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练劲。劲力是基础。一位拳师技术再高超,但缺乏劲力,打 人不痛,推人不倒,也是白费心机。练武必须打好基础,练出劲 力。土家族拳的劲是刚劲,技击时用寸劲。通常用举石锁、石担等 进行练习,使肌肉收缩产生爆发力。在打拳时,每招每势,力求符 合规矩,手足起落不可散乱,一拳一脚劲满力足,练到拳脚生风, 能将全身力量在一瞬间集中到拳、脚、肘或膝之上则为上乘$

  2. 练套路。套路是由基本拳法、腿法加步法、身法结合起来 练习的一种形式,一个套路一般有动作40个左右,对提高人体 素质,加强耐力、灵敏、协调性均有良好作用$俗话说:“早起一套 拳,胜过大补丸。”土家族对套路练习非常重视,通常以“步稳势 猛、拳脚生风、脸不变色、气不粗喘”等条件衡量一位拳师的功底 如何。套路形式有单练、对练、集体多人练,有徒手和器械之分。

  3. 散手。散手是土家族武术具有实战价值的内容,利用踢、 打、摔、拿等方法制服对方$历代拳师视散手为土家族武术的精 华,作为防身之宝,一般不乱传不分解。散招动作有栏里捉猪、鲤 鱼抠腮、二龙戏珠等一百零八手,也有三十六擒拿七十二打的说 法。散手又分“常手”和“毒手”&常手”即一般的手法,适用于和 朋友比试过招;“毒手”只有在取敌性命时才用$


(四) 武德特点

自明代以来,土家族武术威力日益显露,以致朝廷每每征调 土家族士兵以应付重大战事,守土保国。士家族武术器械,如蛮 刀,“以刃仰牛项下,以肩负之,一负即诛”;弩箭,“则含百虫毒其 矢头,中人亦必立毙”;棍棒,用救兵;木,去皮加药放在茅厕) 用大粪浸泡3年,然后用之,所粘之处会引起全身中毒身亡。土 家族拳术,刚力猛劲,处处暗藏杀招,动则伤人害命。所以真正的 武术师从不轻易授徒传艺。很多土家族地区还流传着“四教四打 四不打”的教规。所谓四教,即忠诚老实者教、谦虚谨慎者教、讲 仁义重礼节者教、重武艺勤奋好学者教;四打,即取我命者打、故 意惹我者打、欺人太甚者打、侮辱人格和民族者打;四不打,即太 弱者不打、逃命者不打、满脸笑容者不打、妇幼者不打。从这些教 规戒律上看,土家族人民尚武自强与重艺重德是并存的。

(五) 信仰特点

土家族历史上出了不少英雄,土家族人民也非常崇敬英雄, 对本民族的历代英雄,敬重得像神一样。如对武功高强的8个部 落酋长,敬之为“八部大王”,各村设有“土王庙”,修有摆手堂,规 定对八部大王每年一小敬,两年或3年集中摆手(跳“摆手舞”) 时一大敬。集中摆手实际上也就是一场大比武盛会,斗角抓扛、 摔抱腰打;、大刀梭镖、棍棒拳术借此施展,一比胜负。再如土家 族反明起义的英雄覃屋,死于1371年古历六月初六。后人把这 天定为“晒龙袍曰”,家家晒棉衣,还要比武试艺,以示怀念。还有 些地方的土家族崇拜白虎,以虎为图腾,故历史上有“白虎复夷” “白虎之后”等说法。在这些地方到处都可以听到有关白虎族祖 先的故事,神堂上供虎、嫁妆上画虎、荷包上绣虎,一些武林人士 的刀剑也都刻上虎,像戈、剑、刀把都成虎头形,刀身刻有虎形花 纹。大庸出士的古军乐器“谷于”上,铸有一只白虎作为钮,被史 学家称为“虎钮铮于”。在拳术上以虎为名的就更多了,如白虎 拳、白虎跳岗、白虎掏心等。棍法口诀也离不开虎:“白虎堂堂坐 中央,他棍打来不用忙,回棍就是鸡啄米,一棍三响九落皮……” 从信仰特点上看,土家族武术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三、内容

