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立体之中,重心则介于前后腿之间,以备随时应战。同 时,还要懂得,一定要把负荷体重的前脚转由后脚承担,假如 后脚位置一旦转换为前脚,一样要转移体重的负荷,只有这样 才可以保持身体平衡。但是,很多拳手却都忽略了此点。在这 里,前脚应控制着身体的姿势,如果前脚的位置合适,那么整 个身体自然会呈现出正确的姿势。另外,使前脚同身体成直线 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脚向内转时,身体也应随之向同一方向 运动,这样就只向对手暴露出了身体的一个较小部分。如果前 脚1向外转,身体成正面,则暴露的部分就大些。对于防御来说, 暴露得越少就越有利。而且正确的姿势是格斗姿势的基础,它 可以减少无效的动作,并消耗最少的体力而取得最大的效果。 手臂、腿脚I都必须充分放松,即减少那些容易引起疲劳的无效 运动和肌肉活动,从而使拳脚出击能象闪电般迅速有力。

平衡亦是格斗姿势中的重要的方面。如果拳手没有始终 如一的正确平衡,就会在动作中失去对身体的控制,只有正确 及时地调整身体,才能保持平衡。双脚应当位于身体的正下 方,两腿自然、舒适地分开,间距为一自然步,这样就能站得 稳。虽然以上原则i般是适用的,但并未严格规定出脚后后跟 是应该抬起还是落下放平,这要取决于当时的情况和身体的 位置。

在格斗姿势中,两脚最理想的站位是一只脚能够迅速地 向各个方向出击,并能成为全力进攻时的一个转动轴心,而另 一脚能够保持有效的平衡,用以抵挡来自各方的攻击,同时也 提供了出其不意的打击力,就如同打棒球一样,挥动球棒的力 量也是由腿部产生的。而且由格斗姿势出拳踢腿时,全身的动 作不要过分:因为那样会影响平衡,一个站立姿势过高的对手

1

(五)躯干的姿势进行反击练习时,在他一脚击空而失去平衡的一瞬间,就往往 容易受到一次攻击。他唯一能够依赖的,也是相当安全的办 法,就是保持膝部的稍微弯曲。而要掌握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 本领,唯一的方法是置身体及身体各部分于不同位置,并深切 感受这些位置的不同处。例如,身体处于平衡的位置,然后身 体倾斜失去平衡,当向前、向后及向两边运动时感觉其中的悬 殊差别。一旦获得了这个感觉,当身体运动从自如到别扭,从 轻松到紧张时,就可运用这种感觉来不断引导身体的运动。最 后,使动觉达到很敏锐的程度,即当身体的动作不能以最大的 努力来取得最大的成效时,就会感到不舒服。

躯干的姿势有赖于手脚和腿的活动, 假如脚和腿的位置正确,身体的姿势亦可 视为正确。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身躯必定要 和“预备踢出”的成一直线。而预备踢出脚 的脚尖是稍为向内的,整个身体不由自主 地微微向侧,这样身体便不会完全对着敌 人(图2)。如此,被攻击的目标便变窄了, 从而利于自卫。假如整个身体完全向着敌 人,那么胸腹部范围就大了,遇到强敌时便 不易应付。这是徒手搏击中的“金科玉律”。

打斗时,格斗姿势固然重要,但切不可 一味“摆姿势”,因为摆得太久,这样只能会•

削弱自己的进攻力和防守力,所以一旦有机可乘,切不可错过 主动攻击的机会。在这里,手臂除了保护身体胸部及下部外,亦有攻击的作用。而且若不用拳,可用“摆掌式”,手掌的位置 可放在介于对手和自己的肩膀间。手臂下部亦可贴紧身体,俾 一定要放松、自然,并且进可攻,退可守,把双手运用得生龙活' 虎。以保持戒备、遮蔽身体、避免袭击。

