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王”李小龙的三大技击术,除了截拳道和自卫术 外,就是二节棍,这种看似“小玩意”的器械虽不锋利,但运用 起来竟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勇猛威力,且打击、刺戳、格挡、绞 夹和拳打脚踢尽可发挥。这是一种精简实用的奇门兵器,它短 小精悍、强劲有力,熟悉后亦如两臂暴长,如虎添翼。

据李小龙所示,二节棍在不用时,可将二节叠在一起插在 腰间,并在衣服的掩盖下,而从外表看不出来,可说是防身的 绝佳器械。有时也可以将两节叠在一起拿着当短棍使用,亦可 以拿着任何一端使用。其全长为72厘米,当然也可根据身高 和臂长而增减尺寸。

李小龙在使用二节棍时,往往是如狂风扫落叶般的运行 如飞,所向披靡,故为突破重围的最佳兵器。它不但可以攻击 对手的上三路与中盘要害,而且对下三路的攻击也尤为厉害, 凡被击中者无不疼痛难忍,终至倒地不起,并失去抵抗能力。 此外,它还可以绞夺对方的器械。并由于其技法简单易学,故 人人皆可自学成功。

奉为艺之源七毫不例外,二节棍的技法和截拳道奉理 是相的,也就是说,它和截奉遇的关京也是相辅相成 的。学习二节棍,如果有奉术根底,则成效更速。

——李小龙

图片1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架式正确,招势才会有用。可是学 习二节棍的人往往一招未完便急忙跳到第二招上。这样做实 在是有害无益。一般情况下,挥出棍后都必须走回原来的位 置。在练习速度时,也不能忽略动作的准确性。且你的手可一 边挥动,双脚也应不停地变换步法。还请勿忘记,架式完美才 能打出理想的招势,当你使用下一招时,必须保持全身的平 衡,以免被对手利用。而且由于学习初期较难控制二节棍,且 容易造成误伤,所以习者务必小心谨慎,循序渐进,切勿操之 过急,并要注意握紧器械,以免脱手飞出伤人或撞碎物品。

李小龙的二节棍表演神乎其神,所有见过他表演的影评 家和武学行家,均叹为观止。特别是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 所表演的二节棍,足以证明其威力之大,它忽左忽右、忽上忽 下,随心所欲,挥洒自如,无论劈、扫、弹、抽都飞腾翻跃,大有 令对手防不胜防之感。据当时影评家说,光看李小龙表演的二 节棍,便已够票值,但二节棍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实用,且它的 技法简单易学,而且当熟悉二节棍的基本动作后,习者可不妨 象李小龙那样闭着眼或在暗室里练习,以便对圆形的动作及 手的位置和时间估计取得切身的感觉。

在实战中,李小龙常用的二节棍技击法如下。


  1. 格挡抽击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图859),李小龙在等待对手先 发起攻击,当对手挥匕首攻来时,李小龙先用二节棍的前端去 猛击对手的手腕(图860),并将其匕首击落(图861);然后右 手将二节棍中的一节松开,并抽向对手的头部(图862),将其 击昏或击伤。

 

动作要领:击打手腕要及时,抽击头部要迅速、准确、连 贯、有力,才可收制敌之效。在本招法中,还要准确判断时机和 距离,切不可让对手有可乘之机。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求 速战速决。而且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要尽力避免因疏漏而出 现空当,反为敌所利用或给敌以喘息之机。但据李小龙所说, 抓住打击的时机也是反击得以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有力打 击的诀窍。但同时亦要对自己的能力有必胜的信心,否则即使 能掌握正确的时机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拳手。在搏斗中,还 要学会耐心等待,不要击打那种打中对手也不会有多大效果 的技法,以免浪费精力。而且在向对手发起猛烈攻击之前,就 十暑先将对手逼至困境或进入圈套,当对手陷入困境后,你再发 壬也足以致命的打击来。

