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速度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剌激快速应答的能力。反应速 度主要取决于人的感受器和其他分析器的特征及中枢神经系统 与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遗传因素对反应速度影响较大, 因此,在训练实践中,反应速度通过后天训练提高的幅度较小。 由于运动员对不同种类信号反应时间长短有所区别,训练实践 中一般按照不同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评价运动员对某种信号的 反应时。如短跑、跨栏等项目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主要接受 听觉信号,拳击、散打、跆拳道等徒手格斗对抗类项目主要针 对视觉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散打比赛中运动员的反应速 度,主要是针对对方运用的拳、腿、摔技术动作做出相应的攻 防反应的速度口习。

散打运动是以反应快、进攻准确性高为显著特点的运动项 目。同时,散打运动又是一项激烈的两人对抗性运动项目。在 正式的比赛中,散打运动员在对抗中都是凭借个人反应快和动 作准确性高取得一次次得分。尤其是在散打比赛规则修改之后, 新规则降低了抱摔动作的得分,增加了拳法、腿法的得分点, 这一改革对散打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和动作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加强散打运动员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提高运动员 的反应速度和动作准确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除去先天遗传因素、训练中针对特定信号剌激的训练,运 动员的体能好坏对反应速度也有一定影响。体能消耗严重、出 现疲劳现象时,运动员对同一技术动作的反应速度相比体能充 沛时应该会有所下降。反应速度的评测主要通过测定反应时, 即测定运动员对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时间的长短,可在实验室进 行测试,也可运用其他简易的方法在不同的室外场所进行。

动作速度:动作速度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动 作的能力。动作速度是动作技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包括动 作的击打速度、动作的蹬伸速度、动作的挥摆速度及单位时间 内连续完成某个动作时的重复次数。动作速度主要受技术动作 合理性、快速力量大小、柔韧性好坏、心理等因素制约。从散 打技术构成类别角度分析,散打运动中动作速度包括拳法动作 速度、腿法动作速度、摔法动作速度;从技术包含动作多少角 度,可以分为单一动作速度、组合动作速度等。

散打比赛中动作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具体包括以 下几点。第一,技术动作规范性、熟练性。散打运动中技术动 作较多,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有严格的技术要领、发力顺序、发 力原理等,只有正确按照技术规范练习,才能牢固掌握动作, 这是动作速度提高的基础。在动作规范前提下,通过空击练习、 打靶练习、模拟练习等方法,多次重复,强化动作意识,逐渐 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由动作的泛化、分化阶段逐渐过渡到动 力定性阶段,动作更加标准、规范、熟练,相应的动作速度自 然会提高。第二,快速力量大小。技术动作完成最终是靠肌肉 收缩做功完成,肌肉快速收缩能力是保证技术动作完成的重要 条件。第三,柔韧性。运动员柔韧性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 作幅度和肌肉收缩,主要通过对技术动作质量和肌肉快速用力 的影响,进一步制约动作速度快慢。第四,心理因素。散打比 赛中,尤其是高水平比赛中,运动员容易过度紧张、自信心不 足,从而在合适的时机来临时犹豫不决,技术动作出现变形, 减慢动作速度。动作速度评测可以通过连续多次完成同一动作 的时间计算出平均的单次动作速度。

C.移动速度。移动速度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 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在训练实践中,通 常用人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时间表示。移动速度包括加速能力、 最大速度、速度耐力三个部分。移动速度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单 个技术动作的幅度与动作频率,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动作周期 数和每一个动作周期在特定运动方向上的位移幅度,因此这两 个因素状况的改善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组合是移动速度提高的 关键。散打运动中,步法移动速度至关重要,任何技术动作都 是借助步法作用于击打目标的,其速度快慢将决定技术动作运 用的成功率。特别是在每局比赛的中后阶段,运动员伴随体能 大量消耗,步法移动速度减慢,但速度耐力好的运动员优势便 会显现。