另外,双腿的灵活性亦是取胜的关键,所以后脚脚跟必须 提起,这样才可以减轻摩擦力,转动才容易,进退才灵活、敏 捷。手脚攻击的要领是:收缩臂膝,随时准备出击,使手脚象压。 紧的弹簧一样,一放松便能弹射出来,至此,你的手和上臂便 可自由活动而痛击敌人,直至获胜。有意迈向截拳道技击殿堂: 者可不妨仔细研究和观察、模仿一下,因为这是学习技击术的 第一步。不过,在选择站位的时候还要注意,应以动制静,即选 择宽阔之处做自己的根据点,并始终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而 且变换位置的时候,要留意对手的行动,以消解由对方行动所 造成的劣势。另外,还要善于利用对方行动而采取主动,即反 宾为主。如果自身已经处于主动的话,则应把握机会乘胜追 击。不给敌以喘息之际。

下面再介绍一下在格斗姿势中易犯的毛病与缺点:


  1. 前脚跨出得太远,妨碍了踢击动作的运用,两拳置于 腰部,把上半身和头部完全暴露给了对手(如图3).

  2. 姿势过于端正、呆板,容易失去平衡,还击对手的时机 也被限制了(图4)。

  3. 前脚跨步太大,身体过于延伸,易受攻击,特别是身体 的前半部给^•手造成了进攻的空隙。伸出的手也无法灵活机 动,而且撤回时会在无意中泄露出进攻的意图(图5)。

  4. 两手伸出过多,后臂抬得过高,使身体暴露部分过多。 前手过分伸出以致不能进行任何攻击行动(图6)。



  1. 两脚站位过窄,妨碍了进攻和撤退,也很容易失去平 衡(图7)。

  2. 身体过分僵硬,进攻的前手伸出得过多,后手又太低, 使攻防失去效果(图8)。

  3. 两脚站位过宽,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变化,采用这种 姿势进行不暴露意图的突然进攻是很困难的。下身太暴露,易被踢中(图9)。

  4. 这种猫式站立姿势限制了动作的灵活性与腿击的速 度,特别是以右前势站立时,向右方做侧步是很困难的。其次, 以这种姿势击出的拳脚没有力量,因为身体的全部重量都落 在了后脚上(图10)。


2

  1. 两脚站位太窄,失去了步法的弹性及踢击的爆发力。 ,而且为了具有爆发力和弹跳力,腿必然稍微弯曲,这样既有预 动,速度也太迟缓(图11)。

  2. 此姿势象猫式站立那样,身体重量过多地压在后脚 上,这样就限制了向前运动的灵活性。特别是当两脚站位较 宽,而又为了打出一拳时,就不得不把身体重心移向前脾,但 这就暴露了攻击的意图(图12)。



  • 此姿势大部分的身体重量压在了前脚上,这样就容 易被对手的扫踢腿击中而失去平衡。而且向前跨步太大的站 立姿势,,膝和胫骨也易被对手踢伤(图13)。

  • 两手置于腰际,身体和头部完全暴露,容易被击中。 并由于后腿处于十分别扭的位置,使裆部毫无必要地暴露了 出来(图14)。


正确的戒备姿势对进攻和防守都是极为有益的,采用这 种姿势能用碎步做快速移动,并在跨步接近对手的同时,能保 持身体平衡,能隐蔽和选择进攻的时间。这种姿势还具有下列 几方面的优点:快速、放松、能保持平衡、移动自如和出脚有 力。这样,.当踢击时身体倾斜或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失去根基 时,也能够迅速地掌握和恢复平衡。

此外,可经常对着镜子检查自己的姿势,手的位置和动 作,看你的姿势是否象一猫站在那里,弓背、低颁、前肩稍微抬 起,随时准备扑跳.此动作对于蹬踢、击打和给身体提供足够 的力量来说,也都是最有利的姿势。

, 第二节截拳道的攻击目标

在实战搏击中,我们可以把人体中由于受到外力打击或 压迫,致使出现伤残、昏迷、休克、死,以及某些组织器官、神经或肌肉,发生功能性障碍的部位,称之为要害部位或攻击目 标,亦可叫做薄弱环节。因此,在实战中如击中对手的要害,即 使是轻轻的一击,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练习和 运用截拳道的技击法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要害部位, 并设法打击对手的要害部位。

