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散打比赛中体能需求分析

(1)基于散打技术动作视角分析

散打作为我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的 格斗对抗项目。从技术构成看,散打包括拳法、腿法、摔法三 种类别的动作;根据动作多少又分为组合动作、单一动作;依 据攻防特性还可以分为主动进攻、防守反击动作。训练和比赛 中涉及上肢、下肢和全身的发力,由于其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和 多变性,决定了体能需求全面性。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比赛中, 力量对于比赛的胜利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相关文献研究可知, 散打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是腿法技术动作(鞭腿、侧踹腿、正蹬 腿、转身后摆腿),其次是拳法(冲拳、贯拳、抄拳、鞭拳)和 摔法(贴身摔、接招摔)动作津。拳法、腿法的攻击需要良好 的快速力量或爆发力作为基础。同时,对于对手攻击动作的防 御同样需要力量,如头部抵御对方击打的能力,即头颈部抗击 打力量;摔法的对抗同样需要优异的力量做保障。另外,三种 技术类别中任一细分技术动作要达到最佳的发力或击打效果, 必须在动作要领正确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整个身体的发力,这就需要核心部位肌肉具备一定的力量才能完成。因此,无论哪 种技术动作,都离不开力量的支撑。

由表3.6可知,散打比赛中每局平均运用拳法13.56次,腿 法14.28次,摔法4. 34次,每局平均运用拳法、腿法、摔法共 计32.18次。除去技术动作,还有较多的步法移动和相互搂抱, 总体来看,动作节奏较快,运动员在每局中平均完成上述动作 的次数,对耐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水平散打运动员比 赛中,拳、腿、摔组合动作运用较多,如拳法加拳法、拳法加 腿法、拳法加摔法、腿法加摔法等,不同类型技术组合,尤其 是两次以上组合动作,增加了动作难度和动作连接的时间,需 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协调性及优于单一动作的动作速度才能有 击中对方的可能性。动作依托于步法才能产生效果,即动作必 须借助步法移动进行进攻或防守,由于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是不 断移动的,一旦脱离步法,就变成了空击动作。所以,比赛中 运动员仅有动作速度是不够的,还应有较好的移动速度,能快 速接近对方,快速回防或再次组织进攻。同时,运动员利用拳、 腿、摔组合动作实施主动进攻或防守反击,前提是运动员判断 比赛中具备了实施进攻或防守反击的时机。战机转瞬即逝,当 战机来临时,运动员应第一时间快速对其做出反应,这就涉及 运动员反应速度的快慢及灵敏的优劣。比赛中对于腿法而言, 根据进攻部位的不同,分为低位腿法、中位腿法、高位腿法, 其中,高位腿法的击打目标主要是对方头部。同级别运动员身 高基本一致,这对运动员腿部柔韧性提出了一定要求,如果柔 韧性不佳,一是达不到攻击的高度,二是就算勉强完成动作, 也会因为控制不好身体平衡给对方可乘之机。

表3. 6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情况
























技术动作局使用次数/次
拳法13.56±5.13
腿法14. 28±6. 04
摔法4. 34±3. 73
合计32. 18±10.84

(2)基于散打竞赛规则视角分析

竞赛规则是一面镜子,它是竞赛的准则和杠杆,具有导向 作用,其修改完善反映了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又对训练活 动提供方向。换言之,只有严格按照竞赛规则的尺度进行训练,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竞赛都有适合自 身发展特点的规则,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关于击中和强制读秒。依据散打竞赛规则,拳、腿技术 动作只有击中对方得分部位才能产生相应分值,否则就是无效 动作。关于击中的判罚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判定。一是看进攻, 进攻方法清晰,力点准确,明显击中得分部位;二是看防守, 击中时无相应的防守动作,或击中在先、防守在后,抑或防守 失误没有达到防守效果;三是看位移,击中后对方运动员身体 产生移动、震动、晃动现象;四是听声音,击中对方后发出清 脆或者沉闷的响声。可以看出,前两条关于进攻和防守的规定 是基于运动员技术层面,后两条中看位移、听声音主要是基于 运动员力量层面。如果运动员不具备相应的力量,无论是拳技 术动作还是腿技术动作,击打到对方得分部位后很难产生声音, 更谈不上位移,因为使运动员产生位移对技术动作力量的要求 要高于声音,所以,运动员力量匮乏有可能导致比赛中较多的无效动作。

散打竞赛规则规定,使用合理技术动作重击对方,使其无 法马上继续比赛,为保障其安全进行强制读秒,读秒后的判罚 对比赛胜负有重要影响。目前散打竞赛规则实行累加得分,即 同一个动作产生的不同分值,应将各项分值累积记分。按照此 规定,一方运动员使用合理重击动作将对方击倒导致读秒,至 少得4分(读秒2分,倒地2分),如果再加上技术动作本身产 生的分值,双方运动员之间的得分将相差5~6分。一局比赛中, 一方运动员领先对方12分时,判得分多者为该场胜方,一场比 赛中,被重击强制读秒达3次,判对方为该场胜方,重击动作 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重击动作对运动员力量的要求高于击中, 不管是拳法动作,还是腿法动作,在动作正确的前提下关键是 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水平,否则在双方运动 员各方面能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很难出现重击强制读秒。

2) 关于消极京。为了加快散打比赛节奏,增加比赛观赏 性,最新竞赛规则将之前消极8$改为消极5s,即散打比赛中双 方运动员互不进攻时间达到5s时,台上裁判员须指定消极一方 运动员或双方运动员消极中的任何一方进攻。被指定进攻后, 台上裁判员按1次人的频率用手指在体侧计数,运动员达5s仍 不进攻时,将被判罚消极对方得1分。研究表明,修改后 散打比赛节奏较以前有较大改观,比赛中胜方运动员技术使用 频率(每分钟拳、腿、摔技术使用的次数)由7. 98次/min增加 到12.19次/min,技术动作运用频率大大提高,消极等待情况 明显较少〔叫。在此情况下,比赛节奏的加快对运动员耐力水平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相互抱缠超过2s。散打竞赛规则规定,比赛中双方运动 员相互抱缠在一起既不使用方法也没有分离或互摔超过2s仍不 能控制对方时,台上裁判员须用暂停口令将双方运动员暂时分 开。这意味着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运用近身贴时速度要快,抢 占有利战机的反应速度要快,发动攻势的动作速度更要快,尽 可能一次性发力将对方摔倒。如果一次性发力不成功,运用变 招摔时对动作速度要求更高,否则就会超过&的时间规定。因 此,相互抱缠2s的规定对运动员摔法的速度有了要求,强调 “快”摔,凸显出速度素质重要性。

浏览62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