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祖国极为宝 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具有民族特色。通过武术 的锻炼,对强身健体,御敌自卫,防身抗暴,匡扶正义,磨 炼意志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古以来深受我国人民群众所喜 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加入这练武的行列。清净 布气门武功是我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至今已有300多年历 史,但由于门规极严,历代传人均以单传方式择徒,故本门 功法流传不广,发展缓慢,频临失传状态,再加上该门在授 功中以口传心授,不留文字,故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功 法问世。自从笔者有幸机遇恩师无为道长,缘份所至,诚心 拜师,终于投师于清净布气门墙之下,成了一个唯一的俗家 弟子传人,法名"清鹤力,隐居深山学艺十余载,苦练不 已,朝夕揣悟,终于得以真传。1986年艺成下山,回到家乡 福州,得恩师许可,开始授徒传功,并着手整理,创编该门 一系列功法,陆陆续续刊登于一些武术、气功杂志及报刊之 中,在武术气功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功夫不负有心人”, 近几年以来,本门弟子已达数万人,分布于国内外,使该门 功夫得到了发扬光大。

为了继承祖国的武术遗产,继本人编著的《武林绝学》、 《清净布气门软硬功夫》、《六十四门绝技》几本书出版之 后,应广大武术爱好者和读者的要求,笔者决定把秘不外传 的清净布气门功夫创编整理出来。根据本人多年练功体会, 熔于一体,完整全盘地重新归纳,写入《中国清净布气门正 宗绝技》之中,贡献于世,使本门武功随着此书的问世,在 武林界和社会之中立足,造福于人类!

此书除阐述了中国武术和清净布气门武术发展史,源流 种类,风格特点,武德和注意事项外,还专门分为内功类、 硬功夫类、拳械类、拳击散打类、武林绝学类、伤科医术类 等,详细介绍了该门武功的精萃,包括内外功、软硬功夫、 轻功暗器、擒拿点穴、分筋卸骨、散手散打、套路器械^伤 科等,内容丰富全面。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叙述准确,文字简明,易学易懂,以图为主,配以文字,适 合于读者模仿自学,参照练习。有志于此道爱好者,如能手 执此书.按图知意,依法习之,即可无师自通,功到自然 成!但《绝技”并不是学会几招技法,就能在实际的防卫中 轻而易举地取胜,而需通过长期不懈地反复练习获得。拳谚 云'“熟则巧,巧而绝”,《一日练,一日功,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塞”.“有志者事竟成”,这一点需特别提醒读者 注意。

中国武协副主席张文广、蔡龙云,著名武术家万籁声、 为本书题词,说明了老一辈武术家对武术事业的关心,在此 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学疏识浅,水平经验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 处,恐怕难尽读者之意,敬请同道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是 幸!

第一章中国清净布气门源流
初探和武术种类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谓精深已极,千载而 下,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流派,各个流派均有独到之处。清净 布气门也属于我国传统武术中一个风格独特的流派尸它是百 年来集少林、武当、峨嵋等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不 断发展起来的。在实践中,经过百年沧桑,千锤百炼,形成 了中国一个罕见的武术流派,具有独特的风格。它长期流传 于陕西、四川及云贵高原上,踪迹隐密,世人很少知者。终 南山有一环境幽净,风景优美,偏僻和不显眼的深山老林, 其中有一隐光寺,它不象少林、武当那样规模宏大,吸引着 无数的游客。但正因为如此,却给历代寺中高人提供了长期的 练功场所和良好条件。

据功谱记载,清净布气门创于清朝乾隆年间,创始人宗师 凌霄,外号“飞仙子力,乃是当时武林一高手,年轻时因抱 不平而打死恶霸离家出走,行至终南山寻师访友不遇,乃安 家于山上,创建隐光寺,苦练武功,有三拳打死金钱豹之记 载,力大无穷,可把一碗口粗的树连根拔起,挥舞自如3每 天以头顶立于地行走绕寺一周,练成铁头功;每天倒挂于树 上,任徒弟拳打脚踢,棍棒袭击而不损,练成铁布衫功J可 一掌削掉桌角,单指插进牛身,掏肠而出了打拳行动之中见 风不见影3轻功卓绝,可在墙壁上行走自如,整个人倒挂及

