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此赛的新起势
1.比赛的商业化
’99首届全国中国式摔跤擂台争霸赛于11月13日至12月 26日在河北保定市举行。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管理 中心、中国摔政协会主办,保定有线电视台和北京伟豪文化发展 中心承办的全国中国式摔跤大赛,也是第一次由新闻媒体承办的 中国式摔跤赛事。本次比赛得到了河北体委,保定市体委等单位 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积极参与,重竞技管理中心领导和当地政 府官员亲临指导,参赛人员倍受鼓舞,使争霸赛圆满成功。
为了开拓中国式摔跤市场,适应擂台赛的形式,我们对规则 做了部分修改。共设五个级别,由原来的每场3局,每局3分 钟,积分多者胜改为5局3胜制。即先胜3局者为全场胜利。每 局3分钟,先得2分者胜,结束该局比赛。取消3分和4分。根 据倒地情况判施技者得1分、2分、或互不得分。使比赛更加激 烈精彩,加强了透明度。使裁判员能秉公执法,保持中国跤这块 净土。促使运动员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人技术,高难动作层出 不穷。
赛制的改动,使中国跤更有欣赏性和竞技性,更能适应电视 转播的要求。
在礼节方面也进行了修改和规范,恢复了抱拳礼,统一了服 装,加长了跤衣,使其不因跤衣脱落而影响形象和技术的发挥。
我们在撰写规程时考虑到近年来各地区业余训练的特点。比 赛面向个人,给广大摔跤爱好者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大会提 供高额奖金,用经济杠杆推动中国跤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广大摔 较运动员参与。据总计,本次赛会有海南省、河北省、河南省、 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青海省、内蒙古自 治区、吉林省、辽宁省、安徽省及火车头体协等14个单位,共 派出了 13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他们当中有柔道运动员也有国 际式摔较运动员。经过近两个月、12个单元、166场的激烈争 夺。第一阶段淘汰了大批高手,结果55公斤级内蒙运动员巴特 尔,65公斤级河北运动员安长青、75公斤级河北运动员王海平、 90公斤级内蒙运动员好斯巴雅尔,无差别级内蒙运动员苏乙拉 被河北名将谭浩拉下马,谭浩成为新的擂主,给广大跤迷和摔跤 运动员留下了悬念。今后将由承办单位约定时间公开组织争霸 赛,届时将会吸引更多运动员和企业家参与,使中国跤真正走向 市场。
这次比赛是由新闻媒体保定有线广播电视台承办,比赛是在
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从筹备到竞赛,各地报纸和电视台给予大 量报道。保定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比赛 情况,对宣传中国式摔跤运动,推动中茵式摔跤的开展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它将对今后中国政走向市场起着深远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
本次比赛是由保定有线广播电视台承办。同竞赛组织者的观 念有所不同,承办者为的是扩大收视率,使画面精彩好看,直播 时间要求很精确,给比赛增加了难度。他们又不懂摔跤竞赛规 律,开始时有些分歧,经过实践双方逐渐适应,一场比一场好, 大家都很满意,使竞赛顺利进行,最后圆满结束。
由于赛期长,运动员又都是自费,食住分散,有事不好通 知,给大会造成一定困难;参赛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不同,常有一 边倒的现象,使比赛受到了影响,看着不激烈,也不符和团结友 爱和进步的精神。
受经济的制约本次比赛裁判员大部分来自保定,总体水平偏 低,年龄偏高,不能适应今后中国跤的开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 了比赛效果。另外规则不够严谨,如对消极判罚尺度不够严格, 个别场次仍出现0比0顶牛现象。总之,这次比赛还有这样和那 样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总结。