土家族武术有拳术套路23套,器械套路38种,特有器械34种。

(一)拳械录

  1. 拳术套路23套


一门拳、二门拳、三门拳、六合拳、八合拳、(合拳、白合拳、 大择手、小择手、手拳、总套拳、六套拳、大一手、小一手、九一手、 天门五形拳、一条线、二堂拳、大四门、海底捞沙、童子拜观音、大 五艺、小五艺、总手大艺、十八大手、大战手、五花八门拳、五音气 功、大连手、五虎下西川、单棒印、八角桩、九十例、狮子大叱口、 黑虎拳、大洪拳、小洪拳、四门架、关西拳、双龙战、二龙戏珠、猛 虎跳涧、张飞拍马、懒龙摆尾、四手拳、鸡形拳、(二埋伏拳、大蝴 连、小蝴连、正八X、后八弧、伍家拳、猴拳。

  1. 器械套路38套


花棍、九州棍、六合棍、八合棍、(合棍、孙家棍、八堂半棍、 单头棍、双头棍、天门棍、(抢棍、划船棍、二人对棍、空手夺棍、 挡耙进棍、懒龙摆尾棍、猛虎过岗棍;梅花铜、四门铜、杀手铜;罗 家枪、回马枪、左把枪;青锋剑、双手盘龙剑、子龙剑、七星剑、追 魂剑、三削剑;青龙大刀、滚堂双刀、春秋大刀、扣手刀、双飞燕双 马刀、蟠龙刀、扑刀、四门单刀、滚堂单刀。

  1. 稀有器械34种


单流星、双流星、水流星、两节棍、连绞棒、梢子棍、三节棍、 虎头钩、三股叉、羊角叉、流金铛、九齿耙、木耙、铁尺、铜锤、天梯 )、八角)、丞相拐、袖)叉、三星针、弩箭、宫天梳、板斧、鼻眼 抓、袖)圈、九连环、板凳、烟头杆子、吊脚针、拐子尺、方天画戟、 鹅毛尺、蛮刀、燕尾双匕。

(二) 土拳总谱

先学拳后学棍,十八般武艺件件能。弓步马步要分清,肩平 膀直要站成。拳打千遍自有劲,再打万遍身法灵。不怕莽汉力气 大,牵动四两拨千斤。乌云盖日推山倒,顺手牵羊一脚蹬。力大打 他洪门进,力小踩边两面分。浪)捡柴快又准,一手抓他脚后跟。 仙人背伞要靠紧,削掌打他太阳筋。银针插鼻功在近,二龙戏珠 抠眼睛。进步插他裆部阴,消步标插肚下筋。绵羊(头不费劲,鲤 鱼掀鲤要小心。金鼓齐啄耳朵根,腰圈侧击伤性命。黑虎掏心拳 要狠,五虎叼羊不留情。为师把艺传给你,勤学苦练下恒心。

