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述

第一节名称由来

少林绝技金刚拳是少林金刚功法绝技之一。这个套路是 少林释德印法师,在“嵩山少林武术”金刚拳基础上,把冲山 炮、揽山炮、抄山炮、崩山炮、鞭山炮、劈山炮、扣山炮、栽山炮、 挑山炮、撩山炮、盖山炮、钻山炮、横山炮、扫山炮、砸山炮、挂 山炮和弹山炮17种拳法技术以及弓步、马步、虚步、歇步、仆 步、丁步、半马步、横裆步、独立步、并步、开步、震步和插步13 种步型,按照一定的原则编成套路传承下来的。因其在“嵩山 少林武术”金刚拳法基础上,增加到了 17种拳法和13种步 法,并分离了其他技术,对拳法以专攻,故名“少林绝技金刚 拳”。此外,少林金刚功法绝技包括:少林绝技金刚拳、少林绝 技金刚掌、少林绝技金刚指、少林绝技金刚爪、少林绝技金刚 、少林绝技金刚肘、少林绝技金刚膝、少林绝技金刚腿、少林 绝技金刚臂和少林绝技金刚靠等内容。

第二节基本分类

少林绝技金刚拳按照技法形式分为拳法冲击和拳法挥击 两类。

—、拳法冲击

在少林鹰派武术中,把在短距离内利用人体上肢和躯干 的肌肉活动以及内劲的爆发力,直接打击攻击目标的拳法,称
“拳法冲击”。如:冲山炮、崩山炮、栽山炮、钻山炮、抄山炮、盖 山炮、横山炮、劈山炮、砸山炮等。

拳法冲击路线为直线,是一种捷径性的直线运动。几何学 认为:“两点间直线最短。”拳法冲击就是应用几何学的这一定 理,在短距离内如同“剑”一样向前刺出,直取对方要害部位。 如果按照“力起于腿,主宰于腰,达于拳梢”的原则,调动手臂、 胸腹部所使用的大肌肉群,配合发声助力,将会产生相当大的 冲击力,是十分危险和可怕的,往往给对方造成休克或内脏损 伤。

二、拳法挥击

在少林鹰派武术中,以肘或肩部为支点,利用手臂的肌肉 活动以及内劲的爆发力,挥打攻击目标的拳法,称“拳法挥 击”。如:损山炮、鞭山炮、扣山炮、挑山炮、撩山炮、扫山炮、挂 山炮、弹山炮等。

拳法挥击路线为弧线,是一种绕过障碍物的弧线运动。从 力学原理讲,挥击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 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打的瞬间突然收缩前臂, 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拳法挥击 就是应用这一力学原理以加大打击力度,很容易将对方打倒 或打出很远。

第三节风格特点

《少林鹰派拳谱》云:

少林金刚拳法,散招三十六式。

拳法技术十七,脚步定型十三。

结构规范严谨,动作朴实无华。 手法滚出滚入,攻防鲜明突出。

发劲凶猛有力,全凭哼哈二气。

气血运行周身,精神矍株机警。

内静犹如处女,外崩动如波涛。

发声怒似猛虎,震脚形如山崩。

贯通金刚经意,拳禅妙融其中。

第四节基本作用

—、强身健体

发展人体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综合身体素质, 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二、 防身自卫

提高人体应变能力,攻防意识和防身技术,达到防身自 卫,见义勇为之目的。

三、 培养意志

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敢于向困难挑战之目 的。

四、 锻炼品格

锻炼人的优良品质,净化人的思想和灵魂,树立弘扬少林 武术精神,扬我中华武功之神威的崇高思想。

五、 交流表演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娱乐、表演、交流 之目的。

第五节练习程序

第一阶段:站桩练习

练习弓步、马步、虚步、歇步、仆步、丁步、半马步、横裆步、 独立步、并步、开步、震步和插步13种步型站桩,站桩时练习 眼神八法,心念金刚经。每天早晚各练习1~2小时,每种步型 练习5~10分钟,锻炼腿部力量,磨炼人之耐性,稳定情绪,调 和气血。三个月后,练习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拳法练习