纵观本次比赛,运动员竞技水平和前些年相比有所下降。 1993年以后,全国各地专业队伍均已解散,各地相继成立了摔 跤俱乐部和跤馆,坚持业余训练。参赛者业余运动员多。
内蒙古锡林格勒盟原主教练额尔登巴雅尔承包了体委训练 馆,每年轮训500多人,常年坚持训练。每个学员收600元,自 给有余,能保持一定的训练水平,尖子运动员倍出,近年来夺冠 者众多,这次5个级别的比赛,内蒙古获得了3个级别的冠军。
保定地区近年来组织了几个摔跤学校和摔跤俱乐部,吸引了众多柔道、国际式摔跤运动员和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常年参加训 练。尖子运动员一直积极参加全国性的赛事,如安长青、王海 平、田景升等人仍保持较高的水平,这次比赛有3名队员夺冠, 可见宝刀不老。
北京地区群众基础广泛开展较好。90年代初率先成立了摔 较俱乐部,目前常年坚持活动的有30多个训练点。每周六、日 朝阳日坛公园、北滨河公园、地坛公园、马甸桥等地训练点吸引 了上千名观众,场面相当热烈。西城区、房山区、市二体校都有 中国式摔跤班,吸引了众多青少年摔跤爱好者,北京各新闻媒体 均给予了大量报道,但没有高水平的尖子队员,近年来成绩一 般,居中下等水平,这次比赛最好成绩为第四名。
山西析州市运动学校虽保留了中国跤的名额,但水平已远不 如从前,抱腿摔的绝招质量大减,缺尖子运动员。
其他地区基本平平,山东济南和辽宁沈阳虽有个别优秀运动 员,但不能坚持正常训练。
为了使中国政再度辉煌,我们建议:
组织全国性中国政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组织教学,指 导训练,管理赛事,学术研讨,对外交往,培养教练员和裁判员 等工作,使中国跤健康发展。
培养青年裁判员,规范裁判员的手示,提高整体素质水 平和业务水平,使裁判队伍相对稳定。
修订中国式摔政规则和裁判法。
建立各地区群众摔跤组织管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指 导、统一行动、统一管理外事活动。将正规健康的中国跤向国外 发展〇
成立中国政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为中国式摔跋的发展 广泛集资。
考虑确定更改中国式摔跋运动名称,以区分国际上的其 他跤种。
2.比赛的国际化
中国跤灭不了,还反映在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流中,西方也渐 渐把东方文化极品引进西方。有记者撰文曰:“走俏西方,冷落 家帮”,我们说还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好。文化艺术本无国界, 只要是宏扬民族文化,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闪光都好,请看 1992年第12期《体育博览》文章:
近几年,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古称角力、相扑、躓跤 的中国式摔跤在异国他乡受到青睐。
法国今年两度举行中国式摔跤锦标赛。美国、德国、意大 利、西班牙、瑞士、波兰等国民众纷纷成立中国式摔跤协会。
异邦的中国式摔較一丝不苟地遵照中式蓝本进行,训练和比 赛时,摔手一律身穿着褡裢,足蹬較靴,行中国式抱拳礼,诸如 大德合、穿档靠、靠山别等技术动作,一水使用汉语称谓。一连 串的中国式摔跋打法使看腻了柔道、国际摔政的西方观众耳目一 新。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式摔较文雅利落,跤技洗练精湛,实用 漂亮。中国式摔較是艺术、技巧、力量的完善统一。
有识之士说在如何看待中国式摔跤等中华民族传统竞技项目 的问题上,我们应从日本柔道中得到启示:我们一向以日本的柔 道是中国柔术的“变种”来自诩,似乎老祖宗把武术传到日本以 及日本柔道列人奥运会项目也有我们一分荣誉。但当我们参加国 际柔道联盟时,也必须承认章程中关于柔道是日本嘉纳治五郎首 先创立的这条原则,哪里有中国什么事?如今在西方,中国式摔 跤还没有和其他跤术杂交,人家还奉中国为正宗。不趁此时杀将 出去,更待何时?
