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弓步按掌(怀龙抱柱)
- 上势稍停,右脚碾地向右转,左脚向右前方落步成左弓
步,右拳变掌,掌心向下经胸前穿至左肩;左掌随左脚向右穿,掌
心向上,左右手似抱球状。(如图 6- 93)
28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教学训练丛书 武术·射弩
- 上势不停,两脚碾地,身体向稍转成右弓步,右臂外旋划
弧收抱腰侧,左臂内旋划弧向下按掌,掌心向下。
要点:与动作“弓步转肘”相同,用力相反。
技击法:对方左蹬脚向我进攻,我双手抱其来脚,同时左脚
穿裆,身体右转,迫使对方倒地。
(四十二)磕腿侧踹(连环腿)
- 上势稍停,右脚不动,左脚上前半步成半马步;右掌改拳
在右腰倔不动,左掌变拳向左格。(如图 6- 95)
- 上势不停,左脚不动,屈膝支撑身体,右脚向前蹬腿,脚后
跟离地面高 40 厘米。(如图 6- 96)
- 上势不停,右脚落地,脚尖外撇,左脚提膝,向左向上猛踹,
力达脚跟,身体向右侧倒,左拳向左,右拳向右伸直。(如图
6- 97)
要点:蹬腿须勾脚尖,侧踹需挺膝,开髋,猛踹,脚外侧向上,
力达脚跟。
技击法:对方左脚在前,我以右脚磕击其左前膝部,若被击
中,必然后退,我随即在其右脚刚落地之际,迅速发左腿踹击其
头部或胸部。
(四十三)弓步左右冲拳(连环拳)
- 上势不停,右脚不动,左脚落地成左弓步;左拳收抱腰侧,
右拳由腰间向前冲出成平拳,拳心向下,成拗弓步冲拳势,眼视
前方。(如图 6- 98)
- 上势不停,两脚不动,右拳收回于右腰侧;左拳由腰侧向前
冲出成平拳,拳心向下;成顺弓步冲拳,眼视前方。(如图 6- 99)
要点:两拳连贯有力,蹬腿时要送髋,打拳时顾肩,力达拳
面,挺胸、抬头。
技击法:用拳连击对方胸腹部。
(四十四)丁步亮爪(老鹰寻食)
上势不停,右脚不动,屈膝半蹲,左脚收回于右
脚内侧成左丁步;左拳变鹰爪经腹部向左分开,右
拳变右鹰爪向右肩上举,爪心向上,眼视前方。(如
285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教学训练丛书 武术·射弩
要点:丁步要稳,挺胸,塌腰。
技击法:防守拨开来拳。为摆桩势,摆此动作看对方如何
进攻。
(四十五)弓步右拍(猴子掰包谷)
- 上势稍停,左脚向左上半步,屈膝半蹲,右脚紧接着跟在
左脚内侧成右丁步;左手鹰爪变掌,经腹前向上至右肩翻掌,掌
心向外,经脸前,向上向左,右爪变掌向下经腹前向左,眼视右
方。(如图 6- 101)
- 接上势不停、左脚踏实,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成右弓步;
右手向上经脸前翻掌,掌心向右,再用力右拍;左手向下经腹前
翻掌,掌心向右,用力向右拍,眼视右方。(如图 6- 102)
要点:该动作叫云手,也称大穿花,一左右手保持一上一下,
在胸前划弧走圆,两手运行须连贯不断。
技击法:对方左脚在前向我冲拳,我用云手拨开来拳,右膝
再突然向前顶出,别住其膝窝;右手拍其胸,左手拍其腹,迫使对
方倒地。
(四十六)弓步左拍(猴子掰包谷)
- 上势不停,右脚不动,左脚上步靠右脚内侧成左丁步,上
肢不动,眼视左前方。(如图 6- 103)
- 上势不停,右脚踏实,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手向上
286图 6-106
经右肩脸前,至左肩再翻掌,掌心向前;右手向下经腹前向左用
力拍。(如图 6- 104)
要点、技击法与“弓步右拍”相同,用力相反。
(四十七)右勾蹋腿(金龙挂钩)
上势稍停,左脚尖外摆,体重移落于左腿
上;右脚离地,脚跟微擦地面由右向左踢,脚尖
随之向上勾起,同时右掌平摆至身体左前侧,在
勾踢时向右下搂成勾手,左手护于右肩处。(如
图 6- 105)
要点:脚向左勾踢时,脚跟于身前擦地动
作要快,用力要脆,力达脚尖,右手与右脚的动作须协调,支撑腿
屈膝站稳。
技击法:对方左脚在前向我冲拳,重心前移,我用右脚勾踢
对方踝关节,右手勾防来拳,使之倒地,此势可以左右连做。
(四十八)弓步穿掌(蝴蝶穿花)
上势不停,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右手
变掌,掌心向上,向前斜上用力穿出,重心
前移,左手从右肩向下经腹前向后推掌。
(如图 6- 106)
