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散打基础理论

第一节散打械述

散打是按照一定的竞赛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进行徒手对抗 的一种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打,又称散手,俗称 “打擂台”。

一、散打的起源与发展

在散打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散打在历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如 角力、相搏、手搏、卞、白打、拆手、拍张、相散手、技击等。

1.古代散打的历史变迁

散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我国先民的生产活动。在当时工具还不发达的 情况下,人类为了生存,经常与野兽进行赤手空拳的搏斗,并逐步形成了拳打、脚踢、躲 闪、跳跃、摔跌等动作以“手格猛兽”。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部落间战争的频繁发生,人 与人之间的格斗技也得到了发展,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散打雏形。

商周时期,武术“徒手搏击”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周礼•夏官•环人》中记载: “环人搏谍贼”。“搏”在这里是拘捕的意思。《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禁止奸罪 邪,务搏执。”这是西周奴隶主贵族为防止奴隶的反抗暴动,让司法人员重视搏执的练 习。又据西周金文史料记载:“夫有文无武,不足以威天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 行,威德乃成。”此记载足以表现出当时所倡导的“文武皆备”之教育理念。

到了春秋战国,“相搏”已较为普遍,在“相搏”攻防技术中,除击法外,摔法、拿法也 有发展。如《公羊传》中记载:“万怒,搏闵公,绝其服。”“绝其腹嘛是擒拿中的锁喉法。 又如《荀子、议兵篇》记载:“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已有了惊上取下、佯攻巧打的战术运用。

秦汉时期,“相搏”叫“手搏”,比赛已比较正规。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出土的 秦墓中发现了一个木篦,在其弧形背面就有彩绘的“手搏”比赛场面。画面上有三个男 子,均着短裤,腰间束带,足登翘头鞋。其中两人正在进行“手搏”比赛,第三个人双手前 伸,作出裁判的姿势;台上挂有帷幕飘带,表示比赛是在台上的帷幕中进行的。整个画 面热烈紧张,其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汉书、本纪》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 百里内皆观。”足见角抵在民间受喜爱的程度。

隋唐五代时,手搏、角抵备受重视,比赛几乎形成了制度。尤其是唐代武举制的实

113

修整

 

行,更使得这个项目得到了发展。手搏、角抵在社会上开展得很普遍,上至帝王将相、下 至庶民百姓都很喜欢这个项目。隋唐五代时的手搏、角抵比赛已形成大体规则,不分体 重级别,没有护具,赤身短裤,多在方形的台子上进行,虽犯规处罚不明显,但获胜者都 要给予重奖。 '

两宋时期,手搏在民间更为流行,每年都要举行“擂台争跤”的比赛。尽管在当时这 种擂台争跤还不是很完备,但它已是中国古老的武术对抗竞赛形式,而且我国较早记 载角抵、手搏的武术专著《角力记》也是在这一时期问世的。

元代,民间武艺受到了较大的摧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严禁百姓练武,制 定“民习角抵,枪棒罪”。连民间私藏武器也要治罪,那时人们多是冒着生命危险,以秘 密家传的方式在暗中传承着武艺。

明代,手搏多称为白打或打擂台。这一时期是武技集大成的发展时期,民间的打擂 台比武之风盛行。赛前,先设擂主,由擂主安排好高手准备应战。为避免纠纷,凡来较量 高低的人,临场立好“生死文书”,然后上“献台”攻擂。擂台两侧的楹联为“拳打南山猛 虎,脚踢北海蛟龙”,以渲染比赛气氛。比赛由“布署”主持,并规定“不许暗算”,先败下 台的为输。胜者可获得银杯、彩缎、马匹等奖品。

到了清代,伴随着农民运动及秘密结社组织,出现了不少练武的“社”“馆”。尤其 是“白莲教”“义和团”“太平天国”等农民组织,对武技的发展和影响巨大。特别是清 代设立了专门挑选摔跤搏斗高手练习的习武机构——“善扑营”,促进了搏斗武技的 成熟。

民国初年,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当时以霍元甲及其创办的精武体育会最 为著名,对武术的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7年,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此后在国内相继建立的国术馆达300多个,一些 军队和大学都开设了国术课,许多武术家受聘任教,并培养出了一大批武术人才。