在技击对抗比赛中,是禁止打击属于危险的区域的。在自 卫中则可以适时选定,同时练习技击者,亦应明确的了解自身 的重要区域,并做适当的闪避或防守。技击术的各种招术原则 上以防卫为主体,但反击时则必定要心狠手辣,就象李小龙所 强调的“一招必杀”那样,达到招无虚发的功夫。

人体的要害部位根据李小龙实际的攻防练习,可分为两 部分去练习与熟悉,乃至运用。它们是:要害部位与穴道攻击。• 现分别介绍如下:

3

身体上的要害部位有:头部、颈部、胸腹部'肋标及膝关节 等,见(图15、图16)所示。

  1. 头部


头部以太阳穴处为最薄弱。头部有颅腔,其内有脑,脑是 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其组织非常脆弱,经受不起打击、震动; 其次是眼、鼻三角区,神经、血管分布相当洋富,痛觉极敏感, 受到打击时疼痛难忍,甚至因此而丧失战斗力。耳根,部深层亦 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通过,受打击后易引起颅底骨折,颅内出血 等,严重时可导致人善迷、休克或死亡。

攻击方法:对头部可采用扫踢腿攻击,对面部可采用直拳 或侧踹腿攻击。

  1. 锁骨


锁骨位于肩内凹入之处,下处为神经密布的肩井穴。此部 位如被打击,可使锁骨轻易折断。如被戳擒,则全身似触电而 软绵无力,呆若木鸡,虽神志清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攻击方法:对锁骨可用肘法与正踹腿攻击o

3 .颈部

由于喉部位于颈的正中,是生命要害部位,受到打击和卡 掐,可使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两侧颈动脉及其分支被压迫时, 则会使颈动脉窦通过减压反射,而使人瘁死°

攻击方法:可用扫踢与指戳(或臂锁)攻击。

4.牌腹部

上胸部的肋软骨左边有脾,右边有肝,它们都是实质性器 官,并含有丰富的血窦,受到打击后,不仅肋骨易骨折,而且 肝、脾包膜也易破裂,并能引起内脏出血。其中,太阳神经丛居 于胃后面,受击打后易引起恶心呕吐,且两眼昏花,甚易昏厥或死亡。

攻击方法:对胸腹部可采用勾拳、正踹腿与侧踹腿予以重 击。

  1. 脐至裆部


脐至裆部及睾丸的血管、神经丰富,敏感性强,如被顶、 撞、踢,可致疼痛难•忍,血压下降,全身乏力,甚至休克、死亡。 故系不堪任何打击之区域。

攻击方法:对此部位可采用膝顶与正踹腿前踢腿攻击。

  1. 手臂部


这两个部位的软组织少,皮肤薄,骨的位置浅,当受卡、 掐、重击时,疼痛较剧烈。手指、肩、肘各关节较脆弱,所以易骨 折。

攻击方法:对比部位可采用锁制与扫踢腿攻击。

7•腿部

膝盖正、侧面,小腿胫骨前面,因皮下脂肪较少,故很易损 伤。而且足底正中心处也极易受损。以上部位受伤后常引起 站立或行走困难,而处处被动、处处受制。             '

攻击方法以寸此部位可采用截踢腿予以攻击。

(二)穴道攻击

由于李小龙少年.时代曾学习过洪拳、少林拳、螳螂拳等功 夫,因此对穴道攻击之术亦较为精熟,并以点穴用的硬功“精 武指”最为出名。

人体有36个重要穴位,在国术中是秘而不传的功夫,这 些穴道就是人体最重要的机能或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经络或 内部器官的脆弱组织。这些穴位,前后均有,大都属于对称的。

4

如果遭受击打,重可招致死亡,轻则成残废,或造成机能上的 障碍。至少可令受打击者昏厥或剧烈的疼痛。在人体36要穴 中,麻穴、哑穴、死穴、昏穴各占穴。但限于运用的时机,因此 经李小龙使用并流传下来的只有以下最简单、最实用、最易掌 握的几例,如(图17、图18)所示。