技击法:对方左弓步冲左拳,我上右
脚管住他左膝窝,右手从对方左腋下经胸至右肩穿出,并用右肩
猛撞其左肋使之倒地,如未倒地,右手臂再向右用力,左手搂抱
其右脚使劲别,将对方捧倒在地。
(四十九)提膝穿掌(叫花子讨米)
上势不停,身体迅速向左转身,左脚屈膝上
提,脚尖向下,右腿挺直支撑身体,右掌握拳收抱
腰侧,左手翻掌向前穿出,掌心向上,肘微屈。
(如图 6- 107)
要点:转身提膝须同时,支撑腿伸直站稳。
技击法:防守势。托对方肘关节,或摆此势,视对
方进攻再破之。
(五十)虚步掩拳(叫花子拦门)
上势稍停,右脚屈膝半蹲,脚尖外展
45°,左脚落地成左虚步,两眼向前平视;右
拳从腰间向前发出,左掌向后掩至左胸前改
立掌向前推出, 掌心右拳面相对 (如图
6- 108)。
退步收势:
- 上势稍停,右脚蹬地伸直,左脚向前上半步成左弓步,左
掌变拳与右拳同时向下向内向上向前弹出,力达拳背。(如图
6- 109)
- 上势不停,左右两脚掌同时碾地,身体向右后转变成右弓
步,两拳变掌从身体两侧向下于右大腿两侧,眼视左下方。(如图
6- 110)
- 上势不停,右脚不动,左脚向右脚内侧并步。两掌上提,于
腰侧握拳成并步抱拳,两眼平视左方。(如图 6- 111)
图 6-108
2884、上势不停,两脚不动,两拳放松成掌,自然下垂,贴紧大
腿,两眼平视前方。(如图 6- 112)
要点:
4 个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第三节 壮族拳械套路
壮拳现存的拳术套路有 35 种:擒功大王拳、霸王锤、梅花椿
拳、踢打四门、三桥手、三打罗汉拳、打虎拳、天字功、飞天字功、
白鹤文之、阴阳定妖、小太极、插拳、小反步、跌马归栏、八仙过
海、山林伏虎、拨解短、金刚扫地、龙腰虎背、猴子挂南山、大百
步、板狗杠、捆椿、十八椿、擒椿、大连环、二步凋、双眼勾眉、白鹤
晒翅、凤凰抓地、乌鸦晒翅、水牛站堂、龙头凤尾、莲花拳。
一、拳术套路

(一)擒攻大王拳
动作名称:
(1)童子拜佛(2)并步双捶手(3)四平双收拳(4)四平双炮拳
(5)反拳收拳(6)四平双千字(7)四平双桥手(8)四平沉桥手
(9)四平内外运手(10)双切掌(11)双挑手(12)四平收拳(13)弓
步双拱撑(14 运手入掌(15)能身顶掌(16)弓步冲拳(17)虚步顶
289
拿(18)进步四平拳(19)右铡拳(20)左弓步架拳冲拳(21)进步炮
捶(22)左铡捶(23)右弓步加(24)擒拿扪拳(25)右捕肘(26)四平
挂捶(27)四平顶掌(28)弓步左炮捶(29)弓步冲拳(30)楼手右锄
腿(31)彻步捕肘(32)左套捶(33)进步双炮捶(34)回尾双钩手
(35)进步顶掌(36)弓步冲(37)搂手锄腿(38)四平右冲拳(39)四
平左冲拳(40)四平左拱拳(41)右捕肘(42)乌鸦展翅(43)左右铡
捶(44)提膝右冲拳(45)进步双撞捶(46)提膝双挑手(47)进步双
推掌(48)拍步擒拿(49)右踢腿(50)彻步拳手、凉拳(51)压肩押
步锄手(52)拗步单拳贯耳(53)上架冲拳(54)右捕肘(55)并步挂
捶(56)提膝架拳(57)进步四平架拳冲拳(58)弓步左炮捶(59)反
身鞭捶(60)能身

(二)霸王锤
(1)抱拳敬礼(2)开弓亮掌(3)拦马冲捶(4)霸王亮捶(5)连
环冲捶(7)射击阴阳手(8)拨手冲捶(9)迎手飞踢(10)猛虎下山
(11)扬面抛捶(12)右翻手(13)左翻手(14)上马流星捶(15)转身
双星炮捶(16)分捶侧掘腿捶(17)上步吊马盖捶(18)杀手落地捶
(19)伏地扫千军(20)神佛望地(21)勾手侧踢(22)云掌护身
(23)黑虎偷心拳(24)穿云掌(25)翻身盖捶(26)马步朝阳(27)上
马连环踢腿(28)右麒麟爪(29)左麒麟爪(30)迎面抓爪(31)双指
夺目(32)虎爪推山(33)拔手冲锤(34)弹踢冲锤(35)旋风架捶
(36)拨掌贯耳捶(37)单勾吊捶(38)迎面双冲捶(39)抓手盖鞭
(40)转身上抛捶(41)右鞭捶(42)转身上抛捶(43)右拨连环冲捶
(44)翻身双星炮捶(45)风滚捶(46)右架抛捶(47)左架抛捶
(48)脆步抛捶(49)脆步抛捶(50)步双抛捶(51)霸王举鼎(52)双
星盖捶(53)转身流星捶(54)分捶右推腿(55)分手点心腿(56)流
星马步捶(57)分手吊马(58)推腿冲捶(59)跪步射击(60)吊马翻
290身盖捶(61)流星马步捶(62)右翻滚捶(63)左翻滚捶(64)上马踢
