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意法
神意法,是少摩拳调整意、气、力合一的方法。意 对于气、力的作用如指挥三军的令旗。用意是为了对练 拳要领的把握,是技击临场应变的思维过程。但是,意 并非空穴来风,少摩拳所说的“意”是“战意是在
对拳势千遍万遍的练习后,在头脑中形成的思维定式, 也是条件反射。到了更高层次,将各种技击原则,在大 脑中形成理性的观念,遇到相应的情况,就应手而出,
且能中规中矩。
在武术中常有“重意不重力” “重意不重形”“意 在身先”的说法。这种在武术中的“意”,是一种要领, 是练拳的基本原则。我们每天练拳时,对每个拳势都有 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要求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在我们 头脑中已经形成一种超越了拳术基本要领的思维定式。 这种“意”又反过来指导我们每个动作的练习。
少摩拳所说的“意”,有两个基本含义:
一是指对动作要领和技术要领“念念不忘”。“意” 是练拳过程规范性的保证,如果没有意识的作用气
力就会出现散乱,身体动作就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少摩拳中,意对于身体的作用,是辩证的关系;如果 没有意的统领,身体就会失去主宰,而意识上的松弛或 紧张,也会反映到身体状态上。比如,初学者练拳时经 常会出现“拳相”,即练拳时因紧张而表现在面部的表情。 有些师父会反复要求徒弟放松,可徒弟还是不得要领, 紧张得不到缓解。少摩拳则会明确指出,那是嘴唇紧闭、. 舌根僵硬的结果,只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很快就会消除 紧张状态,消灭“拳相”现象。
用意适中,则能心静。如果练拳过程用意不专注,
则形态散乱,了无情趣。反之,如果用意太过,则目光呆板、 意滞、劲僵。
_ 二是指“战意”,即在技击中的格斗意识。就是拳
<手在技击中,应用平时练拳的经验,处理各种临场变化 的思维过程。这种“意”则是动态的、变化的。“兵无 常形”,战意也无常形。
凡是有形有相之物,皆无不坏之理。凡是具体的事 物,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趋向,而可能忽略了其他的方面, 所以具体的事物“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它相对于一 种恒定不变的原则或规律,可以无限趋近于正确,但永 远不可能完美无缺。而意的追求可以是完美的,那是在 无数实践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终极目标。
粧法,是身体岿然不动,一心专注于形、意、气内 外一致、浑然一体的练功之法。站桩之法,是对身体不 断调整、锻炼的过程。调体内一呼一吸,使其和缓;调 体外散乱之形,使其浑整;调心意,使其毋助毋忘,使 心不乱;调筋骨,使其曲中求直,使劲力曲而得蓄。金 石生大师认为,站桩就是一种修炼,并且有一段经典的论 述:修炼,就是修正错误,巩固成绩。通过这种修炼,我 们能够超越自我,使身体和思想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第一节 少摩拳桩法的分赛
少摩拳桩法有两类:一类为“浑元粧”,全称为“浑 元一气罗汉金刚功”,这是少摩拳的基本粧法。一类是 由拳势演化的桩功。因站桩的身体姿势和锻炼部位的不 同,少摩拳浑元桩从身体形态角度讲可分为三步:
一步卷尾含胸;
二步拔裆挺脊;
三步塌腹正脊。
从练气的角度讲,也可分为三步:
一步长呼短吸;
二步丹田鼓荡;
三步后升前降。
差兰章少摩拳桩法
这样的分类,是练气的三个学习过程,或者说是三 个层次。长呼短吸、丹田鼓荡,可以在一步桩和二步粧 ,中学习和应用。后升前降的缩鼻纳气呼吸之法,必须在 三步粧纯熟之后,在外形、气息、劲力和筋骨很好的配 合下才能完成。
