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分解法

分解法是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进行教 学的方法。它的特点是简化教学过程,缩短学习时间。

分解法一般是在动作虽复杂,但可分解,用完整法学习又不 易掌握的情况下运用。此外,动作的某部分需要较细致地学习时 也采用此法。如体操练习可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然后再 连贯起来做;跳远可以分解成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部分分 别学习,最后进行完整动作练习等。

运用分解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部分划分要合理。划分动作各部分时,应考虑它们之间 的有机联系,使分段后不致改变动作结构;二是要与完整法结合 运用。运用分解法是为了尽快掌握动作的各部分,从而达到掌握 完整动作的目的。因此,运用分解法的时间不宜过长,要在适当 时候用完整法进行教学和练习。

(五)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指在训练前预先讲明易犯错误加以避免 和及时纠正训练中出现的错误的教学方法。

在体能训练中,由于各种原因,训练员学习技术动作时,难 免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 误的动力定型,难以纠正,甚至导致损伤事故,不利于增强训练 员体质。因此运用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教学,很有必要。

一般说,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训练员训练积极性不高,怕 苦、怕累、怕受伤,有畏难情绪,对完成练习缺乏信心;二是对 所学动作概念不清楚,对完成动作的要领和方法不明确;三是一 般身体训练水平和基本技术跟不上要求;四是教材内容不符合训 练员的训练水平,安排欠妥,教法不当,教学设备条件有限等。

根据以上原因,教练员上课时,应该仔细观察每个训练员的 操练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纠正错误动作要热情诱导、 耐心帮助、分析原因、讲清道理,使训练员感到既严肃又亲切, 激发训练员改正错误的意愿和信心。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的错误做法。

二、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根据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身体和思维活动, 对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练习法有重复法、变换法、间歇法、巡回法和比赛法。

(一) 重复法

重复法是指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反 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重复法的作用,一是通过反复操练,掌握动 作技能,并不断巩固与提高;二是促进机体能量物质的超量恢复, 使训练员身体机能得到提高。

运用重复法应要求训练员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反复练习,并注 重纠正错误,防止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在练习的数量、强度、 密度等方面应提出较高的要求,力争使训练员在身体负荷最佳值 范围内锻炼,不断提高训练员的训练水平。

(二) 变换法

变换法是指在不断变换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变换法 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推迟疲劳的产生;能有效地提高训 练员身体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运用变换法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内容特点和训练员的实 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变换法。当用于掌握基本技术训练时, 应降低对练习的要求,改变练习器械的高度,投掷物的重量,练 习的强度,动作的速度、频率和幅度,使训练员在不太困难条件 下体会动作的要领和方法。当用于巩固提高技术时,应提出更高 的要求,使训练员在较困难的条件下保持技术上的正确性和熟练 性。当用于身体训练时,为了提高训练员的缺氧耐力,在周期性 项目训练中,主要应变换练习速度。为了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 反应迅速能力,应多改变动作的组合和练习的条件。运用变换法 进行训练,应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间歇法

间歇法是指在进行了一定的练习之后,按照严格的时间休息, 然后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法由于严格控制休息时间,在机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时, 就进行下一次练习,所以能有效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间歇法 由每次练习的距离或时间、重复次数和组数、负荷强度、间歇时 间及休息方式五个要素组成。这五个要素的变化组合,可以构成 许多训练方案。训练中,应根据具体任务,从调整五个因素入手 进行设计。如在周期性项目中,要发展训练员的耐力,则应采用 长距离、小强度的训练方式;要发展训练员的速度,则应采用短 距离、大强度的训练方式;要发展训练员的力量耐力,则应采用 重量轻、强度不大、练习次数较多的训练方式;要发展训练员绝 对力量和爆发力,则应采用大强度、多次数的训练方式。

间歇训练法每次练习的时间不长,而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可 以根据训练的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安排和调整,既可以是 达到或超过比赛强度的,也可以是较小强度的。大强度的负荷, 心率每分钟可达180次以上;较小强度的负荷,心率每分钟可达 160-180次。根据每次练习安排的负荷强度不同,可将间歇训练 方法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大强度的训练法(也称强化间歇 训练法)。在周期性项目中用大强度间歇训练法,负荷可达本人 最大强度的90%以上,每次负荷的练习时间相对较短。这种方法 对提高训练员的无氧供能能力,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很大的作 用;二是小强度间歇训练法(也称非强化间歇训练法)。在周期 性项目中用小强度间歇训练法,负荷可达本人最大强度的80%或 略小一些。每次负荷的练习时间可比大强度间歇训练法稍长一些。 这种方法对提高训练员的速度耐力和有氧、无氧乳酸混合供能的 能力有较显著的作用。

间歇训练法在每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里,一般采用 积极性休息的方式,做些轻微的活动,如慢跑或慢走,使肌肉对 血管起按摩作用,加速血液回流,同时还能帮助排除代谢产生的 废物。在规定间歇时间上必须科学、合理。在操练中要善于观察 和了解训练员的身体反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巡回法

巡回法是指教练员根据训练需要,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 设相应练习点,要求训练员在每一个练习点上按规定的负荷指标 重复进行一定次数的运动。这是一种综合训练方法。它的特点是 能有效地增大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全面锻炼身体。交替使 用多种练习,可以避免单调刺激,调动训练员练习的积极性,延 缓疲劳的出现。

运用巡回法主要是为发展运动能力,增强体质。需要注意的 是:在训练员还没有完全学会动作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巡 回法的内容应简单、多样,在练习顺序上,应将不同性质的练习 交替进行,避免身体局部负担过重。

巡回数量要根据训练员身体承受能力而定,一般采用极限量 的1 /2—2/3。运动负荷由小到大,练习次数逐渐增加。各点练习 之间没有休息。每巡回一轮后,应有适当休息。每课可巡回若干 次。练习质量要严格要求,不能为了追求速度、数量而忽视质量。 要严密组织,根据训练员人数和场地器材情况,分组练习。

(五)比赛法

比赛法是用对抗的形式组织训练员训练的方法。常用的比赛 法有游戏比赛、教学比赛和体能测验等。比赛法具有竞争对抗因 素,训练员情绪高涨,能促使训练员最大限度地发挥机体能力, 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勇敢、顽强、坚毅、 果断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运用比赛法应在训练员基本掌握了某些基本技术和战术的基 础上进行。比赛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和组织工 作,严格执行规则,注意安全。

以上体能的教学与训练方法,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与训 练中不能孤立地运用其中一个方法。教学中有训练,训练中也要 有教学。应根据训练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灵活地相互配合地运 用各种方法。

体能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是丰富多样的。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 积累和教学设备的改进,必将创造出更有效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教练员应该从实际出发,不断地总结经验,创造和发展新的教学 与训练方法,更好地完成体能训练任务。

第四节实用体能训练的测量与评价

一、身体素质测量与评价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速度、力量、耐力、灵 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目的是了解训练 员身体的发展状况,预测训练员的运动能力,为改进和提高教学 训练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其重点是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 素质和训练员必须具备的专项体能进行测量与评价。

(一)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它包括 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它是以人体所承受 的最大负荷量来衡量的。人体承受的负荷量越大,说明力量素质 越好,反之则差。对训练员来说,较为实用的是最大力量。


  1. 测量方法


力量测量可采用专门测量器材,如用背力计测量背力和腹肌 力量,用弹簧秤测量过头引力和向下推压力。实践中常用替代的 方法进行测量,如用引体向上或臂屈伸测量上肢力量,用抱头仰 卧起坐测量腹肌力量,用立定跳远测量腿部力量等。

浏览73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