(三) 士家拳一百零八手诀起用法

起眼一观,左右两钻;悬崖勒马,就地一翻;霸王脱鞋,随手 连环;仙人背伞,扯断手腕;古树盘根,扫断脚腕;削步三标,插断 腰杆;大鹏展翅,接二连三;双风撩云,左观右看;矮子过街,躲躲 闪闪;右脚起步,独劈华山;拨云探月,掌打脸面;懒狗伸腰,打断 颈项;燕子过林,左穿右穿;毒蛇出洞,不打手软;推窗望月,闪过 一边;龙宫探宝,虚抬闪展;将军捧印,标插两面;螃蟹夹草,堵死 岩眼;鲤鱼板子,接二连三;ef伸腿,用脚钩绊;大蟒翻身,掀倒 岩山;蜘蛛牵丝,难以过关;海底捞月,抓住脚杆;消声卧食,暗藏 机关;铁牛耕地,地覆天翻;白马悬蹄,踢断脚杆;二龙戏珠,指插 双眼;栏里捉猪,无法躲闪;浪)捡柴,外勾脚弯;金鼓齐啄,耳朵 两面;黑虎窜心,当胸一拳;五虎叼羊,嘴里逃难;双龙出洞,使你 打转;白兔上山,膝顶裆边;泰山压顶,莫怕江翻;左右插花,发射 连箭;关公勒马,谁敢向前;猴儿偷桃,窝)摸蛋;风云转膝,专踹 裆前;鲤鱼标滩,笔直向前;鲤鱼抠腮,撕破嘴边;银针插鼻,二指 上);狂风贯耳,太阳下山;金盆倒水,用力外掀;回身夺主,专解 背难;顺手牵羊,手拉脚绊;枯牛翻身,压垮牛栏;美女镖梭,飞箭 )板;黄龙入海,倒翻江山;双遮日月,上砸下绊;二郎担山,守势 如磐;乌云盖日,插断颈坎;乱石堆山,垫步上前;渔夫弄网,守在 旁边;叶下偷桃,贴臂内钻;仓)撮谷,腋窝)面;w子翻身,侧身 拧转;炸雷轰木,刮平鼻杆;金鸡翻足,防敌连环;弯弓大步,专打 腰间;懒狗吃屎,拳打嘴边;骡子啃土,顺势力牵;金蝉脱壳,下蹲 接边;顺水推舟,牵他手腕;龙门鼓浪,破敌双拳;狮子叱口,任吾 变脸;跛子上楼,膝顶裆边;猫儿洗脸,防敌扑面;大鹏展翅,专打 侧面;关公挑袍,攻敌丹田;懒汉闩门,臂夹前掀;八哥洗澡,弓步 向前;玉女抱瓶,脚靠手搬;判官翻簿,接二连三;阎王执笔,专插 敌眼;大山伐木,打断肘关;寒鸡抱蛋,)目来观;半山撩藤,砍断 腰杆;金龙抱柱,缠住膝弯;蜻蜓点水,标插脉断;狮子摇头,攻打 脸面;大蟒缠腰,臂夹肋断;猿猴献果,诱敌上前;仙人照掌,守住 胸前;抱石射箭,腕断颈);半路接亲,抓住来拳;左右扬鞭,掌打 脸面;黄龙转身,躲过一面;魁星点斗,卧地脚点;苏秦背剑,背摔 过肩;猫儿捕鼠,快似闪电;左右臀风,胯骨打翻;倒打金冠,专踢 后患;饿虎扑食,死按敌翻;猛虎下山,靠力搂翻;锦上添花,专攻 顶旋;仙人照镜,守住后面;懒汉/柴,斜削上面;懒狗伸腰,猛抬 颈断;仙人指路,勇往直前;满天花雨,戳戳点点;童子拜佛,专等 师音;丹凤朝阳,拳打承浆;朝天一炷香,专攻下额边;柳条)鱼, 立掌穿项;关公脱袍,总手艺完。

(四)稀有器械

  1. 蛮刀、盾牌


蛮刀、盾牌是土家族特有的兵器。

蛮刀有近三尺长,一面刃,有尖,有钩,既劈,且刺,还能钩, 一器三用。众所周知,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的士家族先民,以 狩猎、砍畜为生。砍畜所用的刀,不但柄长(既能砍得远、砍得宽, 又可防荆棘刺破手)、刃利,刀的前端还有呈新月形的酌弯钩,对 杂草荆棘可砍可钩。这是从砍畲功利目的而制作的。后来由于狩 猎和部族战争的需要,就在新月形弯钩前端加上一个柳叶形刀 尖,这就是土家族蛮刀的来源。

盾牌,由于部族战争的需要,土家族先民将虎皮钉在木板上 制作虎皮盾。除了虎皮盾以外,还有藤牌。藤牌为深山青红藤编 制,用桐油浸透晾干,再涂生漆,既防腐又坚硬,形似;<,但是也 有长方形的里面接两个环,供手臂)握。蛮刀与盾牌配合在一起 使用,这是土家族武术大师创造的。盾可以挡身体以防利器利箭, 蛮刀可刺、可劈、可钩进攻的人。土家族人民认为蛮刀可以驱魔, 盾牌(虎皮盾)能隔邪,用于战争可以保全自己,杀伤敌人,无坚不 摧,战无不胜。据《明史湖广土司传》记载,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武 陵山区的土家军,受命于嘉靖三十三年冬开赴浙东御倭前线。土 家军在抗倭战场上连战皆捷,消灭了大量敌寇,对此官兵都归功 有得心应手、驱魔隔邪的蛮刀、盾牌。明政府也因此决定土家军向 其他御倭部队传授他们精湛独特的技艺,从招募的民兵中“择其 瓦

