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张太平拴了五辆大车,专搞运输,形成了产销一条 龙。家业发展,人丁兴旺,是当地有名的财主。

张太平邀请京城善扑营扑户张兴、神跤小李八到马驹桥,教 授本家兄弟摔跤。马驹桥跤场,远近驰名,吸引了众多摔跤爱好 者。每年阴历四月二十八,马驹桥老爷庙(关帝庙)开庙门,届 时张太平在庙会上设摔跤场。十里八村的跤迷踊跃参加,采取个 人对抗的擂台赛形式。阴历正月十五、四月十五、九月十五是三 台山庙会,张太平联合十八店赵九、广渠门外小李八等名家,设 场摔政。届时通县、京南一带和城里摔跤名家也来此切磋跤艺, 形成了京南三台山庙会一景,影响了众多青少年。当时各村政场 林立,爱好者众多,跤手们每当会期结伴参加。张太平以武会 友,来者不拒,从而推动了京南摔跤活动,提高了技术水平。张 太平为人忠厚,遇有存心不良者总是善待。

一次庙会跤场刚摆上,来了一伙人,为首的是一大汉,身高 体阔,五大三粗,一只眼有残疾,扬言要踢平跤场,点名要和张 太平过过招。张太平一看认识,是河北岸的瞎魏三,忙笑呵呵地 说:“来来来,大家都是爱好者,街里街坊的一起玩玩,别伤了 和气。”魏三说:“我摔跤不讲交情,穿上褡裢不认亲,你赢了算 我经师不到,学艺不高。我抱着脑袋回家练去。我要赢了你,请 你小孩拉屎——挪挪窝。这跤场我摆两天。”张太平一听,这是 来找茬踢跤场的,不摔是不行了,忙抱拳笑到:“好!咱哥俩好 商量,摔两政,点到而已。”魏三说:“文不加鞭,武不善坐,你 把我摔伤了,我回家养着去。”张太平忙说:“请手下留情。”二 人说着穿好褡裢,系好腰带。说声:“诸位,给看着点!”二人走 开行门,迈开步眼,搭手就摔,魏三使出看家的本领,看准机 会,下腰猛蹲,头人其裆内,肩触小腹,双手抱其双腿,一直 腰,将张太平扛起。这下绊子叫黑狗钻裆。魏三是来者不善,善 者不来。心一狠,将张太平头朝下,脚朝上,往地上一扔。这 时,看政的观众无不为张太平担心,大伙一闭眼,心说:“完了! 非伤不可。”再看张太平沉着冷静,在空中用了个鹞子翻身,双 脚轻轻落地,平稳地落在魏三身后,没有倒地,张太平本来可以

发招反攻,却伸手一拍魏三的肩膀说:“兄弟,你可够狠的。”魏 三和在场的观众无不佩服张太平的大度。如果在魏三背后用绊也 不算阴着,可张太平哈哈一笑说:“这下跤谁也没输,咱们重 来。”可见张太平宽厚仁义,光明磊落,没有伤害对方。二人重 新交手,魏三不敢轻易进招,以守待攻,伺机拌绊。这时张太平 左手抓魏三小袖,右臂插其裆内,肩触其小腹,将魏三轻轻扛 起。张太平是五短身材,四肢有力,自幼练功。四五百斤的碌碡 能抱上肩。这时,张太平将魏三扛起,并没摔他,将他轻轻地放 到在上。魏三自愧不如,忙抱拳施礼说:“张太平真名不虚传, 我魏三佩服,佩服。从今后,咱哥俩得多亲多近,把你的真功夫 教给我。”张太平说:“不敢不敢,以后还仰仗三爷。”至此,没 摔一政,魏三就认输了。张太平深知魏三等的来历和他的为人, 哪敢得罪他们呀,所以,没摔他。经过此次交手后,魏三张太 平佩服得五体投地,直至他成名后,当了日伪保安司令,仍敬重 张太平。而张太平则是避而远之。

当地的其他恶势力也对张太平避让三分。所以,张太平的车 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业务相当繁忙,来往于通县、京城,车上 插着小旗上写“马桥太平”,通行无阻。

张太平为人精干,通达事理,社会活动能力极强。他住永定 门里后街,同永定门南郊稽査队长李春荣是莫逆之交。李春荣兼 任南郊刑蒈队长(骑车队),每当张太平为冀东武工队运输物资 出入永定门时,都要在李春荣当班时,才好免检通过。日伪时 期,京城门脸均有日本宪兵同警察站岗,并配有稽査队,对出入 车辆、行人严格检査,行人由同性警察搜身后,再向日本宪兵施 礼,方可放行。车辆要由稽查队负责检査,日本宪兵监督执行, 稽査人员,手持一根两米长的专用钢棍,叫探子。遇有运粮食、 煤炭、杂草之类的货物,稽查人员用探子插人货物内,检査有无