配合站桩练习冲山炮、损山炮、抄山炮、崩山炮、鞭山炮、 劈山炮、扣山炮、栽山炮、挑山炮、撩山炮、盖山炮、钻山炮、横 山炮、扫山炮、砸山炮、挂山炮和弹山炮17种拳法,继续心念 金刚经。每天早晚各练习1~2小时,每种拳法练习5~10分钟, 锻炼腿部力量,练功找劲,三个月后,练习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套路练习

单式练习,理解和掌握攻防含义,每天早晚各练习1~2小 时,每天练习一式,锻炼人的身体各部位协调性,继续练功找 劲,提高精气神,继续心念金刚经,三个月后,练习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功法练习

学习和掌握17种拳法的练功方法,每天早晚各练习1~2 小时。锻炼17种拳法的力量、速度等,掌握每种拳法的劲力形 成及发放效果,提高每种拳法的杀伤力,同时配合拳法应用练 习,继续心念金刚经,坚持苦练三年则小成,六年中成,十年大 成。
在少林鹰派武术中,拳的基本型为:四指并拢向内卷屈, 使指端顶住掌心,然后将拇指变曲内扣在食指空眼处,五指用 力握紧,腕部挺直(图2-1-1)。第一节拳部位名称
《少林鹰派拳谱》云:“拳者,屈而不伸,握固其指,团聚其 气图片1

一齐着力,击之不散.分之不开,方为合窍之妙也。”

第二节拳攻击目标

在少林鹰派武术中,拳的攻击目标主要是人体的要害部
位,因为这些部位极易遭受打击或挤压,而致伤致残,甚至死 亡。了解这些要害部位,能够加强在格斗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并通过击打这些部位,迅速制服对手。拳的攻击目标可分为三 大部分:即头颈、躯干和四肢,具体要害部位见(图2-2-1、图 2-2-2)o图片2
—、基本身法第三节身法与眼法

《少林鹰派拳谱》云:“身为人体之躯干,上连手臂,下连 足,顶连头颅,是人体运动之枢纽”。其基本身法包括:直身、侧 身、仰身、俯身、滚身、翻身、束身、转身和斜身九种。