还有一种撑抱桩,也属于浑元桩。撑抱桩是为了避 免站桩时憋气拿劲,使初学者能尽快掌握含胸拔背的要 领。将两手上举至胸前,两手臂要求曲中求直,内抱外撑, I下身的动作与浑元粧的相同。撑抱桩,可以作为学习浑 元桩的一个过程,有助于提高手臂力量和抗击打能力, 或者因为目的不同,站桩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延年益寿, 站这个桩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类少摩拳桩功,是由拳势演化而来,姿势因拳 势的变化而有差异,代表性的粧法有十多个,其他每个 少摩拳单势都可以当作粧法来练习。
第二节少摩搴桩法的侑用
―、壯助骨、强心志
何谓桩法人体站立不动谓之粧。桩乃蓄劲之法,
劲力能蓄然后能发;粧乃重组身体间架结构之法;桩乃意、 气、力相合之法。人身有七个关节部位为最为重要:肩、 肘、腕(手腕、脚腕)、胯、膝、腰、颈。欲要使其不弱, 就要在粧法中以大筋交缠、抻筋拔骨之法,使其曲中求直。 站粧,可以使人的筋骨更加坚韧,运用正确的方法长期 坚持站桩,会增强体力,从而获得超乎常人的耐力和体 力,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站桩得法能使人呼吸深沉、 和顺,满足运动中对氧的需求。同时,有助于通经舒络, 能益寿延年。站粧,在形式上是一种静止的运动,必须 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求练习者能够不惑于外物,练就“泰 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英雄气概。站粧通过专门的锻炼, 大大提高人的定力,使人具有超凡脱俗、神闲气定的优 雅气质,能获得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
在练到一步粧百日时,腹部有饱满的感觉。这时, 宜食清素的果蔬。食肉多痰,食谷物多则腹胀。练功时, 空腹有利于气机的顺畅。到了二步桩后,则常有腹泻现象, 此为气机通顺之相,有排毒、吐故纳新之功效。
站桩三个月左右为第一个阶段,会感到力量大幅增 加,精力充沛。长期练习桩法的人,要比同龄人骨密度 高。桩功锻炼的过程很枯燥、很艰苦,非顽强毅力之人* 不能行之。而整个锻炼的过程,正是磨炼钢铁意志的过 程。这一过程完成后,身体的状况就会大为改观,协调 力、耐力、耐击打能力都会大大提高。站粧过程中,反
复强调的是人体的正确姿态,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粧法后, 身体挺拔、有力,更有男子的阳刚之气,女孩子也会增 丨添一些英武的气质。身体状态的改变,也会使他们变得 加阳光、朝气蓬勃。站粧三到五年,手臂、腿和腰胯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类似青少年的生长型骨疼痛, 这是身体在加大承重力度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站粧,还有一个显著的效果,就是人的皮肤更加光 滑,从外表上看要比一般人精神状态更好,皮肤有弹性, 皱纹少。当然,这主要得益于身体整体健康水平高的缘故。 所以,看起来比不站桩的人年轻,就不足为奇了。
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正能量,就是人间 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 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 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 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少摩拳的桩法训练过程,就是养吾浩然之气的过程。 站桩时要胸怀远大,不拘泥一时得失,在艰苦的磨炼中 铸就刚强的身体和必胜的信念。要求一心一意、一丝不 苟,去除一切杂念。立身中正,在身体状态上是这样, 长期的锻炼也必然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相统一。