贴在墙上,功夫非凡3禅坐时,内气鼓荡,近身不得发镖 可钉苍蝇于墙壁。后由皇宫大内高手引荐,逐到宫中任皇室 侍卫多年,为乾隆皇帝保过驾。后因不习惯于皇宫生活等原 因,乃出宫云游天下,晚年方归寺。寺中历代高人练功不 止,秘且不宣,近绵至今。传至恩师刘氏(无为道人)时已 是七代。由于本门门规极严,均以单传的方式授艺。故本门 功夫流传不广,发展缓慢,再加上只传内(指垠家弟子), 不传外(指俗家弟子)的门风影响?致使世人知者甚少。到 恩师破例收我为唯J的俗家弟子传人时,已最八代。

清净布气门武术种类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九大 类。

一、 养生术类(现称软气功类):下设三大部份,①健 身长寿术"②测病治病术,③遥感传知神通术。(详见《中 国清净布气气功》一书)

二、 功夫类(现称硬气功类):下设两大部分,①内功

修炼法;②人体各个部位硬功外功修炼法。(详见《六十四 门绝技》一书) ,

三、 拳术类(念内家外家拳),下设两大部分,’①阴阳 拳、阳拳有天罡阴阳连环拳、八卦九宫拳、朝阳拳「虎啸 拳了鹰爪拳等。阴拳有柔阴拳、蝴蝶追魂掌、蝙蝎夺命手、 鸳鸯追命腿、阴阳太极手等。②器械术——指短、长、双、 软器械,九长九短,简称十八般器械操练术。(详见《中国 清净布气门拳法大全〉一书)

四、 对练类,下设两大部分:①徒手对练,器械对练. 徒手与器械对练②徒手与器械的集体演练。

五、 对抗类下设两大部份,①拳击$②散打。(详见

《散打大观》一书)

六、 绝学类*下设擒拿术、擒摔快摔术、卸骨术、点穴 术、分筋错骨手五大部分。(详见《清净布气门武功绝学 论》)

七、 轻功类:轻身八大术训练法。

八、 奇术类「下设两大部分:①暗器;②江湖方术(含 药术,如迷魂药等)。

九、 伤科类*下设练功秘方类和各类伤科类。以上三类 详见《轻功•奇术•暗器-伤科》一书。

附,中国清净布气门武术种类简表如下

一健身长寿(周天功) 养生术

第二章 清净布气门武术特点与风格

中国拳法上有南派和北派之说,按地理分布有南拳、北 拳之分,按门派可分为少林、武当、峨嵋等流派,按技术形态有 长拳、短拳之区别,按运动特点可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内家 以太极、形意、八卦拳为代表,外家以少林拳为代表,清净 布气门则是取纳内外家拳之真谛,佛道之精华,少林、武当各 派之众家之长,在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而融炼成独特风格 的内外结合的功派之一。它不尚虚伪,以求实战效果为宗旨, 非常重视内功的修炼。以内功促进外功的技击,立足于实践。 故了解本门武术的风格和特点,即可^一斑而知全貌。

清净布气门在内功方面,着重强调以意为主,用意不用 力。以练气为根本,调息、凝神、静虑、守丹田相结合,禅 坐中要求嘴唇微闭,气不上涌,舌抵上腭,通达鹊桥,呼吸 深长缓慢,神气合一,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乃是 本门武功中一大特点。

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 息的运行9外则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 各个拳种和流派都十分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 法,如练习时强调《精、气、神”,要如气沉丹田力太极 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作” 形意拳强调"心与意合,意与 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南拳强调《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等等。本门 练功中强调意先行,以意引导人体内外之行动。从本门功法 有的招式来看,形态柔缓缠绵,意识专为的是以形调动 真气运行,形的目期在于使意念集中,大脑入静,指挥人体潜 在的内气运动使之崔化为劲力,是动中求静的典型修炼方式。 如修炼静坐中要求无思无虑,形似静,却要求内在勃勃的气 机畅流不息,阵乃静中求动之练法。动俄养静,学中求动的 结合,充分体现了清净布气门崇尚意、气、劲之由在修炼" 清净布气力意在取其天上三宝日、月、星精华之真气,:灌 注全身以清洗身内的病邪气、浊气,以达到“邪气去之「正 气才能上升"之效应,吐故纳新。继而取宇宙之能量供为我 用。真气布满全身,以达到采精、蓄气、藏精、提神、炼丹 以培养丹田真气为本。