最骁勇者,各照狼兵、士兵法编为队伍,结为营阵,象其衣甲,演其 米

技艺,习其劲捷,随其动止饮食”鹤峰州(14) 于是土家军

的“骑射长枪甲盾弓弩”在整个明朝官兵中得到广泛传播。

  1. 土家弩箭


土家弩弓长0.5-1米,比赛箭为竹制,长为30〜40厘米,头 部削尖,尾端两边各装一薄竹片;狩猎或战场上用的为铁制箭, 箭头为三角形,箭尾成燕尾状。在狩猎与战争中,毒箭威力特别 大,凡射中见血者可立即封喉。传至现在的毒箭制法有3种:第 一种是百鸟粪毒箭,即从山上捡来一百种鸟粪煮箭头而成;第二 种是将大粪(人畜混合粪)置于露天之下,经过3个寒暑的日晒 雨淋后再煮箭头而成;第三种是将桐油灯夜间点在七雷蜂、五雷 蜂、大马蜂等剧毒大蜂窝侧,灯下置一小碗,逗引毒蜂射灯而取 下毒汁涂抹箭头而成。

除了上述的弩弓外,还有一种叫扳弩,即将树、竹扳弯,用绳 索系住,安上毒箭,对准需要射击的目标,待敌人或猎物步入伏 击圈,触动扳弩牵引机关,弩箭齐发,杀伤力很强。

与士家弩箭相近似的还有一种士弓。士弓的制作很简单,取 小指头粗细的山竹一根,或削下一块楠竹片,长约两尺,将山竹 或楠竹片弯成半圆,然后系上麻绳便为土弓$箭身用芭茅杆或高 粱秆制作,长约30厘米,箭头用竹节代替,长2厘米。土家族儿 童爱用这种土弓箭比试武艺。比赛项目有射远、射高、射准。箭法 好的儿童,能准确射下空中的飞鸟,这是土家族弩射手少儿阶段 启蒙训练的必备过程。

  1. 双虎凳


清同治《长阳县志》记载,“昔君死,精魂化为白虎”,当地 土家族崇拜君,信“白虎神”又据传说,昔曰反清组织白莲教 的土家族武士覃家跃,在一次战斗中被清兵合围,兵器受损,他 抓住一条长板凳横冲直撞,左右格挡,竟突破重围。土家族人以 为此乃祖先神灵保佑。后来,土家族人即在长凳两端各安一个虎 头(铜铸或木),成为一种兵器,平日用之练武健身,战时操之 格斗,流传至今,成为健身自卫的器械,名曰“双虎凳”。

练双虎凳,讲究步法。步法有弓步、马步、虚步、歇步、跪步 等。挥凳以抡、砸、撞、挡、架、戳、拧为主,动作敏捷,攻防兼备。长 阳士家族老人孙经农,曾于1986年0月在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 运动会表演双虎凳,博得观众的热烈喝彩。来凤县士家族青年刘 林在1991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了双虎凳,深 受观众喜爱,其动作图片刊登在《中华武术》杂志上。

0.护身耙

相传古时土家族人民在抵御外族入侵的战斗中,遭受流星 锤攻击受挫后。于棍端安耙头,缠住流星锤,破了软器械的攻击。 后经反复改造习练,成为今天的护身耙。耙长五尺余,耙端为挡 头,挡中为矛,矛左右有尖角,为土家族传统的健身自卫器械。有 武谣道出护身耙的特点:“师传名曰护身耙,雪花盖顶保头佳,一 路三挡二面打,二路三挑并三压,W子翻身左右打,挡打破挑效 不差。”使耙;勇猛、快速、密集、多变,有缠、绞、挑、砸、压、挡、 抡、劈等法,还能当枪使。出耙一条线,横打一大片,给人以强龙 压顶之势,进击力强,深受土家族青壮年喜爱。

