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式指裆捶

动作一:接势,拍脚后,右脚下垂不落地;先右手上撩,左手 下按再右手向下斩手发劲,左手上撩,身体随右手下斩向右转 90°;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向内扣,右脚提起悬于裆内;目视前方(图 2—273)

要求:两手左上右下发劲与左脚内扣转身要同时一致,立身稳 固。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以腰右转缠于右手发劲,左手向上配合,勾脚转身,力贯 右掌。

用法:设对方从后袭来,速转身右手向下斩手,截击来劲。

动作二: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身体向 右转45°;同时两手交叉于腹前;目视前方(图2—274)。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微右 转,重心略左移,两手逆缠下分 (图 2—275)。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略左转 重心移至右腿,松右胯屈膝下沉; 同时右手变拳合于右胁下,左手 立掌合于胸前;目视前方(图2— 276)。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迅速左 转,重心左移;右拳逆缠向前下方 发劲,左手半握拳收于左肋间向

身后发肘劲;目视前下方(图2—277) 。

要求:指裆捶前边动作与掩手肱拳相似,最后发劲方向是向前 下方,击对方小腹或裆部。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屈膝下沉,右拳先逆后顺缠折腕转向上, 左拳同时也变顺缠,左右两拳均拳心向上;目视右前方(图2— 278)0

要求:拳转要结合腰转,随身下沉,周身相合。此动先吸气后 呼气。

内劲:以胸腰运化,转折在手,先由向前下冲拳,在圆转不断劲 的原则下,再转为上冲拳。

用法:旋转折腕是解脱擒拿和转折冲击方向的一种方法。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左转,左脚尖外摆;同时右拳向右前上

方冲;右腿提起,目视右前方(图2—279)。

要求:转身冲拳提腿,周身协调一致,劲力完整。此动吸气。

 

内劲:以合于丹田之气,催动转腰松肩沉肘,贯于右拳,右膝。 用法:右拳冲其下颏,右膝撞其裆部。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步落地,脚跟着 地;两拳环绕变掌合于两耳下;目视右前方(图2—280)。

要求:脚旋、转身、落地与两拳变掌相合一致,上下协调。此动 继续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由左移至右,左脚收于右脚 内侧;同时两手合力下按;目视右前下方(图2—281)。

图片5 图片3 图片2 图片4 图片1

第六十七式单鞭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在右;两手双顺缠,右手里收, 左手外转;目视右前方(图2—282)。

动作二:接上势,右手五指合拢成勾手逆缠,手腕放松向右上方领劲,身体向左转,左腿虚步,随身体转左膝向外摆,左手收于腹 前,手心朝上;目视右前方(图2—283)。

动作三:接上势,右手腕领劲,左手微下沉,身体右转,左腿屈 膝提起,脚跟里侧着地,向左侧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 左侧前方(图2—284)。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左手向右上穿掌外 翻。身体左转;左手划外弧线,向左拉开,周身放松;手与脚合,肩 与跨合,周身上下团聚不散;目视前方(图2—285)。

要求、内劲、用法与第五式单鞭相同。

图片6 图片7

第六十八式雀地龙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继续左移两手握拳;右拳顺缠 走下弧线向左与左拳相合,左拳逆缠合于右小臂上;左拳心朝下, 右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286)。

要求:形气相合,周身一致,此动呼气。

内劲:承上势,气归丹田后,再由丹田起,随着腰左转,左逆右 顺缠于两臂相合。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屈膝下蹲, 左腿伸直,左脚内扣成仆步式;同时右拳逆缠上提高于头,左拳顺 缠下合于左膝上;目视左前方(图2—287)。

要求:头顶领起,身法端正,裆劲圆活,两臂棚圆。此动呼气。

内劲:劲由左腿缠至右腿,随腰右转,达于两臂,再左顺右逆缠 开至两拳,顶劲领起。

用法:与跌岔相似。跌岔是右脚落地踩对方脚趾,左脚蹬其臁 骨。此动仆步后坐可压对方腿、膝。转身手按地可用于扫腿。因 此势专攻下三路,故名“雀地龙”,或“铺地锦”。

图片8

第六十九式上步七星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 转,重心由右腿旋转左移成左弓 步;同时左拳随重心前移上冲,右 拳顺缠下合于右腰间;目视左前 方(图 2—288)。

