲力。蛇有拨草之精,盘旋曲伸之势,往来伸缩之妙,周身一体。鸡有“独立之能”、“食 米之准”、“争斗之勇”,长期锻炼鸡形动作,可使人体各项素质得到全面锻炼与提高。鸥有 “束身之威”、“入林之巧”、“钻天之能”、“翻身之疾”,表现出刚健、完整的神态。燕有抄水之 巧,回旋之灵。置有浮水之能,置形动作对锻炼人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有较突出的作用。 色台有“竖尾升空之能,下落捣物之力”,力发尾闾,“臀尾打”。鹰有捉物准确,捕食勇猛之本 能,其爪锋利,其目敏锐。练形意拳要“手手不离鹰爪,步步不离鸡腿”。熊有竖顶之力,横膀 之劲,出洞之威,故熊形中有“迫风赶月”之说(李成银,1995 )。
形意拳在练法上讲究“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即形意拳理论中讲的“四象”。形意拳 的步法多用“鸡腿步”,要求练习时立如金鸡独立,重心低稳;行步如鸡走路提低疾远,似屈非 屈,似直非直,出步摩胫,敏捷自如。形意拳的身法以龙身之特点为要领,取其三屈之才、形 松体灵的精义,以腰为主宰,吞身蓄气如龙体之蚕伏,起身进攻好似龙体之升腾,吞吐自如, 变化莫测。形意拳的臂膀之力效仿熊膀之技,取其力猛形威、无与伦比的臂力,通过沉身、静 力、丹田功的练习,达到松肩沉肘、节节贯通、气沉丹田、劲整力合的目的。形意拳动作转换 过程中的“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取其目聚神光、身藏其劲和爪藏其锋,达到气盈、劲足、神 威的目的。在形意拳面世之前,我国古代模仿熊、虎、猿、鹿、鸟等动物的动作防病、治病、延 年益寿的仿生功法就早已有之,就这一点来讲,五禽戏应该可称作形意拳的鼻祖了。这种仿 生功法历经了千年的实践检验,同时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形意拳具有独特的防病、祛 病、健身、益寿的功用,开创了世界体育医疗的先河(孟庆宁,2010)。
象形取意,立法为拳,象形武术使用身体自身符号表达中国文化、传承我们的文明、展现 我们的世界观,是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它的魅力更是我们的身体文化符号与艺术符号的再 现(闫民,2007 )o
二、尚派形意拳的养生价值
“尚派形意拳”作为形意拳的重要分支,经过几代人的继承、传播、研练与悟化,已形成独 特的风格特点。实践证明尚派形意拳不但有较强的技击价值,而且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 对提高人体机能、改善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锻炼神经系统,提高中枢神经的灵活性
尚派形意拳在练习中要求悟练六合,使内外合一,如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 合”、“气与力合”,外三合则是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人们在练习培育身 体的内外三合的过程中,大脑指挥身体各系统、器官协调一致,集中思想,排除干扰,使神 经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随着练习水平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交替,身 体各系统、器官的协调能力也随之增强,最终促进了神经活动过程的均衡性与灵活性。另 外,在培育身体的内外三合的过程中,意识与运动相结合,使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 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得到充分的 休息,人体就能很快地消除疲劳。实践证明,长期坚持习练尚派形意拳对神经衰弱等某些 神经系统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是显著的。
(二) 对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养生作用