1928年10月28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国术国考,为期10天。国考对抗项 目设有散手、短兵、长兵、摔跤等,比赛采取单败淘汰制,三局两胜,在长方形的场地上 进行,打法不讲流派,不以体重分级,临时抽签分组比亳其规则是:不戴任何护具,凡 用手、肘、脚、膝击中对方任何部位得1点,击中对方眼部:喉部、裆部为犯规,犯规3次取 消比赛资格。严重者1次即取消资格。 -

1929年初,为展示当时武林界各门派的真功夫,由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倡导 并发起第一次全国性的国术表演及比赛大会。在征得武林界的一致赞同后,在杭州的 浙江省国术馆举办了 “国术游艺大会”,从12个省及4个特别市筛选出345人参加了大 会,其中参加散手比赛的有125人,评判委员会26人,监察委员会37人。散手比赛分4组, 参加比赛者均着大会统一的灰色布短装,扎腰带,分为红白两色,擂台高1.3米,长20 米,宽18.6米。比试双方在擂台中央划定的粉圈上相对而立,等裁判长鸣第一声笛后, 双方各上前行一鞠躬礼,再鸣笛即开始比赛。比赛期间,规则曾先后作了几次变更,一 次比一次简单。规则规定不准挖眼睛、掐扼喉咙、打太阳穴和取阴部等。

1933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了第二届国术国考,比赛项目有男女短兵、男女 散手、中国式摔跤、国际拳击。散手以点到为止,没有时间限制,凡用手或脚踢击中对 手任何部位得1点,有的参赛者只用脚尖踢中对手或用手指摸到对手头发也算得1点, 故双方均不敢轻易进攻,只是躲躲闪闪,蹦来跳去,被当时的报纸评论为“国术场成了 斗鸡场”。

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运动大会”仍设有散手项目,比赛以性别分组,按体重 分级,并用打棒球的护胸和踢足球的护腿作为护具,头和裆部是禁区。击中禁区者算做 犯规,将对方击倒胜一局,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没有时间限制。队员为了将对手打倒 取胜,比赛近似于摔跤,一对选手比赛有的竟达1小时以上,被当时的报纸又评论为“国 术场成了斗牛场”。


  1. 现代散打的发展


(1)散打在国内的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套路被列为重点推广项目,武术散打只在民间流传。

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技大会上,散手被列为表 演项目。

1955年,由于中国拳击比赛出现了伤亡事件,对于易发生损伤的对抗项目不被国 家所提倡,故散打研究终止,散打的发展陷入了低谷。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新中国的武术发展进一步走向畸形,武术被规 定绝不准论技击,此时的散打处于一种枯竭的状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体育界也迎来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局面,武术又开始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起来。

1979年3月,随着全国武术热的兴起,原国家体委决定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 院、武汉体育学院3个单位进行武术散手项目试点。

1979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由浙江省体委、北京体 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3个单位进行了散手汇报表演。

1979年10月,在第四届全运会上,原国家体委调浙江省和北京怵育学院散手代表 队赴石家庄赛区,与河北省体委选拔组成的散手队进行公开表演。这时的散手比赛不 设擂台,只在地上画一直径为6米的圆圈,出圈即为出界,相当于现在的下擂台。

1980年10月,原国家体委调集试点单位的有关人员开始拟定《武术散手的竞赛规 则》(征求意见稿),后经修改,于1982年制定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初稿),并按此规 则在北京体育馆举行了全国武术散手邀请赛。自此,散手按照“积极、慎重、稳妥”的精 神发展,同时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武术对抗性项目(散手)表演赛”。

1983年至1987年,先后在南昌、潍坊、太原、哈尔滨等地举行了武术散手的表演赛。

1988年9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的全国散手比赛中,首次进行设台比赛,台高60 厘米,长8米,宽8米,中心有一个醒目的太极图案,突出了武术的民族特点与风格。从 此,散手以擂台的形式进行比赛被确定下来。

1989年4月,首届全国散手教练员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教练员 59人参加了培训。同年10月,在江西省宜春市举行了第一次武术散手正式比赛,即全 国武术散手擂台赛。这次比赛正式采用了《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并且散手被正式批准 为竞赛项目,这是武术散手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武术散手进入了一个新的 阶段。

1990年,为了鼓励散手运动员勤学苦练,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原国家体委正式 颁布了《武术散手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

1991年,全国武术散手比赛分为上半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团体赛)和下 半年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手锦标赛(个人赛)。从这一年起,产生了新的竞赛体制。

1993年8月,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散手首次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 并设男子团体1枚金牌。