  1. 八角拐


由钢或杂木制成。拐长两尺,宽一尺,成“井”字形,靠内臂的 一根较短,并且只一端有笔尖刺,其他3根的两端均为锋利的笔 尖刺。练习或实用时套在手臂上,可架可绞,十分方便,尤有利于 保护自己。 武

八角)如使用娴熟,可使对方产生角刺逼人之感,难以应付。术 其技艺有前刺后顶,上挑下扎,左拨右n,以短制长;招式有黑狗钻

裆、羚羊献角、牛角钻心、海底捞月、猴儿上(、大蟒翻身、腿等。

  1. 吊脚针


仿湘西山区一种叫“吊脚娘”的毒蜂尾刺形状制成。它成 “T”字形,吊针长五寸,横针似匕首,长六寸。使用时可刺、扎、 拉、挑。另有小铁环用以套在手掌上,“丁”字针与环相连。环上有 3颗小星,故又名“三星针”。

(五)湘西硬气功

湘西硬气功在湘西一带流传,以大庸县(现大庸市永定区) 最为普及。20世纪80年代,该地30多个乡镇,每到农闲季节, 尤其是春节期间,习气功成风。据官黎坪、白杨(两村统计,习硬 气功的达500多人;西溪坪和新桥两地区,有200多名妇女学会 了难度较大的气功表演项目,如头顶开砖、腹上破石等。

湘西硬气功是土家族武术的一个支派。其源流目前比较一 致的说法是清道光年间僧人余世万所传。现仍活跃在武术界的 大庸气功师、官黎坪的赵继书,白羊坡的龙传洲,胡家河的周兰 芳等,都是余世万的第四代门徒。

湘西硬气功,民间俗称为“提桶子”。练习时,初学者先提气 练力,使内气按意念在体内运行。闭气时,要闭到脸红脖子粗才 换气。练功的关键在于换气时要正确运用五音吞吐,否则就达不 到预期的目的。五音是:“嗡”为呼气,“哈嗡”为吸气,“过耳” (士 家族语)为沉气。练会湘西硬气功,一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二 可防身自卫,为擒拿格斗打下坚实基础;三可即兴表演或登台献 艺。硬气功的表演项目很多,而且越来越惊险,令人叹为观止,如 “银枪刺喉”“腹下卧叉”“汽车碾身”“头顶开砖”“鲤鱼撑天”“摩 托车分尸,,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今天在湘西已被土家族、苗 族、汉族、白族等各族人民所喜爱。

第三章少数民族武术教学与训练

内容提要7本章介绍少数民族武术教学特点,少数

民族武术教学方法,武术图解知识,武术基本技术和练习

方法,套路教学的步骤和要求。

第一节少数民族武术教学特点

少数民族武术和其他武术教学一样,都是随着武术发展历 史形成自己的特点。

一、注重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示范领做、电化教学等多种直观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 其获得生动形象的武术运动表象,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通过 反复练习去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技术及演练技能。运动心理学 认为,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以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想 象和记忆等过程实现。武术套路的掌握,同样遵循着这一认识规 律。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进行套路动作技术和技能教学时,首 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掌握运用的时机。根据教学阶段、套路特 武

点、学生学习情况,有目的适时地运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例 米

如,在教学初期,应以领做、示范为主7为了体现动作的完整性, 应进行完整示范;为体现动作的细节,应用分解示范的方法 等。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具有直观作 用,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使学生明确动作要点及完成方 法。再次,注意将直观感知、抽象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直观感知 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但一般化的观察和单纯模仿不会 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掌握完成动作的要领必须与身体练习相结 合,这样练习才有目的性,才能加快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通过 正误对比、分析技术特点等,让学生积极思维,分清正确与错误 动作的界限,掌握动作的正确要领。