协调灵敏素质:协调素质指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不同器官协 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协调能力是运动技术形成的重要 基础,空间定向能力、节奏能力、本体感知能力、平衡能力等 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学习掌握技术动作的 重要基础。从运动技能来讲,运动员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是有 机体按照技术动作的时间、空间、节奏等要求进行练习的结果。 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了解动作的关系,具备较好的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是发展动作技能的必要条件。通过协调能力的培养, 可使运动技能储备增多,使大脑皮层间的暂时神经联系加强, 加速教学进程,减少时间与精力的消耗。为了使运动员更好更 快地增强运动技能,必须首先从协调能力入手。苏联运动生物 力学专家拉托夫经过研究指出,完成动作的成畋主要取决于肌 肉工作的协调性,而不是肌肉力量,强调运动员出现的错误有 95%是肌肉协调性不佳的结果。

在进行协调能力练习时,要与散打竞技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使发展协调能力的练习效果与专项效果相 一致。在协调能力练习中练习的手段和方法要经常变换,这样 有利于提高和改善运动员各肌肉的机能。在发展运动员协调能力练习以前,应注意尽可能地消除运动员在做复杂练习中的紧 张与恐惧心理。进行运动员协调能力练习时,应根据不同训练 的特点安排。一次训练中发展协调能力的练习应安排在课的前 半部分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的状态下进行。在神经系统的综合 控制下,协调能力可分为肌肉协调、动作协调;根据协调能力 与运动项目关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专项协调 能力。协调能力评定主要采用专家评价方法。

灵敏素质指在突然变换条件情况下,运动员改变身体运动 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能力。灵敏素质是一种综合素质,是 速度、柔韧、力量等素质的综合反映。灵敏素质分为一般性灵 敏素质、专门性灵敏素质,主要受平衡能力、速度、力量和协 调能力影响,因此可通过改进上述几项素质提高灵敏素质。

评定灵敏素质要根运动项目特征予以安排。对带有跑动距 离的项目,可以运用T形跑、十字变向跑、折返跑等进行测试; 对不涉及跑动距离的项目,多采用综合性障碍跑等进行评测。 一些对抗性项目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除了重视力量、速度等身 体素质的训练以外,也非常重视灵敏性的提高。灵敏性是综合 素质的体现,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术语虽然 被广泛地应用到体育科学中,但是对灵敏性还没有一个确切的 定义,灵敏性的测定方法和训练方法还存在争议。

散打运动项目制胜规律为“快全连变”,它和灵敏素质有着 密切的关系。其中“快”是核心,包括单个动作的速度快、动 作间的衔接快、反应速度快、对对手的意图反应快、攻防转换 快、进入状态快、移动快等,它体现了灵敏素质中对速度的要 求。“变”是制胜的关键,它主要表现在灵活多变、虚虚实实、 真真假假,主要体现在技战术的变化上,其内涵包括技术上的 变、战术上的变、各局各回合的变等。此外,变还体现在积极 主动,创造机会,诱敌反击和控制距离、节奏、时机等方面, 它体现了散打灵敏素质中对运动员根据对手的技术动作和战术 意图做出的在身体姿势、动作以及动作速度和方向改变的要求。 “连”是制胜的根本,主要体现在动作的连贯和动作间衔接的连 续性上,其内涵包括单个动作内部的连贯,以及动作与动作间 的连续、连贯等,它体现了散打灵敏素质中对协调性的要求。 在实战中三者并不是单独作用,而是一个整体,互相影响、相 互促进,三者共同作用体现了散打项目对灵敏素质具有很高的 要求。另外,“全”包含技战术全面、熟练,它是克敌制胜的基 础。动作技能的储备数量和熟练程度也是对散打运动员的灵敏 起着较大影响,因此“全”也是提高散打灵敏素质的一个重要 因素。散打项目依据项群理论属技能主导格斗对抗性项目,动 作结构特点是变异组合多元动作结构,是一个开放式运动项目, 运动员所处的环境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博弈双方博弈过程不 断变化,需要根据对手的技战术行为意图来进行反应、判断和 选择,因此散打对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有较高 的要求,体现了散打灵敏素质中对运动员认知能力方面的要求。 从项目的制胜规律可以看出灵敏素质在散打运动中有着重要的 作用和地位。

浏览1,1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