1994年8月,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94中华武术散手擂台 争霸赛”在广州市摆擂决战,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武状元”陈超。 从此,开始了武术散手商业性比赛的探索。

1997年,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比赛在上海举行。原国家体委对此次全运会竞赛 项目进行了调整,武术是此次全国运动会唯一被保留的非奥运会项目,共设金牌15块, 其中散手项目由七运会的1枚金牌升为3枚金牌。

1999年,为使武术散手进一步规范化,突出民族特色,经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 心决定,将散手正式更名为“散打”。同年,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 中,正式脱掉了护头、护胸、护腿、护脚背等护具,只保留了护裆、护齿和拳套,这是武术 散打史上从全式护具到点式护具的一次重大改革。

2000年,经过充分的酝酿,由中国武术协会主办、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 司承办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北京正式开赛,这是中国散打进行的迄今为止最 有力度的职业化改革,历时3年,是赛期最长、影响力最广的赛事,逐渐形成了一个品 牌赛事。

2001年8月,第九届全运会在广东南海市举行,武术散打的金牌增设到6枚。

2002年6月,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在大连举行。来自全国40个单位的38支男队和24 支女队近6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这次比赛首次增设了女子项目,使武术散打项目在设 置上更加完善。

2003年9月,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男子赛区)在河南郑州举行,共有42个代表队的 468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这是有史以来参赛队伍和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经过两 天的激烈争夺,11个级别的冠军各归其主。因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很高,比赛门票价 格高达百元。

2004年5月,在福建省体育中心举行的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中,首次采 用了新规则,即2004年版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提高了裁判 的可操作性。竞技散打呈现出了群雄争霸的局面。图片3

 

2004年5月,在上海举行了全国女子散打锦标赛。经过为期4天的激烈比赛,6个级 别的冠军都名花有主,其中上海队荣获团体第一名。

2004年12月,首届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总决赛在福建泉州举行,总奖金高达30万 元,无差别级冠军杨晓靖获2004年度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联赛武状元。

2004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出了又一全新赛事,即全国武术 散打南北明星对抗赛在安徽合肥举行。这次比赛是中国武术散打界近期最具规模的顶 极赛事,也是2004年度的压轴贺岁大赛。

2005年4月28日至30日,第十届全运会女子武术散打预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2005年5月11日至15日,第十届全运会男子散打预赛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

2005年10月19日至22日,第十届全运会武术散打决赛,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海工 学院体育馆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解放军以及行业体协的35支代表队 132名选手参加。经过4天一百多场厮杀,共决出男子六枚金牌和女子一枚团体金牌。其 中,江苏、四川、安徽、河南四支代表队各得一枚金牌,浙江独得两枚,此外,本届全运会 首次引入了女子散打项目,并设一块团体金牌。最终河南女队艺压群芳,摘得女子散打 52公斤级、60公斤级、70公斤级小团体桂冠。

2005年12月2日至4日,第二届中国武术散打俱乐部联赛在北京开战,全国34个俱乐 部的19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本次比赛分为资格赛、擂主冠军赛、武状元争霸赛3个部分。 本次比赛共分男子60公斤级、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85公斤级、85公 斤级以上及女子60公斤级等8个级别,最终决出2005年度的中国武术散打“武状元”。

2006年5月18日,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江西南昌大学体育馆拉开战幕,比赛是由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江西省体育局和南昌大学联合承办,南昌大学 科技学院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8支代表队共600多名武术散打优秀运动员齐聚南昌, 此次比赛是中国武术最高级别和最高水平的全国性大赛,令人瞩目。

2007年5月26至30日,“金牛盖瑞杯”全国女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在长春市体育馆落 下战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支代表队有近200名运动员,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 理中心主办,吉林省体育局和吉林体育学院共同承办,新疆金牛乳业集团协办,比赛共 设6个级别。经过一番争夺,6枚金牌各有得主,分别是:48公斤级的吉林龚金兰,52公斤 级的吉林鄂美蝶,56公斤级的林业体协郑倩倩,60公斤级的北京体育大学王贵贤,65公 斤级的成都体育学院崔海霞,70公斤级的上海孙会。吉林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一名。

2007年6月22日至2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和山东省武术院联合主办 的2007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在济南皇亭体育馆结束,11个单项级别的金牌各 归其主,安徽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本次比赛吸引了全国48支代表队的300多名运动 员参加,各级别成绩前12名的选手将获得本年度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的参赛资格,并 选拔出代表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武术比赛”的参赛选手。

