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往于广东深圳和北京,由于演出地点不能固定,很难维 持,弟子们也另择别业了。

1992年应天桥乐茶园之邀,李宝如会同王文治率众设专场 演出摔跤,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观众,其中有法国总统、美国 国务卿等各国贵宾,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宣传北京民俗艺术起 到了积极的作用。1994年去老北京微缩景园演出,深受广大观 众欢迎。

从第一届地坛庙会开始,每届虽有摔跤中幡表演,但专项基 本功、表演技术、以及技术风格等都远不如前了。老艺人已年老 体衰,青年人还自命清高,这项祖国传统文化遗产,面临绝迹。 北京摔絞场由1921 ~ 1966年只存了短暂的45年,现已成为历 史,跤场卖艺的形成与发展给北京民俗文化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 景。谱写了中国式摔跤发展史中的一段插曲。

保存中国式摔政这类技艺,实是他们的好处,如若没有他们 这行人干这行,不用说保存这种技能,提倡这种武术,就是谈 论,亦恐无人道明了。


  1. 打钱了


侯宝林先生有段著名的相声段子叫《三棒鼓》,讽刺了旧社 会庙会上卖艺人不讲规矩,欺骗观众的乱收费行为。撂地上的跤 场收钱也是蛮快的,三政——收钱,收钱行话叫“托杵”。摔完 三跋要想打下钱来也不是件容易事,要具备很好的“钢口”,打 钱需要先“点买卖”。

撂地跤场收费方法行话叫“杵门子”。

“跟政场上彼此摔跤时,目的既为金钱”(引自《天桥一览》) 摔完跤向观众们敛钱,是摔跤艺人们的目的,敛钱方法多种多 样,摔跤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其他生意场的

敛钱方法。现将其简介如下:

当观众围满了以后,他们就开始摔,并不说敛钱,观众坐稳 了,看了会儿摔跤,场上二人见了一跤,不论胜负,“穴头”或 大伙计马上站起来说买卖叫“开杵门子”(敛钱方法),评说这个 绊子。如场上用的是踢,他就说:“这下绊子叫冲踢,踢讲究冲、 挣、踢、亮、欺、拿、相、横,这下跤吃功夫,没有三冬两夏练 不出来,小哥俩不容易,大冷天(冬天)您穿皮的棉的还冷呢, 他们哥俩光着露着,练完练罢了,跟各位求钱各位不走吧?”另 外一人(量活的)马上答话:“没走的”。穴头说:“您别走,求 钱两字跟大家交代清楚讲明白,为什么说求钱不说要钱,跟您要 钱您一不该我们的,二不欠我们的,给是人情不给是本分,您看 小哥俩真不容易,带头给扔把钱。头把钱值金子,我们哥几个的 饭钱是您赏的,好话说多少,功夫饶在后头,练完练罢,您非 走,您叫不懂得交朋友,闲话少说哥俩卖力气。”量活的高喊: “撩。”

当场上见第三跤后,这时全场伙计站起来面向观众,高声 说:“求钱啦众位,这给钱,这给钱,搭把手吧老少爷们,还那 位”。如果没人给了,穴头就说:“伙计看看有多少钱?”伙计数 完钱说:“八块(八圆)。”这时穴头对观众说:“众位,哥俩卖这 大力气挣八块钱,怎办?咱们全场再求四块钱,每面求一块,看 谁的人缘好。”这也是一种手段叫“二道杵门子”(第二次向观众 敛钱)。伙计面向观众说:“众位您捧捧我,那位给带个头,头难 头难,搭把手吧老少爷们。”如果有一面要够了钱,伙计就大声 喊:“我要够了,就瞧你们的了。”其他几个伙计着急似的向观众 说:“众位您给凑凑别让我寒碜了。”如果已有五毛了就说:“还 差五毛,哪位帮忙给凑上? ”有时实在要不上来,别的伙计就说:

“我这多五毛给你凑上。”实际上是怕耽误时间赶快练下一场。

  • “杵门子”之二


二人在场上没见跤,又摔了很长时间,掌穴的一看观众围满 了,也稳定了,就站起来说:“撒手遛遛。”面向观众说:“众位 这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小哥俩真使劲了,你来我往谁都不让 谁。”量活的伙计说:“怎么样?”掌穴的说:“让哥俩再加把劲, 重分胜负,再睹输赢,练完练罢跟各位求钱各位不走吧?”伙计 马上搭话:“没走的。” “求钱跟谁求,跟一站一立子弟老师傅, 在家好打拳,好踢腿,抖过麻辩子,撩过私跤,军界、警界、便 衣老少爷们,说到说不到的给您作揖。”伙计随时搭腔:“不错, 给您作揖。”“带着方便富裕,您扔头把钱,给您作揖,三毛两毛 给别当瞧玩艺,三分瞧玩艺七分捧场,周济哥几个吃饭,大腰带 着钱不愿给,去你的,自当你没来,我们没练,白瞧两够本,说 我出来慌促没带钱,常言道家有万贯还有一时不便,没关系您给 站脚助威,白瞧白看。知您给钱的人情,有公的您去治公,有事 的您去办事,没公没事的您给站脚助威,闲话少说哥俩卖力气。” 伙计搭腔:“撩。”当摔完二至三个漂亮较后,全体伙计站起来面 对观众说:“求钱了众位”,如果不再逼“二道杵”了,就结束 了,重新再摔下一场。

  • “杵门子”之三


如果跤手是帮场的(业余活动不要报酬),或“拿黑杵”(明 帮场暗分钱,观众不知道内情)穿好褡裢(跤衣),“掌穴的”站 起来先蛤观众介绍说:“这位姓张,那位姓李。今天休息帮我们 撩两场,小哥俩分厘不取,毫厘不要,跟大家交代清楚,讲明 白,肉别埋在饭里吃,色缸里拉不出白布来。他们哥俩练完了洗 澡自己花钱,帮我们个人场,练完练罢了各位带头给扔把钱,您 帮我们个钱场,这叫城墙高万丈到处朋友帮,说我没带钱没关气系,您给站脚助威知您给钱的人情,就怕您早不走晚不走,小哥 俩撩完了刚一敛钱,转脸您就走,您给撞个大窟窿,把给钱的也 带走了,你可损透了,就好像刚煮好了一锅饭你给攘把沙子,你 也吃不了也不叫我们吃,可不够朋友。闲话少说让哥俩卖力气。” 伙计们同声说:“撩!”摔完了三跤帮场的不管敛钱,伙计们站起 来敛钱,同声说:“求钱了老少爷们。” “哪位捧捧场,别叫帮场 的寒碜了,您是一把钱交俩朋友。”如果没人给钱,伙计也直接 向某观众“托边杵”(敛钱)。有时实在要不下钱来,“帮场的” 拿出钱来向地上一扔叫“垫场子”。