腿(65)脆步压捶(66)踢双举捶(67)下拨马步抛捶(68)双星炮捶
(69)佛手停心捶(70)拜拳收架
第四节 苗族拳械套路
苗拳的风格特点是:拳型古老,拳架紧凑,动作弧度小,有
“拳打卧牛之地”的说法,技击性强,攻防手法较多,善劈、挑、拨、
推、插、勾、拦。其徒手套路有八合拳、六合拳、大四门拳、小四门
拳、猴儿拳、猫儿拳、犟子拳、蚩尤拳等。
一、徒手套路

第一路(八步赶蝉)
预备式:并步直立
第一段:
(1)抱拳(2)黄鹰展翅(3)左掏手(4)右掏手(5)剪刀架
(6)对面掏(7)冲锤(8)跳开马桩砍(9)拳拿倒肘(10)朝天一炷香
(11)翻山拳(12)仙人伞(13)马上接鞍(14)虎将出场(15)丁欢腿
(16)钉鞋脚(17)拉腿跪(18)玉女穿梭(19)杨郎撞钟(20)赶步掌
(21)拉腿跪
第二段:
(22)上脚架(23)退脚掌(24)苗女梳头后羊蹄(25)上脚架
(26)迎面肘(27)栖上栽花(28)苗女梳头后羊蹄(29)上撕挂
(30)闲儿倒地(31)杨郎举鼎(32)拉脚 (33)分肘腾手(34)鸳鸯
腿(35)黄鹰闪翅
第三段:
(36)三娘推磨(37)蝴蝶采花(38)农人插秧(39)梅花盖顶
291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教学训练丛书 武术·射弩
(40)苗女照镜(41)猴儿戏牛(42)金鸡栖架(43)万字腿(44)前
羊蹄(45)平桩腾手(46)一拦肘(47)狗抖身(48)右掏(49)左掏
(50)翻山剪刀架
收势
第二路(八虎闯优僧)
预备式:并步直立
第一段:
(1)左插花(2)右插花(3)金鸡独立(4)反手拿拳(5)树折丫
(6)踏井岗(7)单鼓手(8)滕手(9)前羊蹄(10)一拦肘(11)挑开马
桩砍第二段:
(12)苗女梳头后羊蹄(13)紫燕戏柳(14)苗女梳头后羊蹄
(15)反备(16)万字腿(17)苗女梳身(18)双推手(19)膝手合弦
(20)双推手(21)膝手合弦(22)疯猿擦地(23)反备
第三段:
(24)苗女梳头(25)海底捞沙(26)杨郎举鼎(27)赶步掌
(28)拉脚跪(29)蜜蜂采花
第四段:
(30)前羊蹄(31)海底捞沙(32)杨郎举鼎(33)赶步掌(34)拉
脚跪(35)天大过膝(36)前羊蹄(37)金鸡独立
收势第三路(小令)
预备式:并步直立
第一段:
(1)黄鹰闪翅(2)朝后肘(3)金锤(4)左丁(5)右丁(6)左撞
铜钟(7)右掌(8)杨郎撞钟(9)双栽手(10)双炸耳(11)南门爪
292(12)朝肚爪(13)撕挂弧形腿(14)拉脚跪
第二段:
(15)全反备(16)一拦肘(17)白蛇吐信(18)拨云望月(19)大
鹏展翅(20)顺风摆柳(21)苗女起舞(22)金鸡独立
收势二、苗刀(单刀)
预备式:
第一段:
(1)黄鹰闪翅(2)仙女下凡(3)打虎式(4)杨郎击鼓(5)苗女
集队(6)犀牛滚塘(7)黄龙缠住(8)三娘推磨(9)智菜滚磨(10)顺
风摆柳
第二段:
(11)苗女绣花(12)雄鸡争斗(13)紫燕抄水(14)蜻蜓点水
(15)古树缠藤(16)朝天刀(17)弯弓打猎(18)鲤鱼上滩
第三段:
(19)拔草寻蛇(20)麒麟回头(21)怪蟒反身(22)野鸡渡步
(23)苗女染布(24)马失前蹄(25)梭前织布(26)劈柴试刀(27)游
鱼摆尾(28)杨郎卸甲(29)收军回寨
收势
三、苗棍预备式
第一段:
(1)左一棍(2)右一棍(3)效棍(4)杀棍(5)翻山棍(6)效棍
(7)备棍(8)杀棍(9)狮子摇头(10)老象扫枪(11)眼泉滴水
第二段:
(12)备棍(13)杀棍(14)翻山棍(14)弓步架棍(15)劈棍
293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教学训练丛书 武术·射弩
(16)世婆棍(17)世公耕田(18)麒麟回身(19)海底捞沙
第三段:
(20)易明撒秧(21)杨郎担柴(22)右一棍(23)洗棍(24)杨郎
劈柴(25)兔儿上坡(26)野鸡蹿林(27)黄雀追蝉(28)金鸡独立
收势
四、苗家养生拳
(1)立势苗岭(2)左右封山(3)弓步运掌(4)虚步观天(5)一
穿二推(6)左右盘旋(7)连环弓马(8)二跃虎山(9)飞鹰扑食
(10)苍龙越川(11)苗山太极(12)春风新颜(13)燕舞蝶欢
(14)芦笙弓马(15)文武双全(16)左右并进(17)迎风轻弹(18)号
角迎敌(19)人仰马翻(20)推波运掌(21)独掌挡关(22)武松打
虎(23)张松献图(24)十字拳掌(25)飞身前沿(26)击鼓迎战
