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正确地掌握散手技 术是教学和训练的重要环节。

 

散手技术分有实战姿势、步法、进攻、防守和防守反击 等五个部分。

一、实战姿势

散手的实战姿势,通常也叫预备姿势。不同的拳种有不 同的预备姿势。如形意拳用三体式;长拳用高虚步;南拳用 马步;八卦掌则用摆扣步,等等。都是局限于本拳种的特点 或某个典型动作。练习者通过久经磨炼,反复实践而把它运 用得得心应手。然而,分析某一个姿势是否合理,这就需要 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不管选用什么样的姿势,它都应具 有以下三点:


  1. 便于步法移动


散手实战时,运动员需要根据攻防动作的特点和要求, 在不同的时机、距离、条件下不断而迅速地转换步法和变换 姿势。本教材中所述实战姿势,便于步法的移动,身体重心 在两腿之间,不论做前后左右的移动都是等长距离,无须明 显地倒换重心。再者,微屈的两腿使身体总处于一种欲动的 “弹性”状态,增加了步法移动的灵活性。

  1. 便于运用进攻方法


实战时,运动员必须准确地把握进攻的时机。而时机是 靠运动员应急的敏感性来获得,特别是防守反击时。实战中 对方时而拳,时而脚,时而打上,又时而击下,而且距离时 时变化。这时实战姿势两手所放的位置,两脚站的距离至关 重要。应是距对手最近,路线最短,便于灵活地变换和运用 各种进攻方法并使之发动迅速。

  1. 便于防守


散手的防守方法有时是闪躲防守,如后闪、侧闪、下躲 闪等;有时是用四肢防守,如左右拍击、格挡、提膝、阻截 318

 

等。选用散手实战姿势是否有利于防守应着重体现在两个方 面:首先是身体的投影面要小,即暴露给对手的身体部位要 少;其次是防守面要大。因此,实战姿势要求身体要侧向站 立,两臂一上一下紧护头部和躯干,使胸、腹、裆等得分或 要害部位处于有效的保护下,另外还要求竖项梗脖,下颌微 收,闭引合齿,缩小咽喉的暴露面。

二、步法

散手中的步法在各拳种中有不同的内容。目前,比赛常 用的步法有:进步、退步、纵步、垫步、上步、撤步、闪 步、跃步等。拳谚说:“练拳容易走步难”,步法的快慢,移 动距离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攻防的效果。故此对步法的技术 要求是:

1•活

活,是指步法移动、变换要灵活敏捷。运动时轻松自 如,虚实变换,让对手抓不住自己的身体重心所在,给对方 造成判断困难。判断对手的重心所在是使用方法的依据。比 如对手用右撞拳进攻,身体重心必须落在前脚,如果在防守 的同时以右勾踢腿踢其前脚,出现的效果就会很巧。另外由 于对手身体重心在前脚,欲以前腿反击已不可能。那么如何 使步法活呢?在田径项目中,短跑的蹲踞式起跑比站立式起 跑要困难,途中跑加速要比静止时加速快,原理就是身体重 心太低,下肢肌肉的负担重,静止中加速没有初速度。不难 理解,散手步法要活,首先力量是基础,膝关节、踝关节弹 性要好;其次在站立时两脚相距不宜太宽,两膝弯曲不能过 大,身体重心尽可能不向一边倒(除必要的进攻外),实战 中人应该是“活动型”,尽量避免“静止型”。

2.

疾,是指步法移动的速度。拳谚说:“手到脚不到,破 敌不得妙。” “手打三分腿打七分,胜人全凭脚下疾。”双方 交手前都处在相峙和窥视状态之中,互相保持着一定的距 离,任何一方发动进攻,必须以快速的步法接近对方,在有 效距离施以方法,进攻才能有效;同样防守一方,也必须具 备有快速的后退和躲闪能力,防守方能成功。



稳,是指步法移动的稳定性。拳谚说:“步不稳则拳 乱。”素以下盘稳定的南拳亦有谚语说“手是铜锤脚是马”, “起腿半边空”。在北方诸拳派的攻防要诀中也讲到“借势打 势,顺手牵羊,四两拨千斤”等,这些都讲述了这样一个道 理:掌握了对方的身体重心及移动的规律,破其稳定,以巧 取胜。例如,有的运动员冲拳时只注重力度而使身体重心过 分前移,超出了支撑面,对手如顺势一带就失去平衡;还有 的运动员使用腿法进攻时,一味追求腿的击打高度,造成支 撑腿站立不稳,遇有对手使用掀、托等方法,便会倒地,这 些都是步法不稳的结果。



准,是指步法移动的准确性。准确地移动步法,能为进 攻、防守或防守反击赢得时间。进攻时的步幅太小,则不能 产生最佳效果,步幅太小又影响了二次进攻和回位防守;防 守时步法移动的距离不够,有可能被击中,而移动过多,又 不利于反击。把握步法移动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 时、空感觉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有赖于长期的实践 和不断地摸索。

三、进攻技术

进攻技术是散手技术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技术的优劣直 接关系着比赛的胜败。故此,让运动员掌握好进攻技术的规 格、要领是教学训练中的重要任务。

进攻技术包括有各种手法、腿法和摔法。按动作的结构 分类,可分为:直线型,包括冲拳、蹬腿、踹腿等;横线 型,包括有损拳、鞭拳、横踢腿、勾踢腿等;上下型,包括 有抄拳、劈拳等。任何一个进攻方法都存在着动作的起止 点,受力点和运行的路线三方面的规格要求,改变哪一个方 面,都会导致方法的改变或是错误的动作。因此每学习一个 方法都必须严格要求并准确地掌握它。现将其共性特点归纳 为“十五字要诀”。