(1)巴黎市长杯 -
法国自1992起至今已成功地举办了六届中国式摔跤邀请赛。 因为比赛得到了前巴黎市长希拉克的支持,故名为“巴黎市长 杯”中国式摔跤邀请赛。在说“巴黎市长杯”之前,还是应该先 介绍移居法国的袁祖谋先生。
袁祖谋祖居上海,14岁起习练中国跤,高中毕业后考入上 海体育学院继续深造,对中国跤的技术、训练知识都很有造诣。 早年袁祖谋先生曾获得过全国古典式摔跤的桂冠,并通过了运动 健将称号,由此担任了上海市摔跤队教练。
1985年到法后,至今已教授了数百名学生,现在在几个俱 乐部任职,并且每年赴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摩洛哥、阿尔及‘ 利亚等地定期举办学习班,向当地学生教授技艺。
1987年,袁祖谋在巴黎开始宣传推广中国跤。当时,袁祖 谋先带着洋弟子四处表演,巴黎电视台录了像,并在黄金时间播 出,一下叫响了。常年学习中国跤的法国人已达6000多人。今 年5月,在巴黎市长的支持下,举办了巴黎市长杯全法国中国式 摔跤锦标赛,参赛者和观众十分踊跃。
比赛时运动员身穿褡裢,足跤。上场时,裁判员、运动员均 行抱拳,裁判员在比赛中宣判的术语都是中国话,从形式到内容 倾倒了无数观众。据袁祖谋介绍,瑞士、德国、比利时、荷兰及 北非的阿尔及利亚等,都有中国政爱好者,这些国家已在酝酿成 立中国跤协会。
第三届“巴黎市长杯”中国式跤国际遨请赛于1996年12月 6日至8日在巴黎十三区加蓬蒂埃体育馆举行。来自中国、法 国、意大利、瑞士、芬兰、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的选手会聚一 堂,在友好气氛中切磋、角逐。比赛的主办者,法国中国式摔政 协会教练袁祖谋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七、历史与反思 267
袁祖谋教练告诉记者,在巴黎主办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的 目的,在于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类对抗性体育运动, 将中国式摔政推向奥林体坛。
作为第一位将中国式摔較介绍给法国的专业教练,袁祖谋深 为中国式摔政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感到自豪。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式摔較不仅成为将士进攻、自卫的 一种手段,民间体育的常见形式,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 体现了儒家、道家的传统哲学思想。袁教练特别指出,正是因为 中国式摔跤不是以暴力对抗为特征,而是讲究快速,轻巧,稳 健,潇洒,在一招一式之中,表现出仁,义、礼、智、信的风 貌,所以受到普遍欢迎。
为了说明这一点,袁教练讲了自己亲身的一段经历。70年 代的一天晚上,他带着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在回家的路上遇流 氓滋事。三个流氓围着他打,却始终不得近身。凭他的技艺,轻 而易举可以把他们打倒,但袁教练宁可采用守势,不伤皮毛的办 法,让对方自己看到武艺不敌,输得心服口服。
在袁教练今天的学生中,既有法国国民卫队的军官,也有议 长的保镖,他们随袁教练学习中国式摔跋,开始时并不相信在这 种武功中,可以体现出仁义思想,但经过一段学习,便发现了其 优点,中国式摔较,并不是要把对手至于死地,M是点到为止, 不是以暴制暴,而是以保护自己为前提,把对方摔倒,靠技艺制 胜,同时,中国式摔较又有实用易学的特点,中国一句古话“三 年把式不抵当年跤”,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经过袁祖谋的推广,中国式摔政已获法国承认,课程获法国 青年体育部认可。法国空手道、跆拳、武术联合会正式任命袁祖 谋为法国中国式摔跤技术负责人,该会授予的运动员等级全法国 有效。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国式摔跤,法国中国式摔跤协会在原巴黎 市市长希拉克支持下于1992年创办巴黎市长杯中国式摔跋国际 邀请赛,1995年举行了第二届。在第二届比赛中,中国国家队 和内蒙古队应邀参赛。中国国家队的四个运动员曾获96年中国 各级别的全国冠军,内蒙队则是以往全国比赛的团体总分冠军 队,具有良好基础,中国优秀运动员参赛和他们在比赛结束的表 演,使欧洲选手有机会了解高水平的技艺。法国电视台对比赛节 目的直播更使这项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的运动得到推广。
