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 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 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哉?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 不崩。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则无精 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 精交结,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 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有 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人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 火,气亦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 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 以养心养神为切。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 “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 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盡饭可也,再求饱 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 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
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 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 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 得明辨以晰者而细言之也。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 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 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功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 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 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浏览1,7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