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防守段术

准确、巧妙的防守,一则能保护自己,二则能为更好的 进攻创造条件。拳经说:“攻中能守手不丢,守中善攻练家 愁,严守只为攻必进,能攻才能好防守。”防守是积极主动 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攻。一

防守技术大体分为两类:一是闪躲防守,即通过身体姿 势的变化或是位置的移动达到防守的目的。例如防对手攒拳 时,身体往下一沉躲过对手的拳。另一类是接触防守,即通 过肢体的拦截达到防守目的。如对手以左蹬腿进攻,我以左 手拍压防守等。两类防守技术有不同的特点,闪躲防守能充 分发挥四肢的攻击作用;接触防守有较大的保险性,与前者 相比较容易做到。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运用 不同的防守技术,或者根据个人的擅长,侧重掌握不同的防 守方法。

防守技术总的要求是对对手的进攻时间、运行路线、攻 击方法和部位都要反应敏捷,判断准确,达到自动化程度。 但两类不同的防守法,其技术要求是有区别的。


  1. 闪躲性防守要求时机恰当、位移准确、整体协调


时机恰当,是要求防守的时间与进攻时间要恰到好处, 不早不晚。闪躲过早,对手则转移进攻,晚了则有被击中的 可能。故要求练习者须具备较好的反应能力。

位移准确,是指躲闪对方的进攻时,身体姿势的改变或 距离的移动要有高度的准确性。初学者,往往都会出现闪躲 幅度过大或距离移动过长,而贻误战机。

整体协调,是对身体协调性的要求;不论是前避后撤, 还是左右躲闪,都必须注意整体性、一致性,如向下躲闪对 方的冲拳或损拳,应由踝关节开始,膝、胯、腰、颈、头等 关节都要同时弯曲收缩,协调如一才能收到好的防守效果。 再如后闪,有的练习者只是一仰头,躯干和腿都不动,形成 了躲头不躲身、不躲腿的错误。

  1. 接触性防守要求防守面大,动作幅度小,还原转换 快


防守面要大,在实战姿势中已谈到,实战过程中也要立 足于防一片,不要防一点,尽力提高防守的成功率。例如左 手拍挡对方的冲拳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要小,前臂近似垂 直,使从头到腹都处在保护之下,对手的冲拳高一点或低一 点都能防守到。若把肘尖向外一翻,前臂呈水平,防守面就 小多了,而且也容易防守落空。再如以右格挡防守对手的左 摸拳,肘尖应尽量下垂,五指伸开,躯干右侧也相应侧屈, 从头至右肋防护一 “片气

动作幅度小,这是防守技术中不容易做到的,特别是缺 乏实践经验的运动员,由于紧张与恐惧心理的影响。加之正 确动作未定型,一遇对手尤其是强手的进攻,就手足无策, 只想迎挡对手而出现动作幅度过大,结果影响了防守的准确 性,或者对手转移进攻。防守动作幅度要小,应以防守的效 果和是否有利于反击为准,不能只因幅度小而失去了防守和 反击的作用。

还原转换快,是指防守后转为进攻的时间间隔要短。如 防左转防右、防上转防下,或者由进攻转防守等的变换过 程。动作间的转换如何才能做得快,这与动作幅度与结构有 关,幅度大转换慢,结构不合理也影响转换的速度。合理的 攻防动作结构应该是:打上防下、打下防上、击左护右、击 右护左。既便于攻防的转换,也能给对手一种攻之有法,防 之严密的畏惧感。

五、防守反击

防守反击是一种复合技术,即它是由防守与进攻技术组 合而成的。反击技术运用得成功与否,除正确、熟练地掌握 防守与进攻技术,使其达到自动化程度外,还需把握防守反 击的时机和培养防守反击的意识。

防守反击的时机:一是在对手将要进攻或已暴露迹象但 未出击动作之前,如甲以垫步左踹腿进攻,乙在其倒换重心 或提膝时迅速以左蹬腿反击。二是在对手进攻落空尚未转入 防守的瞬间,如甲以左横踢腿进攻,乙后退躲闪,在甲左脚 落地的一刹间迅速上步,以右脚勾踢其左踝关节。