要求:上冲拳时,结合裆、腰 旋转力,右脚蹬地前冲顶劲领起, 以内催外,以下催上,一气贯通, 此动呼气。

内劲:主宰于腰,起于右脚, 缠于左脚,上行贯于左拳。

用法:冲拳可击对方胸、咽喉,提腿可用膝撞、用脚踢其裆或臁 骨。两脚、两膝、两拳及头,像“北斗七星”各具所用,故名“上步七 星”。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90°,提右腿上步于左脚右前方,右 脚尖着地,松胯屈膝;同时右拳冲至左拳内,两拳相合;目视前方 (图 2—289)。

图 2—289 图 2—290

要求:此势的冲拳和上步要同时完成,吸气。另一种练法,右 拳冲在左拳前边与左拳环绕一圈相合。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微下沉,松肩两肘微上棚,双拳逆缠下 沉;目视前下方(图2—290)。

要求:松胯松肩,用胸腰折叠劲旋转手腕。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两肘下沉里合,双拳变掌下塌;目视前方(图 2—291)。

要求:两拳变掌时要塌腰松胯,松肩沉肘,劲贯于掌外侧。此 动与上动相连呼气下沉。

内劲:此两动是在步不动的 情况下,用胸腰折叠劲带动腕臂 上下旋转一周,然后劲下沉塌于 腰,贯于掌。

用法:此式手臂的旋转,是 解脱抓拿与转化对方力点的一种 方法。

《歌诀》云:

曩时跌岔甚无情,此又落尘令人警。

人知扫腿防不住,岂料七星耀玉衡。

图片10 图片11 图片9 图片12

第七十式下步跨肱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左转,两手微向上棚,提右腿向右 后侧跨一步;目视右前方(图2—292)。

要求:跨步轻灵,虚实分明,上引下进,周身相随。此动吸气。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手逆缠向 右下分,左手逆缠前开;目视前方(图2—293)。

要求:以身带手,圆转自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向右转45。右脚尖外摆,提左腿向 右前上步,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双顺缠侧掌相合于胸前,右手在 上,左手在下,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图2—294)。

要求:上左步要轻灵自然, 并与双手协调配合。此动继续呼气。

内劲:劲由丹田下缠于右 腿,随着跨步转腰,最后上行合于两手。

用法:身法上引下进,两手合击。

图片13 图片14

第七十一式转身双摆莲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继续右转,重心在右腿,左脚尖为 轴,脚跟外摆;同时两手双逆缠,右手上棚,左手下按;目视左 下方(图2—295)。

要求:上棚下合,虚实分明,转换自然,脚跟稳固。此动呼气。

动作二:接上势,左脚跟落地,重心移于左腿,右脚尖外 摆,身体继续右转;右手向右棚,左手下按;目视前方(图2— 2%)〇

要求:虚实变换,转身自然。继续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同时左手顺 缠前棚,领带左腿向前上步,右手上棚;0视前方(图2297),

要求:手领身转腿相随,周身一致,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落地,身体屈膝下沉,重心在右腿, 两手向右后报;目视左前方(图2—298)。

要求:脚落地身体下沉,立身中正,两手棚擂劲不丢。继续吸气。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左移;两手由后損转为 走下弧的向前合劲,合于右腰侧;目视前方(图2—299)。

要求:塌腰松胯,周身相合,此动呼气。

动作六:接上势,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向左走下弧向上;再 转向右后摆,两手向前与右脚击拍相合;目视前方(图2— 300)。

 

要求:摆腿与手合击时速度要快,劲力完整一气< 此动先吸 气后呼气。

内劲:腰、裆盘旋劲落于胯,合于手,与右腿外摆相合。 用法:练习步法稳健,旋转自如,合力完整(脚外摆,手里 合)。身体转180°或360°都可以,

《歌诀》云:

右手上托倒转躬,先卸右肱让英雄。

再将两手向左击,右脚横摆夺天工。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第七十二式当头炮

动作一:接上势,拍脚后,右腿向右后落地,两手继续上棚,重 心在左腿;目视前方(图2—301)。

要求:拍脚后步要稳,上引 下进协调一致。此动吸气。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右 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手左顺 右逆缠随重心后移下損;目视左 前方(图2—302、附图2—302)。

要求:两手下欉与重心移动、 身体右转要协调一致,切勿弯腰。 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微下沉,两手变拳合于右胸侧;目视前方 (图 2—303、附图 2—303)。

要求:两手握拳上提,与身体上下相合,重心合于右腿,裆要开 圆,身要含蓄,如张满之弓,一触即发。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右脚蹬地,重心迅速由右腿移至左腿,身体随 之左转;同时两拳合力向前冲拳发劲,拳眼向上;目视前方(图2— 304、附图 2—304)

要求:心意一动,捽然抖发,如金狮抖毛,猛虎下山,完全是腰 裆的弹抖劲,一动力贯拳顶“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 飞”。此动呼气。

内劲:劲随两手下ffl合于丹田,蓄于右腿,灵机一转,脚蹬裆旋,腰转劲贯拳顶。

用法:拍脚后迅速倒步,抓住对方下揭如对方后拉,随即转 势变拳突然前冲将其发出。

图片18 图片19 图片21 图片22 图片20

第七十三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两拳变掌左顺右逆向右后上方損带;同时重 心由左向右腿移;目视左前方(图2—305、附图2—305)。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 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线向前棚,左手棚 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内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 目视前方(图2—306、附图2—306)。

动作三:接上势,左掌朝前 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 右小臂内侧;同时右手领右脚弧 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 合;右手心朝上,左手心朝下; 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 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图 2—307、附图 2—307)。

动作四:接上势,左手顺缠 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 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 朝上;目视前方(图2—308、 附图 2—308)。

动作五:接上势,右拳逆缠向 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 提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 垂;目视前方(图2—309、附图 2—309)。

动作六:接上势,右脚震脚落 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 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 臂撑圆;目视前方(图2—310、附 图 2—310)。

此势震脚落地,有“文相始,武相终”之说,亦有人谓之“阳相 始,阴相终”,就是说开始时徐徐 起势,文雅大方,最后震脚落地收 势,有“文武两相”之意。面南起势,面北收势,合“阴阳相合”之理。

图片27 图片28 图片29 图片26 图片30 图片31 图片32 图片25

第七十四式收势

动作一:接上势,右拳变掌,两手向左右下分,身微下沉, 屈膝松胯;目视前方(图2—311)。

要求:两手分,身下沉,松胯屈膝,切勿弯腰。此动先吸气 后呼气。

动作二:两手同时各向左右划外弧向上合于两肩前;目视前 方(图 2—312)。

要求:两手上升,松肩沉肘,胸腹背肌肉松弛下沉、此动吸气。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顺身体两侧缓缓下按于两大腿外侧; 目视前方(图2—313)。

要求:两手下按,呼气,周身放松,气归丹田,意形归原。 一套拳练完,心平气和,自始至终,一气贯通。一招一势,气由 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走肌肤毫毛,运行一周仍归丹田。 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有来源有去路循环不已,如环无端。正 是:

开合刚柔顺自然,一扬一抑理循环。

一足收势气归原,动静形消太极拳。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慢慢立起,恢复自然站立姿势;右脚 收于左脚内侧并立,两手掌心朝内合于两大腿外侧,成立正姿 势;目视前方(图2—314)。

第二章、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二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亦称炮捶(以下简称二路拳)。

二路拳以刚为主,刚中寓柔。练习时,震脚发力,闪展腾挪,窜 蹦跳跃,松活弹抖,完整一气。有怪蟒出洞、猛虎下山之气魄;有蚊 龙出海、雄狮抖毛之神威。

学习二路拳,应在练好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的基础上,突破去 僵求柔的阶段,达到周身相随,全身一动无有不动,内外结合,放松 沉稳,劲力完整,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此时学练二路拳方能免出 偏差。否则没有松弹劲,练拳时就会僵硬一条,上重下浮,横气填 胸,心跳过速,呼吸发喘,嘴发青,脸发白,对健身和练功均为不利, 学者务必注意。