在站桩中获得的那种力量、身体反应以及抗击打能力等 方面的功力,从而获得“心有所想,身能所往”的能力, 是唯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自知。粧功训练没有捷径,只 有艰苦的磨炼才会有相应的身体感应和收获。在练功时, 一紧一松,在旁人看来没什么差异,在自己||失不一样。 陶德安先生说:“对自己都不真诚的人,怎能练好功夫!” 所以说,下一番苦得一分功夫。一以贯之,世间万事万物, 也无非此理,以中正真诚之心修炼自己,看待万事万物, 并以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去实践,无有不成者。少摩拳桩法的耍领
本节所述的基本要领,指少摩拳桩法对身体各部位 姿势的要求,是历代祖师从少摩拳的实践中总结出来,以 技击为出发点而制定的一套严密的动作规范,其基本方 法符合蓄劲、发劲和人体自身运动的生理规律,是最终 形成“劲整”必然结果的具体实践过程。
少摩粧法,要严格按照《少摩拳法五要》的要求,* 反复对照,矫正自己。所谓“三折九返之功”,也就是 上述五种方法实践对照的过程。大匠可以喻人规矩,不 能使人巧。历代祖师传下的规矩,是少摩拳粧法锻炼的
第三章少摩拳桩法
基本方法,是少摩拳的基本要领,对于整个少摩拳武术 体系来说,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是贯穿于少摩拳始终 对规范和法则,是学习少摩拳的重要内容。
劲力能蓄然后能发;粧乃重组身体间架结构之法;桩乃意、 气、力相合之法。人身有七个关节部位为最为重要:肩、 肘、腕(手腕、脚腕)、胯、膝、腰、颈。欲要使其不弱, 就要在粧法中以大筋交缠、抻筋拔骨之法,使其曲中求直。 站粧,可以使人的筋骨更加坚韧,运用正确的方法长期 坚持站桩,会增强体力,从而获得超乎常人的耐力和体 力,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站桩得法能使人呼吸深沉、 和顺,满足运动中对氧的需求。同时,有助于通经舒络, 能益寿延年。站粧,在形式上是一种静止的运动,必须 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求练习者能够不惑于外物,练就“泰 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英雄气概。站粧通过专门的锻炼, 大大提高人的定力,使人具有超凡脱俗、神闲气定的优 雅气质,能获得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
在练到一步粧百日时,腹部有饱满的感觉。这时, 宜食清素的果蔬。食肉多痰,食谷物多则腹胀。练功时, 空腹有利于气机的顺畅。到了二步桩后,则常有腹泻现象, 此为气机通顺之相,有排毒、吐故纳新之功效。
站桩三个月左右为第一个阶段,会感到力量大幅增 加,精力充沛。长期练习桩法的人,要比同龄人骨密度 高。桩功锻炼的过程很枯燥、很艰苦,非顽强毅力之人* 不能行之。而整个锻炼的过程,正是磨炼钢铁意志的过 程。这一过程完成后,身体的状况就会大为改观,协调 力、耐力、耐击打能力都会大大提高。站粧过程中,反
复强调的是人体的正确姿态,尤其是年轻人学习粧法后, 身体挺拔、有力,更有男子的阳刚之气,女孩子也会增 丨添一些英武的气质。身体状态的改变,也会使他们变得 加阳光、朝气蓬勃。站粧三到五年,手臂、腿和腰胯 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类似青少年的生长型骨疼痛, 这是身体在加大承重力度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站粧,还有一个显著的效果,就是人的皮肤更加光 滑,从外表上看要比一般人精神状态更好,皮肤有弹性, 皱纹少。当然,这主要得益于身体整体健康水平高的缘故。 所以,看起来比不站桩的人年轻,就不足为奇了。