防守反击的意识,关键是要克服心理上的不利因素,有 的运动员在实战时缺乏自信心,使用方法犹豫不决,往往错 过了反击的时机。也有的由于胆怯,畏惧对手的进攻,一味 退闪,消极逃脱,等等。这些都必须在训练中加以克服。

防守反击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先防守后反击。如对手以 左踹腿进攻,拍压防守后再抢步进身反击,“后发制人气二 是防守的同时施以反击。如对手以左攒拳进攻,我俯下身躲 的同时反击,“防中寓攻”。三是以攻代防。如对手以右搅拳 进攻,我以左冲拳还击对手胸部或头部,“以直破横,后发 先至气

散手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的各种具体情况,为战胜对 手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自古以来,兵家均以谋为本,明代 刘伯温《百战奇略》中说:“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若不 计而进,不谋而战,必为敌败厂《晋书•杜预传》中说;“以 计一当万。”我国兵法中不朽的战术思想值得借鉴。

散手战术亦是以谋略为主。随着散手运动的发展,比赛 中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日趋接近,单凭身体、技术战 胜对手的现象逐渐减少,良好的运动素质和技术水平,只有 通过一定的战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在比赛中有更多的取胜 机会。因此,散手战术构成散手训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 作用就在于把运动员已经获得的身体、技术、心理等训练成 果,根据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综合应用,其核心就是“制人 而不制于人”,造成有利的态势,掌握主动权。为了争取主 动,一方面对自己要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对对手要抑长制 短。在比赛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正确地运用 战术,可以减少体力的消耗和无效行动,对夺取比赛的胜利 具有重要的作用。

散手战术的形成与运用是建立在一定的身体、技术、心 理、智能基础之上的。同时,散手战术的培养反过来对运动 员的身体、技术、心理、智能的训练水平有较好的促进作 用。例如,练习主动进攻战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 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可以提高运动员对时机、距离等 判断能力;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勇敢、坚决、果断的品质。 散手比赛,十分讲究“斗智、斗技、斗勇”。而战术应用的 过程就是一个“斗智”的过程。它有利于促进运动员智能的 发展。

散手战术训练,首先应该树立正确地战术指导思想,注 重实用性和灵巧性。要遵循散手技术的规律和竞赛规则,进 行战术训练,最终实现战术的目的。并在训练实践中丰富散 手的技术内涵,使之呈现出灵活、巧妙、多变的散手技术风 格。

实现战术目的,必须掌握战术原则、战术形式和发挥战 术作用的条件。这是运用战术的基础,其掌握的广度、深 度,直接影响战术的质量和效果b故此,战术训练要培养良 好的战术意识。这就是在复杂、多变、困难的环境下,积极 地观察场上情况,随机应变,快速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战术行 动方案。战术意识反映在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攻 防的主动性,技术的目的性,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一致 性,战术的灵活性等诸方面。可以说,运动员在比赛中每一 个战术的正确运用,无不受战术意识所支配,其水平是衡量 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战术原则

战术原则,是制定战术计划、实施战术方案必须遵循的 准则。

一、按散手的动作功能设计战术

战术,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动作来实现的,不同技术 动作的组成方案,表达了不同的战术思想。因此,按散手的 动作功能设计战术是合理地、有效地发挥技术的战术原则。 它能使我们从散手技术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动态性 的系统观点中,正确地制定战术,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考 虑某一个战术环节和某一个战术动作的技术因素,产生单一 的战术方案。

散手的动作主要由手法、腿法、摔法和步法组成,其中 大部分动作既能进攻,也能防守,或攻中有防,防中寓攻。 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要认识动作之间,上与下、长与短、大 与小、进与退、近与远、攻与防,互相矛盾、互相制约、互 相转化的规律,按照不同动作的不同作用,制定不同的战术 方案。

浏览5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