练习二路拳时,应先练几遍一路拳或作些基本功练习,侍劲、 气调顺之后再练二路。练习一路拳时要求:以身领手、以腰为轴、 节节贯串、运行速度要慢、:主要体会内气运行与外形结合r以意 导气,以气运身,动作配合呼吸,注重缠丝劲的练习。在用法上以 棚、擂、挤、按为主,采、例、肘、靠为辅。练习二路拳时,因有一路 拳的基础,就不需要过分考虑内气、呼吸与动作配合,动作以手领 劲.:手领、身随、步法活,根稳、劲整、精神足,以采、例、肘、靠为主, 以棚、摁、挤、按为辅,真正体现出二路拳快、刚、猛的特色。

第一式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 第六式跃步护心拳 第七式进步斜行 第八式回头金刚捣碓 第九式撇身捶 第十式指裆 第十一式斩手 第十二式翻花舞袖 第十三式掩手胲拳 第十四式转身腰拦肘 第十五式大肱拳小肱拳 第十六式玉女穿梭 第十七式倒骑龙 第十八式掩手肱拳 第十九式裹鞭裹鞭 第二十式兽头势 第二十一式披架子 236 • 第二十二式掩手肱拳 第二十三式伏虎 第二十四式抹眉肱 第二十五式黄龙三搅水 第二十六式左冲右冲 第二十七式掩手肱拳 第二十八式扫膛腿 第二十九式掩手肱拳 第三十式全炮捶 第三十一式掩手肱拳 第三十二式捣叉捣叉 第三十三式左二肱右二肱 第三十四式回头当门炮 第三十五式变势大捉炮 第三十六式腰拦肘 第三十七式顺拦肘 第三十八式窝底炮 第三十九式回头井拦直人 第四十式金刚捣碓 第四十一式收势

第一式太极起势

动作、要求同老架一路第一式太极起势。

第二式金刚捣碓

动作、要求、用法同老架一路第二式金刚捣碓。

第三式懒扎衣

动作、要求、用法同老架一路第三式懒扎衣。

第四式六封四闭

动作、要求、用法同老架一路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五式单鞭

动作、要求、用法同老架一路 第五式单鞭(图3—1)。

第六式跃步护心拳

动作一:接上势,左手向上撩,右手向下甩,同时重心移于右 腿,左腿提起,目视前方。紧接着右手向上抖,手心向里,左手向下 甩,手心向里,指尖向BU下,目视左前方(图3—2、图3—3)。

图片37 图片38

要求:左手先上后下,右手先下后上,是欲上先下,欲下先 上的引劲过程,两手上撩下甩的抖动,与左足提起动作要连贯协 调,上下相合

用法:两手上下抖动,以备撩掌和斩手用;提左腿,是避其 蹬左膝和起护裆作用。

动作二:左足落下,随即右足提起,同时身体向左转90°, 目视右前方(图3—4)。上动下停,右足向右前方(约45”幵 出一步,足跟内侧着地,右手上棚,左手在身左侧下按,目视右 侧面(图3—5)。

图片39

要求:注意左足落下,右足即提起,左脚落下之前,可以加 上跳跃上纵再落下,所以叫跃步护心拳。

内劲:劲蓄在腰。

用法:此势为上引下进,内含背折靠等用法。

动作三: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同时左手由下向 后,向上向前,先逆后顺缠划弧,置于左斜上方,手心朝右前,指尖。

向上;同时,右手略向上,向里,向下先顺后逆缠划弧,置于右 腿外侧,手心向下,指尖斜向前,目视右前方(图3—6)。

要求:左手先逆后顺缠,右手先顺后逆缠,与转体同时进 行,并要求做到转体与重心移动上下相随。

内劲:内劲蓄于腰,背靠劲用过后,贯于两手。

用法:两手在身体两侧划弧通过胸前,右逆左顺缠,左逆右 顺缠,有引劲落空和防护作用。

动作四: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同时两手变拳,左拳 向前运转至胸前下沉,拳心斜向里下,右拳上提,蓄于右胸前, 拳心向下,目视前方(图3—7)。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后圆弧向右移,右肘棚劲不丢,有圆 虚之感,身体松胯下沉。

