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学的整体观强调“天、地、人”三者一体。这个观点使 得在进行技击运动时不能单独地将人看作是个人,而是应该将人 与周围的世界(环境)结合起来,这是对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关系 的朴素认识,是技击学整体观中的表现,并且对建立、发展现代技 击学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的哲理。在这一哲理的指导下,技法变化就成为处理三者关系的 核心。如此便使人们练习技击术不光是为了强身健体,掌握技击 技能,更是要以此作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准的载体。

技击学的整体观强调人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这里 所谓的外在环境通常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的,指比赛场地、比 赛装备、对手乃至裁判,更加延伸来看还可以是比赛中表现出 来的势态。如果技击者将自身的能力过分看重,而蔑视周边环 境对自己构成的影响,将自己与环境对立起来,这就显得过于违 和。这种行为表现在技法上,就有了不顾比赛势态的变化只是 一味地猛冲猛打的现象,如果对抗双方都是这样,那么彼此在擂 台上只能出现顶牛与缠抱等局面。我们要建立与环境统一的 技法。

技击的恒动观

恒动观的概念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其中所包含的一切物质都 处于运动之中。散打等技击运动中也包含有恒动观的概念,即认 为技击的存在形式也是运动的,这是所有技击类运动的本质属 性。进而可以认为在技击运动中,运动是绝对的,是一直存在的,

而其中出现的静止则只是相对的、暂时的或在一定情形下存在 的,静止才是技击运动中的特殊形态。

技击中的恒动观几乎囊括了技击中所遇到的各个方面。它 不止表明了在技击运动中的运动员需要在运动中完成动作和思 考,还决定了在技法或战术的选择上也是需要灵活、变化、运动 的,任何僵化的、固定的、有规律有套路的思维都不利于技击能力 的提升。对抗中一切状态的变化,都根源于双方技击思维活动与 以动作去诠释思维的能力,因为动作是构成对抗和维持对抗活动 的最基本单位。

技击恒动观念的内容为技击对抗通过攻与防的形式相互作 用,在此过程中双方均在竭尽全力的运动中探寻试图打破对方攻 防平衡的突破点,并予以进攻或防守。也就是说,运动中双方不 断展开的攻防阵势实际上都是为了探寻下一步的攻防态势,而这 也进一步催生了双方的运动与变化。技击活动就是一个围绕着 攻与防不断产生“碰撞”,以达到技击目的的运动过程。

技击恒动观的最大意义在于它准确描述了技击运动的本质 形态,并且决定了变化的原则在于对攻防平衡的处理。“技击,阴 阳也;阴阳,攻防也。攻防合一,技法和畅,效果永生,乃得尽其目 的。”因此,阴阳攻防的对立统一观点贯穿于技击学各个方面,正 确地指导人们认识技击、表现技击以及训练技击等。

三、技击的时间感与空间感

技击的时间感觉

技击的时间感觉,是指技击运动员在技击运动中建立的对技 击双方彼此间的速度、运行动作间的时间差与节奏的感知能力。 我国自古就有拳谚说到“唯快不破”,这表明短暂的时间对于技击 类运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技击学上的速度,主要是指技击运动 者的快速运动能力。更准确地说法应该是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

某一动作或通过一定的距离的能力,具体包括位移速度、反应速 度和动作速度。技击中运动员的时间感觉对速度而言就在于一 个“快”字,快主要是快在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上,这是决定比赛 是否能够获得优势的关键;而在时间空间方面,在于位置调整和 动作调整所需要的时间更少。技击运动中的任何技术动作都需 要建立起时间的概念,特别是攻防重要技击技能更应如此。只有 具备了一个正确的时间感觉,才有动作快速与迅疾的前提,才能 够做到以快来攻击对方无防备或薄弱的部位,达到“先发制人” “出其不意”的目的。

