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法是武术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的作用是任何套路 都无法代替的。技击是武术中最精湛的部分,它是武术的精髓与 灵魂。基础功法与技击享有同样的殊荣,基础功法是技击之基 石,是神招妙式之助手。要把技法提高到巅峰,首先要选练精妙 的辅助功。功法的作用是弥补自身某处的弱点,在习武时某处达 不到要求,这就要针对自身的弱点选择能改变弱点的功法进行 练习,使弱点变成优势。现从形意基础功法中选择三种易学易 练、实用价值高的功法供爱好者学习。
笫一节混无双搭手功
混元双搭手功是训练综合素质的功法。内练混元一气,外练 形体。通过练功可提高应变能力与击打速度,发招果断巧妙,应变迅速灵活。由甲乙二人对练,场地环境不限。按照特设的动作, 互相击打取决胜负。混元双搭手功有四种主要步法:三体式步、 马步、并步、三点步;八种主要手法:钩、压、挑、带、铿、抓、打、锁; 六种主要劲法:爆发力、抖力、柔刚力、刚柔力、裹力、翻把力。它 结合身法在特设的动作框架内,由甲乙二人进行攻防练习。
练习方法:起势开始时甲乙二人之间相距一米,立正站好, 眼平视对方。然后甲方、乙方同时做同样的动作,两掌外旋向前 上托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高与口平,两掌之间微宽于肩。此时 甲方的左右手腕与乙方的左右手腕相搭靠,甲方的右手腕和乙 方的左手腕靠在一起,甲方的左手腕和乙方右手腕靠在一起。要 注意的是,手腕是靠在对方手腕的里侧还是外侧。靠在里侧或外 侧都可以,这要根据技击要求,随机应变地去抢把。靠在对方手 腕的里侧有利于进攻或防守,或是靠在外侧有利于进攻或防守, 这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和需要,随机调整,这是上身搭手的基本做 法。关于步法的运用,首先从四种步法中选一种步法,配合手法 劲道进行练习。先选用三体式步法或用马步、并步、三点步,这些 步法随势随时都可以变换使用。甲乙双方在练习混元双搭手时, 要熟记四种步法、八种手法和六种劲法,要求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好各法。在练习中看对方的应变能力,用不同的手法和劲法瞬间 组织好进攻或防守。步法和手法同样重要,步法可以调整进攻或 避让的角度,使自身不失重,而又能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只要调 整运用好手法、步法、劲法的变换关系,就能确保在击打中顾本 求胜。甲乙二人根据以上练法与要求,反复进行攻防练习,纯熟 后可自
笫二节马步靠功
马步靠功,别名贴身靠,主要锻炼身体能承受较强的撞击, 受到撞击后能反应出相应的攻守动作。
练习方法:马步靠功由甲乙二人配合练习,先由一人站马 步,以守为主,守攻兼备。另一人以攻为主,攻守兼备。站马步的 具体要求:立正站好,眼平视前方;然后左脚向左侧跨一步,两脚 之间微宽于肩,两腿微弯,身微下蹲;两手自然垂在两侧或放在 膝盖上,也可以把两臂盘在胸前。站马步时气沉心静,全身放松, 两足生根,稳如山岳。马步技法:反靠与避让,反弹与摔跌,下坠 与摇抖。另一方进攻应具备的技法为推、拉、撞、靠、抖。这五种技 法主要功能是进攻,在实践练习中也可以因进攻失利而转为防 守。根据以上各种技法,甲乙二人配合进行攻守练习。练习开始 时,甲方站马步原地不动等待进攻,甲方始终保持马步姿势,即 使被击倒或移位,应迅速复原成马步姿势。乙方始终是进攻姿 态,在基本技法推、拉、撞、靠、抖的框架内,结合身法、步法与刚 柔劲、虚假劲,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技法,变换着向甲方攻 击。