1-太阳穴

太阳穴在两侧眉眼之下方额角旁开一寸处,神经密布,若 被击中,脑髓起剧烈之反应,诸神经错乱而昏迷倒地,为最易 受不意袭击的部位。

攻击方法:可用拳面予以攻击,而且轻则晕昏,重则死亡。

2.百会穴

百会(汇)穴属督脉,在头顶,从眉头中间向上与后发际直 上的连线正中处,此穴分布着枕大神经,有颛浅动脉和枕动脉 成合网,击打后可震动脑部,使敌立可致命。

攻击方法:李小龙多用此对付低头猛冲的对手,因为其此 刻的百会穴最易受攻击。

3.人中穴

人中穴在鼻子之下,口唇上。如此位置被击,可使颜面动 脉神经、鼻骨、三叉神经等均受纷扰,呼吸顿显困难,故亦是重 要穴道。

攻击方法:此为截拳道的主要打击目标,而且众所周知, 李小龙最擅长于运用直拳,且比例高达拳法的百分之八十五, 那么直拳的目标是什么呢?李小龙曰:人中。

4.腮角穴

腮角穴在下须骨的骨缝处,且神经密布,被击中者可立即 昏倒。

攻击方法:可采用摆拳与勾踢腿。

  • 期门穴


期门穴在胸部剑骨之末端,亦系任脉之通路,如被点戳或 打击,可使心剧痛而昏迷或死亡。

攻击方法:可采用勾拳与弹踢腿攻击。

  • 脑海穴


脑海穴位于后脑枕骨之下,为重要穴位,被击中后通常可 导致脑震荡,颇难治疗。轻者四肢发生痉挛,令人残废变哑,所 以是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攻击方法:可采用下击肘打击低头进攻的对手或从背面

・52 •

踢击对手的脑海穴。

7-京门穴

京门穴在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之下际,此穴有第11肋骨动 脉、静脉和第11肋间神经,受攻击后可使人呼吸困难,并窒息 而死。

攻击方法:可采用勾拳或扫踢腿予以攻击。.

我国古老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各个穴位是按照一天的时 辰进行开合变化的。人体血液的循环及内气的运行,均发源于 心脏,从子时起,按日夜12个时辰周流于12经内。如果按照 其流行时刻,点压某一穴位,则会使气、血流行受阻,血气凝 聚,产生反常的生理现象。李小龙的穴道攻击攻击法就是充分 运用了这一原理。  一

古老的经络、穴位的理论,并非妄谈,是所有技击格斗练 习者必须了解的基本常识。即使由于穴位很难在瞬息万变的 搏斗中判定准确,实战中也较难奏效,但确很值得我们深入研 究和探讨,因为这对丰富技击理论是有好处的。可惜李小龙英 年早逝,没能将这一门功夫流传下来。

第三节截拳道的实战步法

象李小龙这样的优秀拳手,看上去动作总是轻松自如、巧 妙准确、优雅悦目。当他冲向对手时,既能轻而易举地落拳,又 能自由自在地离去,似乎总能机智地攻击对手。相反,一个劣 等的拳手,看起来动作总是显得那样笨拙,往往我不到正确的 距离,反而泄露了自己的动机,这样不但控制不了对手,反而 会被对手所控制。李小龙曾在擂台上显露过他那惊人的速度,

53 • 大家有目共睹,他虽在几尺之外移动,但却无人能够挡住他攻 来的拳脚,其快速攻击时的身形,尤如眼镜蛇般快得令人防不 胜防。而李小龙所最拿手的便是利用快速的出脚,来跳过对手 的知觉范围,并在出脚前尽量采取轻松的姿势,用快速的出脚 来“逮住”正想脱身的对手。也可以这么说,步法本身就是一件 强猛而有力的武器.