2-弹击

图片2 图片3

运用方法:由戒备势开始,李小龙在等待对手先做动作, 疾当对手持刀或空手冲来时(图863),李小龙速将夹在腋下的二节棍迅猛弹出,去重创对手的面部(图864),攻其以措手不 及,并将其击昏或击倒在地。
3-扫击动作要领:弹击要快、要准,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对 手躲过我方之二节棍时,可再对准其中盘空当猛踹一脚,将其 制服°而且只有弹击连贯、凶猛,才能制敌于IS间。据李小龙 所说,本招法在你第一次运用时可能是没有力量的,但是如经 常地进行练习,这种技法可具有很强的力量和很高的实用价 值,故深受李小龙的青睐。

运用方法:当对手 持刀或空手冲来时(图 865),李小龙可将置于 臂后的二节棍快速横扫 向对手的头部(图866、 图867),将其击昏或击 倒在地(图868)。

 

动作要领:攻击时,要将左手迅速松开,且使二节棍出其 不意的打击对手。身、步亦要协调有力,当然亦可配合叫喊声 去攻击对手。而且据李小龙所说,运用此招法时须有不畏强暴 的勇敢精神,即在精神和气势上要先压倒对手。否则,这套技 法即使练得再熟练,也是无济于事的。另外,为了迷惑对手,还 要不断地变换自己的步幅,且以娴熟的步法尽可能地逼近对 手进行致命反击,但须动作协调、快速、准确、及时,才可收制 敌之效。一个优秀的拳手渚可由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攻击,并 能保持良好的平衡。此技法在攻击时无须做任何准备动作,它 只是拳心朝下,运用二节棍迅速打击对手的头部即可,因此可 谓技法简捷、实用、凶狠。

  1. 弹击拳打


运用方法:当对手持刀或空手冲来时(图869),李小龙可 将置于臂后的二节棍迅速弹出,去攻击对手的面部要害(图 870),攻其以措手不及。然后,李小龙可再将右手反背拳连续 攻向对手头部(图871),将其击伤或击倒在地(图872) 0

 

动作要领:据李小龙解释,二节棍的技击动作亦与匕首相 仿,但是威力却要比匕首要强得多。因为它可长、可短、可抽、 可弹、可扫,亦可混合不同的技击动作,以便一招接着一招,迅 捷而又圆滑地变化万千,使对手防不胜防,而绝非匕首的单纯 的刺、削动作;而且右拳攻击亦要连贯、准确、有力,以便促成 致命的攻击。本招法对于那些不采取防御措施,而一味前冲的 对手将是最好的打击手段,因为对手的头部正好暴露出来。而 且有时你必须调整身体的角度,以便及时发现对手的破绽并 乘机反击对手。

  1. 扫击旋踢


运用方法:当对手持刀或空手冲来时(图873),李小龙可 将置于臂后的二节棍快速挥起,并去重击对手的头部要害(图 874);然后,李小龙可抓住战机,并再抬起左脚(图875),用一 记迅猛的旋踢腿将对手击昏或击倒在地(图876)。

 

动作要领:抽击头部要迅速、果断、猛烈,旋踢腿攻击要连 贯、平稳、准确、有力,才可有效地重创对手。在此,李小龙将二 节棍置于背后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隐蔽,并能出其不意的打击 对手。据李小龙所说,由于这一招法借助了身体与步法前冲的 惯性,因此使攻击的力量大为增强。而且在攻击时,你还必须 研究对手以避其所长,攻其所短;如果对手擅长躲闪,那么你 就应在攻击前就采用紧逼、或欺骗来打乱其躲闪的方法与动 作节奏。换言之,打击的方法应视对手的破绽与防御形式而 定,或者在攻击时首先估计到对手可能做出的反应。这样,一 旦在时机来临时,便可重创对手。

  1. 格挡侧踞


运用方法;当对手持棍攻来时(图877),李小龙可速用二 节棍予以格挡(图878),同时将右手中的一节向下缠绞敌棍 端(图879),然后可再抬起右脚,并用一记侧踹腿去重创对手 的中盘空当(图880),将其踢伤或踢倒在地。

