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述
第一节名称由来
少林绝技金刚拳是少林金刚功法绝技之一。这个套路是 少林释德印法师,在“嵩山少林武术”金刚拳基础上,把冲山 炮、揽山炮、抄山炮、崩山炮、鞭山炮、劈山炮、扣山炮、栽山炮、 挑山炮、撩山炮、盖山炮、钻山炮、横山炮、扫山炮、砸山炮、挂 山炮和弹山炮17种拳法技术以及弓步、马步、虚步、歇步、仆 步、丁步、半马步、横裆步、独立步、并步、开步、震步和插步13 种步型,按照一定的原则编成套路传承下来的。因其在“嵩山 少林武术”金刚拳法基础上,增加到了 17种拳法和13种步 法,并分离了其他技术,对拳法以专攻,故名“少林绝技金刚 拳”。此外,少林金刚功法绝技包括:少林绝技金刚拳、少林绝 技金刚掌、少林绝技金刚指、少林绝技金刚爪、少林绝技金刚 头、少林绝技金刚肘、少林绝技金刚膝、少林绝技金刚腿、少林 绝技金刚臂和少林绝技金刚靠等内容。
第二节基本分类
少林绝技金刚拳按照技法形式分为拳法冲击和拳法挥击 两类。
—、拳法冲击
在少林鹰派武术中,把在短距离内利用人体上肢和躯干 的肌肉活动以及内劲的爆发力,直接打击攻击目标的拳法,称
“拳法冲击”。如:冲山炮、崩山炮、栽山炮、钻山炮、抄山炮、盖 山炮、横山炮、劈山炮、砸山炮等。
拳法冲击路线为直线,是一种捷径性的直线运动。几何学 认为:“两点间直线最短。”拳法冲击就是应用几何学的这一定 理,在短距离内如同“剑”一样向前刺出,直取对方要害部位。 如果按照“力起于腿,主宰于腰,达于拳梢”的原则,调动手臂、 胸腹部所使用的大肌肉群,配合发声助力,将会产生相当大的 冲击力,是十分危险和可怕的,往往给对方造成休克或内脏损 伤。
二、拳法挥击
在少林鹰派武术中,以肘或肩部为支点,利用手臂的肌肉 活动以及内劲的爆发力,挥打攻击目标的拳法,称“拳法挥 击”。如:损山炮、鞭山炮、扣山炮、挑山炮、撩山炮、扫山炮、挂 山炮、弹山炮等。
拳法挥击路线为弧线,是一种绕过障碍物的弧线运动。从 力学原理讲,挥击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 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打的瞬间突然收缩前臂, 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拳法挥击 就是应用这一力学原理以加大打击力度,很容易将对方打倒 或打出很远。
第三节风格特点
《少林鹰派拳谱》云:
少林金刚拳法,散招三十六式。
拳法技术十七,脚步定型十三。
结构规范严谨,动作朴实无华。 手法滚出滚入,攻防鲜明突出。
发劲凶猛有力,全凭哼哈二气。
气血运行周身,精神矍株机警。
内静犹如处女,外崩动如波涛。
发声怒似猛虎,震脚形如山崩。
贯通金刚经意,拳禅妙融其中。
第四节基本作用
—、强身健体
发展人体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综合身体素质, 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二、 防身自卫
提高人体应变能力,攻防意识和防身技术,达到防身自 卫,见义勇为之目的。
三、 培养意志
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于向困难挑战之目 的。
四、 锻炼品格
锻炼人的优良品质,净化人的思想和灵魂,树立弘扬少林 武术精神,扬我中华武功之神威的崇高思想。
五、 交流表演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娱乐、表演、交流 之目的。
第五节练习程序
第一阶段:站桩练习
练习弓步、马步、虚步、歇步、仆步、丁步、半马步、横裆步、 独立步、并步、开步、震步和插步13种步型站桩,站桩时练习 眼神八法,心念金刚经。每天早晚各练习1~2小时,每种步型 练习5~10分钟,锻炼腿部力量,磨炼人之耐性,稳定情绪,调 和气血。三个月后,练习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拳法练习