(2)中国式摔跤在北美兴起
60年代初,中国老一辈摔跤家常东升最先在美国介绍了中 国式摔政,即得到美国人的喜爱,现在北美洲的中国跤运动正由 常东升的弟子翁启修等人努力推广。
常东升(1911-1986)祖居保定清真寺街,他是享誉国内外 的中国跤大师。他自幼承袭祖传摔跤术,12岁从师张凤岩,得 其快政真传,功夫精湛,功底扎实,跤架大方,上场酷似蝴蝶飞 舞,故政坛称其为“花蝴蝶”常老。1933年在南京参加武术国 考时获武术总冠军,被誉为武状元,后在中央国术馆任教。1948 年将中央国术馆跤术带到台湾,晚年落户于美国,广收弟子传播 国术摔跤,其弟子翁启修积极参加国际中国式摔跤活动,在美国 大学开设中国式摔較选修课,传播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相继建 立十几个摔跋俱乐部,定期举行中国政比赛促进了该项运动的发 展。翁先生还多次回到祖国,同跤界朋友切磋技艺,使这一华夏 精粹中国跤术,在大洋彼岸开花结果。
中国摔跤协会副秘书长沈志刚介绍,从80年代起,欧洲和 美洲就开始举办中国式摔跤比赛,最初是侨居各地的华人带去 的,前些年在美国很盛行,近年法国人后来居上,从开展活动的 声势和技术水平上都超过了美国。以法国为“龙头”,欧洲的波
兰、比利时、芬兰等国的中国式摔较也逐渐升温,许多国家建立 了中国式摔跤俱乐部。
外国人喜欢中国跤,据说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是实用性强, 中国式摔跤的一招一式,都可有效地用于防身和制敌。并且,中 国式摔絞讲究斗勇和斗智,身高力大的可以以力取胜,矮小灵活 的可以“巧拨千斤”;其二是中国式摔跤讲究招式,练起来有美 感,竞赛起来则简单明了,胜负一望而知,观赏性强。
(四)中国狡走入大学
中国跤的没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国家的政策体制问题, 也有自身的不足与缺欠。中国跤要振兴,其出路在自身而不在外 界。满清被民国取代之后,中国跤也由显赫的宫廷地位走向了民 间。民间艺人为保_这项民族文化珍品功不可没,但低粗的市井 之风也为中国較再次走进大雅之查频添了许多困难,其主要问题 在于缺少高雅的素质,使它在广大民众之中难以立足。反观日本 的相扑和韩国的跆拳道,他们在训练中的作风以及在日常生活中 的风度,给人一种严谨、求实和大度的风格,使之有肃然起敬之 感。经过一定的时间训练之后,可对人的思想作风、精神面貌和 道德规范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中国跤就很难达到这一作 用,中国跤界的老老少少对此问题都有所感慨,要改造提高全体 参与中国跤活动的人员全面素质。让中国跤走进大学课堂,走进 中小学校,改造自身的作风是众望所归,是历史賦予的责任。
目前,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天津体院和武汉体院率先建立了 中国较专业。天津体院的刘金亮教授为在大学开设中国跤专业课 程立下了汗马功劳。武汉体院的黄斌教授也为中国跤的发展做了
重要贡献。北京是中国跤的发源地,北京地区中国跤技术水平的 高低优劣直接影响着中国跤的发展和前途,因此能否尽快提高北 京地区的运动技术水平可谓举足轻重。目前北京的状况不仅不尽 人意而且令人担忧,所谓不尽人意,反映在近年全国赛事中北京 选手榜上无名,以至去年(2p02年)让追至河北沧州观看比赛 的近80名北京跤迷,面对一败涂地的京门跤手而汗颜,当晚冒 着鹅毛大雪撤回了京城,乘兴而去扫兴而归。所谓令人担忧的 是,北京人还看不到中国跤复兴的希望,运动竞赛是残酷的,但 它是试金石,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惟一的一所市属体育学院,肩负着首都 父老乡亲们的期望,它应该以实际行动报答地方父母们的养育之 恩,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技艺精湛的大学生跤手,把中国跤继承 下来弘扬出去。