"内功修炼之中或练就之后,方可练习本门各项功夫,并 将内功融于整个拳路中,一招一式都含有内气的收蓄与奔 泻。用于技击,而以起到以刚克柔,以柔制刚,刚柔相济之 妙。再加上本门以桩功为主,主练气养气,寻求进身发力运 劲之法,久练可增强腿部力量,稳固下盘,运用到技击中进 退攻守之中,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再运用于拳势之中,可起 到眼随手走,手随步开,腰随步活,手眼身法步协调哥刍, 既具有太极拳的柔和、缓慢、轻柔,又有形意拳的发另沉 稳,朴实明快,气势兼雄,更象八卦掌那样势之相连,身灵 步活,随走随变的特点。

本门功夫之要旨在于强健体质,坚筋肉,抗外魔,祛内 邪,御凌侮。练功中以先练身体各部之实力,进而练习运气 发劲打次则练及筋骨皮,修炼中强调以意为神八要求以童导 引动作盘心胸虚静,意念在先,动作隆行,以静制轨=暨

百静,一动百动。静则以守气,静养气神;动则快速、刚 劲、勇猛,讲究精、气、神、手、眼、节的配合。行动中始 终要以架式达到《松、柔、圆、匀〃 字。发劲时气从丹田 发,以气催力,劲从足跟起,腰、腿、臂要贯穿一气,力 求圆滑、顺达,讲究蓄劲。用劲要绵绵不断,浮、沉、吞、 吐要与呼吸紧密配合。对手、眼、身法、步箭要水是?手法 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出掌滚出滚入,疾如闪电,讲究五行 变化j眼法上讲究以目视目,目光赖锐,一眼关七,手眼相 随,手到眼到,眼神专注,快若流星;身法要求瑕灵顶颈, 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宽胸实腹,紧裆沉胯,浮沉吞吐, 崩闪转;步法要求快携灵敏,落地生根,并讲究虚虚实实, 实实虚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技击性尤强,可在快速中 躲闪、窜奔、急进骤退,在缓慢中伺机抢攻对方的要害。动 合阴阳之理,静含伏击之机,随身出手,身列步催。以脚、 膝、肘、掌、指交替使用,顺势借力,以攻带守,巧打、点 穴、卸骨相结合。拧腰转胯,活肩运肘,步步偏门,绕行穿 梭,逆柔克刚,借力打力,充分体现活、快、巧、变等风 格,以活快巧变之手法见长。左手攻敌,右手护身,右手击 打,左手顾己,发手快如闪电,点穴如触电。以掌代刀,以 指代剑,制人于穴道。此门特别讲究掌指功夫,气贯于掌, 莫想靠拢,敌必被置于门外。内功的形成,促进了技击中五 大特色的产生。

招中变招招中藏招

具有勇猛愫悍之形,雄伟磅礴之势。动作简炼,拳势激 烈,讲究发招与运气密切配合。手法讲究春、吐、浮、沉

臂法讲究过、添、断、粘;拳法、掌法讲究重(重力发招)与低, 腿法讲究《冷"(冷不防发招)与低§步法稳健,夹裆、束 腰、提肛、收腹,要求稳如盘石,落地生根。动如脱兔,快 而不浮.灵而不乱,身形讲究头正、颈强、身直、含胸拔 背)沉肩坠肘,劲力浑厚刚强,发劲讲究运腰送肩,出拳要 求着力于点3运招取势讲究以静待动,后发制人,以速御 迟.以刚克敌,以掘制巧,待时而发,在技法应用上则要求 手不离中门,技不离子午,招上变招、招中戚招,讲究刚中 藏柔,变化微妙。总之,清净布气门拳乃以刚猛著称,善于 守和近攻猛打。

二、攻击霎害 一招制故

本门武功绝大多数动作都犀利狠毒,攻击手法及动作不 离对方的要害部位,从对敌的观念来说,使对方的肢体受到 伤残,使攻击迅速奏效,使对方不再有抵抗的力量。这种技 法似拙实巧,即使未能成功,亦能迫使对方撤回对我的攻击 动作而回手救援,一举而两得。因为眼睛是任何软硬功夫都 练不到家的薄弱环节,所以在攻击要害时,不管是真手还是 假手,眼睛是重要的攻击目标。另外,裆部、咽喉、心窝等 处也是攻击的重点。正因为擅攻要害,举手不留情,所以本 家拳师在与人相较时,干脆利落,往往一过手,少则二三 手,多也不过八九手,胜负即见分晓,发手即倾全力击打要 害,毕其功于击,一招制敌,而不象有些拳法那样,拳来 脚往,大战几十个回合还难有胜负之分。