  1. 直身


身体挺直站立,称“直身”。多用于少林鹰派拳术套路和功 法,演练前的起势或收势。

  1. 侧身


由直身向左或向右拧转90度,使脊柱一侧朝向对方,称 “侧身”。多用于攻防实战中需要转动身躯,调整实战姿势、攻 防距离、攻防角度,它是身法的过渡转换动作。

  1. 仰身


由直身使上体向后仰倒,称“仰身”。多用于对方攻击我上 盘时,来不及退步或防手,而使上体向后仰倒,以避开其攻击。

  1. 俯身


由直身使上体向前弯曲,称“俯身”。多用于远距离实战, 为避开对方攻击而使身体向前弯曲。

  1. 滚身


两脚不动,使身体向左或向右拧转滚动90度,称“滚身”。 多用于上体遭到对方攻击时,向身体两侧拧身闪躲,以避开其 攻击。

  1. 翻身


使身体翻转180度以上,称“翻身”。多用于攻击身后或两 侧的袭击者。

  1. 束身


两腿屈膝半蹲,使身体向下收缩,称“束身”。多用于近距 离实战,蹲身攻击对方。

  1. 转身


使身体向左或向右转体90-180度,称“转身”。多用于攻 防实战中的身法转换。

  1. 斜身


由直身使上体向左或向右斜转45度,称“斜身”。多用于 攻防实战中,闪躲、跨步以避开对方的攻击。

二、基本眼法

《少林鹰派拳谱》云:“眼为心之探,脑之察,全身之灵,对 方之动作,尽收眼底”。其基本眼法包括:明法、暗法、虚法、实 法、暴法、瞑法、波法、眯法。

  1. 明法


两眼睁大瞪圆,目视对方,察言观色,静观其变,心中有 数,称“明法”。

  1. 暗法


暗地里目无表情地目视对方,观察其要害之处,突然偷 袭,称“暗法”。

  1. 虚法


故意眼神颓丧,精神萎靡不振,麻痹对方,诱敌深入,称 “虚法”。

  1. 实法


眼神庄重,面部表情严肃,从容镇静,目视对方,气势压 人,称“实法”。

  1. 暴法


横眉怒目,面部狰狞,目视对方,不战而驱人之兵,称“暴 法”。

  1. 瞑法


波法双目睁大,神态庄严,环视对方,寻找战机,称“瞑法”。

两眼明目,从容机警,环视对方,乘虚而入,称“波法”。

  1. 眯法


两眼似睁非睁,似闭非闭,蔑视对方,神圣而不可侵犯,称 “眯法”。
弓步一、基本步型

左脚在前,屈膝半 蹲,脚尖稍内扣,右脚蹬 地挺直,脚尖外展,身体 直立,称“左弓步”(图 2-4-1);反之称“右弓 步”。

  1. 马步


两脚开立,略宽于 肩,屈膝半蹲,脚尖稍内 扣,身体直立,称“马步” (图 2-4-2 )0

  1. 虚步


左脚在前,右脚在 后,两腿屈膝半蹲,左脚 脚尖点地,脚跟提起,身 体直立,称“左虚步”图片3

右脚在前,左脚在 后,两腿屈膝深蹲,右 脚尖外展,臀部坐在左 脚跟上,身体直立,称 “右歇步”(图2-4-4); 反之称“左歇步”。

  1. 仆步


左脚在前,右脚在 后,右腿屈膝深蹲,左 腿伸直,脚尖内扣,左 手握于左脚尖,右手握 于右脚尖,向前俯身, 称“左仆步”(图2-4-

5) ;反之称“右仆步”。

  1. 丁步


两腿屈膝半蹲,相 互并拢,右脚跟提起, 脚尖点地,身体直立, 称“右丁步”(图2-4-

6)图片3反之称“左丁步”

半马步”(图2-4-7);反 之称“右半马步”。

  1. 横裆步


右脚横向开立,屈 膝半蹲,脚尖外展,左腿 伸直,脚尖内扣,身体直 立,称“右横裆步”(图 2-4-8);反之称“左横裆 步”。

  1. 独立步


左脚屈膝上提,脚 尖绷直,右腿挺直,身体 直立,称“左独立步”(图 2-4-9);反之称“右独立

半马步

并步

两脚并拢,膝关节 挺直,身体直立,称“并 步”(图 2-4-10)。

开步

两脚开立,略宽于 肩,膝部挺直,身体直 立,称“开步”(图2-4- 11)0

震步

两腿屈膝半蹲,右 脚抬起,向下踩跺,与左 脚并拢,称“右震步”(图 2-4-12);反之称“左震 步”。

插步

右脚向左脚后侧退 一大步,脚尖点地,脚跟 抬起,右腿伸直,左脚向 里横扣,身体直立,称 “右插步”(图2-4-13); 反之称“左插步”。

二、基本步法

疾步

右脚向前上步,以 脚内侧击打左脚内侧,

  • 并向下落步;同时,左脚 向前摆起。称“左疾步” (图2-4-14);反之称“右 疾步”。

  • 垫步

  • 左脚突然向上提起, 同时,带动后脚向前上半 步,称“左垫步”(图2-4- 15);反之称“右垫步”。

  • 上步


  •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 右脚紧随一步,称“左上 图片6 图片5图片4

    1. 退步


    左脚向右脚后 迈出一大步,右脚 紧随半步,称“左退 步”(图 2-4-19); 反之称“右退步”。

    1. 闪步


    左脚向左横向 移动一步,右脚紧 随侧移一小步,称 “左闪步”(图2-4- 20);反之称“右闪 步”。

    1. 跨步


    右脚向右前斜 上方迈出一大步, 左脚紧随向右横向 移动一步,称“右跨 步”(图 2-4-21); 反之称“左跨步”。

    1. 跃步


    右脚蹬地,向 前跃身跳起,并向 下落步;左脚亦蹬 地向前紧随落步, 称“右跃步”(图2- 4-22);反之称“左 跃

    1. 纵步


    左脚蹬地,向后纵身跳起,并向下落步;右脚亦蹬地向后 紧随落步,称“左纵步”(图2-4-23);反之称“右纵步”。

    1. 盖步


    右脚向前横上半步,使脚内侧向前,脚尖外展,称“右盖 步”(图2-4-24);反之称“左盖步”。

    第三章基本拳法

    第一R

    1. 冲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拧转 击出,拳眼向上,力达拳峰, 称“右冲山炮”(图3-1-1); 反之称“左冲山炮”。