 

动作要领:格挡要快,要用巧力;缠绞敌棍要及时,以防其 抽回;侧踹攻击要连贯、有力而不失时机。据李小龙所说,侧踹 腿攻击时的攻击力,是由踢击之前猛然呼气发力并扭腰展髓 所产生的,而且此技法需要天天练习,直到掌握了其中的诀 窍,即在攻击时能毫不犹豫地形成一个平稳、快速、强劲、准确 而连贯的整体动作。在实战中运用本招法时,要充分借助腰腿部大肌鲜作高速扭转的力量去打击对手,从而一招制敌。

  • 闪避绞颈


运用方法:当对手攻来时(图881),李小龙可速向其左后 方进步闪避(图882),同时抬起左脚并猛力踹向其膝关节(图 883),并将其踢跪在地;然后可速用二节棍绞夹其颈部

动作要镣:进步闪避要快,闪 避的幅度要恰到好处,左脚攻击 要连贯、准确、有力,绞夹颈部要 凶猛。

第四节持械搏击的注意事项

据李小龙说,截拳道的器械搏击法另有两点与其他门派 同类器械不同:持棍时左手至右手之间的距离甚窄,这是因为如两人同持相同长度的棍时,握位窄的那个人便等于持了一 支较长的棍在手了。此外,在使棍时棍尖所震出的“棍圈”愈小 愈好。所谓“棍圈”,就是棍尖在震动时所形成的一个圆弧形的 影像。一般的门派均认为所划出的棍圈愈大愈能显示出使棍 者的功夫和劲力,而截拳道则相反。其道理在于本门以“中线 直入,一点取胜”为中心点,也就是“圈子愈小则所行的时间必 愈短”,“所行时间愈短则当然愈紧密气 而且,“圈子或者说动 作的幅度愈大则愈可能给敌人在自己的圈子内突入的可能性 就愈大”。截拳道甚至连“圈子"都不要广因为点便是最小的圈 子”,亦只有“点”才没有内圈(即圈子以内中空的弛方)。故能 比最小的圈子还要小的便只要一点了。所以说,圈愈大则愈易 被对手在我内圈而入,而圈愈小则愈易由对手内圈之中“一点 直入”,一举而攻破对手的防线。此为李小龙武坛生涯不传之 秘,更是经验之谈。

据李小龙说,虽然在表演或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 各样的离奇怪兵器或五花八门的招势,但在实际搏斗时真正 可使用出来杀伤对方的攻势是有限的,其它绝大部分的所谓 “招势"根本在双方拼命搏杀时可以说绝对派不上用场。因此, 短棍技术和二节棍技法虽然只有极简单的几节攻守动作,但 却已尽数归纳了如何应付各种兵器的特性以及其来自上、中、 下路攻击的可能性。故此只要能熟练地掌握上述有数的几种 攻势或器械,即可无须顾虑任何手持兵器的敌人了.

在截拳道拳术及器械运用中的法度,均是凭着本身感觉 以“随敌之变而变”,“以无招胜有招"的崭新观念为原则。故拳 术中有“实战对抗法”,棍术中有“搏击法”,这就是要拳手循着 这种观念练习一种“活的攻守方法”,以应付任何情况之下的 攻击动作。但是对器械而言,在练习时就须佩带防护服,理由 是棍乃利器,假如需要动用棍以作对敌的话,即是说双方已到 了拼命的阶段,在此情况下,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故棍法一出 即须取命,已再无变化可言。否则只要有半秒钟的差迟,送命 者往往已非对手而是自己。故截拳道中的器械运用之法门,均 是抓住战机,以快打慢,以攻为守。而且如能将几招棍法用以 应付任何环境之攻势并锻炼至极端纯熟,,使之变成“习惯性反 应"的境界,因此只要对手手中器械一幌,我方早已于电光石 火之间抢先出击,一招即了,如此方为搏击之最高法门。