  • “杵门子”之四


当场上两人摔一跤后,掌穴的说:“哥俩遛遛,怎样这下跤 不算,叫水牌的字擦了去重分胜负再比输贏,练完练罢了跟各位 求把钱,各位别走,求钱跟谁求,跟一站一立的子弟老师求,您 花过见过越花越有,带头给扔头把钱垫场子,您是财神爷到了给 您作揖,大热天气您穿靠纱、摇扇子还热哪,小哥俩小棉袄穿着 汗流浃背,掉地下沙肝碰肺叶,肠肚乱翻腾,拿着人肉换羊肉, 拿着五官换饭吃,您有孩子您舍不得,小哥俩被家所累真不容 易,练完练罢了您带头给扔把钱垫垫场子,给您作揖,您真没带 钱给站脚助威,知您给钱的人情,好话说了千千万,练完了练罢 了,你还走,去你的,我们哥几个哪句话说错了,刮钢绕脖子, 皱了您的耳朵,您迈过板凳,把褡裢卷走,不算您欺生,算我们 经师不到,学艺不高。高的桌子,矮的板凳四面共一面给您作 揖。闲话少说哥俩卖力气。”伙计们随声附和说:“撩。”三跤摔 完了有的蹲在地上手扶板発,大口喘气以示劳累,伙计站起敛 钱,有时要不下钱来也说脏话损人,如穴头问某伙计:“你那边 要了多少钱?”伙计两手一摊说:“您给来锅窝头马上就没。”意 思是说,这边的观众还没吃饭哪,哪有钱给咱们,“咱们给他们 来锅窝头”带有贬义。又如伙计在敛钱时泛指观众说:“您看了 好几场了您给扔把钱,您老嫌不热闹,摔死一个,你倒爱看。我 们受得了吗?”他用手一指说:“我说你哪,你看人家的兜干嘛?” 这段话不但有贬义还有恶意,说人家是小偷。更有甚者直接指走 的观众说:“你慢点别再摔个跟头”,另一伙计说:“他家有事。” 有人忙问:“什么事这么急”。伙计接着说:“他媳妇结婚。”总之 要不下钱什么话都说,但还没有骂人的野蛮行为。

  1. 北京撂地摊的人物简介


撂地的跤场北京有十几处,仅天桥前前后后就出现过六七 处,有名的从业人员有几十位,而这些从业人员也有奔赴外埠谋 生,从而促进了摔政技艺的普及与传播。天桥跤场虽然在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解散了,但留传于民众间影响还在。现将这些历史人 物粗列如下:

  • 肉包王三:右翼扑户,头上长一肉瘤,同道称其为肉包 儿,民国初年贫困療倒,别无生计,拿俩件鞑裢在后门外。什刹 海说跤卖艺游人认识他的,知道这是皇家御前侍卫落得这步田 地,实为悲惨,所以纷纷给予帮助,因为年老体衰,时间不长也 就不知去向了。肉包王三撂地卖艺给扑户们闯开了一条生路。

  • 历铁存(铁三):从师神跤冯德禄,民国初年在护国寺 后身,设场献艺,御扑户万老(万永顺)、钱良(钱三)常到场 帮忙。铁三为卖艺跤场创始人之一。

  • 熊万泰:御扑户,熊德山、熊德林之父,民国初年在护 国寺、隆福寺率其子摔跤卖药,后由熊德山继承其业,继续在两 庙卖艺,50年代初到天桥三角市场献艺卖药。他也是京场撂地 跤场创始人之一。

  • 启寿春(白毛五):年轻时学瓦匠,自幼酷爱摔較运动,


由于身高体壮,在同龄间为佼佼者,曾随熊德山、耿长清(楼子 耿)到太原、张家口等地演出(外穴)。50年代回归本行,到房 建系统工作。

  • 金墨林:少年时热爱摔跤运动,曾代表北京参加1933 年第五届国民运动会,并获得优异成绩。长期随熊德山转战四九 城,是熊德山的老伙计。

  • 何贵生:摔跤世家,父亲何五为晚清善扑营右翼钢儿 达,世人皆称其何五爷。何贵生受其家庭影响,少年时习练摔 跤,40年代被抓华工到日本,光复后返京,随熊德山卖艺,60 年代转业到郊水泥瓦厂工作。

  • 苏祥林:摔政世家,其父苏大胡子,善扑户。随熊德山卖艺,能单独表演拉弓、举刀、打弹弓、硬气功(惺活),是位 将材。

  • 小文子:是熊德山的小伙计,随熊德山多年,50年代 落魄了。

  • 洪少启(小洪巴):回族,曾随耿长青、马老(豁牙子) 到张家口、宣化摔跤卖艺,后加盟熊德山跤场。

  • 庄跃中(庄三):少年时酷爱摔政运动,曾随熊德山卖 艺,庄三功底扎实,技术娴熟,是当时的京城高手,50年代初 到天津卫加盟刘玉棠、李长贵的跤场,庄三实力雄厚,实战能力 极强,得到津门髙手的称赞,是同辈中的佼佼者。