2008年3月30H,“大比武2008——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开赛,由国家武术 运动管理中心主办,黑龙江电视台承办,黑龙江省体育竞赛管理中心和哈尔滨少林武

117

氏害
校协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由官方组织的顶级武术散打赛事。有来自北京、陕西、辽宁、黑 龙江、北京体育大学等四十多个代表队参赛。此次功夫王争霸赛是国内最具权威、规模 最大、历时最长的武术散打赛事。各路散打高手将在70公斤级、80公斤级、90公斤级和 90公斤级以上4个级别中,经过海选赛和擂主赛,决出4个级别的冠军,优胜者可获得巨 额奖金。

2009年10月14日至17日,在山东荷泽举办了第十一届“好当家杯”全运会散打比 赛。在为期4天的比赛中,7枚金牌被山东、河南、福建、陕西、上海、安徽6省代表队瓜分。 此次比赛设项分为男子50公斤级、58公斤级、67.5公斤级、77.5公斤级、87.5公斤级和 87.5公斤级以上及女子52公斤级、60公斤级和70公斤级。本届全运会女子散打项目只 设一枚团体金牌。这次比赛中选手的动作规范、打击力度、速度都有明显提高,比赛精 彩纷呈,紧张激烈。比赛中,没有出现反判现象,先后倒地、双方下台等小错误的出现也 降到了历届全运会以来的最低水平,裁判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2010年4月2日至5日,“蓝带啤酒”2010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第一阶段赛事 在山东荷泽拉开战幕。这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圣方传动国际体 育交流(北京)有限公司承办,是中国目前最顶级的武术散打个人联赛,也是中国最具 权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奖励级别最高的武术搏击类赛事,赛事分为初 赛、擂主赛、功夫王争霸赛3个阶段,整个赛事贯穿全年。共分5个级别,分别是男子75公 斤级、80公斤级、90公斤级、100公斤级和女子56公斤级,比赛除了拳套外不穿戴护具, 打满3局,每局3分钟,实行单败淘汰制。该赛事是在全球唯一授权的顶级武术散打个人 联赛,同时也是最具观赏性、竞技性、对抗性的大型武术散打商业赛事。

2010年8月4日至8日,“西凤酒杯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在陕西省宝鸡市开赛。来自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体协、体育院校的45支代表队,参加选手共210名,其中 男选手130名、女选手80名。这些参赛选手都是上半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中各个级别 前12名的散打高手。本次比赛设男子11、女子7共18个级别。本次冠军赛同时还是广 州第十六届亚运会的选拔赛。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陕西省体 育局和宝鸡市人民政府承办,陕西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宝鸡市体育局协办,同时本次 比赛得到了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赞助。

2010年8月27日,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CKA)在陕西渭南的华山之巅拉开战幕。 CKA联赛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的武术散打联赛,去年,该联赛共有6支队伍参加,今年 的CKA联赛又增加了国内武术运动开展比较好的福建和浙江两个省份。参赛队伍分别 来自北京、广东、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除了队伍扩充外,今年的赛制也进 行了改革,去年的比赛采取的是循环积分赛制,今年赛制将变为南北地区对抗的形式, 选手依体重分为65公斤级、70公斤级、75公斤级、80公斤级、85公斤级5个级别,采用团 体之间的单循环淘汰赛制,最终决出总冠军。总决赛由南方冠军对阵北方冠军,全年赛 事16场,场次比去年大幅缩减。

CKA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

会主办,中国武术散打超级联赛组委会、北京东方武联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组织承办的 国家级体育赛事。

为使新赛事在视觉效果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进一步营造主场气氛,吸引社会的关 注和观众的参与,承办方专门推出CKA联赛赛场包装计划,除了赛事必备的灯光、音 乐、美术效果外,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及时尚色彩,突出中华武学的独特魅力,力争使新 赛季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使更多人关注、重视、喜爱中国武术散打运动。

2010年10月12H,在广东肇庆隆重进行了“蓝带啤酒”2010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 霸赛,经过4月份和9月份两个阶段的角逐,已产生4个级别的冠军:陕西的冷鑫(75公斤 级)、青海的付高峰(80公斤级)、北京的黄磊(90公斤级)和广东的王强(100公斤级)。最终, 黄磊获得本年度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最高荣誉的“王中王”称号和百万元巨奖, 此次也是他第二次成功卫冕。