首先直线从四个方向攻击甲方,先攻击右侧,上从肩,下至小 腿各部位;然后攻击左侧,正面、后背。直线攻击练习纯熟后,进 攻路线再从45。角开始。甲方马步站在十字线中间,进攻时避开 十字线成45。角,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攻击,从不同的角度,用 不同的技法,反复进行攻击练习,直到纯熟。甲方马步站立,身体 某部位受到撞击后,结合以上各技法迅速做出反应,瞬间组织好 防守或反击。甲方虽然站姿始终不变,最大的保身技法就是靠 法。靠法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有正靠、侧靠、靠闪、靠顶、靠 抖、靠跌等。靠就是与乙方靠在一起,凭靠的瞬间感觉做出相应的动作进行防守。在感觉到乙方撞击的瞬间,从不同的角度,用 不同的技法,破解乙方的进攻。如果防守失败,可掺用避让、反 弹、下坠、摔、跌等技法败中取胜。甲乙双方充分利用各自的技法 进行攻防练习。然后再换位置练习,甲方练乙方的动作,乙方练 甲方的动作。
第三节猴过涧功
猴过涧功,即形意轻功。此功重点训练腿部力量。通过模拟 猴子的窜蹦跳跃,提高下肢力量与身体的灵活性。腿部力量的大 小是取胜的关键,身体的灵活程度直接关系到技法的发挥。通过 猴过涧功的训练,爬高过障,身体轻灵,提高腿部力量与弹跳力, 会使各种技法的演练神韵倍增。
猴过涧功主要有三种练法:上纵、下跳、跳跃。第一上纵功。 具体练法:先选一棵大树,以树的枝叶为目标,模拟猴子身体下 蹲上纵,用手摸枝叶,反复练习。腿部力量不断增大,上纵的高度 越纵越高。然后再换另一种方法练习。先挖四个坑,直径都是一 米。第一个坑深50厘米,第二个坑深90厘米,第三个坑深130 厘米,第四个坑深170厘米。坑准备好后先从第一个坑开始练 习,初练时小腿绑上沙袋,随着功力的增长,逐渐加大沙袋重 量。人由上往下跳进坑中,松身静气,身向下蹲,运内气聚力向上 纵跳出坑外,落在坑边地面上,然后再跳进坑里反复上纵练习。 四个坑依次进行练习,直到解掉沙袋能轻捷纵跳到坑外,上纵功 已练成,然后再换另一种功法练习。
第二下跳功。练习方法:此功在没练前先做膝部蹲起活动, 增强下肢关节的柔韧性,避免关节受伤。练习开始时先从一米高 处往下跳,练一段时间后,再从两米高处往下跳。经过反复下跳练习,下肢关节适应后,再从二楼高度往下跳,练至能从三楼高 处往下跳,下肢关节不受伤,此功已练成功,然后再换另一种功 法练习。
第三跳跃功。练习方法:跳跃是猴过涧功的核心,是把纵跳 跃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性动作。初练时先过沟再过涧,在平地练 习时可划线练习,线与线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根据功夫的提高距 离不断加大。最好是在山上练习,找地形复杂的地方练习,这样 才能测试出对复杂地形的应变能力,掌握的功法达到何等水 平。
第3章
形意会刖案
形意金刚拳是传统初级经典套路,江苏、河南流传甚广。套 路名称源于佛门,金刚是佛教护法神名。梵文意译,金最刚之意, 用以譬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的意思。金刚拳借神之威名,创 拳立说。全套路四趟七十四式,主要拳法有:劈、崩、缠、抖、拿、 砸、靠;主要步法:踢、踹、扫、绊、踩、蹬;结合刚柔劲与身法,形成 进能攻、退能守的技击连环套路。其特点:技法丰富,造型优美, 刚柔相济,内外合一。根据金刚拳的结构布局、演练难度等进行 分析,其内容接近中级套路的结构要求,此套路应属初级中的 “高级套路”。演练时要求上下协调合顺,闪展快捷流畅,攻防连 贯善变,气行四肢,力达击点。金刚拳在初级套路中具有代表性, 是初级重点学习项目。
—、动作名称
浏览6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