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经原国家体委审定,《武术散手竞赛规则》正式颁 行,并实行裁判员、运动员等级制度。1990年,原国家体委正 式公布实施《武术散手技术等级标准》。同年批准了 14名散手武 英级运动员。中国武术散手裁判队伍,经过数年的实践和努力已 初步形成,且自成体系。1990年,经过考核,由原国家体委批 准了第一批国家级武术散手裁判员。武术散手比赛的评分采用电 子计分器,比已往的评分办法有了很大的改进。武术散手邀请 赛、武术之乡比赛、武术馆校比赛、革命老区武术比赛等不断举 办,对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地推动作用。

1990年,由中国武术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散手》一书, 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为武术散手训练提供了教材。

1992年,在河南焦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武术散手工作会议, 确定了武术散手的发展方向。1993年的第7届全国运动会把武 术散手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子团体一块金牌。全国有 14个单位派队参加。这意味着武术散手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 期。1997年,第8届全国运动会将金牌总数增至3块,并分设 大、中、小三个组别的比赛。2001年的第9届全国运动会将金 牌总数增至6块,将散手体重级别分为11个级别。目前,全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行业体协、解放军等三十多个单位组

建了队伍,这是武术散手发展至今最值得庆贺的大事。

1999年,为了使散手进一步规范化和突出民族特色,将散 手正式改名为:“散打”,1999年的全国比赛正式改名为“全国 武术锦标赛散打团体赛”。同时,在比赛中除保留手套、护齿和 护裆外,脱掉其他所有护具,使武术散打以一个崭新的形象出现 在体育大舞台上。

1999年,为适应散打的进一步发展,增设了全国散打青年 锦标赛。

为把武术推向市场,在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 心的领导下作了大量有益的尝试。1993年成功地运作了南北争 霸赛;为了进一步开发武术市场,1999年推出“中国功夫—— 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使中国散打的知名度大幅度得到提高; 同时,还举行了三次“搏击职业试点赛”和两次“水上搏击擂台 赛”等。中国武术市场化的道路逐渐在武协领导者们的脑海中清 晰和明确下来,总结经验和教训,开始酝酿中国武术长期、持久 的“职业联赛”。但是多年来,中国武术一直面临着资金匮乏的 局面,比赛只是拉到一笔赞助才能搞一场,没有资金就只能作 罢,因而没有什么连续性。从1995年确定“市场化”的思路到 1998年找到长期合作伙伴和稳定的资金支持,中国武术协会已 走过多年。终于,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3月25日,中国武术散 打职业联赛暨首届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 武术协会散打馆开战。来自全国6个公斤级别的120余名运动员 通过9个月的角逐,产生了中国第一个“散打王”。但是,这并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因为它的主体条件还不具备——运 动员还没有实现职业化。尽管如此,中国武术毕竟在市场化的道 路上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世界了解武术,为了让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研究 院和中国武术协会于1988年10月举办了首届国际武术节,并在 深圳首次举行了国际武术散手擂台邀请赛。来自15个国家和地 区的近60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3天的7个级别的角逐,我国派 出了5名队员参加比赛,分获5个级别的冠军。这是首次向世界 展示武术散手的风姿。自此之后,我国又于1990年在北京举办 了“迅华杯”国际武术散手邀请赛,这是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后 第一次全面检验成员国开展武术散手运动情况的活动,也预示了 散手被各国认可和接受的可喜前景,为世界武术锦标赛的设项提 供了可靠的依据。1991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一 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散手被列为表演项目。这次锦标赛共有40 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中国派出运动员参加了散 手比赛,并获得了4个级别的冠军。这是盛况空前的国际散手大 聚会,标志着散手项目确立的良好开端。在此后每两年一届的世 界锦标赛上,散手都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此外,在历届的亚洲 武术锦标赛上也把散手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8年在泰国举办 的第13届亚洲运动会上,散手也被列为正式项目,并设立了 5 个级别的金牌。我国的散手运动员在历届国际、洲际大赛中也都 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为了让更多的武术爱好 者都能了解散手,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还组织编写了 大量的国际武术散手教材,多次举行各种类型的国际武术散手教 练员、裁判员学习班,同时还派出大批的专家、教练员到各国去 推广普及散手项目,甚至帮助组建和训练所在国的国家队参加世 界各类散手比赛。通过这些,都无形中提高了各国武术散手的技 术水平。目前,世界上已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或准备开展 散打项目。散打项目现在已越来越被各国人民接受和喜爱。各洲 和各国的武术组织还通过各种形式经常举办洲际的和本国的武术 散手比赛,有的洲已把散打列为洲际武术锦标赛的正式项目。所 有这些,都为武术散打真正走向世界,进人奥运会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为使散打能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武 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是加大了散手科研工作的力度,在各直属院校和各地专 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散手科研着重从四个方面人手, 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一是生物科学对散手技术发展的指导 与应用;二是探讨了散手教学与训练的科学化问题;三是探讨散 手与传统文化、武术套路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散手发展的影响;四 是对散手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和探讨,制定出总体发展规 划。尤其是19%年,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成都组织制定的 对散手技术框架和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意见,以及全国武术散手 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的编写,标志着武术散手已初步建立起它的 体系框架。

其次是为了推广和普及武术散手运动,培养武术散手的技术 骨干,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自1989年4月在北京举办首届全 国武术散手教练员训练班以来,先后多次在各地举办过各种类型 的教练员培训班。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行业体协、各 体育院校都选派了大批的武术散手骨干参加了类似的培训或轮 训,参训人数达百人之多,使武术散手得以在全国推广和普及, 为发展更多的高水平运动队,在技术上和组织上作了充分的准 备。

其三是较为科学地制定了散手竞赛规则。自1982年制定出 了第一部武术散手竞赛规则以来,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又多次

组织专家学者,针对散手运动的规律与现状,探讨如何利用规则 的导向作用,保护散手的技术特点和正确引导技术的发展。同时 还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散手技术水平,分别制定了 1990年、 19%年等几个不同阶段的裁判规则,这样既顺应了散手运动的 发展形势,又确保了散手运动继续顺利的开展。1998年最新的 散手竞赛规则,更突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特点,为更快地把散打推 向奥运会准备了条件。

其四是加强项目的管理。为了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原国家体 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严格了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竞赛的报批 程序和批准条件,加强了对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和注册登记工作, 制定了端正赛风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措施,并 且正在着手准备建立段位制、会员制和多种竞赛体制,散手医务 监督制度也逐步得到完善。所有这些都为细化和健全项目管理工 作奠定了基础。

以上所做的一切,都标志着武术散打运动不断朝着规范化、 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浏览69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