内劲:主宰于腰,通过束肋松肩,蓄于右肘。

用法:有打迎门肘之法。

图片40 图片41

动作五:身体突然向左转,重 心在右腿。右小臂竖起,置于胸 前,拳心向里,随着向左转体,向 左前击出;同时左拳继续向里合, 置于右肘尖里下,与右肘形成合 劲,拳心向里(图3—8)。

要求:身体先向右转,再向左 迅速旋转,转体要以腰为轴,屈膝 松膀,裆劲开圆,随转体右肘击 出,要做到上下相随。

内劲:内劲以裆腰旋转,通过 松肩,先达右肘尖,再贯于右拳 背。

用法:突然发力,用右肘打对方胸口,拳可打对方嘴鼻。

第七式进步斜行

动作一:身体略向左转,再向右转,重心仍在右足,同时双 拳变掌,自右向上划弧,掌心皆斜向外,目视右前方(图3一 9)。上动不停,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右足提起,右掌从身右侧 划弧上撩,左手从胸前划弧,下按于身体左侧,手心向下,指尖 斜向前,目视前方(图3—10)。

要求:可以连贯起来做,撩掌、提腿、重心移动要协调稳 重。

内劲:以裆腰劲带动两拳变掌划圆,提腿蓄劲。

用法:提右膝护裆,亦可避其蹬膝。

动作二:上动不停,右掌迅速下砍,左掌上撩(图3—11)。

 

 

 

 

 

紧接着右足落下震足,左足提起,身体向右转约45° (图3— 12),上动不停。随即左足以足跟着地,向左前方开出一大步; 左手略向前伸,右手略向后上展,目视左前方(图3—13)。

要求:提腿、落脚可以跳跃。左足向左前方开步时,右足要 控制好重心。两手同时向前和后上加棚劲。

内劲:劲蓄在腰,以两腿变换,稳定重心。

用法:左右提腿震脚,这样可以迅速变换重心,由防守转入 进攻。上左步可踹腿蹬脚,为上引下进之法。

说明:以上动作可连续不停地做。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左手随着转体 (掌心向下)逆缠向下划弧,经左膝变勾手上提,置于左侧,勾 尖向下,腕部略高于肩;同时右手顺缠外旋(手心向上)向上再 逆缠内旋向里合,置于右胸前,掌心向左前,指尖斜向上,目视 左前方(图3—14)。

要求:左勾手上提,手腕放松领劲,右手蓄而待发,松胯塌 腰,劲蓄在右腰间。

 

 

用法:有打前推掌或右背靠 右后肘之势。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略左 转,随即向右转。右手逆缠划 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 塌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图3-15)。

要求:此势两手两脚为四偶 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 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 支撑八面,谓之中定之法。劲合 于丹田,贯于四梢,意识集中, 内劲有饱满之感。

用法:成势劲归元,有一身备五弓,含而待发之势。

图片42 图片44 图片45 图片43

第八式回头金刚捣碓

动作一: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臂松肩沉肘,左勾 手变掌向右后方猛推一掌,高度与胸相平,掌心向右侧,指尖向 上,右手在左肋下防护,目视右后方(图3—16)。

动作二:上动不停,身体向右转,重心在右腿,左脚尖向里 勾,向前扫180°,同时右手先顺后逆缠,向后向上微屈肘置于额 前,高度与头相平,掌心朝外,指头向左;左手逆缠向下,置于 左膝外侧,掌心向下,指尖斜向前,目视左前方(图3—17)。

要求:当身体右转、松肩沉肘时,左勾手变掌向右后猛推一 掌,随之移重心,身体向右转,猛扫左腿,故为回头金刚捣碓。 当重心向右足移时,以腰为轴,连移带转身,互相配合。

 

用法:猛回头打一掌,再随 之两手上护头顶,下护身体,并 用左腿前扫。

动作三:上动不停,随即重 心移至左足,身体再向右转 180°,随转体右足向外贴地扫半 圈,两手配合向外开,再合于胸 前,右手心向上,左手心向下, 目视前方(图3—18)。