(27)两臂运弦(28)长龙布阵(29)展翅越管(30)临阵奔月(31)叉
步上前(32)弓步回掌(33)卧虎藏龙(34)大圣探山(35)红孩遭
擒(36)琵琶轻弹(37)成都赶潘(38)高祖斩蛇(39)霸王闯关(40)苗
岭飞雁(41)收势还原
五、苗家青龙刀
(1)苗岭兴武(2)背刀下山(3)前仆后继(4)缠头拖刀(5)扑
步下砍(6)猛虎下山(7)上撩下劈(8)一夫当关(9)缠头提腿(10)叉
步横刀(11)转身挂把(12)虚步看风(13)马步平劈(14)反身顶架
(15)前踢上撩(16)横刀眺望(17)弓步反撩(18)马步平刺(19)卧
虎藏龙(20)猴王观山(21)飞龙滚球(22)玉鸟含环(23)弓步
平刺(24)藏刀探山(25)收势还原
294第七章 少数民族武术竞赛规程与编排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少数民族武术竞赛的组
织编排以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项目。
第一节 少数民族武术竞赛规程与编排
目前武术不仅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
目,而且也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随着武术事业的发展,
武术竞赛活动的范围、频次也会不断扩大和增加。因此规范地组
织不同类型的武术套路比赛,是武术竞赛科学管理中的一项重
要工作。
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工作主要是:制订竞赛规程、成立竞赛
组织机构、落实各项竞赛事宜、组织裁判队伍等。
一、组织机构与竞赛规程
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参赛单位、竞赛监督委员会、仲裁委
员会、裁判队伍的领导人组成组织委员会,决定大会的组织方
案,领导竞赛工作。
(一)竞赛委员会
根据不同的比赛规模,可设立竞赛委员会、竞赛部或竞赛
处,由负责竞赛业务的行政人员若干人组成。在大会组委会统
295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教学训练丛书 武术·射弩
一领导下,负责整个大会的竞赛组织工作。
(二)竞赛监督委员会
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监督机构。
- 由主任 1 人、副主任 1 人、委员 3 或 5 人组成。
- 职责:
(1)监督检查仲裁委员会、裁判员的工作。
(2)监督、检查参赛运动队的比赛行为。
(3)有权对违纪的仲裁人员、裁判人员和运动队的相关人员
做出处罚。
竞赛监督委员会不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职责范
围内的工作,不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
责,不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三)仲裁委员会
- 由主任 1 人、副主任 1 人、委员 3 或 5 人组成。
- 职责:
(1)接受运动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
(2)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必须超过半数,超过半数以上
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
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加与本人所在单位有牵连问题的讨论
与表决。
(3)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四)裁判人员的组成
- 裁判人员的组成
(1)总裁判长 1 人、副总裁判长 1~2 人。
(2)裁判组设裁判长 1 人、副裁判长 1 人,评分裁判员 3~5
人。根据竞赛的规模可设若干个裁判组。
296(3)编排记录长 1 人。