三、 周身八处威力无比

本门功夫充分发挥人体各部之技能,头、肩、手、肘、臀、 胯、膝、足周身八处(称“八风 )都可打人,可生化出头砸、肩 靠、手打、肘撞、臀胯双击、膝顶、足踢八类打法。值得指出的 是,本家拳在使用八风打人时,并不是牵强附会和故意使用 某一部分,而是很注意各部分的互相配合"临场应敌时,周 身八处的八类打法互相配合,综合应用,根据实际情况,手 押肩出,手落膝起,脚落肩到,手到脚到……发出极强的杀 伤力,使对方难以承受一击。

四、 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本门武功一般不主动发招,它认为,在对方发招之中, 正当全劲之时,应避其锋芒,不可妄动;制敌的最好时机是 在对方出手进招刚刚启动尚未发出全劲的时候。这个时候对 方已在运动之中,来势已成,不可逆转。我若于此时向对方 发招进身,使对方来不及变化,我便能占得上风,或者在对 方一招攻来,劲力已尽,此时旧力已过,新力未生,我若于 此时出其于半疲颓势之中,对方必然回救不及,没有逃脱变 化之余地,我便能于瞬间将其制服,这样以静制动的技法在 拳中占主导地位,凭借这种技法,就能以逸待劳,以守为 攻,以最小的体力消耗赢得最大的战果。但是,如果对方也 不主动发招,则我或采取引手,诱使对方发招,或采取逼 吸,趋步近身,迫使对方发招;或采取探手,试探对方的虚 实,顺着对方的变化而发招。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主动进 攻。

五、短打近攻以焜制*

本拳门户紧,架式紧凑,有《拳打卧牛之地”之称,技 击时动作幅度小,属短打之列,以近身短打另主,以短制 长,不主张放长打远。在手法上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攻守 时尽量采用最隹路线、最短途径。动作小巧紧凑,于净利 落,不拖泥带水。本家拳擅用八风击人,而只有近拢对方; 才能发挥八风的技法,也只有近拢对方,才能利用身法手法 等发短劲,将对方打出,以短制长,所以本家拳是以租打近 攻为最佳手段。拳谱称贴身贴进,以静制动” 本家 拳的劲力爆发强,动作连贯,正与《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 了招架便是十下”相合。对方木接招则已,一旦接招,便一 招连一招,一势扣一势,连环叠击,快而不乱,活而不滞, 引上打下,防不胜防。

总之,本家拳是以桩为基,以劲为本,以快而上,以活 为主,以巧制胜的拳术,风格迥异,独具特色,.是武术百花 园中的一枝奇葩°

第三章内功类一一清净

布气门内功修练法

在中国的气功和武术文献中,往往可见“内功”这一词 汇,如内功四经、内功图说、内功支流、调息内功、内功 拳、太极内功等等。那么,怎样认识“内功”与“内功拳” 呢?

武术界称气功”为《内功 它在我国源远流长,不 仅广泛运用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而且与武术也息息相 关。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与呼吸来配合完成的, 气贯在武术的每一个动作之中,与手法、眼法、身法、步法 紧密相关,不可分割。武术谚语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 口气。力《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充分认识到了二者 结合的重要性。内功是武术功夫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内"是里、中的意思,与外相对。清初已有《内功” 与"外功〃之说。清初武术家王南溪于顺治年间所注《内功 四经》是目前所见阐述内功的较早专著。该书分《内功、纳 卦、神运、地龙"四篇,称"四经"内功经专讲气的脉 络、格式、气窍、生劲的理法和《真气足于内,帅形显于 外”的境界「其余三篇所述的练劲、练神、练身皆以此为基 础。可见作者所谈内功,主要是调气、养气、运气于内,使 真气足于内,而由内而达于外,使劲充而有功力。