要求:左足上步时,要有含 蓄之意,当左足一着地急速转 身,将重心控制在左脚,要利用 移重心和转身的惯性,加快速 度,互相配合,做到快而不乱, 越快越好,转身如旋风之速。

用法:此势在转身时,可右手 向后拦击,同时用右腿背扫对方。

动作四:上动不停,身体略下 蹲,气沉丹田,左手外旋向下,置 于腹前,掌心转上,右手变拳向 里,经胸前落于左掌心中。接着 右拳上举,同时右足提起(脚尖自 然下垂),随即右足落地震脚,右 手在右足震脚的同时,落于左掌 心中。目视前方(图3— 19)

要求:提右腿时,身体要下 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 松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右拳、 右足同时下沉,震脚发劲要松胯屈膝,气沉丹田。

用法:用右足蓄势震弹,上提时用力提膝,下震对方脚面,拳可 上冲咽喉、下颏。

图片46 图片47

第九式撇身捶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略下蹲,同时两手向左右分开,掌心皆向 上,指尖皆向里(图3—20),重心控制在左脚,紧接着右脚向右侧 横开一大步,两手以同样的速度顺缠,向上向里合于胸前,左掌心 向右,右掌心向左,指尖皆向上,目视前方(图3—21)。上动不停, 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左移,随转体右手略向里合于左肩前,掌心斜 向里,指尖斜向上;左手逆缠向左下方划弧于身体左侧,掌心斜向 外,指尖斜向前。目视左前方(图3—22)。

要求:此组动作连续完成。

 

 

 

用法:左右撩掌可击其裆部,上合护己面门,胸部左转引劲落空。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逆缠走 下弧,经右膝下转至右腿外侧,左手变顺缠经左侧向前推于鼻前正 中线(3—23)。

要求:右手下转时,裆腰劲 要下沉,大身法练时,要求右肘 从右膝前下转过。

用法:此势用于大身法可打 7寸靠、7寸肘(7寸靠肘,就 是离地约23厘米)。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 左腿,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下 摞,至左腰间,右手顺缠上棚, 目随右手转动(图3—24)。上 动不停,身体继续左转,左手逆 缠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 右手顺缠,小指领劲,在身前平 :左前方(图3—25)。

要求:两足踏实抓地,裆劲左右盘旋,带动两臂螺旋缠绕D 用法:左臂后转,同样有打背靠之法,右手前拦,横扫千军。

动作四:接上势,重心右移,腰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膝要松 而微屈。右拳逆缠外翻,向右上棚至右太阳穴,左臂撑圆,左肘里 合,目经左肘后改视左脚尖(图3—26)。

要求:旋转时,拧腰转裆,身体微前倾,身体虽斜而中气正,裆 劲圆。左肘尖、右脚尖形成一线,周身相合,切勿弯腰凸臀。

图片48 图片50 图片49 图片51 图片52

第十式指裆

动作:重心向左移,身体左 转,左手变拳,顺缠向左,以拳 背面向下打,同时右拳顺缠向右 上方弹出,目视左下方(图3— 27) 〇

要求:下打、上弹同时进行, 形成开劲。

用法:打击对方裆部,故称指。

图片53

第十一式斩手

动作:左足控制重心,右足向左上步,以脚尖点地于左脚前,同 时右拳向下,右臂屈于右胸前,目视左手(图3—28)。紧接着右脚

 

跟落地,身体急速左转,同时右拳顺缠,随转身向下砸,左拳急速向 上带与右拳对称。与此同时,左足向右后插步(偷步),目视右前方 (图 3—29)。

要求:指裆、斩手,连打两拳,均以拳背面向下打,发力短促。 发劲前,必须调整好身法,在发右拳时,重心落于右足,左脚偷步要 轻灵顺随,当身法稍向下沉时,拳即突然发出。

用法:当对方抓住左手,可以右拳解脱。

图片54

第十二式翻花舞袖

动作:身体向左转,并跳跃转体300°,两脚落地。两拳随跳跃 向上,又随两脚落地向下击,右拳为主,在腹前,左拳为辅在背后, 目视下方(图3—30〜图3—32)。紧接着右拳上撩顺缠,提右脚, 身体右转45°,目视前方(图3—33)。