(4)检录长 1 人。辅助工作人员的组成(1)编排记录员 3~5 人。(2)检录员 3~6 人。(3)宣告员 1~2 人。(4)放音员 1~2 人。(5)摄像员 2~4 人。(五)裁判员的职责总裁判长(1)组织领导各裁判组的工作,保证竞赛规则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
(2)解释规则,但无权修改规则。
(3)在比赛过程中,根据比赛需要可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
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理。
(4)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
- 副总裁判长
(1)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
(2)在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 裁判长的职责
(1)组织本裁判组的业务学习和实施裁判工作。
(2)执行比赛中对套路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重做、规定套
路比赛中漏做和多做动作、集体项目和武术健身拳操少于规定
人数、配乐项目不合要求的扣分。
(3)有权对不合理的运动员应得分进行调整。
(4)裁判员发生严重的评判错误时,可向总裁判长建议给予
297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教学训练丛书 武术·射弩
相应的处理。
- 副裁判长的职责
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在进行规定套路比赛时,副裁判长兼
任套路检查员的工作。
- 裁判员的职责
(1)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2)认真执行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作详细记录。
(3)裁判员负责运动员整套动作演练的评分。
- 编排记录长的职责
(1)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全部工作,审查报名表,并根据大会
要求编排秩序册。
(2)准备比赛所需表格,审查核实比赛成绩及排列名次。
(3)编排成绩册。
- 检录长的职责
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及时报告总裁判长和宣
告员。
(六)辅助工作人员职责
- 编排记录员的职责
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工作。
- 检录员的职责
按照比赛顺序及时进行检录,将比赛运动员带入场后,向裁
判长递交检录表。
- 宣告员的职责
报告比赛成绩,介绍有关竞赛规程、规则和比赛规模、项目
的特点及武术套路运动的知识。
- 298 放音员的职责
(1)配乐项目比赛第一次检录时,负责收取音乐带或光碟,
根据比赛出场顺序进行编号。
(2)运动员站在比赛场地 3 秒钟后,开始放音。
(3)比赛时不得将音乐带或光碟转借他人或复制。比赛结束
后及时将音乐带归还运动队,不得丢失。
- 摄像员的职责
(1)对全部竞赛项目进行现场摄像。
(2)遵照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播放相
关项目录像。
(3)全部录像均应按大会规定予以保留。
竞赛规程是整个竞赛工作的依据,是对竞赛组织者和参加
者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在竞赛前由主办单位根据竞赛的目的和
任务而制定。规程的内容要规范周全,用语要明确,文字要精练,
并提前发至各有关单位及人员。
竞赛规程一般包括一下内容:竞赛名称,竞赛的主办单位和
承办单位,竞赛日期和地点,参加单位和参加办法,竞赛的性质
和办法,竞赛项目,报名与报到,录取名次与奖励办法,裁判员和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
以上各项根据竞赛规模可以有所增减。
二、竞赛的编排与记录
竞赛的编排是赛前的一项主要工作,是确保竞赛秩序规范