  • 单世俊:瓦匠手艺,幼习练摔跤,早先是熊德山伙计, 后分手另起炉灶。到鼓楼后、东安市场、什刹海等处撂跤。宋振 甫、启寿春等人曾和单世俊搭伙,由于单世俊实战能力很强,吸 引了大批高手帮场,常来者有金宝生、白景文、李文江、王茂 林、王德才、徐文惠等人。50年代北京大建设,跤场生意也不 好做,熊德山、何贵生、金墨林等归属于戏曲演出班,单世俊归


行建筑业。

  • 魏德海(魏胖子):自幼酷爱摔跤运动,到最后家道中 落,只身下海,随沈三卖艺维持生活,1943年沈三南下去了开 封,魏德海改从宝三,魏德海买卖道倍佳,跤摔得也好,善给宝 三保托(中幡),配合默契,严谨有序,是宝三的好伙计。在同 辈中官称大师哥,魏大爷本力大,听劲好,防守能力极强,京城 很少有人能赢他。1935年,在先农坛举行摔跤比赛,他和牛街 的歪头摔一个钟头,未见胜负,被裁判罚下场。魏大爷为人忠 厚,提携晚辈从不吝惜,侯永奎、张厚忠、赵勤、徐茂、林宝泰 等均曾求教于魏门。魏老曾多次参加国考。

  • 郭升祥:是宝三的老伙计,曾多次代表北京参加国考 和地区性比赛,1933年曾参加国民第五届全运会,获得中量级 冠军,郭升祥实战能力极强,表演技巧娴熟,形象古怪,很受观 众的欢迎。随宝三多年,到50年代初年老体弱才另谋它业。

  • 李永福,早年是西四灵官庙的老道,师从双二爷和冯 德禄,并随其姐丈田玉荣学摔跤,后在日本俱乐部工作。曾多次 代表北京参加国考和地区性比赛,早先是沈三伙计,后转随宝三 多年。李永福身高马大,同行们官称大个李。

  • 付德才(付傻子):北京人,家住天桥北铺陈市,自幼 酷爱摔跤,每天到窑台练功,晚上到红庙摔跤。付德才善养黄 雀,他的黄雀能叫三大件(黄鹰、蛐蝴蝼、喜鹊和红子)。练完 功遛鸟,到窑台茶馆喝茶,将黄雀挂在茶馆门口,弓丨来很多养鸟 茶客专程来听他的黄雀叫。下午上跤场卖艺,黄雀由他的妻子遛 到永定门,每天如此,当时妇女提笼遛鸟者只此一家。后来,付 德才死后,他的黄雀几天不吃食,最后饿死了。付德才从宝三几 十年,是宝三之左膀右臂,很是卖艺的材料,多年来一直为宝三 副手,配合默契,形象逼真,能练中幡,是宝三伙计中的佼佼


者,在演练中幡时能练也能保,是宝三不可或缺的帮手,由于积 劳成疾,1953年在中和戏院表演,同满宝珍先生一对,刚上场, 满宝珍先生就见他脸色不对劲,傅傻子用踢将满摔倒,二人从新 开始,刚转两圈傅爷站不住了,正好走到上场门边幕旁,满宝珍 先生赶紧将他扶到边幕后,坐在椅子上头就耷拉了,就算是死在 场上了。这在京城跤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跤场同仁为其办理了后 事。