禁运物品。当时,煤油、盐、药品、钢材、布匹等均为禁运物 资。张太平每次运输这些物品,均先要找到李春荣,定好出城时 间。当车队过城门时,接受检查。李春荣先将知己派去当班,一 般情况以酒糟为掩护,将禁运物资,混在酒糟里,装在车中间。 检查时,在边缘地方插探子,插几下给日本人看,一摆手就放 行。李春荣是小红门人排行第五,自幼随父辈练武。小红门有高 跷花会,他在会中扮演傻柱子,因此,世皆称其为傻老五。从年 轻时当警察(巡警队),南郊地方熟,人缘又好,遇有张太平运 输重要物资时,李春荣亲自护送其过三台山,为张太平护送物 资,从没出过错。日本投降前,因队员王先知酗酒滋事,将枪支 扔到护城河里了,李春荣处罚了他,王先知为了报复李春荣,向 上级告密,李春荣因此受到开缺的处分,没了工作,家庭生活拮 据。张太平为其购买了骡马大车,从此,李春荣以拴车搞运输为 业。直至解放后,因其在职时为抗日做了些工作,政府对他的政 治问题给予宽大处理,直至年老病故。

张太平在北平通往马驹桥的路上跑了几十年,从没出过事。 一是得益他的为人,二是他的功夫。张太平是开明地主,从不把 金钱看在眼里,经常资助穷苦百姓和遇难朋友。官私两面,黑白 两道无不交往,在京南乃至通州小有名气。日伪时期马驹桥是游 击区,白天由日伪管辖并设有镇公所,夜里有冀东游击队活动, 并伴有当地小股土匪武装在此地活动。白天张太平要应付日伪公 所,夜里为冀东游击运输。当时冀东十四区的物资均由张太平负 责拉运,从不懈怠,认真完成,为抗日做了很多工作。

张太平酷爱摔较运动,每天率张氏子弟和同乡青年在凉水河 畔练政。民国初年京城四郊,数通州摔跋最为盛行,马驹桥的跤 最精,驰名京城。张太平同京城摔較名家多有来往,每当马驹桥 老爷庙(关帝庙)会期,要请谭七巴、闪德保、沈三、钱良等人

到此传授跤艺,帮场助威。张太平也常到北平牛街、草市红庙、 永定门外,东便门白桥等私較场走走。

有一次张太平听说北城宝三在天桥撂地,张太平大宝三二十 来岁,又住在南郊,而宝三常占北城、东西两庙(隆福寺和护国 寺),不常来天桥,因此不认识宝三,常听人讲宝三如何如何棒。 张太平来到宝三较场,在人群里一站,看宝三摔跤,宝三也不认 识张太平,只知其名,不识其人。宝三正是年轻力壮。“自恃功 夫好,目空一切,每天开跤前总要自我夸耀一番:‘俺宝三摔跤 以武会友,欢迎诸位下场较量,谁要胜了我,拜他为师。(《北 京武林轶事》)张太平对宝三早有耳闻,今天是来看看宝三的功 底如何,看了两场果然不错,暗伸大拇指,甚为佩服,有意结 识,苦无良机。一听宝三这几句不在行的话,想教训教训他,就 此机会结识成忘年交。张太平出于爱慕之情,听了宝三这几句 话,呵呵一笑。宝三刚刚讲完这几句(杵门子),忽听人群中一 声冷笑,宝三一惊道:“哪位发笑,请下场指教。”只见一老者分 开人群迈过板発来到了场内,一抱拳,满面笑容地说:“久闻宝 三爷摔跤功夫好,今日一见果然不差,只是遇事压不住火气,如 若不改,日后定然吃亏。”(《北京武林轶事》)宝三不认识他,一 看是个郊区农村的土财主,身穿灰色二毛剪茬的大皮祅,腰系褡 布,头带毯帽头,头顶镶一块玉,脚下穿一双搬尖洒鞋,土得掉 渣。宝三哪肯服气,“俺宝三就烦说空话的,您老要有真本事, 那咱们就练练。”张太平并不着急,慢条斯理地说:“我没有什么 本事,乡下人有点力气,想领教领教宝三爷的真本事。”宝三想, 一个乡下老头,一身的黄土,能有什么功夫。“摔你还不是跟闹 着玩似的,今天我让您老露露脸,陪您摔一场。”想罢双手抱拳 说:“您老既摔必是子弟老师,请您宽衣穿褡裢吧,我陪您过几 招。”张太平将搭裢穿好,系上胳轮毛绳,冲宝三一抱拳说:“宝

三爷您拉着点。”宝三忙还礼说:“拉着点!拉着点。”二人均是 五短身材,个头相同,活脱一对。二人搭手就摔,各出跤架,你 来我往,一袋烟的功夫没见跤。宝三便知不好,张太平虽50来 岁,但身体四肢有力,受过名人的指教,高人的传授,泮子瓷 实。宝三是左架,张太平是右架,左手抓握宝三右小袖,右手抓 握其后带,入腰进胯。宝三欲意反攻,怎奈张太平技高一筹,紧 底手裹上手将宝三摔倒在地。这下跋使宝三清醒了,傲气顿消。

 

浏览7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