配合站桩练习冲山炮、损山炮、抄山炮、崩山炮、鞭山炮、 劈山炮、扣山炮、栽山炮、挑山炮、撩山炮、盖山炮、钻山炮、横 山炮、扫山炮、砸山炮、挂山炮和弹山炮17种拳法,继续心念 金刚经。每天早晚各练习1~2小时,每种拳法练习5~10分钟, 锻炼腿部力量,练功找劲,三个月后,练习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套路练习
单式练习,理解和掌握攻防含义,每天早晚各练习1~2小 时,每天练习一式,锻炼人的身体各部位协调性,继续练功找 劲,提高精气神,继续心念金刚经,三个月后,练习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功法练习
学习和掌握17种拳法的练功方法,每天早晚各练习1~2 小时。锻炼17种拳法的力量、速度等,掌握每种拳法的劲力形 成及发放效果,提高每种拳法的杀伤力,同时配合拳法应用练 习,继续心念金刚经,坚持苦练三年则小成,六年中成,十年大 成。
在少林鹰派武术中,拳的基本型为:四指并拢向内卷屈, 使指端顶住掌心,然后将拇指变曲内扣在食指空眼处,五指用 力握紧,腕部挺直(图2-1-1)。第一节拳部位名称
《少林鹰派拳谱》云:“拳者,屈而不伸,握固其指,团聚其 气
一齐着力,击之不散.分之不开,方为合窍之妙也。”
第二节拳攻击目标
在少林鹰派武术中,拳的攻击目标主要是人体的要害部
位,因为这些部位极易遭受打击或挤压,而致伤致残,甚至死 亡。了解这些要害部位,能够加强在格斗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并通过击打这些部位,迅速制服对手。拳的攻击目标可分为三 大部分:即头颈、躯干和四肢,具体要害部位见(图2-2-1、图 2-2-2)o
—、基本身法第三节身法与眼法
《少林鹰派拳谱》云:“身为人体之躯干,上连手臂,下连 足,顶连头颅,是人体运动之枢纽”。其基本身法包括:直身、侧 身、仰身、俯身、滚身、翻身、束身、转身和斜身九种。
- 直身
身体挺直站立,称“直身”。多用于少林鹰派拳术套路和功 法,演练前的起势或收势。
- 侧身
由直身向左或向右拧转90度,使脊柱一侧朝向对方,称 “侧身”。多用于攻防实战中需要转动身躯,调整实战姿势、攻 防距离、攻防角度,它是身法的过渡转换动作。
- 仰身
由直身使上体向后仰倒,称“仰身”。多用于对方攻击我上 盘时,来不及退步或防手,而使上体向后仰倒,以避开其攻击。
- 俯身
由直身使上体向前弯曲,称“俯身”。多用于远距离实战, 为避开对方攻击而使身体向前弯曲。
- 滚身
两脚不动,使身体向左或向右拧转滚动90度,称“滚身”。 多用于上体遭到对方攻击时,向身体两侧拧身闪躲,以避开其 攻击。
- 翻身
使身体翻转180度以上,称“翻身”。多用于攻击身后或两 侧的袭击者。
- 束身
两腿屈膝半蹲,使身体向下收缩,称“束身”。多用于近距 离实战,蹲身攻击对方。
- 转身
使身体向左或向右转体90-180度,称“转身”。多用于攻 防实战中的身法转换。
- 斜身
由直身使上体向左或向右斜转45度,称“斜身”。多用于 攻防实战中,闪躲、跨步以避开对方的攻击。
二、基本眼法
《少林鹰派拳谱》云:“眼为心之探,脑之察,全身之灵,对 方之动作,尽收眼底”。其基本眼法包括:明法、暗法、虚法、实 法、暴法、瞑法、波法、眯法。
- 明法
两眼睁大瞪圆,目视对方,察言观色,静观其变,心中有 数,称“明法”。
- 暗法
暗地里目无表情地目视对方,观察其要害之处,突然偷 袭,称“暗法”。
- 虚法
故意眼神颓丧,精神萎靡不振,麻痹对方,诱敌深入,称 “虚法”。
- 实法
眼神庄重,面部表情严肃,从容镇静,目视对方,气势压 人,称“实法”。
- 暴法
横眉怒目,面部狰狞,目视对方,不战而驱人之兵,称“暴 法”。
- 瞑法
波法双目睁大,神态庄严,环视对方,寻找战机,称“瞑法”。
两眼明目,从容机警,环视对方,乘虚而入,称“波法”。
- 眯法
两眼似睁非睁,似闭非闭,蔑视对方,神圣而不可侵犯,称 “眯法”。
弓步一、基本步型
左脚在前,屈膝半 蹲,脚尖稍内扣,右脚蹬 地挺直,脚尖外展,身体 直立,称“左弓步”(图 2-4-1);反之称“右弓 步”。
- 马步
两脚开立,略宽于 肩,屈膝半蹲,脚尖稍内 扣,身体直立,称“马步” (图 2-4-2 )
0
- 虚步
左脚在前,右脚在 后,两腿屈膝半蹲,左脚 脚尖点地,脚跟提起,身 体直立,称“左虚步”