在激烈的实战过程中,要想准确有效地打击敌人,就必须 在日常训练中高度地重视步法的练习,才能在实战中运用自 如,得心应手,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术和战术,这就要求我们 在步法训练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此为李小龙武坛生 涯经验之总结):

第一、随时保持戒备势的步型,全身放松,以保证起动迅 速,闪避稳,而且下肢要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第二、由于搏斗的情况在不断地变化,要想适应这种复杂 的环境,各种步法就必须结合、连贯起来使用,才能克敌制胜。 因此,训练时就要不论进退,不分左右地进行综合性步法练 习,以培养在不同情况下的搏击攻防能力。

第三、在步法实战运用中,不要做不必要的大幅度移动, 特别是防御步法的移动,因为闪避不是逃跑,而是为了更好地 攻击,假如移动的距离太大,会影响反击,又消耗自己的体力。

第四、步法练习的最初体会是自己的重心移动,所以要把 握好自己的重心。并培养高度灵敏的距离感。李小龙曾对学 生们说过一句话:“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道理,对我们的步 法练习很有用。我们要充分体会和运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 会用步法控制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敌人攻击打不着,我 攻敌人跑不掉。

5 6

第五、在熟练掌握各种步法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综合运用 各种腿拳、拳法、肘法。并学会观察对方的心理及步法移动,随 时破坏或阻止对手的攻击欲望,从而控制对手,而不被对手所 摆布。

第六、截拳道的步法要尽量力求精炼,绝不可象西洋拳师 那样又蹦又跳(既消耗体力,重心又不稳)。因为精炼的步法不 仅可以增加速度,且可有足够的时间来回避对手的攻击。截拳 道的步法移动还要求放松、自然,它不仅有助于增加招势的速 度,而且还能够利用一个小动作来闪避对手的攻击,进而乘机 予以反击。在搏斗中,要确保自己的距离感,并不时在自己的 有效距离内绕动,藉以扰乱对手的距离感。当对手被我方的动 作困惑后,而无意间踏前时,此时你应乘隙予以致命的攻击。 所以说步法运用的策略,就是要用自己的步法去迷惑对手的 步法,因而在进攻和防守时,都要以对手前进和后退的步法为 ,依据。

截拳道的实战步法有:垫步、疾步、侧步、环绕步等,现分 别介绍如下:

(一)截拳道的垫步

  • 垫步的特点


向前垫步突进或猛冲是截拳道中速度最快的动作,也是 最难掌握的动作之一。因为这要靠身体良好的协调性,不然很 容易失去平衡。这一动作多用于李小龙向纵深发起的攻击,并 主要结合侧蔚进行攻击。

向前垫步是一种向纵深的猛攻,而且在最近的测验中得 知,用垫步向前冲,只用3/4秒的时间便可前进2. 5米左右,

  • 55 • 这大概便是李小龙生前极力推崇此步法的原因吧!同时还得 知,如用传统武术中的垫孝前冲,得用L5秒的时间才能达到 同样的距离,即需约3倍的时间。在此为了提高速度和使动作 变得自然、协调,可以在每天连续不断的、反复的做这个动作, 并保持在运动中的身体平衡和动作的连贯性。而且随着对动 作的不断适应,可以加快速度,用越来越熟练的技巧来缩短在 一定距离上的时间。同时,还要学会轻而易举地进攻对手和保 持越来越快的速度的本领,这就要求每天都以猛冲动作来练 习数百次,因为只有在步法的训练中才能提高加速作用。



  1. 垫步的运用方法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19),先用前脚跨出20—50 厘米(图20);同时,可用前手作为动力向上猛扫,这样可造成 一个猛冲的势头,而且手的这一突然袭击,不但分散了对手的 注意,而且也打乱了对手的作战计划。当手向上扫去的同时, 散部也几乎同时向前摆动,并将后脚前拉,当然有时也可以做 大幅度的纵深性跳跃(图21),但在这一瞬间身体的重心应落 在前脚上(图22)。因为在左脚刚刚落地的同时,前脚早已又 把身子带出了 1—2米远,注意在此步法中,象(图21)所示的 那样,后脚可能会跑到右脚前面去,但这只不过是一瞬间的。

  1. 动作要领


开始练习这一步法时,不要担心或老想着你的两手,只要 把两手保持在李小龙所规定的正常位置,且注意力集中在步 法上就可以了,并逐渐习惯于用正确的平衡来完成脚步动作 之后,再学习每跳一步将手向前猛挥一下。但要注意图中李小 龙不断继续保持身体的完全平衡和防御的状态。而且向前滑 动时,脚步应轻,身体重心要放在两脚之间。除非在前进过程中前后脚处于分离的一瞬间,身体重心才略向滑动脚移动一 点。运用这个步法可随时灵活的向任何方向迅速地移动身体, 因此对于进攻或防御来说,此步法为最完善的姿势。