    1. 损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内 拧转横向击出,拳心向下, 力达拳峰,称“右撒山炮” (图3-1-2);反之称“左攒 山炮”。

    1. 抄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上 拧转击出,拳心向内,力达 拳峰,称“右抄山炮”(图3- 1-3);反之称“左抄山炮”。

    1. 崩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拧转 击出,拳眼向上,力达拳峰, 称“右崩山炮”(图3-1-4);图片8 图片7

    图 3-1-4 反之称“左崩山炮”。

    1. 鞭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后拧转 横向击出,拳眼向上,力达 拳峰,称“右鞭山炮”(图3- 1-5);反之称“左鞭山炮”。

    1. 劈山炮


    右拳从腰间从上向下 击出,拳眼向上,力达拳轮, 称“右劈山炮”(图3-1-6); 反之称“左劈山炮”。

    1. 扣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内 横向击出,拳眼向上,力达 拳根,称“右扣山炮”(图3- 1-7);反之称“左扣山炮”。
    拧转击出,拳眼向下,力达 拳峰,称“右栽山炮”(图3- 1-8);反之称“左栽山炮”。


    1. 挑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 上拧转击出,拳心向内,力 达拳眼,称“右挑山炮”(图 3-1-9);反之称“左挑山 炮”。

    1. 撩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后、向 上拧转击出,拳心向上,力 达拳面,称“右撩山炮”(图 3-1-10);反之称“左撩山 炮”。

    1. 盖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上、向 前、向下击出,拳心向下,图片9图片11 图片10图片12

    达拳根,称“右盖山炮”(图 3-1-11);反之称“左盖山 炮”。

    1. 钻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斜上方 拧转击出,拳窝向上,力达拳 峰,称“右钻山炮”(图3-1- 12);反之称“左钻山炮”。

    1. 横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斜上方 拧转横向击出,拳心向上,力 达拳眼,称“右横山炮”(图3- 1-13);反之称“左横山炮”。

    1. 扫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后横向击 出,拳心向下,力达拳轮,称 "右扫山炮”(图3-1-14);反 之称“左扫山炮”。

    图片14 图片13

    1. 砸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上、向 前、向下击出,拳心向上, 力达拳背,称“右砸山炮” (图3-1-15);反之称“左 砸山炮"。

    1. 挂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后击 出,拳心向上,力达拳根, 称“右挂山炮”(图3-1- 16);反之称“左挂山炮”。

    1. 弹山炮


    右拳从腰间向前斜 上方翻打而出,拳心向 内,力达拳峰,称“右弹山 炮”(图3-1-17);反之称 “左弹山炮”。'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3

    图片17 图片16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1 )0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2) 0

【要点】

心无杂念。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

2-3)。【要点】气沉丹田。左冲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向前拧转击出,拳眼 向上,以腰带劲,抖腰震 臂,力达拳峰,发虎啸“ha” 音;同时右拳回收,抱于右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左 拳(图 3-2-4、图 3-2-5)o【要点】丹田省劲,一触即发。右冲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向前拧转击出,拳眼 向上,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峰,发虎啸“ha” 音;同时左拳回收,抱于左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 拳(图 3-2-6、图 3-2-7 )图片18

以上(4)、(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6)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右拳回收, 抱于右侧腰间,拳心向上, 左拳不变,目视前方(图3- 2-8 )0

(7)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9)。

(8)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10)o

  1. 损山炮单式练习


(1)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1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 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 左掌(图3-2-12) o

