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瓶颈期

2004年,因为赞助商的商业运作出现了问题,2004年,红遍 大江南北的散打王赛事搁浅。随后,中国散打倶乐部争霸赛 (CKC)、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WLF)、中国职业联赛(WMA) 等一些赛事陆续开展,但是与“散打王”相比,这些赛事在赛事推 广、明星培养、商业运作、媒体宣传等方面远远不足。在这之后,

很多新兴的赛事不断出现,他们自身虽然都很有特点,但也都因 自身的种种原因而无法成为散打赛事的代表。随着第一批散打 明星的老去,散打商业赛事的媒体关注度和大众关注度也逐渐下 降。从近年来举办的中泰对抗赛中可以看出,由于优秀运动员的 缺乏以及散打商业赛事自身的关注度不足,在赛事宣传上开始走 “歪门邪道”,一些诸如“泰拳王挑战少林弟子”等噱头成为博眼球 的手段。

与足球、篮球等赛事相比,散打赛事在商业拓展、资金投人、 市场推广、媒体关注度、电视曝光率上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也 是近年来散打赛事出现瓶颈,无法在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

我国散打赛事运营的现状分析

1.市场定位

散打赛事的开发与运营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活动,是把散打赛 事包装后当作一个产品来运营,最终促使散打项目产业化,以达 到获取经营利润的目的。散打赛事运营的初期就提出要将赛事 打造成一种品牌,一种名片,占据市场份额,并且形成固定的消费 群体。散打赛事建立于散打运动改革的基础之上,所谓赛事的商 业化其实也包含职业赛事,是竞赛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锦标赛相比,散打赛事为了适应市场和观众需求,在比赛中采 用国际标准拳台,运动员摘下护具,允许使用膝法进攻。比赛还 以先后倒地不得分来限制运动员的搂抱动作,鼓励主动进攻。这 就使比赛更具观赏性,更加刺激,以吸引大众的眼球,争取更多的 市场。

体育赛事商业化的出现与运作离不开国家的经济发展。近 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速,国家不断 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媒体对国际重大赛事报道力度加大,使我国 国民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散打赛 事的成功开发与运营使老百姓对散打运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

人逐渐认识并喜爱上此项运动,这不仅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 而且对全民健身进程具有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

2.包装与推广

散打赛事为了符合市场规律,充分学习了国外优秀的搏击赛 事的运作形式,在比赛现场采用现场导演的概念,使体育竞技更 加娱乐化、市场化。灯光、音响、音乐和舞蹈加入到赛事中,把紧 张激烈的赛事渲染得更具有艺术魅力。在这里,就要提到“武 舞”。“武舞”表演为散打运动增添了魅力。在许多商业赛事中, 诸如“散打王”和“武林风”,在比赛开始之前主办方增加“武舞”表 演,对现场气氛进行渲染,这无疑增添了比赛的艺术性。

规则和场地的变换让散打赛事与国际接轨。散打商业赛事 的场地与国内锦标赛、全运会等散打比赛的场地有所不同,散打 商业赛事的场地选择高出地面90厘米,7X7米正方形的标准拳 台,每面设有四条围绳,四个角中的两个角为比赛双方的休息区, 其余两角为中立角。与锦标赛擂台相比,散打商业赛事擂台更具 国际化特点,便于观众观看比赛,也便于运动员更适应场地。拳 台中间有赛事的商标,四个立柱角上的软垫上有比赛赞助商的标 志,凸显了赛事的商业化,更具时代感,符合商业化和产业化的特 征。除在拳台的四周留有裁判员和比赛医务监督的固定席位外, 还专门为媒体摄影和文字记者留有角度极佳的席位,人性化的场 地安排使比赛更有吸引力。