  • 陈德禄(陈老):早年从师二双爷,二双爷是西营扑 户、会溜冰,还在侠义营当差,拿两份钱粮,二双爷身材高大, 臂力过人。清朝灭亡,善扑营解散后,民国政府设有近卫军,近 卫军经常到西直门外打,双爷每天到西直门外遛猎狗,一次因 故和近卫军打起来了,二双爷将狗一撤,手拿狗袢,一人打一班 近卫军士兵。一位军官大声喊道,拿家伙打死他,二双爷抢士兵 手中的刺刀,东挡西杀,二双爷专扎士兵的大腿不会致命,刺伤 几个士兵,扎完了拔腿就跑,双爷一口气跑到王府里(现政协大 楼处),因他在王府给端王爷看家护院,卫兵不便缉拿,但此后 他也从不出王府,每天在府内练功。事发后轰动京城。


陈德禄家住平则门内,跟二双爷住街坊,有幸得其真传,每 天从角门进端王府随双爷学跤,几年后技艺大增。陈德禄早年下 天津卫,曾给曹十爷(曹琨十子)保镖,后随刘玉棠、李常贵在 三不管撂地,50年代回京从宝三跤场,给宝三保托(中幡),晚 年收有钱德仁、陈国栋、王忠、侯长瑞、吴长印等人为徒。

  • 陈金泉:北京人,家住阜成门内。早年善扑营右翼设 在西四北报子胡同口,扑户们住在西城白塔附近,民国初年,何 五爷、万老、铁三等还健在,每天到官园和城根习武练跤。受其 影响,陈金泉自幼酷爱摔跤运动,曾随熊德山在隆福寺和护国寺 撂地,后随师到天桥献艺至文革初期。陈金泉实战能力极强,多


次代表北京参加全国比赛1958年获得重量级亚军。

  • 马贵宝:酷爱摔跤运动,早年曾随熊德山在隆福寺和 护国寺撂地,1952年会同陈金泉等拜宝三为师,后随师到天桥 献艺至文革初期。


马贵宝基本功扎实,腰腿灵活,动作娴熟,技巧性极强,多 年来潜心研究表演手法,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突出了说的技巧, 诙谐幽默,笑料自然,说的观众之爱听,练观众之爱看,形成了 独特的表演风格,被北京人称之为武相声,为北京民俗传统文化 的代表节目,深受广大人民和外国友人的喜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爱好的转移,北京摔跤 场已不复存在了,然而马贵宝率其弟子仍来往于大江南北、祖国 各地,南至深圳、北到沈阳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虽已7旬高 龄仍活跃在表演舞台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给大家带来欢 笑。

  • 何兰亭:酷爱摔跤运动,曾求教于满宝珍先生学艺, 早年在东四顺启(马记)蓆铺从工。后到沈阳谋生,曾随徐俊卿 献技沈阳北市场,回京后50年代初加盟宝三跤场。何兰亭基本 功扎实,专项知识甚丰,曾提携穆守、义李琨、李宝如、吴茂增 等人长期从事表演活动,表演技巧娴熟,幽默诙谐,笑料自然, 形象独特,同宝三组对表演动作规范,配合默契,使观众百看不 厌,看他们的表演是一种艺术享受。天桥跤场虽已不复存在,但 它仍然留在老北京人的记忆中。

  • 侯长瑞:住平则门(今阜城门)里,受其环境影响, 从小练习摔跤,早年曾随熊德山在两庙献艺,后到天桥,加盟宝 三跤场。侯长瑞老成干练,通达事故,同辈人遵称其侯大爷,动 作稳健,不善言表。

  • 金广元:出身于摔跤世家,其父金保生为京都摔跤


名家,受环境影响,自幼酷爱摔較运动。广元为人忠厚老成,善 交友,在北京政界颇有人缘,是同辈中的长者,身材矮小技术娴 熟,基本功扎实,热情提携后学者从不保守。中年后家道终落, 来到天桥宝三跤场欲意加盟,每天由东直门外到天桥几十里路, 在跤场白干几年,后来才拿半份工资,为长期临时工十几年,到 天桥跋场停办,大家转业到其他行业工作,由于金广元是长期临 时工,也只好回家待业,金广元的遭遇在京城跤界颇有反响。