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正能量,就是人间 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 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 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 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少摩拳的桩法训练过程,就是养吾浩然之气的过程。 站桩时要胸怀远大,不拘泥一时得失,在艰苦的磨炼中 铸就刚强的身体和必胜的信念。要求一心一意、一丝不 苟,去除一切杂念。立身中正,在身体状态上是这样, 长期的锻炼也必然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相统一。
在站桩中获得的那种力量、身体反应以及抗击打能力等 方面的功力,从而获得“心有所想,身能所往”的能力, 是唯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自知。粧功训练没有捷径,只 有艰苦的磨炼才会有相应的身体感应和收获。在练功时, 一紧一松,在旁人看来没什么差异,在自己||失不一样。 陶德安先生说:“对自己都不真诚的人,怎能练好功夫!” 所以说,下一番苦得一分功夫。一以贯之,世间万事万物, 也无非此理,以中正真诚之心修炼自己,看待万事万物, 并以这样的思想和行为去实践,无有不成者。
第三节少摩拳桩法的耍领
本节所述的基本要领,指少摩拳桩法对身体各部位 姿势的要求,是历代祖师从少摩拳的实践中总结出来,以 技击为出发点而制定的一套严密的动作规范,其基本方 法符合蓄劲、发劲和人体自身运动的生理规律,是最终 形成“劲整”必然结果的具体实践过程。
少摩粧法,要严格按照《少摩拳法五要》的要求,* 反复对照,矫正自己。所谓“三折九返之功”,也就是 上述五种方法实践对照的过程。大匠可以喻人规矩,不 能使人巧。历代祖师传下的规矩,是少摩拳粧法锻炼的
第三章少摩拳桩法
基本方法,是少摩拳的基本要领,对于整个少摩拳武术 体系来说,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是贯穿于少摩拳始终 对规范和法则,是学习少摩拳的重要内容。
浑圆赃
少摩一梦拉
浑圆粧,也称为浑圆一气罗汉金刚功。基本要领的 原则大致相同,即手臂、腰胯、腿脚都平正对称,虚实平均, 四面有撑裹之力,上下有抻筋拔骨之形。
基本要求:
形要规范,意要专注,气要 和顺,筋骨要曲中求直。
少摩泰渾⑤糕(一多糕)
动作要领:
(一)五心吐力、五趾抓地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脚 尖内扣约15度至30度站立,全 脚掌着地,五趾抓地,脚跟向下踩;
五趾抓地的外形动作是两脚十趾 紧抓地面,使脚跟站的更稳。但是不可只做到形式上的 十趾抓地而求稳固,一则易出僵死之力;二则脚下有失 于轻灵,劲力沉滞。
应当要认识到:根子稳不仅是脚上的“活儿”,而
是严格按前面的数项要领要求的结果,是少摩拳桩法对 全身体位调整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两膝不知道如何内 扣,则无两脚就沉不下;脚踏不实,如果胯与身体动作 不一致,提不起,胯顶不起,腰则无力;腰无力、脊柱 就松懈,全身之力就没有主宰。十趾抓地,鲁似一个简 单的外形动作,实际上是全身筋骨重新摆放、调整的结 果。在站桩过程中,要做好五指抓地的动作,就必须注 意调节好身体的重心,还要做到腿部内撑外裹的动作, 配合胸腹部的降气,使下元充实,五指自然会紧紧抓地, 使脚掌踏实稳重。
(二)两腿微弯,两膝有下跪之势
两腿微弯力自然,如果弯曲太低,则脚下沉滞不灵, 直身站立,就会气息上浮。一般来说,膝部弯屈为蹲, 大腿竖直为跪。膝要内扣,膝盖为阳、为外,膝窝为阴、 为内。向内扣膝的要领,使腿和身体动作浑然一体,劲 力不会松懈、断劲。屈腿蹬脚,既能用上力又不会出现 膝部过度倾斜的弊病。两胯之间的中心线在纵面垂直、 看齐,使大腿和小腿与整个身体重心一致。拳经中对身 体的具体要求:肘与手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 脚合,背与肩合,肩与肘合,称为身体的外六合。中国* 传统武术的要领是相通的,都是通过对身体筋骨的调整、 锻炼来达到身体协调,劲力浑整的目的。
立木可以顶千斤。大腿的竖直状态,通过筋骨的抻