据李小龙说,截拳道的器械之搏击法虽只有几种攻守之 法,但每招各有不同攻效,以及应付各种不同器械的招势。这 是因由拳法的运用而产生的缘故,故与拳法中的招势大同小 异,并且更近拳艺之要旨而又比拳艺之法更狠。另外,练习截 拳道之器械最注重身形与马步的配合,因为李小龙多运用此 去对付对手的长器械,故有许多换步之法。此是与拳术略有迥 异是之处。特别是在每种器械的最后几个动作中,均是截道器 械搏击法中最精彩的部分。

图片4

截拳道实战技术的教学与训练

李小龙说过:“欲解截拳道——个人必须舍弃一切思想、 形式与派别,甚而尤需抛却何者不是截拳道之理想了因此,自 由客观无束缚,是深入探求截拳道的思想基础。但一段时间 来,国内一些截拳道所谓的宣传者的宣传方法,不仅对截拳道 的传播、介绍、发展无所助益,反而更加深了爱好者对截拳道 功夫的误解。他们在对截拳道的宣传过程中,喜欢致力于介绍 某招某势或某种打法为截拳道,从而在无意之中为截拳道固 定了一种形式。其实,他们介绍的所谓截拳道,无非是从李小. 龙电影表演的武术动作中摘取的片断或者将李小龙常用的一 些腿法、拳法技术作一些简单的组合而已。截拳道不是形式的 具体化,无所谓是与不是可言。所以,他们宣传的截拳道只能 说是与截拳道武术实用观相符的有限代表技巧,只是李小龙 本人在截拳道武学指导下创造有适于其自身的外在表达手 段,而根本不能代表全部。 ’

李小龙在教学时,最敬重古代大教育家孔子那流传千古 的因材施教教学法,他在实践中采取的正是这种适于充分发挥个体智慧和潜质的方法。因为他认为广我们每不人的体质 和思想都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适宜自己的正确 拳法,而且我所说的正确拳法,意思是某人所适宜的最有效的 技术。而我们只要找出他的专长、便可改进这些技术。”实践证 明,李小龙的这种训练方法是与个性相适应,且符合人们认识 客观事物的规律的。而且在训练中,还需善于发现问题,因为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拳手得以不断进步和发现、发展自我 的关键所在。就这样,截拳道尊重每个习者的自我特性和区 别,并根据各人不同特点和区别做出合乎本人情况的分析和 指导,而且在带助每个习武者突出自己的特质、优点和尽展其 所长的同时,应使每个习者朝向自己成功的方向无所限制的 迈进。这实质上正是李小龙提倡的“绝非强调整体之某一面的 发展”,而是“整体的发展以及整体之每一面才是”的武术整体 训练目标的体现。

截拳道的教学与训练方法的具体内容有:截拳道的教学 方法、截拳道教学的不同阶段与任务、截拳道的技战术训练、 截拳道的身体素质训练、截拳道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等。

第一节薛拳遵的歌学方法

在截拳道中,当李小龙对一组初学者进行技击训练时,均 要求自己应当明确指导原则和安全规定以及进行武术教学的 方法等。而对一组初学者进行早期阶段训练,指导原则之一就 是要屋可能地排除人为所造成的伤害事故。而决不能在训练 馆内或擂台上滥用那些有损对方的不符规则要求的技术。而 且根据学员的体重、接受能力、技术水平和年龄进行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进行武术技击知识与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练员还要 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区别对待两者的关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 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和蔼、刺激等各种语言进行技术教学。 同时,作为一个教练员还要多用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方法去激 发拳手的求知欲望,决不可凭借批评的方式强制拳手学习,这 样才算合乎李小龙教学的基本要求。另外,做为一位教练员还 应该有制定有效的计划和监督管理年幼的和年长的拳手进行 训练的能力,教练员还应该把自己更多的武术技术和战术知 识传授给自己的队员。同时教练还应注意拳手的晋升和成长, 特别是要由初级水平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截拳道的教学方法有:准备与整理活动、讲解与练习、示 范及安全因素等。