【要点】

心无杂念。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 内扣成“开步”,然后两腿 屈膝下蹲成“马步”;同 时,两掌变拳,抱于两侧 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 方(图 3-2-13)。

【要点】

气沉丹田。

  • 左摸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右拳向前向内拧转 横向击出,拳心向下,以 腰带劲,抖腰振臂,力达 拳峰,发龙吟“hS”音;同 时左拳回收,抱于左侧腰 间,拳心向上,目视右拳 (图 3-2-14、图 3-2-15)o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 发。图片21 图片19 图片20图片23 图片22图片26 图片24 图片25

(5)左撞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左拳向前向内拧转 横向击出,拳心向下,以 腰带劲,抖腰振臂,力达 拳峰,发龙吟“h&i”音;同

以上⑷、(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6)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 收,抱于左侧腰间,拳心 向上,右拳不变,目视前 方(图 3-2-18)。

【要点】

气沉丹田。
童子拜佛
【要点】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 19)。

心无杂念。

  •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20)0

  1. 抄山炮单式练习


(1)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21)。图片29 图片27 图片28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 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 左掌(图3-2-22)o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 内扣成“开步”,然后两腿 屈膝下蹲成“马步”;同 时,两掌变拳,抱于两侧 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 方(图 3-2-23 )o

【要点】

气沉丹田。

  • 右抄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右拳向前向上拧转 击出,拳心向内,以腰带 劲,抖腰振臂,力达拳峰, 发龙吟“m”音;同时左拳 回收,抱于左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右拳(图3- 2-24、图 3-2-25)。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

(5)左抄山炮
以上(4)、(5)反复练习 49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向前向上拧转击出,拳 心向内,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峰,发龙吟“m” 音;同时右拳回收,抱于右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左 拳(图 3-2-26、图 3-2-27)o

次,然后接下式。

(6)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3- 2-28)o

【要点】

气沉丹田。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29)0

【要点】

心无杂念。

  •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30)。

  1. 崩山炮单式练习



  • 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3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32)。

【要点】

心无杂念。图片31 图片30图片32

3)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开 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扣 成“开步”,然后两腿屈膝下 蹲成“马步”;同时,两掌变 拳,抱于两侧腰间,拳心向 上,目视前方(图3-2-33 )0

【要点】

气沉丹田。

⑷右崩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向前拧转击出,拳眼向 上,以腰带劲,抖腰振臂,力 达拳峰,发龙吟“n”音;同时 左拳回收,抱于左侧腰间, 拳心向上,目视右拳(图3- 2-34、图 3-2-35)。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发图片35 图片33 图片34

  • 左崩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左拳向前拧转击 出,拳眼向上,以腰带劲, 抖腰振臂,力达拳峰,发 龙吟“n”音;同时右拳回 收.抱于右侧腰间,拳心向 上,目视左拳(图3-2-36、 图 3-2-37)。

以±(4).(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 收,抱于左侧腰间,拳心 向上,右拳不变,目视前 方(图 3-2-38)。

【要点】

气沉丹田。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 向上,左掌置于腹前,掌 心向上,目视右掌(图3- 2-39)。

【要点】

心无杂念。图片38 图片39 图片36 图片37

(8)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40)0

  1. 鞭山炮单式练习



  • 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4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42 )0

要点】

心无杂念。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2- 43)。

【要点】气沉丹田。右鞭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向后拧转横向击出,拳 眼向上,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峰,发龙吟“h6i” 音;同时左拳回收,抱于左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 拳(图 3-2-44、图 3-2- 45)。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发。

  • 左鞭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向后拧转横向击出, 拳眼向上,以腰带劲,抖腰 振臂,力达拳峰,发龙吟

 

“h€i”音;同时右拳回收,抱 于右侧腰间,拳心向上,目 视左拳(图3-2-46、图3-2- 47)。

以±(4).(5)反复练习 49次,然后接下式。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3- 2-48)0

【要点】

气沉丹田。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 并拢成“并步”,两拳变掌, 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上, 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上, 目视右掌(图3-2-49)0

