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技术符合竞赛规则原理

散打运动的技术发展要符合散打运动规则的规定。散打不 同于自由搏击运动,它是在规则的严格限定之内开展的技击类运 动,因此,规则就成为散打技术发展、规范竞赛行为、判断运动员 胜负的标准。

技术符合竞赛规则原理通常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的传统武术在实战中讲求的是克敌制胜,其中不乏有 许多带有极强攻击性和伤害性的动作。散打运动继承了大部分 武术中的技击动作,但对于一些带有较大伤害性的动作并没有 沿袭过来,而是被散打运动的规则所禁止,如其中的后脑、颈部、 裆部等都是散打规则中严令禁止的非攻击部位。再如,武术弹 腿主要是用来攻击对方裆部的技法,由于裆部是禁击部位,散打 中的弹腿变成了“鞭腿”。由此,散打运动的技术由于受到规则的 限制而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当然对于武术运动来讲,散打的这 种技术上的变化也弥补了武术技术中少有侧面腿法攻击对方的 缺陷。

综上所述,运动生物力学原理、时间、空间原理、相生相克原 理和竞赛规则原理,是共同支撑散打技术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理论 基础。散打任何动作技术规范的形成,对运动员掌握动作情况的 技术分析,对各种招法使用的技术研究,都必须遵循散打技法的 原理,运动员动作符合综合性原理要求的姿势状态,就是散打动 作基本技术合理性、有效性的具体体现。

第二节散打技击对抗理论

一、技击思维的特性

要想将散打技击技能掌握得更加牢靠和娴熟,除了技术动作 的学习和充分练习外,还应该对其中所蕴含的技击思维有着深刻 的认识。

积极思维与其他体育运动的思维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 现在如下几个特性上。

时间特性

处于技击对抗中的双方均为一种自由活动的状态,在这种自 由的状态中一方面运动员可以寻觅进攻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进 行短暂的自我调节。为此,就使运动员在不同的对抗状态下得到 不同的思维时间。不过,时间会因为思维形式的不同而要求不 同,它可以是较为缓和的,抑或是较为紧急的,实际上大多数思维 活动的时间往往都是瞬间的自动化行为。

由此可见,不同的技击状态与环境对技击思维在时间上的要 求自然会不同,这就是技击思维中的时间特性。

程序特性

不同的技击环境是思维活动的前提条件,思维只有在“接触”到这些条件后,其后的行动才有实际意义。尽管包括散打运动在 内的所有搏击类运动在进行中都相对没有规律可循,但技击本身 的运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为这一规律而建立的某种“程序”,使 思维需要通过这些“程序”后才能产生实际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技 击思维中的程序性。

势态特性

凡是技击运动都少不了运动员思维的参与。刨除技术对于 技击运动的重要性外,最重要的就是技击思维了。不同的技击势 态,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内容不同,对抗中不同的思维又对 技战术的使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作用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技战 术实施,对势态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不同的 势态对技击思维都会起到不同的导向作用,直接表现在技战术的 实施上,通过技战术又直接影响到对抗中势态的变化。由此可以 看出,技击思维与对抗中的势态是紧密相关的,是一种获得信息 和接收信息并给予反馈的思维过程,技击对抗就在这种相互影响 的状态中向前推进。

立体特性

思维的立体性主要是在相对固定的技击模式中才能体现出 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也就证明了技击的模式流程也是相对固定 的,那么使得其思维的程序也就相对固定。当在每一个相对固定 的流程中或每一个相对固定的思维程序中,其思维的表达是可以 全方位立体的,然而这种条件的限定还是较为苛刻的。例如,当 处于自由调节的状态中时,运动员除了可以用一种方式调节心理 和动作外,还可以用任何他擅长的、习惯的方式来调节,但此时的 思维是针对这个束缚对峙状态下的思维,就不是原来的那种自由 状态下的思维,如果真的在自由状态中继续保持自由的思维,那 么显然运动员是无法对接下来对手的进攻行动和自己的进攻行 动做好准备或预判,进而将自己陷入一种被动当中。

二、技击的整体观与恒动观

建立技击整体观的意义

包括散打在内的技击性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运动能力有着 极高的要求。就运动本身来看,并不能将其只是看作技击技术的 简单运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决定技击竞赛胜负的内容。因此, 必须将这些内容看作一个整体。为此,散打运动员要建立起一个 技击整体观,并且注重这一整体中的各个要素。具体来说,技击 整体观,对探索技法与环境的关系和技法的变化规律具有如下几 点重要意义。

1.基本技法中的整体观

散打运动的基本技法主要表现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认为人 体做出的某个动作是依赖于相应部分的协调发力获得的,但另 一方面无论哪种进攻或防守的动作的完成都不仅体现在相应的 部位发力上,还包括身体其他的部位的协同发力,如上肢、腰腹 和腿。如此才能在某一种动作做出之时产生一个全身的合力, 以此达到增加动作效果的目的。如此来看,每个具体的动作是 整个机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这是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这种整 体作用只有在技击思维的统一指挥下才能保持协同,且随时产 生。技击学还通过攻防兼顾的理论来说明技击对抗中技法在攻 防处理方法上必须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

2.技法变化中的整体观

所谓的技击学的整体观不仅仅只表现于所有技击活动的整 体,还体现在其中所包含的技击变化之中,即在分析对抗中的技 法变化机制时,首先要从整体势态着眼,然后才能以此为基础对 机体局部的某技法动作做出适当的应对反映,把局部动作变化与整体机体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动作变化规律与技法 变化的走向。

3.具体判断中的整体观

包括散打运动在内的所有技击运动几乎都要求在同一时间 内对对手技法变化的判断建立在对手的整体运行规律之上,然后 从中判断出局部可能发生的变化,再做出应对反应。对手的行动 是自由的,因此,他所做出的动作大多是出于某种目的而来的,所 以就需要时刻对对方的任何动作予以关注,进而联想到技法的运 行规律,把对手技法的运行规律、战术表达的方式、技击思维等导 致动作变化的因素与对抗时的环境结合起来,将对方动作相互作 用的反应状态概括起来,然后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

在对抗中,机体的局部动作与整体表现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 系,即从局部动作可以作为判断整体攻防意图的重要信息。所以 对抗中某单独动作的变化,往往蕴涵着整个技法的变化信息。那 么,根据这个理论,就可以在对方做出一种可以被作为进攻势头 的动作之后就对这个动作予以控制,以此达到抑制对方整个进攻 意图的目的。

4.环境约束的整体观

技击的整体观除了包含技击内部元素的整体观外,它还包含 技击学强调技法的使用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以及在新环境下建立 新的技击思维技法功能的完整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新建 立起来的技法体系应该是与自己的情况与规则紧密相关的。只 有当技法的使用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时,技法的用途才能真正展 现出来,运用得也能更加顺畅。

技击运动中的技法使用受左右的因素并不唯一,这些因素 甚至能够构成一个因素体系,其中的局部和整体之间保持着相 互制约、相互协调。鉴于此,对于技法的选择与使用就需要从全 局考量,注意对整体环境的适应与调节,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这些都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而确定的技击 原则。

综观技击学中蕴含的哲理,可以发现其中很多是基于中国传 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观”“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念。为此,对这 些蕴含其中的传统整体观进行分析对研究技击学来诠释传统文 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浏览28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