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已成为国家正式竞赛项目,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 提高异常迅猛,因而选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f选材的意义

冬践证明:科学的选材和训练是培养优秀竞技选手不可 缺少亩两个重要方面。随着科学的日益发达,运动训练的方 法与手段更加客观。一种新的技术、新的训练器材「经出现 就会很快传播开来,仅仅依靠传统的模式、层层选拔、自然 海汰的经验式选材已不能适应运动技术发展的需要。所以, 在训练条件、手段、方法的差别日渐缩小的情况下,个人先 天条件的重要性就显得突出了。所谓“先天条件”,是指未 经训练,由遗传特征所决定的因素。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显 著改变的因素则称之为“后天条件”。这两方面的条件构成 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只有那些先天性的能力高(先天条件 优越),而又接受科学训练(后天性竞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的人才有可能达到最高的竞技水平。因而寻找和发现先天性 竞技能力高、后天的可训练性强的人才,就成为选材的具体 目标。

选材还是完成多年系统训练的保证。学生和运动员潜在 的先天性竞技能力一旦被认识,就易于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 运动动机,充分发挥出这种能力,在从事的特定运动项目中 艰苦训练,去追求优异成绩的早日出现。

此外,选材的成功为学生和运动员在其专项的最佳竞技 年龄阶段创造出优异成绩提供重要的条件。竞技体育是通过 竞赛选拔强者。也只有少数人能够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保证被选人员要在最佳年龄区间创造出 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学生和运动员必须从本专项的适宜 年龄开始,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一般的 项目通常约需6年才有希望戏佳年龄阶段达到技术高峰。

鉴于选材涉及的范围较广,散手运动员的选材,有待进 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只能从现有的条件出发,从身体机能形 态、身体素质、心理和遗传因素等方面加以阐述。

二、身体机能、形态选材

1 .身体机能

主要指心肺功能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其表现形式 为:脉搏频率、呼吸频率、肺活量、最大摄氧量等。由于心 肺功能关系到能量代谢供氧、机能工作效率和恢复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没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就无法承受越来越大的训 练负荷。因此,它不仅是有氧耐力的决定因素,而且也是决

定其他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是运动能力的基础。 ”

2 .身体形态

形态是机能的基础。标志身体形态的主要指标不外乎身 体的长度(身高、肢长等)、围度(胸围、颈围、上下肢围 等)、宽度(肩、骼脊间径等)、充实度(体重/身高、体重 加胸围/身高)等。

身体形态、机能的许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 遗传因素。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后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 程中广也必然产生变化。运动训练则是给有机体一个特定环 境,在其正常的生理范围内挖掘出最大的机能潜方。可见, 训练是在遗传和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止,对有机体中的 可变异部分施加影响,使之机能提高。这就告诉我们:在选 材时「既要考虑后天训练对人体的影响,更要考虑先天遗传 因素的存在。沈阳体院教师关铁云,对,1984年参加辽宁省 散手比赛的运动员进行了 34项指标的测试。测后对各项指 标经过电子计算机筛选,作出逐步回归统计,由四项指标数 据组成了最优方程式§ = 56.3507-1.5711

颈围为负相关。说明运动员颈部围径应相对小些为宜。 姿势反射的原理告诉我们:头部位置的改变将会反射性地引 起四肢肌肉紧张度重新分配。头部运动的灵活性在散手中又 相当重要,如身体向左闪躲,身体重心肯定左移,头部也必 然向左侧倾斜,从而使右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 张力提高,伸肌初长度也因之拉长,这些必然为右拳的即刻 发出带来速度和力量。

"甑脊间径也为负相关。说明器脊间径的大小和身体转速 成反比,间径小有利于身体扭转,而身体迅速转动的能力, 恰恰是散手运动员应具备的最基本运动能力。'

手宽为正相关。手的宽度无疑代表着拳的大小,拳头本 身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mv形成了冲拳时的动量。在某 一单位时间内作用于物体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在同一时间内 的变化。公式:Ft = m (v-vo)o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拳 的质量m越大,形成的冲量Ft越大。

在测试中发现,手的宽度存在着先天差异,最大的 11.5mm、最小的9mm。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变异的相关 性普遍存在,生物体的各个器官是彼此联系的,一个器官的 变异会引起另一些器官发生相应变异。如手大的人一般脚也 大,根据脚长亦可预测身高。因此,选材时要考虑各个器官 间相关性的存在。