长期系统地进行形意拳的练习可使心脏血管的机能得到改善,在形意拳内功的练习中, 放松入静能使周围血管扩张,改善末梢循环,有助于镇静大脑和调节血压以及改善心功能; 同时,练习形意内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的机能平衡,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脏 负担、降低周围血管的紧张度,还能通畅血液循环、增加心肌供血量、增强心肌舒张间期心脏 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长期锻炼形意拳能使迷走神经紧张性升高,静态时出现心动力徐 缓等良好的心血管反应,运动时心脏负荷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形意拳对练、格斗的长期练 习可以加大心肌的收缩舒张力量,扩大心腔的容积、增强心脏的泵血机能,提高血管的弹性, 出现运动性心率徐缓,从而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刘苴,2009 )。
尚派形意拳的套路练习风格强悍、迅猛刚实,其动作舒展灵活、攻防一体,同时又刚柔 相济,使人体各部分的肌肉和关节充分活动,使静脉、淋巴的回流加速,最终促进血液与淋 巴系统的循环通畅。另外,尚派形意拳对丹田的养练,练习中省(醒)气与放劲的运动对内 脏器官起到很好的按摩与良性的刺激作用。如呼吸时膈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 断变化,腹腔静脉的血液输入右心房,促进了对冠状动脉的营养,从而保持了心脏、血管和 淋巴系统的健康。再有,尚派形意拳练习到一定阶段后可以以中丹田发力击人,其动作过 程中胸腹部的起落对心脏具有较大的刺激与按摩作用,对锻炼与提高心脏的健康水平的效 果是其他拳术与体育锻炼项目所不可比拟的。
(三) 对呼吸系统机能的养生作用
尚派形意拳对呼吸系统的锻炼贯穿于拳术练习的始终,如在桩法的练习中,三体桩是 养成腹式呼吸的习惯的方法,乾坤桩是使气顺畅地疏通于周身经络的方法,五五桩是使散 乱的气合而为一的方法,而省(醒)气桩则是使气与力合的练习方法。同时,尚派形意拳 在套路的练习中结合套路使用的腹式呼吸及省气发声等方法,都对呼吸系统有较高的锻炼 价值。另外,尚派形意拳要求在练习中“宽胸实腹”等特点都有利于把胸部的运动引起的紧 张转移到腹部,使胸部宽舒,腹部松静而又充实,这对保持肺部组织弹性,发展呼吸肌,改 善胸廓的开阔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与换气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
劈拳在五行中属金,“内通于肺,外达于鼻,在体属皮毛”。在练习过程中,小臂夹紧两 肋,出拳时拳眼从下丹田紧贴身体中线上行至膻中穴,然后小臂外拧,拳从身体中线经下颌 及口对应的方向向前打出,高与眉齐。在此过程中,左右式的交替变化能带动任督二脉气血 交流舒畅,其他经脉之气也可以从足三阳下行到足趾交与足三阴起点o由于肺主一身之气, 其功能正常则呼吸平稳;若肺气不足,则会导致诸如气喘流汗、浑身无力等气虚症状,而练习 劈拳可增加肺活量,使吸氧量增加(董平,2015 )。
(四) 对身体代谢机能的养生作用
由于尚派形意拳对神经系统的锻炼,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过程也得到相应的改 善,同时,腹式呼吸及省(醒)气发声对膈肌、腹肌的收缩与舒张都能对肝脏、肠胃起到自我 “按摩”的作用,使肠、胃、肝、肾都进行适当运动,这就促进了肝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肠胃 的张力蠕动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了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了体内的物质代谢,因此, 经常练习尚派形意拳对增进食欲、减少便秘及预防动脉硬化都有良好的作用。
中医理论中,脾脏属土,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 若这一功能失职,则会引起腹胀,便秘,食欲缺乏,倦怠消瘦等。若脾气不升,或下陷,则可引 起头目眩晕,久泄脱肛或内脏下垂等病症。经常习练横拳,对脾胃有按摩作用,可以刺激人 的消化器官,促进食物的吸收、排泄,增加人的食欲,因而具有强壮体魄的作用(敬继红, 2014)。
(五) 强健肌肉、骨骼与关节作用