(一)准备与整理活动

在截拳道中,淮备与整理活动是李小龙在每次拳击教学 课中都不能忽略、不能轻视的两个部分,但各部分的任务与内 容是相同的。

1-准备部分

其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把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 意力,明确教学与训练课的内容要求,激发和调动他们学习的 积极性,使他们振奋精神,精力充沛而又活泼地开始该堂课的 学习和训练,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作好上课的准备,为学习基本 教材作好充分准备。截拳道训练的准备活动的内容,除了简明 扼要地说明该次课的内容与要求,并检查护齿、护裆、拳击手 套以及辅助训练器材外,还要进行一些集中注意力和激发学

 

生情绪的练习。也可结合专项技术要求,作一些运动量较小的 游戏,以使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特别 要加强踝、腕等脆弱关节肌肉群的练习。同时选择的训练内容 既要有针对性,同时又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以便达到培养拳. 手具有正确姿势之目的。

据李小龙说,准备活动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该次课主要任 务的完成情况。它对增强拳手体质,尽快掌握技击知识、技术、 技能以及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 一名技击教练,要重视和加强该部分的教学,绝不能认为只是 活动一下身体而放松或忽视这一部分的练习•

2-整理活动

其任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结束拳击或技击术教学和训 练活动,使拳手从生理上、心理上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 态,整理活动的内容可根据该次课的性质选择一些逐步降低 运动负荷的练习。如轻松自然运动和两人一组的放松按摩、淋 浴或蒸汽浴等。

在截拳道的实际教学中,也应重视这方面的练习,不能忽 视它,更不能因故挤掉它。否则,将会造成疲劳积累、肌肉僵 硬、活动失调等不良后果,以至严重影响训练课的效果和质 量。这不能不引起拳手及教练员们的注意。

(二)讲解与练习

在截拳道或任何一门技击术中,拳手学习打斗技能在很 大程度上要受到教练对拳击技术明晰的解释和引人入胜的示 范动作的影响。下面几点可能会对截拳道教学者解释其技术 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在此之前须先了解李小龙在生前列出

图片5

的几点关于讲解教学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 .讲解时的注意问题


(1) 教材要适宜:在截拳道教学中,教练要选择和调整教 材,使之适合于拳手的实际水平,并抓住教材的难点和关键处 进行讲解。

(2) 讲解要清晰:在实践中,就某些教练员而言,在讲解时 通常讲得太快,使人难以听明白,这是不可取的而应该放慢 讲解的速度,言简意明,让拳手听清、听懂所讲的每一句话。

  • .讲解的方法


(1) 首先,李小龙要求教练员要列出提纲和进行备课。这 样教练员就能默记在心,上课时可逐条讲解,并使表达有条不 紊。

(2) 要求教练员讲解时要精。由于.拳手初学时心情很迫 切,而恨不得一开始就进入学习技术阶段,故对教练冗长的讲 解不感兴趣,所以作为一个教练员在讲解时应语言简洁;明 快;切忌罗嗦。要始终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这才是李小龙教 学的正确途径,

(3) 教练员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教练 员应清楚地知道要将技击原理包含于他要教的任何技术中, 他必须按照先后顺序,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 原则,简明扼要地选择几个理论观点,并随着截拳道技击技术 的深入加以贯彻。而且,李小龙曾说过广如果教练的训练目的 是明确的,并且拳手都很信赖他们的教练,那么,这些拳手的 学习将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4) 教练员在教学中还要本着适应性的原则,在截拳道的 教学与训练中,如果一组或个别学生不能理解教练所解释的 理论,而教练员仍重复赘述时,那么学生将会逐渐产生逆反心 理。这时教练或许要在地板上或黑板上利用图片加以说明(这 是李小龙所惯用的*教练员必须承担这一责任,那就是如果 他的队员仍不理解他所讲授的要点时,他必须及时调整他所 讲的内容或方法,直到拳手全部清楚明了为止。