  • 宋振甫:北京人,摔跤世家,早年随熊德山献艺于东 西两庙,后另起炉灶,会同单世俊等人在京城各庙会、商场献艺 卖药,后到外埠发展,经南京至上海,行医治病,会同田玉荣、 林德山在南京夫子庙设场献艺授徒,广泛教授京跤技艺,在上海 执教于精武会,培养了一大批政坛高手,其子宋保生、宋保林是 50年代名将、第一批运动键将,保生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上海 体院任体操队教练,在摔跤界堪称内行秀才。保林为50年代上 海摔跤队主力队员,年逾花甲的宋保林在电车公司退休后,很关 心中国跤的发展,积极参与摔跤活动,为中国跤的发展竭尽全 力。

  • 孙荣(孙傻子):住崇文门外花市下四条关帝庙,父亲 行二,英年早逝,母亲治家极严,街坊们遵称其孙二娘。孙荣很 孝母,母命不敢讳,孙荣有点口吃,叫傻子,从小酷爱摔跤运 动,从师张兴、纪四爷、徐恩子习练摔跤,练习从不懈怠,每天 到白桥夏家茶馆跤场练跤,由张兴、徐恩子、纪四爷等前辈给说 手。同龄人在一起练跤的有夏长山、夏长海、金玉林(花金)、 徐俊卿、张狗子、李恩荣等人,技成后随沈三多年。孙荣是沈三 的伙计,基本功扎实,动作漂亮,人样子也漂亮,细腰背,双肩 抱拢,上宽下窄,贯字体型,实战能力极强,曾多次代表北京参 加全国比赛,在第六届国民运动会上获中量级亚军。日伪时期,


曾随宝三、张宝忠等到东京参加摔跤表演赛,获得冠军,买卖跤 摔得也好,全国各地政手无不慕名而来,切磋技艺,广交朋友。

孙荣善养红子,每天遛鸟练功从不间断。他的红子能叫七八 个音,孙荣爱不释手。每天到天桥跤场总是提着红子笼,将笼子 挂在跤场横杆上。一次,他同魏老在场上摔跤,魏老用一下揣, 孙荣一蹬腿,正踢在鸟笼上,连笼带鸟一同掉在地上,孙荣一 看,鸟死笼坏,甚是沮丧。一天回家母亲给他买了一个猪头,吃 了后连拉带吐一天的功夫就死了。这一年正值1942年孙荣患急 症英年早逝,对沈三是一重大打击,使沈三失去了左膀右臂,致 使沈三病愈后南下。