尚派形意拳在锻炼人体肌肉、骨骼与关节的功能上有其独特的方法,其中既有动态的 方法,也有静态的方法。如通过三体桩的练习达到抻筋拔骨,培养外三合,增强各关节的 目的3而在套路练习中所包含的多种劲力则对肌肉、骨骼与关节具有很好的锻炼与保健作 用,如在五行拳中包含了钻、翻、拧、裹、坠的劲力,长久的锻炼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 有弹性,收缩能力也得到增强。同时,肌肉的牵拉作用增强以及新陈代谢的增加使骨骼的 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骼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向良好的方面发展,其抗压、抗弯、抗折、抗扭 的性能都得到增强。同时,不同幅度的动作也使得肌肉、关节、韧带得到锻炼,增强了关节 的稳固性、柔韧性与灵活性。
钻拳在五行中属水,“内通于肾,外达于耳,在体属骨”,其前手的捋劲和裹劲要求腰部充 分进行回环、摆抖运动,使腰部得到良好的锻炼。而在中医理论中,肾属水,主藏精、纳气,主 骨生髓,并开窍于耳及会阴。而练习钻拳时能引动任督二脉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等,因此,练习钻拳能使气和,气和则肾精足,进而能增髓以补脑,浊气下降而体爽,精神健旺 而耳聪。且中医理论认为肾与骨有着密切关系,肾能接收五脏六腑所传之精封而藏之,充实 于骨,濡养于骨,对骨的生长发育和维持骨的成分及结构正常发挥着重要作用,“肾虚”会导 致人的脑力、生殖系统、骨质、二便等功能的退化和疾病,并伴有牙齿松动,因此练习钻拳可 通过改善肾功能达到治疗骨骼疾病、实现骨骼强壮的目的。
(六) 畅通经络的作用
尚派形意拳在习练过程中对经络与穴位进行着按摩与刺激,如在桩功训练中在不同的 姿势中进行通气、合气、省(醒)气;按照一定的规矩和发力点的需要,或强或弱,或快或慢 地使气源源不断地催血、冲击经络、穴位,使人体的经络更加发达,也会产生对神经干的弹 拨效应。另外,在行拳运动的过程中的“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摩经摩胫"等动作方式都 对冲击经络、穴位有着不断的刺激。钻拳的动作要求肘不离开肋;手与小臂要摩擦“期门 穴”和“章门穴”,当手到“膻中穴”时,从口前钻出。由此可见,尚派形意拳在习练过程中对 畅通经络以及穴位的按摩与刺激作用是贯穿于练功的整个过程中的,因此其对身体的保健 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七)提高心理健康的作用
心理养生是古人高度重视的领域,“身心一体,身心合一”是我国古代养生的显著特点 (赫忠慧,2004)。已故尚派著名的武术家李文彬先生曾指出:“尚派形意拳克敌制胜的基础 是讲硬打。不管对方是动是静,动也打、静也打、刚也打、柔也打,不借惯性,不用拙力,遮 也打、拦也打、进也打、退也打,硬打才算发人的本领。”由此可见尚派形意拳的阳刚之气, 同时,尚派形意拳为了能做到技击中的硬打,又要求练习者在习练中以悟性为先,开启智 慧,要练入精微,从而体现出“自强不息,居安思危,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通过尚派形 意拳的习练也可以改善人的情绪状态,提高智力,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养坚强的意志, 消除心理疲劳,治疗心理疾病。另外,在尚派形意拳的习练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 交流也有助于人际交往,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及形成竞争意识。研究表明,参与尚派形意 拳锻炼有助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高,以及降低对健康的担心和焦虑(董刚,2010)。
综上所述,尚派形意拳中的桩功因动作柔和适宜于老年人群及体弱者习练,练习时要 根据本人体质情况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李冬奎,2007 )。而对于青壮年则既可进行桩功练 习,也可进行套路的练习。只要长期练习尚派形意拳,无论是五行、十二形,还是各种套路, 都可使人体的肌肉丰满、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坚持锻炼还能调节脾胃气机,预防气喘病症及 肾精亏损等一些疾病(柳德明,1985)。尚派形意拳是一门有利健康长寿、增强体质的好 拳种。
浏览8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