  1. 速度快


兵书上说“兵贵神速”,拳理上讲“拳似流星眼似电”, “拳打人不知”,“箭来不易躲,因其疾;拳来不易防,用其 快”0进攻技术如能打出“快”的特点,就•会收到使对手防 不胜防的效果。影响动作的快慢,其原因基多方面的。

首先,肌肉力量是基础。进攻动作的完成最终是靠肌肉 的收缩而产生力量,没有力量作为物质保证,欲做到快速进 攻是不可能的,但是力量和速度,在没有掌握用力的技法以 前是很难成正比例发展的。不难想象,举重运动员力量很 大,但做起散手动作来则不尽如意了。

其次,掌握用力技法是关键。任何武术流派的用力技法 都要求刚柔结合,刚柔是用力技法中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 两个方面。刚柔相济,先柔后刚,刚后必柔这种周期性的放 松——收缩——放松就是武术用力的技法所在,它也符合生 理学和解剖学的理论:只有肌肉处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才 能产生第二次的最大收缩力量。有的运动员看起来肌肉很发 达,但在击拳踢腿时动作僵硬、滞缓,欲速而不达,没有

“寸劲”,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用力的技法。

再者,避免动作的“预摆”是根本。每一个进攻方法运 行的路线以及动作的起止点是有严格要求的,有的运动员为 了加大力量而把动作幅度做得很大,或带有“预兆”,如先 收后放,先拉后打,等等。无意中增加了动作的运行时间, 结果达不到快速出击的效果。

  1. 力量重 .


力量重,是指踢、打、摔的力度要求。散手比赛,运动 员处在你追我退,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须有 一定的力度,才能做到“清晰有效”,同时也才能给对方一 种威胁。例如,甲使用左冲拳进攻乙,乙欲进身以摔法反 击,若甲冲拳力量很大,乙便会担心被重击而受伤,进身也 就不那么果断。反之力度很小,心里不畏惧,进身抱摔也就 毫无顾虑了。再如,甲追乙退,乙欲以左踹腿阻击,若力度 小,不但不能挡住甲方冲击,反会因踹腿而反作用于乙方, 造成乙方倒地,即起腿半边空。

如何加大攻击方法的力度呢?除了运动员必须具备力量 素质外,还要提高全身发力的协调性。在现有素质的条件下 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行家们说:“腿腰肩臂力要聚,出手不 凡力自整。”还说:“力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发 到手足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这些理论充分说明任何 一个动作的发力,都是通过腰的作用点而贯至四梢的(两手 和两脚),没有高度的协调性,很难使动作发力完整。例如 右冲拳或右损拳,先是通过后脚的蹬劲,前脚的制动后使力 传至腰,又通过腰沿纵轴方向的转动传至臂,最后达于手。 再如垫步左踹腿,从垫步的蹬地获得水平速度,经过提膝制 动后传到腰,通过腰、胯、膝等关节的屈伸,使力达到脚 跟。一个动作只靠局部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全身协调一致。 同时在发力的一刹那,配合呼气,屏气蓄劲,以气催力,达 到意、气、力三者合一,使力量更加完整。

  1. 力点准


进攻技术的力点,是构成技术方法的重要特征,必须准 确,力点不准,不但是方法的错误,也易造成伤害。如横踢 腿,技术要求绷脚面,力点在脚背弓处或小腿胫骨下端,若 把力点放在脚背的趾端,则大大地减轻了动作的力度,有时 还会踢伤脚趾。

造成力点不准的原因一是动作外型上的错误,如该绷脚 的却放松;该勾脚的却伸直。二是腕、踝等关节部位在用力 的一瞬间紧张不够。三是动作运行路线的错误,如横踢腿做 成斜上撩踢,力点偏至脚弓内侧。四是距离判断错误,如勾 踢腿时对手较远,着力点落在脚的拇指上。如此种种的错 误,必须在平时训练一丝不苟地抓好动作规格,多打移动靶 和固定靶,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在实战中提高判断和运用的 能力。

  1. 预兆小


所谓预兆,是指做动作前预先暴露了进攻意图。动作有 预兆,这是散手运动员普遍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比赛中,由 于动作有预兆,对手一旦抓住规律之后,进攻不但不能实 现,反而会给对手创造了反击的时机,导致比赛的失败。

动作预兆有多种表现形式:动作前有的习惯眨眼、皱 眉、咧嘴;有的身体先往下一松再击打;有的手、脚明显先 回收再出击;有的打拳先动步;有的起腿前先倒换重心、上 体后仰等。克服动作预兆,首先要求练习者在思想上高度重 视,每学一个方法都要严格要求,最初应在教师或同伴的指 导与监督下练习,有条件的可面对镜子练习,使动作正确进 而巩固定型。

5.方法巧

顺其力而破之为巧,逆其力而破之为拙。

拳谚说“四两拨千斤”这就是用法之妙所在。散手比赛 靠力量取胜固然需要,但以巧取胜则技高一筹。方法的巧 妙,必须与攻击对手的时机,掌握对手的重心,控制动作的 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例如,甲以垫 步左踹腿进攻乙,乙若趁甲垫步,重心向上时,迅速用左蹬 腿阻击其腹部以上部位,甲必因受击而后倒。再如,丙以左 撞拳击打丁头部右侧,丁左闪身以左冲拳直线反击丙的头 部,很有可能将其击倒;或者在丙重心落在左脚的同时使用 右勾踢腿反击,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浏览57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