呼吸差为正相关。这一结果表明:运动中由于缺氧之 故,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因为使呼吸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 保留在体内“无效腔”内的气体减少,有利于肺换气和氧量 的增加。这也说明后天训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普遍存在。

三、身体素质选材

众所周知,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更快 更好地掌握专项技术。对学生和运动员来说,起决定性作用 的专项运动素质发展越全面,就越有希望进入高水平的训 练。在形体与身体素质发生矛盾时,以素质为主的观点是趋 于一致的。所以身体素质测定是选材的第二关口。

「速度

散手运动中反应速度是主要的。它是指从出现剌激到作 出应答反应之间的时间长短。运动中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对手 的情况迅速改变动作的方向、路线、速度、方法等。但不论 是出拳还是发腿,所表现出来的都是速度的综合表现形式。 既有反应速度,也有动作速度。散手运动是典型的一对一的 对抗项目。它竞争激烈、瞬息万变,因此,它又是复杂动作 的反应速度。一般来说,视~—动反应时,非运动员平均增 多为0.2~0.35秒之间,而运动员则较短,一般为0.15~ 0.2秒,部分运动员可达0.1-0.12秒。听——动反应时间 较短,非运动员平均为017~0.27秒,训练有素的运动员 大约为(M0~0.15秒。国际优秀短跑运动员可达0.05 - 0.07秒。有人研究,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对移动着的客体反 应速度和准确性如表7

«7





























运动项目反应速度平均数(秒)反应准确性与规定 标准的平均差
足球0.1382.4 ,
游泳.0.1473.0
体操0.1503.3
田径0.1524.2

 

这些参数,对于我们制定选材测试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但这些数值大都是从训练多年的运动员中测试出来的。 借鉴时,标准与尺度应适当放宽,如视——动反应速度标准 可定在0.17秒左右,反应准确性标准可定4 4.5-5.0之 间。测试视——动反应速度的简便方法是皮艾郎(H-pieron) 方法:主试者用拇指把一米尺垂直按在墙上,尺的上端与墙 上同眼睛齐高的记号相齐,命被试者将拇指放近尺下端,当 一看见主试的拇指移开,即将尺按住,可根据尺降下的距离

T = 公式换算T=时间,以秒为单位S =下降距 离,以厘米为单位;G二地心吸力的加速度了980厘米/秒) 即可测出被试者的视——动反应时。

有人研究,拳击和击剑的特殊反应时,通常在0.3~0.7 秒之间,完成出拳和劈刺的时间则在0.25-0.47秒之间, 可见反应时占完成练习的总耗时量的60%左右,这表明在 对抗项目中,反应时指标的信息价值最大。常用于散手中的 测试速度方法有:

  • 测单腿连续快速蹬地起腿的时间O

  • 测试定时连续击拳的次数。

  • 测试定次数的击拳时间。



  1. 力量


散手中的力量主要是速度力量,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 形式是爆发力。评定爆发力可采用爆发力指数:

尽可能达到的力量

1 =达到上述力量所花费的时间

通过测力仪测试击拳的力量可以看到,未经训练者仅为 15公斤左右,运动员可达150公斤左右,世界优秀重量级 拳击手可达500公斤。根据F=l^mv2力学公式分析得出, 力量的大小与人体本身的质量有关,也与动作的速度成正 比。因此速度力量是散手素质选材的主要指标。

力量素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冲量,如散手中的冲拳、 蹬腿所反映出来的力量素质。冲量的测量采用间接测量方法 测出,只要测出力量与力量的作用时间,就可用平均力量乘 以作用时间测出冲量。也可以从动力描记图中,力的曲线与 横坐标轴之间的面积算出冲量值。

  1. 耐力


耐力是散手运动中的重要素质。因此,有关耐力因素的 指标,应视为选材的重要指标之学生和运动员的耐力主 要受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其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 于有氧与无氧供能能力,当然还受到运动技术的影响。一般 采用测试最大摄氧量=6300- 19.26x次量大强度工作时心 率。'但是散手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最好是根据临场技术的测 量结果来确定,也就是说,用技术稳定性指标去评价耐力发 展水平。具体做法是将运动员比赛开始到结束与每局所记录 的技术动作(冲拳、贯拳、侧踹腿、抱腿摔等)数量与技术 效果(有效击中数量)进行比较。下面是1988年全国武术 对抗项目表演赛中散手腿法、摔法技术统计(表8)

浏览49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