 

要求:此势因在空中转体300。,又不加助跑,难度较大,要 抓住“斩手”右拳下击的时机,做欲上先下的屈蓄。当双足离地 后,周身须放松。双脚落地,拳向下击,落髋塌腰,才能达到重 心稳定,发拳有力。右拳上撩有挡格之意,身法必须相配合。

用法:接上式,将对方手突然砸开,趁对方下沉弯腰时,猛 翻身跳起,抡拳击打对方头后部或后背,右拳上撩有挡格之意, 犹如古人长袖上撩,挡住对方视线,故名舞袖。

图片55 图片56

第十三式掩手肱拳

动作一:右拳顺缠外旋向上绕一圈收于右肋前,拳心向上, 左拳变掌顺缠向上向前置于左前方,掌心向右前方,指尖斜向 上。与此同时,右足提起,随即落地震脚,左足提起向左前方伸 出,以足跟着地,目视削方(图3—34、图3—35)。

 

要求:左掌与右掌有合劲之 意,身体中正下沉,屈膝松胯, 劲合于右腿,蓄而待发。

动作二:接上势,右腿蹬地 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 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左肘向后发 劲,目视右拳前方(图3—36)。

要求:发劲时,拧腰转裆, 将拳突然冲击,前拳后肘,完整 一气。

用法:右拳击对方胸部或咽 喉,左手掩人耳目或拦格对方手臂。

图片58 图片57

第十四式转身腰拦肘

动作一:右足提起,同时右肘下沉,右拳收于胸前,拳心向里, 左手配合在腰间,目视左方(图3—37),接着右足落地震脚,在右 脚尚未落地时,左足提起,同时身体向左转90°,左手配合震脚向身 左侧推出,目视左前方(图3—38)。

动作二•.上动不停,左脚向前方迈出一步,当左脚着地的同时, 身体急速向左转体,随转体重心移至左脚,同时右肘向左方出击, 左手以同样的速度迎击右肘,目视左前方(图3—39、图3—40)。

要求:右肘向左前方击出,要借助转身和重心移动的惯性。动 作要松活、迅速、干脆。提起右脚为收,开左脚发右肘为放,既要有 节奏,又要注意连贯,转身要轻,发肘要猛。

图片59

第十五式大肱拳小脓拳

动作一:右拳变掌,略向右引,接着身体向左转,左足尖向 外摆,右足提起向右伸出,以足尖着地,随转体右手顺缠,左手 逆缠向左划弧,左手置于左前方,高与肩平,掌心斜向外,指尖 斜向上;右手置于身体右侧,掌心斜向前,指尖斜向右。目视右 前方(图3—41)。

要求:左足尖外摆,右足提起伸出和转体要协调配合,左腿 屈膝松胯以控制重心。

动作二身体微向左转,重心控制在右脚,左脚向右后方插 步(偷步),随转体,右手先顺后逆缠,向左经胸前划弧外翻上 棚至右前上方,左手顺缠走下弧合于腹前,目视右前方(图3— 42) 。

图片61 图片60

 

动作三:身体继续向左转,重心移至左腿,随身体左转,右 足向右横开一步,脚跟着地;与此同时,左手先顺后逆缠,向右 经胸前划弧外翻上棚,右手变顺缠走下弧合于腹前(图3—43)。 以上动作重复3次,连插3步。

要求:此势连续偷步和两手上下左右划弧,要做到以腰为 轴,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用法:结合灵活步法,两臂在胸前缠绕,既起防守中门作 用,又可用左右捌劲。

动作四:接上势动作,重心移至右腿,左足提起向前合于右 腿内侧;右手顺缠向上经胸前向右划弧外翻上摺,掌心向前;左 手顺缠向下,向前合于腹前,掌心向右,目视左方(图3—44)。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先向右转,再向左转,重心移至左 腿,左手先顺缠后向右经胸前向左划弧外翻上棚,掌心斜向外, 指尖斜向右;右手顺缠向下向左划弧置于腹前,掌心斜向左,指 尖斜向前与此同时,右足向左后方偷步;随即左足向左横开

图片62

浏览72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