二、强调动作的攻防技击

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例如,散打的技术 与实用技击术基本是一致的,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 只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竞赛中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严格规定 了禁击部位和保护器具。作为中国武术主要表现形式的套路运 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 套路,其共同特点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等攻防动作 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虽然套路中有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 击原形不同,或因连接贯穿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 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 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一)在武术理论的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

作为体育运动,武术将技击寓于套路运动和搏击运动之中。 因此,无论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还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都是 以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的核心。学生在学习各种拳术的理 论时,首先要对拳种的基本技法和技击特点有个初步了解,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自然应将武术的各种拳术理论作详尽的讲解。例

如,在讲解“长拳”这一节时要讲清长拳“在技击上强调长击速 打,主动出击,以快制慢,以刚为主”;在基本技法上要讲清长拳 中“进则是攻,退则是守,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待 动的意向”长拳的步法要稳固轻快,劲力要顺达”,并强调“长 拳运动对踢打丁、摔、拿4种技击法则具体内容的运动方法要求 非常严格。如果不严格遵守这些运动方法的规定,就不可能表达 出它们不同的真实意义,就失去了长拳技击动作的意向”,这也 正讲明了长拳技术运动与其技击特点是息息相关的。在其他拳 术及器械的技法理论中也都应讲解清楚其技法特点,这里不再 赘述。

(二)在武术基本功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

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包含了技击内容,它是提高技击 能力的基本训练。武术的基本功练习能增强各个关节、韧带的柔 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基本功和基 本技术一般包括肩、臂、腰、腿、手、步以及跳跃、平衡等练习,在 练习中可穿插一些徒手动作的连接组合,通过基本功练习,可使 身体各部位得到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 项素质,为提高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故武术的基本功练习 都是针对武术运动的特点及其技击作用的。武术家们常说,“打 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练拳不活腰,终究提不高”,“练功先站 桩,大鼎增力量”腰要柔,腿要活,拳脚舞动赛流星;裆要站,鼎 要拿,劲力稳固扎泰山”。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武术的基本功对技 击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技 击能力的提高。在基本功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功练习 武 的正确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基本功的技击含义和特点。例 木 如,在后扫腿动作的教学中,首先应讲清这个动作该怎样做,即: 左腿向前开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把膝伸直成左弓步,两掌从 腰侧向前平直推出,掌指向上,小指一侧朝前,眼看两掌尖,左脚 尖内扣,左腿屈膝全蹲成右仆步姿势,上体右转并前俯,两掌随 体右转,在右腿内侧扶地,右手在前,随着两手撑地、上体向右后 拧转的惯性力量,以左脚前掌为轴,右脚向后扫转一周。同时提 出要点和要求,即“转体、俯身、撑地用力要连贯紧凑,一气呵成, 上下肢动作不要脱节”,并且讲解其攻防含义,即:上步成左弓步 是做假动作诱对方就范;增强拧腰转体的速度是为了获得扫腿 速度,右脚内扣贴地是为了用足跟去扫踢对方,因为从人体解剖 中可得知,足跟是人体较为坚硬的部位,力点应在足跟,其攻击 目标是对方踝关节以下的部位,因此采用已具备一定速度的足 跟去扫踢对方踝关节以下的部位是较为有利的;为防对方击打 自己的头部,要求在完成后扫腿动作的同时,左手臂平拍于地 面,身体左侧倒,尽可能放平,左腿侧贴于地面,头部紧贴于右肩 部,微收下颌,保护好自己。这样对后扫腿动作的攻防含义讲解 清楚,就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后扫腿动作的攻防作用,同时也能使 学生掌握后扫腿动作的正确做法。