  •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23),重心置于两腿间,两腿冲剌步的运用方法


膝关节微屈;接着,左足用力蹬地,力传至腰胯,身向前进,以

腰带动脚步使右脚先上步(图24),左脚后上步(图25),使两 脚交替(追赶)到第三步,然后,右脚顺势腾空,起垫一步,快速 接近敌人(图26)即三步击倒敌人。但在实际运用中,则不一 定非要上三步,有二步、五步、七步即可定位。所谓定位,用李 小龙的话来说就是用步法卡死对方,使他不能动弹。

  1. 截拳道的冲刺步,是一种杀伤力和命中率特别强的进攻 性步法。前几步是为了接近对手,或实行诱惑麻痹,使对手在 战术上造成一种错觉。况且对手后退的速度远远不如我方前 进的快,当接近对手时,可突然进右步或起腿攻击,从而使对 手失其所向,措手不及。此冲刺步法,关键在最后的右脚定位 上。而且不论是右冲刺孝或左冲刺步,都必须靠膝关节猛伸直 和小腿足弓的弹力,且以顺势冲踏的惯性力量,猛力向前移 动,使对手防不胜防。
    动作要领


练习时,还必须不断地有意识地使两脚“轻如羽毛”,并又 如“蜜蜂冲刺一般”,这样到最后自然会轻快、敏捷,同时运动 时,不得紧张,要用两脚掌移动,且两膝弯曲,后脚跟抬起,这 实际上是个平衡问题。李小龙还要求拳手在训练时,每做完一 个动作之后都要恢复到戒备势,以便进行下一个回合的搏击。

(三)截拳道的侧步

  1. 侧步的特点


李小龙认为,侧步是闪避对方拳打和脚踢的~种有效的 防卫战术,如动作运用得当,这将是一个稳妥而有效的行动。 而且在格斗中,优势通常在于防守的一方,因为他有充足的时 间来做准备,并有时间酌情反击对手。

侧步,是身体向左右运动而又不失却平衡的一种步法,这 是一种防御的战术。此外,在缺乏戒备时,侧步还是寻找反击 的绝佳机会和手段。在训练中,自然地站立要做到放松、舒适,' 这样肌肉就可以充分发挥效用。要学会区别人们在生活中的 舒适感和训练中的舒适感。要灵活、机动、沉着应战,绝不能使 自己处于僵硬或紧张的状态之中O

在截拳道中,步法运用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动作来取得最 有效的结果和速度,移动只要能避免对手的进攻和打击就够 了。要让对手充分消耗体力,而不是消耗自己的体力。如果是 近身攻击,那么反击是相当简单的,而渗透性的攻击,如猛攻 或向纵深的猛冲,对付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你必须闪动的恰 到好处,即要能躲避拳打脚踢,又要迅速恢复,并在对手刚刚 冲过去和拳头打过来时,进行突然袭击。

  • 运用方法


运用侧步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27),先敏捷地向右移 动右脚至恰当的位置(图28),而且当右脚掌轻轻地落地时, 应当迅速滑动左脚跟进,并以正确姿势恢复到戒备势(图 29)。

7 8

  1. 动作要领


几乎在所有的脚步动作中,脚移动的第一步,是要向达到 的那个特定方向迈出,简言之,如果向右侧步,则右脚移动的 第一步就是向右方迈出。而且为了迅速地完成动作,应该在刚 刚要迈出第一步时,身体重心就应向那个方向移动,但在移动 时不得使平衡受影响,同时侧移时还务必要观察对方攻击动

作的征兆,否则,会饱受对方拳脚的痛击。

采用此战术时,必须小心翼翼。如 果你假装低头或低得过早,就会给对 手造成进攻的机会。这时所能采用的 防守动作是晃动身体,迅速离开原位 置,低头时,眼睛也要一直盯住对手。 但是截拳道认为,有时不得不向右跨 步来迷惑对手。向右跨步时,需要有更 高超的时机选择和反击技术;在向右 跨步闪避时,必须较好地掌握好时机

和动作,而且要更快地发出反击(  图30)。因为对手仍然面对着你;处于再次发起攻击的位置.