(5) 教练员必须在学生精力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兴奋 性最适宜的情况下传授新的技击技术。因为,此时虽有一些与 之无关的信息是很有兴趣的,但拳手亦不会因此而分散注意 力,并影响训练效果。

(6) 教练员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信以为明,而全 盘照搬,而应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有选择地加以借鉴和 介绍,以免贻误他人,而违背了李小龙的教学原理。

(7) 教练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切合实际而富有创 造性的,而不应强制拳手去做什么,不去做什么,而要善于发 现和培养每个拳手的个人特长,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 法。另外,当拳手正在进行训练时,教练员还应该果断地让他 停下来及时矫正他们在训练所出现的共性错误。

(三)示范与训练

李小龙曾对记者说过广一次正确而形象的示西,对进行 简明扼要的口头描述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且教练的 准确示范动作可使拳手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获得动作的概 貌,另外还可提高拳手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 训练和学习。因此,示范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的 好坏。”所以,李小龙为了能使拳手较清楚地观察示范的动作, 并突出示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而列出了教练员在

 

示范中应注意的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借鉴和运用 (但不是照搬)。

  1. 合理选择示范位置


在截拳道的教学中,一般来说,教练员的位亶可选择在横 队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上;如果学生人数较多时可站成三、四 排横队,但此时应让前一、二排学员坐下或蹲下,以便使后面 的学员能清楚地看到教练的正确示范。或者让前一排学员向 前走几步然后再向后转过身来,教练员则站在中间的空地位 置上进行示范,亦可让学员坐或站成一个圆圈形,教练则站在 中心位置进行示范。总之,李小龙选择位置的原则是,让所有 学生都能看清教练的示范动作,同时教练也要能随时观察到 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此亦是截拳道教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1. 教练员正确运用示范面


在实践中,示范面的运用包括:镜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 示范等。在截拳道教学中最好采用镜面示范,但并非绝对,就 一般而论,凡是身体侧向进行的动作,可作镜面或背面示范; 凡是身体正向行进的动作,可作侧面示范。而且为了让学生看 清楚动作各部位的要领,虽是同一动作,亦可采用几种不同的 示范面。

  1. 教练员要将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


因为在截拳道中,讲解与示范并非孤立的,彼此分割的, 而是有联系的、彼此相互结合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需要, 有时可先讲解后示范,有时则可先示范后讲解,有时还可边讲 解边示范。总之,要视拳手技术水平和动作的难易程度来决定 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一般而言,李小龙在教初学者时多采用直 观的示范形式;而对水平较高的拳手,讲解则是主要的,这一点,读者应清楚。

以上介绍的是李小龙对基本技术的教学方法,接下来的 便是截拳道复杂技术的教学方法。据李小龙说,要辩识复杂或 者高深动作的要领,就要用正常的速度重复示范几次,教练员 应该在特别重要和难以学习的地方,重点采用慢速示范,然后 再用正常速度进行示范,并配合制作一些图片供教学参考使 用(李小龙的绘图能力是众所周知的)。现将李小龙对高深、复 杂技术的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 在教学中,教练要尽可能准确而又优美地做好进攻、 防守或组合性打击的示范动作,因为准确的示范是拳手学习 技击技术的基础,它还能使拳手对此产生较深的感性认识,如 果教练认为一些技术的要领很难看清,那么将这些动作抽出 来进行慢速示范(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是非常必要的。但 在进行慢速模仿练习之后,必须按正确的要求和正常速度进' 行示范练习,.以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 在教学中如果要为一组学员进行攻防守示范,李小龙 多选择一名学员配合进行。也就是要建立一种正确的感性认 识,而且教练往往要对同一动作进行几次示范。