右脚在前,左脚在 后,两腿屈膝深蹲,右 脚尖外展,臀部坐在左 脚跟上,身体直立,称 “右歇步”(图2-4-4); 反之称“左歇步”。
- 仆步
左脚在前,右脚在 后,右腿屈膝深蹲,左 腿伸直,脚尖内扣,左 手握于左脚尖,右手握 于右脚尖,向前俯身, 称“左仆步”(图2-4-
5) ;反之称“右仆步”。
- 丁步
两腿屈膝半蹲,相 互并拢,右脚跟提起, 脚尖点地,身体直立, 称“右丁步”(图2-4-
6)

反之称“左丁步”
半马步”(图2-4-7);反 之称“右半马步”。
- 横裆步
右脚横向开立,屈 膝半蹲,脚尖外展,左腿 伸直,脚尖内扣,身体直 立,称“右横裆步”(图 2-4-8);反之称“左横裆 步”。
- 独立步
左脚屈膝上提,脚 尖绷直,右腿挺直,身体 直立,称“左独立步”(图 2-4-9);反之称“右独立
半马步
并步
两脚并拢,膝关节 挺直,身体直立,称“并 步”(图 2-4-10)。
开步
两脚开立,略宽于 肩,膝部挺直,身体直 立,称“开步”(图2-4- 11)
0震步两腿屈膝半蹲,右 脚抬起,向下踩跺,与左 脚并拢,称“右震步”(图 2-4-12);反之称“左震 步”。
插步
右脚向左脚后侧退 一大步,脚尖点地,脚跟 抬起,右腿伸直,左脚向 里横扣,身体直立,称 “右插步”(图2-4-13); 反之称“左插步”。
二、基本步法
疾步
右脚向前上步,以 脚内侧击打左脚内侧,
- 并向下落步;同时,左脚 向前摆起。称“左疾步” (图2-4-14);反之称“右 疾步”。
- 垫步
- 左脚突然向上提起, 同时,带动后脚向前上半 步,称“左垫步”(图2-4- 15);反之称“右垫步”。
- 上步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右脚紧随一步,称“左上


- 退步
左脚向右脚后 迈出一大步,右脚 紧随半步,称“左退 步”(图 2-4-19); 反之称“右退步”。
- 闪步
左脚向左横向 移动一步,右脚紧 随侧移一小步,称 “左闪步”(图2-4- 20);反之称“右闪 步”。
- 跨步
右脚向右前斜 上方迈出一大步, 左脚紧随向右横向 移动一步,称“右跨 步”(图 2-4-21); 反之称“左跨步”。
- 跃步
右脚蹬地,向 前跃身跳起,并向 下落步;左脚亦蹬 地向前紧随落步, 称“右跃步”(图2- 4-22);反之称“左 跃
- 纵步
左脚蹬地,向后纵身跳起,并向下落步;右脚亦蹬地向后 紧随落步,称“左纵步”(图2-4-23);反之称“右纵步”。
- 盖步
右脚向前横上半步,使脚内侧向前,脚尖外展,称“右盖 步”(图2-4-24);反之称“左盖步”。
第三章基本拳法
第一R
- 冲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拧转 击出,拳眼向上,力达拳峰, 称“右冲山炮”(图3-1-1); 反之称“左冲山炮”。
- 损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内 拧转横向击出,拳心向下, 力达拳峰,称“右撒山炮” (图3-1-2);反之称“左攒 山炮”。
- 抄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上 拧转击出,拳心向内,力达 拳峰,称“右抄山炮”(图3- 1-3);反之称“左抄山炮”。
- 崩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拧转 击出,拳眼向上,力达拳峰, 称“右崩山炮”(图3-1-4);