在练习攻防技术时,应该和步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无论手 法和腿法怎样简单•,都应在前进和后退中协调一致,这种训练 最终将能练就准确判断距离的本领,而且动作优雅、协调。

(四)截拳道的后移步

1•后移步的特点

在截拳道中,向后方迅速猛撤的动作,同垫步前冲的动作 几乎一样,所不同的只是方向相反。此步法不但迅捷而且顺
畅,是强而有力的后退动作,而且后移的时机必须恰到好处, 使对手的攻击刚好岔开。如果动作过早,对手就会改变战术; 动作过晚便会挨打。同时避开攻击以后,必须随时准备防御再 遭打击或准备反击,动作的准确性,也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 才能获得。

李小龙在运用后移步时,根据情形的需要,可以持续后 退,也可以在攻击机会出现时由后退而突然踏前。在平时就应 勤加练习防御即转攻击或攻击即转防御的动作,且不论是攻 击或后退的动作都要隐蔽,让对手摸不清情况而难以攻击或 贸然攻击。向后移步时,如训练有素,可同向前垫步一样快,并 且,当你了解了对手的步型时,就要适应它。那样,你就可以在 退中或紧迫中,都能做到恰到好处,以便寻找出拳机会。在这 里,步幅的大小,要随对手移步的情况而调整。在前进和后退 中的直觉,也就是何时应该进攻,何时应该防守的直觉。

  1. 运用方法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 31),先将前脚向后移动(图32),如果 在前脚尚未收回时就先移动后脚,则 前脚就会站立不稳。前脚离地后不要 停顿,不得与后脚交叉。紧接着身体应 随着左脚向后猛冲(图33)。
在日常的训练中,可连续做向后 移步以获得速度、平衡和节奏感。但步 法要轻巧,并通过不断地练习,来缩短 在一定距离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后移步与前进的步法所不同的是:前脚向后滑动时,身体重心应稍 向后脚或支撑脚移动,若要继续后退,则重复上述过程即可, 同时还必须学会脚步轻、快和后脚跟抬起的本领。而且象李小 龙这样的一位熟练的拳手,从来都不长时间停留在某一点上, 而是以不断地运动来迷惑对手,使对手错判距离O因为一个移 动的目标不仅较难被击中,而且在运动中发起进攻要比从固 定位置上发起进攻来得快。

(五)截拳道的环绕步

  • 环绕步的特点


在截拳道中,环绕对手进行移动的步法,同侧移步的动作 几乎一样快,但更具高速度和灵活性。以力图站在对自己最为 合适的距离和角度上,一般是刚好站在对手的攻击距离之外, 而在运动中等待良机逼近对方,或在对手变换步子或位置中 有可乘之机时发起攻击。

运用环绕步时,动作应该迅速、有力,并成习惯。等到对手 明白你的动机,再行报复或防守时,已经为时太晚了。挥拳攻 击的理想时机,是对手大惑不解之时。在搏斗中,要以娴熟的 步法尽可能地逼近对手进行反击。动作要轻捷、膝部微微弯 曲,这样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冲向对手,给予其以致命攻击。

  • 运用方法


运用时,可由戒备势开始(图 34),当对手猛冲过来时,可先将右 脚向右侧移动(图35);接着再移左 脚(图36),从而移到对手的侧后 方,然后可再重复上述过程(图37、 图38),以占据绝佳的反击位置°

  1. 动作要领


李小龙认为,环绕步是要让对 手有个起腿的间距,有时这是逼迫 对手不能出拳攻打的绝妙战术。因 为聪明的拳手通常不是做前后的直 线运动,而是力求环绕移动而成为一个变幻莫侧、难以应付的 目标。

如果是防守一位习惯于用右手的拳手,那么闪避时就应 向他的左侧跨步,因为在他出拳失误后,你已经站在了他的背 后,这样他是无法防守和再发起连续攻击的。在实战中常会遇 到这样的情况,对方来势迅猛,我方在作转移腾挪时,对方紧 迫不舍,我以娴熟的步法与其周旋,本步法就在这样的形势 下,伺机击敌,攻其以出其不意.