  • 在训练中让拳手做示范动作时,应尽量挑选动作标准 的拳手,这能给新手们-种良好的心理影响,反之会动摇拳手 信心,并有损对截拳道功夫的信赖。


另外,利用电影、录像和挂图等视觉教具进行示范将有助 于拳手对动作的理解'、仿效。还可让拳手面对镜子进行练习, 这样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使动作完成的更加 协调、准确,给人一种美的艺术感觉和享受,这正是李小龙的 教学目的之所在。此外,让拳手进行重复练习亦是改进技术的最好方法,因为只有系统地进行技术训练,才能尽快掌握技术 并养成正确的习惯,并建立运动动力定型。提高拳手在实战中 应用技术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这里,李小龙还告诫大家,技 术教学只有在拳手的身体素质能够适应的情况下方能进行。 在技击运动中,身体素质的训练必须经常地进行,其原则是运 动量应持续增加,而且应遵循加大——适应——再加大—— 再适应程序。因为很多较难的技术要素都要求拳手对其身体 有极好的控制能力。

(四)教学与训练的安全因素

在进行截拳道教学与训练期间,参加学习或训练人数的 多少,要视训练场、馆的大小而定。总的原则是:全体学生在学 练过程中,必须能自由运动而不影响他人,避免因互撞而引起 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果在长20米、宽12米长的训练馆内进行 教学或训练,参训学员以16—20人为宜。在每次训练课开始 之前,李小龙都要对学员的手套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往拳套内 填塞东西或其它违反规则的现象。在戴上拳套之前拳手必须 把拳套上长出的系带牢固地压放在拳套系绳下,避免任何形 式的飞带损伤对方的眼睛。

在进行截拳道所有技术的练习过程中,教练员要严格管 理和控制,谨防伤害事故的发生。除非教练员已向拳手传授过 基本的打斗技术与技能,否则绝不允许拳手进行“自由式”的 对打。即所有的技击实践课都必须在学员双方具备一定的实 践经验和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李小龙还要求教练员必须根据 具体情况严格控制并决定是否中止拳手的训练,在进行实战 教学时,教练员还要严格遵守教学程序,以防伤害事故的发 生,而且按照李小龙对学员的技术水平进行分组实践练习也 是比较明智的教学方式,因为李小龙这样做可避免拳手因技 术上的悬殊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同时,这样做既便于管理,又 便于区别对待,同时也因技术水平相当而消除学员的畏惧情 绪,提高教学与训练效果。

第二节哉拳道教学的不同阶段的任务

对拳手进行严格训练的目的是,在特定的时间内使之达 到最高水平。要想取得好的表演或比赛成绩,就要制定一个完 整而系统的训练计划,以便使拳手的技术、技巧及心理素质均 得以平衡协调的发展。据李小龙所说,系统的计划就是有目 的、有步骤、有任务、有措施地加以科学而又合理地安排,使训 练量逐渐增加,使拳手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一段时间内 达到最高点。况且每个拳手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对每个拳 手应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李小龙亦要求每个教练员应有自己 的一套训练方法。因此,在技术上、训练形式上、着重点上及个 人训练计划上都应有所变动,同时也包括运动场馆的更换及 训练器材的更新的。

实际上,制定计划是相当复杂的。而想要有效地制定计 划,教练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必须制定出能在各 方面反映出自己知识的计划,充分发挥拳手的潜力和速度,合 理地使用训练器材和设备。据李小龙解释,教练员可采用几种 类型的训练计划:如三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短期训练 计划(包括为临近的比赛而组织的月和周训练计划)及课时训 练计划,即最短期计划或称课时计划。李小龙的原则是,教练

图片6 图片7

开始制定计划时,通常应先订出长期训练的目标,就是在一段 时期训练结束后要达到什么成绩,例如要着眼于“世界搏击大 赛”的冠军或国内的全国敬手比赛金牌等。

在四年或三年计划中,教练应订好每年的工作和训练目 标,然后准备制定本年计划。因为在截拳道的训练中,年计划 是多年训练计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样的计划是拳手得到 最大提高的先决条件,而且年计划应按时间分成几段时间或 再短些的时期,即短期训练计划。这种计划的组织和内容的决 定对训练的质量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教练员必须认真地构 思短期训练计划,一个月或一周的训练计划及课时计划都应 有所不同,还可据训练的时间、气候、环境及训练目标等有关 条件,合理安排不同的运动量和强度,并使用不同的训练方 法。