明星拳手的培养能提高赛事的知名度。体育赛事如果不发 挥优秀运动员的明星价值,其号召力就会大打折扣。散打商业赛 事从最开始的“散打王”时期就注重培养散打明星,注重运动员的 个性发挥,使散打运动员成为“大腕儿”,从而提高赛事的自身价 值。明星运动与的出现直接产生广告效应,并且为赛事树立了形 象代言和名片。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散打商业赛事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比赛门票,“散打王争霸赛”“中美对抗赛”等一系列商业化赛事,票 价平均在50〜1 000元人民币,平均每场比赛能吸引上万观众前 来观看。第二是赞助商资金赞助,以2000年“散打王争霸赛”为 例,当年某赞助公司向中国散打王争霸赛赞助500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商业价值的升温,赞助费至少达到千万元甚至亿元的 水平。第三是电视转播与广告收入,从“散打王争霸赛”到“武林 风”,电视转播的广告费用一直都是散打商业赛事的收入支柱之 一,最高的每30秒广告时间为人民币2万〜5万元左右,这也为 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动力。

第三章、散打运动技能培养理论

散打运动是一项非常注重技击技能在实战中适时运用的项 目。由此可见掌握娴熟的散打技能对参与这项运动来说是多么 重要。然而在学习技击技术之前还应该对诸多散打技能的理论 有所认识,如此能够对日后所学习到的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更 有助于提升散打运动水平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此,本章就重点对 散打运动技能的培养理论进行阐述。

第一节散打运动技法原理

一、技术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散打运动在我国开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从总的发展历 程来看,其发展内容更多的是散打比赛的形式、竞赛规则等方面, 而对于技术的研究则显得有所欠缺,或者说这种研究没有形成一 个稳定的系统。在常见的技术动作当中,即便从外部看起来有着 类似的地方,但从技术本质来说还是存在许多细微的差别和不同 的运用时机的,然而对这方面的了解还不够充分。任何一个技法 动作最合理的基本技术只有一种,在众说纷纭之中,对动作合理 性、有效性的正确判断,首先要看是否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

散打技术中的生物力学原理主要表现在力量、力点、合力、顺 力、作用力、反作用力、支点和力距等方面。但就散打的实战来

说,仅仅了解上述几点技术中的生物力学原理就想获得优势还远 远不够,还需要从多方位考虑并分析不同的力学要素。

二、技术符合时间、空间原理

包括散打运动在内的所有技击类运动都对双方实战中的时 间与空间有着较多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 包括击、打、踢、摔等相互交织,判断比赛胜负的标准为击倒对方 或是击打到更多的有效点数。因此,要想在比赛中占得先机,就 需要比对手更快地抢占先机,这个先机就包括时间与空间。为 此,散打运动中技术的形成也都是以最大限度地争夺时间与空间 为目标而产生的。

时间、空间原理是指动作的速度、速率、路线、轨迹、幅度、角 度、方向、位置等。与散打运动相比,传统武术套路比赛中的许多 动作更多倾向于艺术性,如此能够增添更多的欣赏价值。但其中 不可否认有许多动作的技击方法以及串联都不符合实战技击的 时间、空间原理,而这点也正是散打运动与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 重要区别。

三、技术符合相生相克原理

散打运动中包含的技术动作众多,但无论是进攻技术还是防 守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万能的。也就是说,没有一种进攻 技术是不能被防守的,也没有任何一种防守技术是不能被攻破 的。而要想在双方技战术的比拼中获得优势,除了需要具备过硬 的技战术素养和心理素质外,还要深刻了解技术中的相生相克原 理,明白技术动作的优势与不足。

散打技法既然是相生相克的,反映到动作的技术上,就需要 同一个动作姿势状态的技术要求,既要有利于进攻,又要有利于 防守和反击,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准备姿势。准备姿势做到位,

一方面有利于进攻步法的运用,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可能的快速退 防或躲闪。为此,这个姿势就被要求处在最适宜的机动状态。这 种事例如左手冲拳,右手要放在最佳的防守位置,以防止对方的 反击。冲拳时上体前倾,以加大力矩和力量,但进攻动作发出以 后,如果没有击中对方且来不及还原,对方肯定会借这个空当反 击,这样进攻动作从被反击的角度来看,冲拳时上体超过了身体 重心的垂直线,对方闪躲后使用摔法“顺手牵羊”就比较省力。由 此可知,加大冲拳力量以及延伸拳的距离,严禁单方面考虑采用 哪种方式来进攻对方,还要将被对方反击考虑在内。

在曰常的技术动作训练中,教练员要注重对运动员讲解每个 动作的意图,深人分析动作做出后可能得到的对方的反应,并对 这些反应做出足够的预防。

浏览35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