(2)散打在国际的发展

1984年10月,根据原国家体委“把武术积极稳步推向世界”的方针,从1985年开始, 在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推动下,先后成立了欧洲武术协会、南美洲武术功夫联 合会、非洲功夫联合会及亚洲武术联合会等世界武术组织,这为武术在世界的进一步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中国武术研究院与中国武术协会在深圳举行了国际武术节,并首次举行 了国际武术散手擂台赛,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结果中国队 以5人参赛获得了 7个级别中的5个冠军,同时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散打的风貌。

1990年10月3日,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IWUF),标志着武术的发展进 入了一个新时期。

1991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 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散手被列为表演项目。

1993年10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了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53个国家和 地区的6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散手第一次被列入世锦赛正式比赛项目。

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分别在美国巴尔迪摩、意大利罗马、中国 香港、亚美尼亚埃里温和中国澳门举行了第三届至第七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并在第七 届世锦赛中增设了女子散打项目。

1996年,在菲律宾举行的第四届亚洲武术锦标赛上,散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8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十三届亚运会上,散打又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 5枚金牌。

1999年12月,中国功夫对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在美国犹他市举行,中国功夫以7比 2战胜对手。这是散打首次在国外进行的商业比赛,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2000年中国功夫和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在中国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中国功夫与 美国职业拳击再度交锋,中国功夫以6比3再度获胜。

2001年9月,首次中泰搏击对抗赛在广州举行,中国散打以5比2取得了胜利,终结

了泰拳500年不败的神话历史。

2001年12月,在泰国举行的中泰搏击对抗赛展开了两番大战,结果中国散打以1比 4败给泰拳。

2001年12月,中国武术散打对法国自由搏击争霸赛在陕西西安举行,中国散打以6 比1获得了胜利。

2002年2月,国际武联在国际奥委会第113次全会上得到正式承认,武术同时成为 国际奥委会承认的项目。

2002年7月,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 44名散打高手争夺11个级别的冠军,中国队以8人参赛、最后夺取6枚金牌的佳绩名列 榜首。

2002年9月,在中国广州举行的第三届“蓝带杯”中泰搏击对抗赛中,中方再度以6 比1取得了胜利。

2003年8月,第四届中国功夫对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在泰国举行,结果中国队以3 比2获胜,其中,中国队员宝力高成为中国功夫与泰拳对抗中,第一个将对手技术性击 倒的选手。

2003年12月,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世界散打争霸赛,是由世界自由搏击冠军 代表队和中国散打王代表队上演的一场激情四射的世纪豪决。中国队以4比0完胜对 手,首次将国际自由搏击联合会(IKF)的金腰带留在了中国,留在了北京。

2004年11月,第二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在中国广州举行。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 的68名散打高手争夺17个级别的冠军,并首次增设了女子项目。中国队共派11人参赛, 最终夺得了 10枚金牌。

2005年,国际武联会员达到了 106个,并起草拟定《国际武联职委会工作条例》和 《国际武联财物管理办法》。

2005年12月10日至14日,在越南首都河内的群马体育馆举行第八届世界武术锦标 赛,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本次比赛共设有武术套路(男、 女)22个项目和散打(男、女)18个级别的比赛,中国武术散打代表团共参加男子散打6 个级别和女子4个级别的比赛,且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6年5月13至16日,由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办、中国澳门武术总会承办的第七届亚 洲武术锦标赛在澳门塔石体育馆举行,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名运动员参加角 逐。此次赛事的套路比赛包括22个项目,散打比赛男女共12个级别,中国运动员参加了 套路比赛中的12个项目和全部散打比赛。

2006年12月14日,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决出5枚金牌。中国队参赛的 4位选手,李腾56公斤级,马超60公斤级,赵光勇65公斤级,徐延飞70公斤级全部获胜夺 冠。亚运会的武术比赛分设套路项目:男女子长拳全能(包括长拳、刀术和棍术)、太极 拳全能(太极拳和太极剑)、南拳全能(南拳、南刀、南棍),散打项目:48公斤级、52公斤 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65公斤级和7讼斤级6个级别的比赛,中国队参加了除48、52

两个级别以外的其他4个级别的散打比赛。

2007年11月11日,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 隆重开幕,来自世界各地89个国家和地区的1 500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官员参 加了此次盛会。比赛是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办、中国武术协会承办,比赛共设武术套路 22个,散手18个级别的40个竞赛项目。