关于内功的问题,自清初开始,不仅是养生家们研究的

问题,而且也是武术家们探讨的问题。故后来有武术内功之 说,甚至有《内功拳”的称谓。

武术内功,约从清初开始发展,时称坐功运气”,当 时在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中非常盛行。如,乾隆年间,河南 张百禄习八卦拳及棒术,又授运气法。嘉庆初年,山东冠县 任四等人在德州设立天理教,组织人“学习义和拳棒”。并 运气念咒” 山东曹州府一带离卦教首孕张景文会运气, 又会拳捧”,《同教中有仅念咒运气,学习拳棒者”。山东 荷泽和河北东明一带离卦头目李荣传习拳棒,并令徒众“每 日坐功运气” 上述民间武术团体所谓"运气”,主要通过 坐功力来完成的,可见静坐功是武术内功之一。

当时民间武术家也多是武术与练气兼习,如唐阶元、甘 凤池」江之桐等,但他们所习之内功内容除静坐功外还有 肢体结合呼吸的动功。即所谓“新举翕张,以作其气” 另 外,在武术运动中也有兼练气的。如王宗岳《太极拳治力指 出练太极拳要《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武禹襄,《打手要 言》亦说“腹内松静气腾然力,并指出习太极拳要#气宜鼓 荡,神宜内敛粉,«以气运身”等。清代流行的《为合拳 谱》说六合之一,即为《气与力合”,正是因为有此练法及 说法。后世才有《内功拳力之说。如章乃器于1936年所著 《科学的内功拳》一书,称内功拳是形意拳、太极拳、八 卦拳、意拳等的总称力,作者认为女道教炼气的一泼,、他们 静坐时的状态是和内功拳家的基础状态一致的力,其显著特 点为《腹实胸宽",内外兼修,心身交益”,锻炼的效 果,不在肌肉的发达,而在内脏的坚实和舒适”。显然作者 是从练拳的动静态势,锻炼着重点来划分内功和外功拳的。

至于这种划分的严密性、科学性暂且不论,但就其所言,强 调太极、形意诸拳种的内在锻炼价值,确实值得进一步研究 和探讨。

每一个练武之人,都应该懂得,练功中除开拳脚器械外 功之外,更需注重修炼内功。拳械外功主练力,为实际应用 之动作,专修筋骨皮。而内功则为实际应用之根本,主练气 (练气与养气),“内练一口气”为是,专操练内壮以得内 助。

所以,不管修炼哪一门武功,如不练内功,一切徒劳, 练不出真正的功夫。同时,内功也称为内养功,作为养身之 术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一般人都可练习,受益无穷,可身体 强健,疾病不侵,劲力充达,气血旺盛,以达自身保养之 意。内功以凝神固念,虚心静气,凝精固神,而排除杂念, 使外魔不侵,近邪远避。内功分为静功、动功和站桩功。动 功主要是各种动势和按摩功,静功主要是坐禅。修炼内功 者,有病者可祛病健身,无病者可延年益寿。内功中的修炼 种类很多,这里不一一介绍了,总之修炼内功意义重大。

本门武术如此重视内功修炼,是与它对内功的高度评价 分不开的。首先,本门武术将内功视作武术的基础和根本。 认为筋肉、骨骼、皮肤的强壮只是外壮,外壮是较为容易达 到的。如果仅练外壮功,忽视内功修炼,不仅欲达到更高境 界绝无可能,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身体的损害。现实生活 中这种练武不得要领而伤身的事并不少见。所以,单练外功 忽视内功,即通常所云练武不练功”的作法,历来为拳家 所不取。

基于对武术内功的深刻认识,本门武术在其实践过程中

对武术内功的运用十分广泛。这里仅以桩功为例,桩功是 种静力性负荷,不仅是练习筋骨,坚固外形,增强下盘劲力 的手段(它既是内功,自然有其系统内练的方法°本门站桩 婆势很多,除了空身站桩外,还有负重站桩,如缚铅瓦、穿 沙背心,顶石帽等),又有不同于平地上站桩的梅花桩,即埋 木桩于地,高度与直径不定,木榷或按五行阴阳,或按九宫 八卦排列,站桩人或取定势,或取动势,在桩上进行练习。 本门武术极为重视桩功的锻炼。

由于经过系统的内功修炼,至少在两个方面显示出其与 众不同的优越性,一是增强了打击力二是提高了抗打击 的承受力。

众所周知,武术动作是由攻防格斗组成的,这些动作必 须由巧妙的劲力来完成,这一劲力即与气相关,《力以 柔而刚,气以运而实,力从气出,气隐力显…无气则力何 来” ?有“气”才有《力”,内气发动引领,是必欲使全身 的力量都发挥出来。人们尚未认识到的人大的, 内壮功完成后,往往可产生"意之所至坚争铁石”的超常功 力。有内气的护持,内脏承受打击的能方也大大提高,'即便 是男子防护最薄弱而极易受伤的裆部,,在下部行功完喊以 后,也是“虽曰隐处,亦不畏拳棒椎挺"这就是武术与气 功结合造成的整体内壮,即一般称之为“金刚不坏之躯“的 上乘武技。