下面将李小龙有关对截拳道教学的不同阶段与任务的内 容介绍如下,它们是: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训练计划的内容,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截拳道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

1・总纲

在教学与训练中,不管拳手的经验和水平如何,教练员必 须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在这里,有经验的拳手可以和教练一起 制定一年的训练目标,并列出计划,这样拳手对计划是否完善 才有发言权,教练也能准确地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

2.训练计划的条件

(1)多年训练计划必须和目前计划相结合,长期计划的目 标要靠包括由年计划分成的月和周计划以及课时计划的训练 来实现。因此现在和将来的连续是有保证的,这种连续性也反 映到不断取得的成绩指数和测试水平上。

  • 教练员需确定和强调训练的主要内容,并强调训练的 每一个因素。在比赛和测试期间,教练员还必须指出拳手的进 步,并拿已达到的水平和这个期间的计划所应达到的目标作 对比。对存在的弱点,李小龙则通过调整训练计划并在以后的 训练课中加以克服。

  • 训练计划应有节奏性。即李小龙要求在每个训练期的 开始,应该说明在哪段期间或在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测 试水平。切不可急于求成,以免有损于健康。例如在年训练计 划中,李小龙就划分三个主要阶段:即准备阶段、竞赛阶段和 过渡阶段。准备阶段和竞赛阶段二者各有特定的目标,这些目 标是根据年计划总目标制定出来的。而且训练时间的延续主 要取决于增加训练质量和改进竞技状态。同样这些内容安排 要依据身体的适应情况,及拳手对特定的训练和比赛的心理 调节和技能的发挥而定。

  • 准备阶段:在截拳道的训练中,准备阶段对全年的训练 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般的身体、技术、战术和比赛时的心理 准备都在这段时间发生。经过这个阶段,特别是在开始时,高 质量的训练是为身体充分适应特定的训练打好基础的。而且 准备阶段可持续2—3个月矿但具体应根据使用的年计划而 定。.

  • 竞赛阶段;这个阶段总的目标是,身体和心理准备的继 续提高,技术的完善与巩固,战略战术的发展、完善,理论适应 的提高,比赛经验的增加等。而且竞赛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又可 分为赛前阶段、主要比赛阶段和赛后阶段三个部分:赛前阶段 主要目的是参加模拟赛或表演赛,对此教练员可以评定对手 对所有训练因素的准备情况,在主要比赛中为了大幅度提高 拳手的实战能力,教练应该在这个阶段尽可能早地改变不适 应拳手个人特点的训练计划。而在主要比赛阶段是挖掘拳手 最大的潜力,从而在主要比赛中较容易地取得优秀的比赛成 绩。在这个阶段,由于拳手身体已经适应,故必须强调动作速 度,李小龙在此多采用间歇训练法,同时还让拳手要注意饮 食。在减量阶段,据李小龙解释,这个阶段之后将有一个重要 比赛,这段时间是针对最近的比赛而定的,用以提高拳手全孺 身体机能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急剧地降低训 练量和训练强度来实现,故在赛前拳手可得到休息,以便补充 能量,让机体重新振作起来。


⑶过渡阶段:拳手在经过长期的准备,艰苦的训练和紧张 的比赛之后,拳手们的决心和意志骂到了磨炼,但体力和心理 上仍感到疲惫。虽然肌肉疲劳可在元天内消失,但中枢神经系 统的疲劳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行 心理调整与放松及生物性更新,并保持一种适宜的总体准备 状态。过渡阶段持续3—4个星期,有时可更长些,但在正常情 况下不得超过6周。这段时间也可用来分析过去的计划,并制 定下年的年计划。对此,李小龙提倡教练和拳手都应做这种分 析,开展积极的批评。使每个参加者都应吸取过去的教训,以 免将来重犯。

浏览96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