这里需要特别讲到一个“时间差”的概念。时间差,是指在对 抗双方完成攻防动作前后的时间差数。攻防动作就是表现在实 战中的彼此双方的进攻、防守或防守反击。从实际来看,人的生 理运动能力毕竟是有一个极值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尽管可 以无限接近,但终归是有漏洞或间隙的,抓住对手的漏洞和间隙 就成为双方在场上不断运动中所寻觅的机会。谁能寻觅到这个 机会主要在于谁把握时间差的能力强。在技击过程中,进攻的力 量、速度和时间是相辅相成的。建立在对动作充分了解的基础 上,去感知对手动作的力点、力的运行轨迹与力点的目的地,根据 双方攻防动作在时间上的差异,才能够在对抗中很好地做到“力 在人前”“避其锋芒”“后发制人”等技法要求。这也是技击中利用 “时间差”特点设计战术打法的基本理论。

技击的空间感觉

技击的空间感觉是在技击双方彼此的距离、方位、角度等方 面的感知与判断能力。空间感觉是在进攻与防守中对双方位置 远近的正确度量。在技击运动中,双方维持的距离随着彼此的运 动始终处于或大或小的变化之中。空间距离的不同对攻防技术 的使用有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甚至某方占据空间优势时另一方 就需要对此进行专门的战术调整。由此可见,技击的空间感觉是 技法中不可忽视的技术要素。

空间感觉的作用

在技击实战中,距离的把控对于双方的攻防技术的使用至 关重要。只有在一个恰当的距离内才能使攻防技术的效果发挥 到最佳。例如,如果双方离得较远,那么双方的精神就会相对放 松一些,因为此时如果不通过大幅度调整步伐逼近对手那么是 无法打到对方的;如果双方距离过近,双方就会保持高度的紧 张,而且过近的距离也不利于重拳重腿等技术,反而更适合贴身 防守。因此,在散打对抗中,为了始终获得对自己最有利的距 离,就需要不断通过步法来进行调整,抢占有利于自己进攻和防 守的方位。

散打运动不同于武术套路运动,尽管在一些基础技术方面有 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散打运动的本质在于实战对抗,这就决定了 散打运动没有一个规定的套路可言,任何技术动作都是以获得实 效、击打到对手有效部位为目标的。这就牵涉到建立一个对动作 应用的时空上的正确感觉,只有正确地建立时空感,动作的使用 才有了保障。这也决定了对于散打运动的练习来说,除了要夯实 基本功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在日常的训练之中就加入一些实战 的元素,让动作的基础训练与实战有机结合,而凡是仅练习组合 或套路是无法建立正确的距离感的,脱离了距离的要求也就无法 让动作在实战对抗中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这就是只练习套路或 仅仅只知道动作含义却不懂得如何实战的根本原因。

空间感从实践中获得

在散打对抗中,双方运动员的空间感是通过对比出来的,自 身无法表述自己的空间感如何,这是空间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为 了占据有利的攻防位置,场上双方都不停地移动步法,移动到位 后便采取踢、打、摔、拿等技法进攻•进攻不得手便转为防守,在此 过程中彼此间的调整也是在相互制约、相生相克中进行的。优秀 选手的空间感更好,这突出体现在其对脚下步法的距离乃至移动

速度有着很足的信心,在这一基础上可以通过快速简洁的步法移 动占据最佳攻击距离与角度,使攻击动作的效果达到最大化;而 在防守时,通过步法移动与角度的调整,就可避开对手的攻击力 点,并且这种防守的步法有很多“弹性”,有利于其快速反击。在 比赛中,如果自身擅长摔法,就要主动减少与对方的距离,贴近对 方,如此有利于发挥摔法的优势。如果在各种情况下都能顺利快 捷地到达自己想到的位置,则说明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空间感,战 术氛围的营造与很多具体的战术设计就是建立在控制距离的基 础上的。

一般控制距离的战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法。

迂回战术。迂回战术是常见的以利用双方空间距离为战 术元素的战术。这个战术的关键点在于利用各种假动作、角度变 化、远近移动等方法来寻找与对方动作产生的距离或空间,寻找 时机在自己掌握适当距离上打击对方,而恰好对方在此时又不能 很好地或是在充足的准备下打击到自己的技术。

牵制进攻战术。牵制进攻战术就是以假进攻或拉开距离 的方式迫使对方前进或后退,进而从对方的移动中找寻空当,伺 机进攻。这一战术的关键就在于向对方释放的“诱饵”是否能够 让对方按照我方意图被调动起来。

浏览44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