拉和协调造成一种“势”,从而使下肢的承重力大大增加。 在步法的运用中成为摧桩步,可以产生强大的前行动力。 (三)挺腰合胯,卷尾提胯
提肛,两胯要平正,尾骨向前卷,使大腿与腰身、 肩背相对直,
再加上耻骨向下、向后拉的动作,就是拔裆裹臀; 腰是一身运动的主宰,是劲力由腿向上身传递的必然途 径。所以,腰要挺拔,不可左右弯曲。
合胯的程度,决定者全身的劲力能否作用于一个有 效的力点,使胯膝和脚尖对成一线。合胯的要领,即是 在做每一个动作时,胯的两侧要与身前方的力点成正三 角形。
卷尾和提胯是对臀部的要求。在不同的粧法和站粧 的不同阶段,对臀部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后面的具体桩 法要领中将详细介绍。
在武术要领中,有“裹臀”或者“敛臀”的说法。 少摩拳中叫作卷尾,其要领更加具体、严密,更注意同 全身整体动作的配合。卷尾是将臀部向前逼,使尾骨向前、 向上卷。故名卷尾。卷尾的结果从侧面看好像没有臀部 一样,是臀部向前收敛的结果,所以也有人称为敛臀、 护臀。卷尾的要领,使臀部坐在大腿上,大腿和腰胯连 成一体,其作用是减少腰椎的弯曲,保持脊椎的相对正直, 提高腰腿运动的整体性和上步的机动性。上面虚领顶劲
和下面的拔耻骨和卷尾相对应,有利于保持身体的重心 和平衡,从而使身体动作更加协调统一,劲力专注一方。 同时,拔耻骨的动作和卷尾相配合,形成前拔后裹的抱劲, 为全身劲力的浑整创造了条件。
提胯,是一个同卷尾相对的动作,是将臀部向后、
向上提起。提胯,属于二步粧的要领。
卷尾和提胯是腰胯运动的两个方面,都是为了使腰 脊能顶上劲,有利于劲力从腿向腰和上身传递,从而形 成整劲。
(四)塌腹正脊,拔耻骨
塌腹是放松时,有意识地叹一口气后腹部的感觉。“塌 腹”,并非完全放松不着力,而是裆主动向下拔的结果。 在站粧时,保持腹部的放松,首先是呼吸的需要。少摩 拳是运用逆腹式呼吸,腹部以收缩和舒张的方式,直接 参与了呼吸运动。腹部在配合呼吸时和胸部一样必须放 松,呼吸才能顺达,否则就会憋气而使身体僵硬。在站 桩过程中,如果腹部放松到位,由于腹肌和膈肌的运动, 会刺激加强肠胃蠕动,产生“肠鸣”。从练气的角度讲, 这是气沉丹田后气机发动的结果,有利于改善肠胃功能, 增强各脏腑器官的循环代谢。其次,人的脊椎并非完全 • 垂直,从颈椎,胸椎,腰椎一直到骶骨,呈现出“S”状 生理弯曲。如果人过于瘦弱,胸、背部的肌肉单薄,胸 椎弯曲易加大而显出驼背。如果过度肥胖,肚子肥大,
第三章少摩拳桩法
腰部的压力就会增大,腰椎弯曲也相应增大,因此,腰 椎会发生一些骨骼疾病。塌腹的动作,会使脊椎符合自 然的生理弯曲,可较正身体的不良姿态,避免和改善脊
聲
椎位置变化引起的疾病。塌腹,一方面可以使呼吸顺达, 另一方面可以使脊椎摆正位置,有助于技击运动中正确 运用腰力,发挥腰对全身劲力的主宰作用。
耻骨,是髋骨(也称为胯骨)的前下部。“拔耻骨” 就是在桩法的练习中,将耻骨位置向下、向后移动。这 一 “拔”,与胸、腹的放松统一,有助运动中的腹部呼 吸的完成,使气可以下行。拔耻骨使腹部肌肉放松、拉 直,尾闾中正,让任脉向会阴穴接近,下搭鹊桥督脉与 任脉相接通会阴穴。拉耻骨让气前降会阴穴,卷尾让督 脉后升劲,内气由丹田直达海底穴,与百会穴上顶相应, 使上下气息贯通,下元充实,有助于任督二脉的气血循 环。我师陶德安先生言:“修道人的气功,是以意行气, 我们是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矫正筋骨结构造成身体的一 种势,这种势使气、力顺达,使经络非通不可,这就是 武气功的妙处。”
(五)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含胸,有的书上称为“涵胸”,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含胸拔背是许多传统拳种都强调的要领。一般的要求是 胸前放松,或者单纯地将胸凹进去,因为无法处理好含 胸与拔背的关系,含胸拔背,就成为含胸驼背了。
少摩拳对含胸拔背的要求尤为严格而具体,既有身 体外形动作,也有内在意识的配合。简单地说,就是胸 肋关节向外运动。具体要求如下:
浏览8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