从2001年开始,首都体育学院开设了中国式摔跤专业方向 课,有了首批学练中国跤的大学生,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中 国式摔跤专业方向的设立得到学院领导的重视,也得到了社会专 业人士的关注,这支队伍的建立表明,它将是一点星星之火,必 将点燃中国絞复兴的火焰。
2002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管理中心在首都体育学 院召开了中国式摔跤战略展研讨会,中心党组书记常建平同志在 会上就中国跤的发展谈到:把中国式摔跤列人中小学体育课具有 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事业需要大批有专业技术的人员,这正是 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2003年1月,以首都、天津、武汉体院为主,首次成立了 中国大学生“中国式摔跤”代表队,参加2003年北京“盛雪绒” 杯国际遨请赛,本次比赛共有中、法、意、美国等13个代表队、 男女运动员150多人,参加比赛的中国大学生队共获两金三银、 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
众所周知,中国式摔较是中国的文化精品,有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及深邃哲理,有着精湛技艺和理念,但以往对其进行的现代 科学研究尚未开始,很需要对项目名称、竞赛规则、仪式礼节、 服饰等诸项事宜进行规范,为中国跤走向世界铺平道路,这也是 大学教育基本任务之一,首都体院正在积极努力做此项工作。
为了尽快提高学院教学训练水平,首都体院聘请了 70年代 跤王、内蒙古著名教练董雅臣同志担任本脘教练。董教练言传身 教、一丝不苟的作风,大大激发了学生自觉训练的精神和学习热 情,课上生龙活虎,课下潜心钻研,形成了良好风气。
2003年,又有60多名考生报考摔跤专业,考生不乏内蒙摔 跤高手,也有自由跤和柔道运动员,事业在发展,队伍在不断壮 大,重振京絞雄威指日可待。
高等学府开设中国跤课,为中国跤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和前景,预示着新时期的到来。
(五)写在后面
当我们翻阅了这本“史话”之后,觉得历史应该在此反思。 中国跤的顶峰期、沦落期、复兴期以及再次跌人低谷应该做个怎样的比较?
清代由于国家的重视,有善扑营的建制。从业者是经认真精 选的专业选手,是经严格专业训练的队伍,从而使中国式摔政达 到了历史的顶峰。摔跤与武术的结合使摔跤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 系最终的成熟与完善,出现了神力王、郑四、关闻爷、杜五、小 鬼崔、宛八、瑞五等历史人物。清王朝灭亡以后,中国式摔跤进 人沧落期,个别跤手沦为江湖艺人,新生的跤手也都自练成材, 但没有相对环境,因此就很难再出现顶级高手,尽管出现了沈
三、宝三等著名跤手,因为没有专业选手的对比,只是在保留这 项技艺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对于中国跤并没有新的推进 作用。新中国成立了以后,特别是一、二、三、四、五、六届全 运会设置中国跤比赛项目,一改旧时代的规则,加人现代竞技体 育内容,使中国式摔政面目一新,又产生了一批优秀的选手,天 津的王思信、河北的张维生、内蒙的董雅臣等为代表人物,中国 式摔较又有了复兴的希望。如若遵循客观规律照此发展下去,中 国跤有可能再创辉煌进而走向世界。然而历史并没有依照人们的 心愿去发展,传出国门300年,经日本改造为柔道重新打了回 来,很快占领了跤坛领地,中国跤再次陷人低谷。庄稼不一定人 家的准好,儿子也不一定自家的不好
浏览1,0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