在历代拳术上都分为内家、外家,内家主内劲,外家主 外劲,清净布气门是内外家结合拳种.故以内家拳为核心广 内功具体练功方法如下。

第一节站桩功

在古今养生及武术中,站桩功一直被作为重要的练功方 法。我们祖先在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大树虽然外形观之 静止不动,但其内部却时时刻刻在生长壮大。经过人们长期 的自身实践,逐渐探索出一套自身在外形静止不动状态下的 练功方法——站桩功。

早在战国时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 站桩功的记载:"上古有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 吸精气,独立守神,筋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此其道生。”其意是说上古时养生最好的人,有把握天地阴 阳的气概,在空气清新处练功,独自站立。.精神内守,则可 使筋肉协调一致,如是则可延年益寿,这就是养生之道,也 是武术的基本功。

«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无疑,练布气拳应首先 练站桩。问题是如何站,布气拳站桩有数十种之多,总的来 讲可分为正步桩与侧步桩,正步桩中最主要的桩法是内养阴 阳太极桩,侧步桩中最主要的桩法是三七实成桩。正步桩是 侧步桩的基础,因此内养桩是布气拳首要的基本桩法。其它 桩法皆由它发展演变而来。姑桩是布气拳最基本,也是最重 要的基本桩法,是提高养生水平与技击水平的首要途径。布 气拳桩法分为内养与实战两大类内养桩是通过放松和相应 的意念沽动使身体与精神同时得到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增 强新陈代谢,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目的。而实战桩 则是在内养桩的基础之上,改变调整身体之间架,并配合以

技击性意念活动,以使体内产生出适合于技击需要的抵抗能 力与进攻能力。因本文专述技击,故对内养桩法不作介绍, 但习拳者对于这种划分切不可执着,应懂得内养桩是相互联 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站桩的根本目的是充分挖掘人体潜 能,恢复人的本能,产生超常的力量*因它是利用放松法和 精神假借、技击意念诱导来实现的。所以以精神内敛、周身 旗松为主的正步桩是布气拳站桩的第一步,这种桩法由于使 人体周身高度放松,经络疏通,阴阳平衡,因而具有很强的 养生、治病效果。所以称为养生桩,不经过内养桩的锻炼, 周身气血不通,放松不够,就进行实战桩的锻炼,非但不能 增长功力,反而会使身体发紧,造成不利影响。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因此练功一定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进行。 通过站桩功的训练,达到调节呼吸,通畅血液舒和筋骨, 温养肌肉,疏通经络,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调整和锻炼 等效果;还可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增强腿的坚固和 柔韧性改善内脏器官,从而达到养生、祛病、强身和益智 之目的。站桩既能使人体平衡发育、调剂和增进人体内部的 生理功能,又可以培养人体本身所特有的内在力量。站桩可 以蓄力于全身,为技击打下基础。

站桩功必须在力匀、气静、神逸的情况下进行训练,需 使全身各部(含括内脏、关节、筋骨皮肉等组织)都得到充 分放松.而作用余身.形由意直,神圆力方,松静挺拔。它 能锻炼触觉细胞,使习者动作灵敏,应变迅速,全身协调, 达到一触即发的精神状态。总之,只有通过站桩的严格训 练,才能达到外形动作与意念活动协调一致。即做到意自 形生,形随意转”,这样就为研究技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站桩是一种动静相间的锻炼方法,外形看去好似不动, 而内中意念却在一刻不停地活动着。意念不停地活动,又将 导致呼吸、气血运行、骨骼筋肉产生不同反应。这种运动的 训练,实比单纯的肌肉运动训练要高级许多。静是相对的, 动是绝对的,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动静相兼的练功方法,是 符合实际而行之有效的练功方法。站桩功首先讲求入静,在 入静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各种意念活动训练°试想,不入静, 也就是还存在思想嘈杂,心乱如麻,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开始 练功呢?入静的进程就是排除杂念的过程。站桩讲究身体各 部位舒适得力,而这种舒适并非是在形体一动不动的情-况下 所能达到的,恰恰相反,这种舒适得力于身怵各部不断运 动、不断调整、不断平衡,而最终进入协调一致的境界,才 能体会到所谓《静中求动一动…静互为根用”,正是 这个道理。所以习拳应首先站内养桩,在保持正确姿势的条 件下,做到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清静无为,达 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简单说,站内养桩的要 旨就是松、静,静到极处,自感与天地熔为一体,达此境 界,不养而自养,不练而自练,精神充沛,气贯周身,力量 浑厚。