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工作在竞赛开始以前完成,编排要周
密细致,统筹兼顾,既要力求保证运动员在相等条件下发挥技术
水平,又要考虑到各裁判组的劳逸结合,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
适当考虑观众的要求。
299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教学训练丛书 武术·射弩
(一)编排的方法
- 审查统计
主要是审查各单位的报名单,如发现与规程不符或不清楚
的情况,应及时与有关单位联系,及时解决。在审查的基础上,统
计各队参加比赛的人数(男、女分别统计),以及各项目参加比赛
的人数(男、女分别统计)。然后编排运动员号码,通常每队打一
个缩写字头。
- 计算竞赛时间
(1)将各队运动员所报的各类项目的总数与该项目单项竞
赛所需的时间相乘之积的总和即为所有比赛项目所需的竞赛时
间。一个运动员每一项目的竞赛时间,应包括运动员进场、退场、
演练、裁判评分和示分的时间。一般长拳类和南拳类的拳械项目
约需 3 分钟,太极拳约需 5 分钟。
比如运动员报的拳术总数为 100 项,器械 70 项,对练 30
项,太极拳 25 项。那么,所有运动项目所需的竞赛时间应是:
100×3+70×3+30×3+25×5=725(分钟)
(2)绘制竞赛日程表。将所有项目所需的竞赛时间,相对平
均地分到规程所规定的竞赛天数中,得出每天应完成项目的竞赛
时间。如规程确定两天比赛结束,则每天的项目竞赛时间约为:
725÷2=362.5(分钟)
每天的项目竞赛时间确定后,根据每场实际工作时间计算
出每天的竞赛场次,并按场地设置情况安排每天的竞赛场次。把
各竞赛项目合理地分布到每一个场次和场地中。
武术套路比赛一般每场实际工作时间 3~3.5 小时。若以 3
小时计算,那么每天竞赛的场次就是:
362.5÷(60×3)≈2
300因此,每天比赛应安排两个场次。
假如只有一块场地进行比赛,那么就应在上午、下午、晚上
3 个单元的时间内取两个单元时间各安排一个场次。如有两块
场地,可在上述 3 个单元的时间内取某一个单元安排场次即可。
最后,按所定方案绘制竞赛日程表。
- 竞赛分组
竞赛日程和场次确定后,将各类项目进行编组,再均分到各
场次中去。如拳术 100 项,共 300 分钟,可分在两天的某场中各
完成一半。如果拳术项目中自选拳术 70 项,其他拳术 30 项。那
么,也可将 70 项自选拳术分为两个场次完成,将 30 项其他拳术
排在某一场次内完成。上述总体编排确定后,在进一步分项编排
时,应考虑到编排注意事项,用以调节场次、项目于运动员、裁判
员上下场矛盾。
(二)编排中应注意的事项
- 在一场比赛中,一个运动员最好只安排一个项目,如果在
赛期短、项目多的情况下,有的运动员一场必须参加两个项目比
赛时,应当间隔编排,以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和造成忙乱现象。
- 同一单位的运动员应尽量分散到各组中去。
- 每个项目应采用抽签的办法决定各小组内运动员的比赛
顺序。抽签可在竞赛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或总裁判长的监督下,
由编排人员进行抽签,也可以在赛前规定的时间,由各队教练
员、运动员临时抽签排定顺序。
- 同一项目的比赛应尽量集中在一起比完,若参赛人数多,
也应注意安排在第二天同一时间、场次进行,中间不宜间隔,力
求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每一项比赛的第一出场者,力求分散到不同的队中,抽签
之前应确定好第一出场者,每队的最多次数力求均等,若是多次
应有相应的调整办法。
竞赛中竞赛时间须大体相同,每场竞赛中所进行的两个
场地的竞赛时间也应大体相同。
(三)记录工作
大会记录员应在赛前准备好裁判员评分表和记录表并送交
各裁判组。比赛中,应按时收回记录表并及时登记录取名次成绩
表,予以公布。比赛结束,应编制成绩册,公布全部比赛成绩。临
场记分员应在记录表上填写各裁判员的评分与裁判长的扣分,
并计算、填写运动员的最后得分。
第二节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武术项目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 1953