  • 张庆:北京人,双线行(绱鞋)出身,家住左安门, 自幼酷爱摔跤运动。曾加盟沈三跤场,给沈三当伙计,和小孩子 王是铁对。张庆实战能力极强,能攻善守,本力过人,五短身 材,能摔不能说,始终说没有发展。早年在先农坛曾以二比零战 胜了宝三,一鸣惊人,轰动京城跤界。曾参加1935年第六届全 运会,获得轻量级亚军。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在上海举行了国民第六届运动 会,北平教育局和北平武术馆在北平先农坛体育场组织了选拔 赛,此次比赛为民国以后很少有的公开大赛。京城跤手摩拳擦 掌,争先报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跤迷,观战者人山人海。比赛 分三个级别,即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当时有京城高手30 多人参加了角逐。中量级人才济济,实力雄厚。论其技术水平当 推宝三,中量级的比赛最后由宝三和张庆争夺,针对宝三的特 点,了解其性格。赛前经沈三、孙傻子等人共同筹划,采取以逸 待劳、逐渐深人的方法。比赛开始,二人开始逗手。张庆不给宝 三抓握,也不抓握对方,摔了有30分钟没见跤。当时比赛为三 跤两胜,不计时间。大家热烈鼓掌,给双方加油。裁判是北平术馆的教习马玉林、宁海亭等人,跤界遗老、前清扑户都来观 战,这场政可谓盛况空前。国术馆长、教育局长在主席台就坐。 大家都为宝三捏着一把汗。这时裁判员鸣钟叫双方撒手遛遛,整 理一下褡裢,二人缓口气重新开始。这次张庆有意给宝三抓握却 暗藏杀机,当宝三底手抓握张庆小袖时,张庆并不急于抢手,而 是用右手抓着宝三的中带、封着宝三的进攻。宝三是左架,张庆 是右架,本来互不相碍,都可进攻,但张庆却不进攻,使宝三有 手使不上绊。宝三一时兴起,左手一盖张庆后带,欲意入腰,张 庆抓着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右手迅速抱宝三的腰,头枕 其小腹,右腿大跨一步,向后翻腰,将宝三摔倒在地,这个动作 叫掐腰憋。由于张庆有抱树的功力,动作又狠,直接砸在了宝三 的身上,这下跤裁判判张庆赢。这时观众掌声雷动,为张庆叫 好。宝三站起来有点火龙(急了),搭手直扑张庆,张庆一反常 态,伸左手抓宝三的小袖,右手一插宝三腋下,人腰进胯。宝三 向后一打排想掰张庆,张庆借力顺势用右脚一扒宝三的右腿,宝 三欲立不能,被摔倒在地,这个动作叫躺扒。宝三连输两跤,第 三跤也就别摔了,张庆大获全胜。这场跤给予摔政界同行极大的 教育,宝三从各方面均高张庆一筹,赛前没有把对方放在心上, 而张庆自知不如对方,而认真作赛前准备,在强手面前不畏惧, 最后战胜了强手。后经商定宝三和张庆均参加了国民第六届运动 会,为了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比赛和京城跤界的团结,经过京 都武林、跤界的协商,决定宝三、张庆同时参加此次比赛。二位 不负京都父老的众望,宝三获得中量级亚军,张庆获得轻量级季 军。

图片11

京城摔跤艺人遍全国。

20年代国民政府的南迁,北平经济的衰落,人民生活急骤 下降。摔胶艺人很多到外埠谋生,撂地卖艺或设馆授徒吸收当地人参加,又派生出一批各地的摔跤艺人。

天津是河北省腹地,素有九河下汇天津卫之称,近临北京, 背靠渤海,是经济发达的水旱码头,劳动人民喜欢习拳练武。民 国初年北京摔跤名家纷纷到天津谋生,先后有王昆山(王二元)、 刘玉棠、李长贵、陈德禄、严世凤、张文山(张狗子)、庄跃中 (庄三)、洪少启等人。

王昆山(王二元),京东人,常年在牛街作习,以贩卖牛羊 为业。早年在京东械斗伤人,逃到天津卫谋生,在津广收门徒, 传授较技。天津的很多摔跋名家出自王昆山(王二元)门下,其 再传子弟遍及津沽。

刘玉棠会同李长贵在天津南市撂地卖艺,吸收广大当地摔政 爱好者加盟,有张魁元、张大力、王海兆、于七、周凤鸣、周凤 华、王希富以及北京去的陈德禄等人。张魁元自50年代开始代 表河北省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后执教河北摔跤 队,几十年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天津市和河北省大部分优秀 摔较手出自四大张(张宏玉、张魁元、张连生、张鹤年)门下。

刘玉棠,北京人,早年在东、西两庙(隆福寺、护国寺)撂 地,被家事所迫下天津卫谋生,组建天津撂地跤场。刘玉棠才智 聪慧,组织能力极强,能团结較界同仁,主动提携后人,传授摔 政艺人,从不保守。在跤场掌穴多年,晚年将跤场传给周凤荣 (周五)、周凤华(周六)、王希福等人,经营到文革被迫停业。