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后,基本上消除了初站桩时的心 烦、肩酸、臂胀、腿抖等现象,站桩时非但不累,反而感到 得力,此时可算是步入布气拳站桩功的正轨。接下来就可练 侧步桩,侧步桩的主要桩法是实战桩,其它技击桩法都由实 战桩变化而来。实战桩与内养桩不同,身体重量由两腿平均 负担变为前三后七,两手、两脚发生了虚实变化,站内养桩 时所形成的平衡到实战桩时又发生了变化,初站实战桩时又

会有肩酸、腿痛的感觉,因此站实战桩的第一步仍要加强放 松的锻炼,不要进行技击性的意念诱导活动。但这里的放松 是不使拙力之意,而是在保持肩撑肘横,膝顶身靠,姿势挺 拔的放松,即“松而不懈,紧而木僵”

站桩时,全身上下需有多种意念活动。如头顶有上悬之 意,面部有微笑之意,下颌有夹球之意,两手有抱球之意, 两肘有外撑之意,腋下有容球之意,腹部有微收之意,膝盖 有前顶之意等等。对这些意念活动初练者无法一卞子全部掌 握,可采用逐项添加法或分层添加法进行练习。逐项添埔 法,就是一项一项逐步掌握。如先用悬顶的意念,几天之后 达到一站即有的程度后,再增加面部微笑的意念,由上向 下,以此类摧,分层添加法,就是把全身分为四层,即头 部、上肢、躯干、下肢,一层练熟之后再加第二层,直到四 层的意念活动全部掌握。站到周身舒适得力的时候,就可进 行意念诱导活动。实战桩的意念诱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二 个阶段是加强自身的联系。如手与手之间,手与脚之间,手 与颈之间,腿与腿之间、头与脚之间等。意想他们之间被弹 性皮条牵连,随着皮条的弹性伸缩。体会肢体之间的矛盾关 系。此种意念活动可使周身建立争力。待到日久功深"妻捆; 矛盾的对立面假设到身外的物体中,使自身与身外建立争 力。设想自身与周围物体发生牵挂,开始可假想一些较小的 物体,如大树、房屋等,进一步可设想与远处的高山发生牵 挂,自身一收;整个高山大树皆被自身动,随之一放又将其 放回原处。做此意念活动,一定要振奋精神,要有欲与天公 试比高之气势,有如参天巨人,不管天崩地裂,我都巍然屹 立.此种意念活动可造就浑厚的功力,激发人的潜能。到此 时不要误以为站桩功宣告完成,在牵挂意念的基础上,还羹 设想身外的物体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身外的活动物傩时 都向自身进攻,自身则以不变应万变,以站桩姿势还击对 方。

1 .阴阳太极桩(内养桩)

预备式:三调”中调姿:全身放松,自然站立,双脚撑开与肩 同宽,头顶百会、会阴、地面三点垂直成一线,“站如松” 身正气顺,身不正气不顺。练功中姿势非常重要,头要直, 目视前方。调心:意念自己站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或自己 平时最喜欢的花草树木之中,身前身后鸟语花香,心旷神 怡,达到忘我境界,排除杂念,天地人合一,溶成一体。调 息:呼吸自然转入深长缓慢,均匀、舒畅。«三线"放松:人体的正面,从面部至双脚面为第一 线,从后脑至脚后跟为第二线,从百会经头顶正中脑髓、五 脏六腑、会阴、大腿骨髓至醐底涌泉穴为第三线,意念天阳 地阴之正气化成一股又清又凉的甘露玉泉水,从头顶慢慢地 流下来,先第一线,又第二线,再第三线,臀节地流下,洗澡一样,从头到啊,流到哪里,松到哪直 洗到哪里。着自然呼吸,在呼气时意想体内病灶区的病气、浊气,从口 部微开而排出体外,进行功前的吐故纳新图片1

浏览3,5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