同时右拳回收,抱 于右侧腰间,拳心向上,目 视左拳(图3-2-46、图3-2- 47)。

以±(4).(5)反复练习 49次,然后接下式。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3- 2-48)0

【要点】图片42 图片43 图片40 图片41气沉丹田。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 并拢成“并步”,两拳变掌, 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上, 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上, 目视右掌(图3-2-49)0

【要点】

心无杂念。

(8)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50)。

  1. 劈山炮单式练习



  • 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5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52 )o

【要点】

心无杂念。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心 向上,目视前方(图3-2:图片45 图片46 图片47 图片44

【要点】

气沉丹田。

(4)右劈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从上向下击出,拳眼 向上,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轮,发虎啸“her 音;同时左拳回收,抱于左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 拳(图 3-2-54,图 3-2- 55)。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发。

(5)左劈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从上向下击出,拳眼 向上,以腰带劲,抖腰振

臂,力达拳轮,发虎啸“间” 音;同时右拳回收,抱于右 侧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左 拳(图 3-2-56、图 3-2- 57)。

以上(4)、(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6)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 3-2-58)。

【要点】

气沉丹田。

(7)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 59)。

【要点】

心无杂念。

(8)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60) 0

  • 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61 )o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62)。

【要点】

心无杂念。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 2-63)0

【要点】

气沉丹田。

  • 右扣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右拳从腰间向前向内横向 击出,拳眼向上,以腰带 劲,抖腰振臂,力达拳根, 发狮吼“成”音;同时左拳 回收,抱于左侧腰间,拳心 向上,目视右拳(图3-2- 64、图 3-2-65 )0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发。

(5)左扣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翻, 拳心向下,屈臂横于腹前; 左拳从腰间向前向内横向 击出,拳眼向上,以腰带 劲,抖腰振臂,力达拳根, 发狮吼“成”音洞时右拳 回收,抱于右侧腰间,拳心 向上,目视左拳(图3-2- 66、图 3-2-67)。图片52 图片53 图片50 图片51

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收, 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向上, 右拳不变,目视前方(图 3-2-68)。

【要点】

气沉丹田。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 69)。

【要点】

心无杂念。

  •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70)0

  1. 栽山炮单式练习


(1)起势

两脚并拢成“并步”, 两手置于身体两侧,身体 直立,全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 3-2-71)。

【要点】

思想集中,做三呼三 吸吐纳术。

  •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手置于 胸前,掌指向上,右掌置于 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左掌 (图 3-2-72)。

【要点】

心无杂念。

  • 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脚横向 开立,略宽于肩,脚尖稍内 扣成“开步”,然后两腿屈 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 掌变拳,抱于两侧腰间,拳 心向上,目视前方(图3-

2-73)o

【要点】

气沉丹田。图片54 图片55图片57 图片56

  • 右栽山炮


上动不停,左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右拳从腰间向前向 下拧转击出,拳眼向下, 以腰带劲,抖腰振臂,力 达拳峰,发龙吟“y矿音; 同时左拳回收,抱于左侧 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右 拳(图 3-2-74、图 3-2- 75)0

【要点】

丹田省劲,一触即 发。

  • 左栽山炮


.上动不停,右拳前 翻,拳心向下,屈臂横于 腹前;左拳从腰间向前向 下拧转击出,拳眼向下, 以腰带劲,抖腰振臂,力 达拳峰,发龙吟“y矿音; 同时右拳回收,抱于右侧 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左 拳(图 3-2-76、图 3-2- 77)。

以上(4).(5)反复练 习49次,然后接下式。

(6)罗汉抱拳

上动不停,左拳回 收,抱于左侧腰间,拳心图片58图片59

向上,右拳不变,目视前方 (图 3-2-78)。

【要点】

气沉丹田。

(7) 童子拜佛

上动不停,左脚向右 脚并拢成“并步”,两拳变 掌,右掌置于胸前,掌指向 上,左掌置于腹前,掌心向 上,目视右掌(图3-2- 79)。

【要点】

心无杂念。

(8) 收势

上动不停,两掌分别 下落,置于身体两侧,目视 前方(图3-2-80)。

 

 

 

 

浏览2,02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