9 10
第四节截拳道的基本拳法

李小龙以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些手法为基础,并吸收了 酉洋拳击和其他一些国家技击术中拳法的优点和特长,而创 编了在武林中独树一帜的截拳道拳法。

截拳道的对抗虽说很激烈,但它的技术实际运用却是简捷的。其拳法结构就不象传统武术那样追求本门派的所谓的 “高深招法”,而是广泛地汲取各种技击术的综合技术,因此, 在下面介绍的拳法中,很明显地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技击特 点。过去,人们总认为截拳道的拳法技巧高深莫测,令人难以 琢磨。其实不然,截拳道的拳法却极为简单,比任何一种门派 的拳法都要简单、直接,即一切以精简、实用为原则。只不过是 由于李小龙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和灵活运用而已。并且对于外 人看来,截拳道的拳法技巧竟与西洋拳击相似,但这只不过是 因为李小龙早年曾受挫于拳击,之后又刻苦学习拳法,并把拳 击中有价值的东西揉合到自己的功夫中去的原因。从这里,我 们可以看到,截拳道的拳法与西洋拳击是有区别的,是高于西 洋拳击的,因为截拳道的拳法中有着深厚的中华武术功底。

在截拳道的拳理运用上,李小龙还吸收了传统武术中出 拳强调拧腰、调胯的特点,从而使发出的拳法具有很强的拧挫 劲、穿透劲和摧毁力。同时,在出拳、发力时还要求在身体内部 贯以“流动着的能量”,即丹田内力,也就是用意念来强化攻击 力量,从而使所到之处无坚不摧。也即使内部力量如同流水一 般节节摧向攻击点,以求在落点之处达到鞭击的效果。但这就 需要协调地控制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并具有很快的速度和力 量,从而有效地发挥出截拳道拳法快、准、狠的技击特点。'

截拳道的基本手法有:标指、前手直拳、后手直拳、摆拳、 勾拳、反背拳和寸劲拳。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截拳道的前手直拳

  • 前手直拳的特点


在截拳道中,最常用、速度最快、准确性最佳、突发性最强和最具威胁力、破坏力的拳法便是前手直拳。李小龙则将它称 之为“拳法中的中坚骨干和截拳道初习者练习进攻技术的首 要拳法”。它既可攻,又可守,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截住对手 的复杂攻势。并由于李小龙充分运用了“两点间直线最短”的 技击原理,所以前手直拳打击对手的机会和实用性最佳。并且 能运用上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因此攻击力较强。虽然李小龙刚 开始学习的是中国南派名拳咏春拳,但富有创造性的李小龙 逐渐改进了这种拳术中的许多不合理的技术,并保留了一些 有用的东西。例如,前手直拳便是李小龙少年时代所练咏春拳 中的中坚拳法“日字型冲拳”的改造和升华。从这里,我们当可 理解到李小龙创业之精神广处处针对固有的咏春拳术,而且 跟传统相反七

但最重要的,并不是上述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截拳道这种 新拳术的中心思想。李小龙一反传统观念,而注重“活用”的方 法。他要求的是“随机应变”、“条件反射”式的技巧,因为敌人 是活的,而且绝对不会“事先让你知道他要怎样打你气所以截 拳道并无预先排列好次序的招数,取而代之的是实战、随机应 变的练习——双方纯粹靠本身感觉加上反应变化,而绝无默 契。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小龙的出拳方式与一般中国武术 方式大不相同。另外,出拳前,手绝不置于腰间,也绝非象传统 的咏春拳那样从腰间出拳。因为,它不但不切实际,而且暴露 的空门太多。此外,又凭空增加了许多无谓的攻击距离。

在截拳道的训练中,学习拳法技巧之前,须先学会正确的 握拳方法,并力求达到自动化状态,因为不正确及不熟练的握 拳方法,不仅不能有力地打击对手,反而会给自己造成损伤。 而且正确的握拳方法是: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先弯曲内收,

11

指尖抵在拳心,然后大拇指扣于食指和中指上。

浏览1,76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