图 3-1-4 反之称“左崩山炮”。
- 鞭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后拧转 横向击出,拳眼向上,力达 拳峰,称“右鞭山炮”(图3- 1-5);反之称“左鞭山炮”。
- 劈山炮
右拳从腰间从上向下 击出,拳眼向上,力达拳轮, 称“右劈山炮”(图3-1-6); 反之称“左劈山炮”。
- 扣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内 横向击出,拳眼向上,力达 拳根,称“右扣山炮”(图3- 1-7);反之称“左扣山炮”。
拧转击出,拳眼向下,力达 拳峰,称“右栽山炮”(图3- 1-8);反之称“左栽山炮”。
挑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 上拧转击出,拳心向内,力 达拳眼,称“右挑山炮”(图 3-1-9);反之称“左挑山 炮”。
- 撩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后、向 上拧转击出,拳心向上,力 达拳面,称“右撩山炮”(图 3-1-10);反之称“左撩山 炮”。
- 盖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上、向 前、向下击出,拳心向下,


达拳根,称“右盖山炮”(图 3-1-11);反之称“左盖山 炮”。
- 钻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斜上方 拧转击出,拳窝向上,力达拳 峰,称“右钻山炮”(图3-1- 12);反之称“左钻山炮”。
- 横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斜上方 拧转横向击出,拳心向上,力 达拳眼,称“右横山炮”(图3- 1-13);反之称“左横山炮”。
- 扫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后横向击 出,拳心向下,力达拳轮,称 "右扫山炮”(图3-1-14);反 之称“左扫山炮”。

- 砸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上、向 前、向下击出,拳心向上, 力达拳背,称“右砸山炮” (图3-1-15);反之称“左 砸山炮"。
- 挂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后击 出,拳心向上,力达拳根, 称“右挂山炮”(图3-1- 16);反之称“左挂山炮”。
- 弹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斜 上方翻打而出,拳心向 内,力达拳峰,称“右弹山 炮”(图3-1-17);反之称 “左弹山炮”。'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1 )0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2)
0【要点】
心无杂念。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
2-3)。【要点】气沉丹田。左冲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向前拧转击出,拳眼 向上,以腰带劲,抖腰震 臂,力达拳峰,发虎啸“ha” 音;同时右拳回收,抱于右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左 拳(图 3-2-4、图 3-2-5)
o【要点】丹田省劲,一触即发。右冲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向前拧转击出,拳眼 向上,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峰,发虎啸“ha” 音;同时左拳回收,抱于左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 拳(图 3-2-6、图 3-2-7 )

以上(4)、(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6)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右拳回收, 抱于右侧腰间,拳心向上, 左拳不变,目视前方(图3- 2-8 )
0(7)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9)。
(8)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10)o
- 损山炮单式练习
(1)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1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 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 左掌(图3-2-12)
o【要点】
心无杂念。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 内扣成“开步”,然后两腿 屈膝下蹲成“马步”;同 时,两掌变拳,抱于两侧 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 方(图 3-2-13)。
【要点】
气沉丹田。
上动不停,左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右拳向前向内拧转 横向击出,拳心向下,以 腰带劲,抖腰振臂,力达 拳峰,发龙吟“hS”音;同 时左拳回收,抱于左侧腰 间,拳心向上,目视右拳 (图 3-2-14、图 3-2-15)
o【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 发。



(5)左撞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左拳向前向内拧转 横向击出,拳心向下,以 腰带劲,抖腰振臂,力达 拳峰,发龙吟“h&i”音;同
以上⑷、(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6)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 收,抱于左侧腰间,拳心 向上,右拳不变,目视前 方(图 3-2-18)。
【要点】
气沉丹田。
童子拜佛
【要点】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 19)。
心无杂念。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20)
0
- 抄山炮单式练习
(1)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21)。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 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 左掌(图3-2-22)
o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 内扣成“开步”,然后两腿 屈膝下蹲成“马步”;同 时,两掌变拳,抱于两侧 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 方(图 3-2-23 )
o【要点】
气沉丹田。
上动不停,左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右拳向前向上拧转 击出,拳心向内,以腰带 劲,抖腰振臂,力达拳峰, 发龙吟“m”音;同时左拳 回收,抱于左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右拳(图3- 2-24、图 3-2-25)。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
(5)左抄山炮
以上(4)、(5)反复练习 49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向前向上拧转击出,拳 心向内,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峰,发龙吟“m” 音;同时右拳回收,抱于右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左 拳(图 3-2-26、图 3-2-27)
o次,然后接下式。
(6)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3- 2-28)
o【要点】
气沉丹田。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29)
0【要点】
心无杂念。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30)。
- 崩山炮单式练习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3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32)。
【要点】
心无杂念。