中国队共派出19名国内顶级武术高手,其中武术套路9人(男4名、女5名),武术散 手10人(男6名、女4名),参加当今武术界最高级别的赛事。最终中国队以18枚金牌数高 居奖牌榜首位,再一次彰显了武林霸主的地位。

2008年8月21至24日,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由北京奥组委、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办,中 国武术协会承办的“北京2008武术比赛”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比赛共 设15个项目,套路10枚金牌、散手5枚金牌,有来自世界五大洲43个国家和地区的128名 男女运动员参加比赛。

中国武术男子套路运动员袁晓超、赵庆建、吴雅楠,女子套路运动员马灵娟、林凡、 崔文娟,男子散打运动员张帅可,女子散打运动员秦力子,将分别参加男子长拳、男子 刀术棍术全能、男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女子枪术剑术全能、女子南拳南刀全能、女子 太极拳太极剑全能、男子散手56公斤级、女子散手52公斤级8个项目的比赛。最终中国 队获8金,以绝对优势列金牌榜首位,俄罗斯和中国香港队分别以2金3银和2金1银1铜 分列第二、三位。

2009年10月24日至29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第十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国武术 队10名散打选手参加了 10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了8枚金牌。在散打比赛中,女子52公 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级、70公斤级项目均获金牌。男子52公斤级、56公斤级、60公斤 级和90公斤级以上也分别夺冠。此次比赛,中国队遭遇了多年来难得一见的挑战,最大 的压力来自于伊朗、埃及和俄罗斯的选手,他们共斩获了6枚金牌。他们强劲的实力已 经撼动了中国散打队长期以来的霸主地位,究其原因,一是多年的苦修使他们在技术 上日趋成熟,二是国外选手体能优势明显,更适合散打项目,三是中国顶级的散打教练 援外传艺,形成与中国选手的对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正如中国领队所言,中国散打选 手日后会遭到国外选手更大的挑战。

2010年8月29日,北京首届世界武搏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在奥体中心体育馆落幕, 此次散打比赛共设5个级别,中国运动员参加了其中4个级别的比赛,经过顽强的拼搏, 鄂美蝶获得了女子52公斤级金牌、王贵贤获得了女子60公斤级金牌、李海明获得了男 子56公斤级金牌、许佳恒获得了男子85公斤级金牌,圆满完成了本次比赛任务,充分展示 了中国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再一次证明了中国散打队雄厚的实力。

2010年11月13至17日,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武术比赛在南沙体育馆进行,共产生 了 15枚金牌。中国队派出10人参加10个项目的争夺。其中,5人参加套路项目的比赛,5 人参加散打项目的比赛,最终获得9金1铜。

在参赛的32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个斩获亚运会武术奖牌。尽管中国武术的“江湖
老大”地位仍未撼动,但可以看到,武术在亚洲各地都获得了不俗的推广和发展。特别 是在男子75公斤级散打半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姜春鹏输给伊朗国手,最后的金牌旁落 他人。这也是广州亚运会上唯一的有中国武术选手参加却未获金牌的项目。虽然姜春 鹏意外失手,但男子56公斤级的李新杰、65公斤级的张军勇和70公斤级的张勇都将金 牌收入囊中。本届亚运会,还首次将女子散打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国女将鄂美蝶赢得 了亚运历史上首枚女子散打的金牌。

本届亚运会,中国武协原本可以报名13个项目的争夺,但为了鼓励其他国家的运 动员参赛,中国队最终只参加了 15个项目中的10个。放弃部分项目的争夺,尽管会让中 国队在金牌总数上有所缺失,但从武术项目长远的发展来看,却是非常值得的。与柔 道、跆拳道等运动相比,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和发扬还远远不够。武术走向奥运,任 重而道远。

中国武术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认为,武术的发展一定要建立在为人类提供健康和 快乐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要融入生活。因为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更要给人的精神、文 化、修养等各方面带来好处。因此,武术不能将进奥运会作为唯一的目标,只要通过大 力的宣传和推广,当世界充分了解了武术的魅力和益处时,进奥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2010年12月18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世界泰拳联盟主办,顺德 区文体旅游局等单位承办了2010年中国武术散打对职业泰拳争霸赛,最终中方以3:2 险胜泰方。

此次,比赛规则是双方经过沟通后确定的,较以往更趋于公平合理,然而一场比 赛,两名中方选手被击倒,中国队总教练刘海科多少有点出乎预料,赛后,抛出了回去 要好好研究泰拳战术的感言!

浏览1,21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