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
来的。它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
办、地方承办,每 4 年举行一届。该项赛事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
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
之一,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
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
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武术是一项深受各族人民喜爱,且具备民族独特风格和套
路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991 年,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
体育运动会上,武术首次被列为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武术是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构成的攻防格斗技术,按照
302一定的运动规律组成套路和对抗两种方式。讲究内外合一、形神
兼备、节奏鲜明的民族风格。武术的比赛项目包括拳术、器械、对
练 3 种,根据比赛人数和性别,分为个人和集体项目,男子组和
女子组进行比赛。
单练和对练项目的场地为长 14 米、宽 8 米,四周内沿标明
5 厘米宽的边线,周围至少有 2 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
为长 16 米、宽 14 米,四周内沿标 5 厘米宽的边线,周围至少有
1 米宽的安全区。
在历届民族运动会上,武术项目是参赛运动员最多、争夺最
激烈的竞赛项目之一。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武
术竞赛项目包括拳术、器械和对练 3 种。
按照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竞赛规程,
武术竞赛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男子拳术、女子拳术
A 类:各种长拳、南拳、太极拳。
B 类: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劈挂拳、地
躺拳、象形拳、查拳、华拳、花拳、炮拳、红拳、少林拳。
C 类:除 A、B 组以外的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拳术套路。
男子器械、女子器械
A 类:长拳类刀、剑、枪、棍。
B 类:各种单、双、软传统器械。
C 类:除 A、B 组以外的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器械。
男子对练、女子对练
303第一章 射弩运动概述
内容提要:弩作为射弩运动的主要器材,其产生和
演变对射弩运动的产生及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
章从弩的产生和演变介绍了弩从生产工具、军事武器
转变为体育游戏工具的过程,射弩技艺由军事和劳动
技能发展成为娱乐手段的过程。
第一节 弩的起源与发展
射弩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传
统体育运动会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竞赛项目之一。射弩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是以该项运动所使用器
浏览5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