3)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开 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扣 成“开步”,然后两腿屈膝下 蹲成“马步”;同时,两掌变 拳,抱于两侧腰间,拳心向 上,目视前方(图3-2-33 )
0【要点】
气沉丹田。
⑷右崩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向前拧转击出,拳眼向 上,以腰带劲,抖腰振臂,力 达拳峰,发龙吟“n”音;同时 左拳回收,抱于左侧腰间, 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图3- 2-34、图 3-2-35)。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发

上动不停,右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左拳向前拧转击 出,拳眼向上,以腰带劲, 抖腰振臂,力达拳峰,发 龙吟“n”音;同时右拳回 收.抱于右侧腰间,拳心向 上,目视左拳(图3-2-36、 图 3-2-37)。
以±(4).(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上动不停,左拳回 收,抱于左侧腰间,拳心 向上,右拳不变,目视前 方(图 3-2-38)。
【要点】
气沉丹田。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 向上,左掌置于腹前,掌 心向上,目视右掌(图3- 2-39)。
【要点】
心无杂念。

(8)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40)
0
- 鞭山炮单式练习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4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42 )
0要点】
心无杂念。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2- 43)。
【要点】气沉丹田。右鞭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向后拧转横向击出,拳 眼向上,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峰,发龙吟“h6i” 音;同时左拳回收,抱于左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 拳(图 3-2-44、图 3-2- 45)。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发。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向后拧转横向击出, 拳眼向上,以腰带劲,抖腰 振臂,力达拳峰,发龙吟
“h€i”音;同时右拳回收,抱 于右侧腰间,拳心向上,目 视左拳(图3-2-46、图3-2- 47)。
以±(4).(5)反复练习 49次,然后接下式。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3- 2-48)
0【要点】
气沉丹田。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 并拢成“并步”,两拳变掌, 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上, 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上, 目视右掌(图3-2-49)
0同时右拳回收,抱 于右侧腰间,拳心向上,目 视左拳(图3-2-46、图3-2- 47)。
以±(4).(5)反复练习 49次,然后接下式。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3- 2-48)
0【要点】

气沉丹田。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 并拢成“并步”,两拳变掌, 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上, 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上, 目视右掌(图3-2-49)
0【要点】
心无杂念。
(8)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50)。
- 劈山炮单式练习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5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52 )
o【要点】
心无杂念。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心 向上,目视前方(图3-2:

【要点】
气沉丹田。
(4)右劈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从上向下击出,拳眼 向上,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轮,发虎啸“her 音;同时左拳回收,抱于左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 拳(图 3-2-54,图 3-2- 55)。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发。
(5)左劈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从上向下击出,拳眼 向上,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轮,发虎啸“间” 音;同时右拳回收,抱于右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左 拳(图 3-2-56、图 3-2- 57)。
以上(4)、(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6)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 3-2-58)。
【要点】
气沉丹田。
(7)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 59)。
【要点】
心无杂念。
(8)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60)
0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61 )
o【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62)。
【要点】
心无杂念。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 2-63)
0【要点】
气沉丹田。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内横向 击出,拳眼向上,以腰带 劲,抖腰振臂,力达拳根, 发狮吼“成”音;同时左拳 回收,抱于左侧腰间,拳心 向上,目视右拳(图3-2- 64、图 3-2-65 )
0【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发。
(5)左扣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从腰间向前向内横向 击出,拳眼向上,以腰带 劲,抖腰振臂,力达拳根, 发狮吼“成”音洞时右拳 回收,抱于右侧腰间,拳心 向上,目视左拳(图3-2- 66、图 3-2-67)。

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 3-2-68)。
【要点】
气沉丹田。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 69)。
【要点】
心无杂念。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70)
0
- 栽山炮单式练习
(1)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7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72)。
【要点】
心无杂念。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
2-73)
o【要点】
气沉丹田。


上动不停,左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右拳从腰间向前向 下拧转击出,拳眼向下, 以腰带劲,抖腰振臂,力 达拳峰,发龙吟“y矿音; 同时左拳回收,抱于左侧 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 拳(图 3-2-74、图 3-2- 75)
0【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 发。
.上动不停,右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左拳从腰间向前向 下拧转击出,拳眼向下, 以腰带劲,抖腰振臂,力 达拳峰,发龙吟“y矿音; 同时右拳回收,抱于右侧 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左 拳(图 3-2-76、图 3-2- 77)。
以上(4).(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6)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 收,抱于左侧腰间,拳心


向上,右拳不变,目视前方 (图 3-2-78)。
【要点】
气沉丹田。
(7)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 79)。
【要点】
心无杂念。
(8)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80)。
浏览2,0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