李长贵,北京人,早年随佟顺禄、佟顺德、王老到唐山等地 设场鬻技,后到天津加盟南市跤场。李长贵为人憨厚,交际广 泛,交际能力极强,深受广大津门市民的喜爱。

陈德禄曾在天津给曹十爷做保镖,后人刘玉棠跤场,至50 年代初回京,加盟宝三跤场。他善于给宝三保托(练中幡时保 护),是宝三的好伙计。

徐俊卿早年到东北沈阳北市场设场献艺传授跤术,卖药行医。

宋振甫早年途经济南、南京最后落户于上海,执教于精武 会,开有保真堂药房,行医售药,并广收门徒。其弟子谭树森红 遍齐鲁大地,随师南下献艺于南京夫子庙。谭树森将山东把式 跤、保定二十四式同京跤之功法、技法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风 格,其绝招单撒手勾子摔遍大江南北,曾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 取得优异成绩,曾会同北京摔跤名家佟氏兄弟(佟顺禄)和山东 名家宛殿文等献艺于济南大观园至文革停业。其子谭强继承父志 在山东传授跤术、培养出大批优秀摔跤运动员。

宋老先生长子宋保生继承父亲风范,文武兼备,幼年从父学 艺,大学毕业后执教于上海体操队。1953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 运动会之后,应邀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表演摔跤(同沈三)。 1956年参加全国摔跤锦标赛获轻量级冠军,成为国家第一批摔 跤运动健将。1960年为全国摔跤学习班主讲,其弟宋保林1958 年18岁时参加全国锦标赛,力克群雄获得季军。,宋氏父子在江 南几十年,以武会友,广交宾朋。北京摔跤名家高连喜、姚庆 禄、刘振山等常到跤场帮忙。摔跤界朋友经常光顾中央国术馆, 切磋技艺从而提高了自己,丰富了跤艺。把京跤技艺传到江南的 人首推宋氏父子,其子弟遍及江南,从学者众多。

北京摔跤名家赵云亭、田玉荣、林德山等,会同当地跤手在 南京夫子庙献艺,几十年常演不衰。

白儒珍,回族,北京人。早年以贩牛羊为业,常年来往于归 绥,定居呼和浩特后,广收门徒,传授跤艺。60年代初,率其 子白松山等加盟内蒙摔較队,参加了第二届全运会,培养了一批 回、汉族較手,并被选人内蒙摔跤队,从而加强了内蒙摔跤队整 个阵容,将京較技法融人蒙古摔跤。自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以

后,内蒙队涌现出一批非蒙族优秀摔跤名将,其佼佼者有白松 山、马全、刘云、高京、董雅臣、程志山、李斌等人,后转项国 际式摔跤和柔道,将蒙古搏克和京跤的技法、功法融为一体,形 成了独特的风格,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

恪顺禄率其弟佟四在济南大观园会同当地跤手设场卖艺。

耿长青(搂子耿),洪立厚(洪傻子),马老(豁牙子)、洪 少启(小洪子)、张信德、张永元等人在宣化、张家口设场献艺, 传播跤艺。

德占魁,早年身背两件跤衣,独身前往西北,从宝鸡到西安 设场卖艺,并广收门徒,将京跤技艺介绍给西北广大摔跤爱好 者。

(三)北京把摔較表演叫摔活跤

撂地跤场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经过几代摔跤艺人的努 力,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表演程式,已形成北京民俗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风格独特,文武兼备,滑稽、幽默、活泼欢快,深受 京城百姓的喜爱。丰富的语言笑料、形体笑料和娴熟的摔跤技 巧,使观者赏心悦目。

摔跤艺人大部分是京城高手,经过多年苦练,功底扎实,技 术拥熟,他们代表了北京摔跤最高水平。郭升祥、李永福、宝 三、沈三、张狗子、张庆、满宝珍、宋振甫、赵文仲、熊德山、 朱永祥以及陈金泉、杨宝和、周茂兴等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型比 赛,并获得优异成绩。他们的表演技巧独特,风格各异,摔政表 演形式多样,一般可分为“买卖跤”、“朋友跤”、“实摔”、“对

浏览8,7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