(三)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图片17

武术套路是以多种多样的具有一定技击作用的动作或动作 组合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定形式组合而成的。武术教学中要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让学生了解武 术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其中某个动作或动作组合具有什么样的 技击作用,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理解性地记住 套路。武术套路训练可使训练者眼明手快,步灵身活,手眼身法 步高度协调,这对于攻防实战的技术、战术运用都具有重要作 用,且武术之所以经久不衰,沿袭至今,是离不开其技击特点的。 武术套路动作繁多,且势势相承,但并不仅仅是为T演练给人以 观赏,许多动作或动作组合都具有攻防内涵,如不讲清,学生就 不能理解其技击的实际用法,而且在演练过程中也不能正确运 用,故武术教学中对于有特定技击方法的套路动作,教师应详细 讲解。例如,太极拳中的“如封似闭”的用法:如果我的右手腕和 肘部被对方抓住或按住时,我则以左手环转之力,用肘的中部划 拔开对方的手之后,以便撤出右手,往左右分开,这时已将对方 拿起,随后再接取掳的手法直奔对方的左肩外侧或对方的正中 部推击而放之。着重在套路教学中讲解套路动作的用法,对学生 更深入地理解套路是十分有用的$

(四)在对练和散手技术的教学中体现武术技击特点

对练是两人或两人以上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攻防练习的套 路运动$例如“两人对棍中,当对方击左耳时,立即向左上拔棍, 当对方手持棍向头部盖打时,立即两手持棍横架于头上架住对 方的棍”。

散手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 对方的竞

技项目。例如擒拿法中“挫腕牵羊摔”的用法:对方右手 抓我胸部衣襟,我左手拍抓对方右手背,随后向左下方拧翻,使 其小臂外旋,同时左腿后撤一步,身体随之左转,拧腰,用右手向 前推挫其腕,并向左后方拉带,致使对方向右侧翻倒成侧卧。

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技击性”这一武术最本质的特点, 让学生不仅掌握动作的准确做法(会打拳),又能懂得动作的技 击含义和特点(知拳理),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帮助 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武

无论是武术理论,还是武术基本功、套路、散手,都包含了技 犬

击内容,而武术技击性又是通过武术基本功、套路、散手练习体

现出来的。在武术理论的教学中体现武术的技击特点,可以使学 生更深入全面地T解武术的技击功能以及不同拳种技击上的特 点,便于指导实践中的武术基本功、套路、散手练习,提高武术专 项素质和技击能力,正确理解武术套路中具有特定攻防意义的 动作及动作组合的技击用法,掌握散手中的实用技击方法,它们 是相互作用的,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技击”这一共同媒介,就能达 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节少数民族武术教学法

武术教学法是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武术教 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作业条件等实际情况准确选择的方 式和方法。

一、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武术套路是由不同类别的单个动作组成的,而每一个单个 动作又是独立的,所以武术的教学可以用完整的教学法。完整的 教学法能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因而它也是 主要的教学法。

(一)完整教学法的特点及运用图片19

完整教学法便于使学生一气呵成地掌握动作的整体。它的 缺点是在遇到比较复杂或难度大的动作时,就不容易正确地掌 握动作要求。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完整教学法。

  1. 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可运用完整教学法。

  2. 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运用完整教学法。


(二)分解教学法的特点及运用

分解教学法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的细节,更好地掌

握动作的完整性。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教学法

  1. 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这类动作,可分上下 肢两部分或几个小节来进行教学。

  2. 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这类动作可按攻防动作的多少来 分节教学。如“初级长掌第三路”第三段第三动“弓步劈拳”可分 解为收腿收臂闪躲、左腿向右前方上步搂手、右腿绕上一步劈拳 三个小节来教。这样,才能使学生领会和掌握闪躲的意向、搂手 的防守和劈拳的进攻等攻防的细节。但分解教学法不宜将动作 分解得过碎,应尽快地向完整动作过渡。


分解教学法和完整教学法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可采用 “完整一分解一再完整”的原则。完整教学法开始可给学生一个 完整的概貌,分解的教学法使学生看清和学会动作细节。尤其一 段动作或一套动作,也应遵循这个教学过程:从学会单个动作到 学会一段动作,最后到学会一套动作。

二、讲解、示范教学法

讲解、示范是使学生形成正确动作概念过程的基本方法。讲 解应以通俗精炼的语言,重点讲明课的任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一般需要讲解的内容

  1. 讲解动作的规格和标准,使学生明确具体动作的正确 规格。

  2. 讲解动作的基本技法。基本技法是指一些简单的、经常出 现而带有一般规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向前冲拳,冲出时总 是拳背或拳眼朝上,而收到腰际抱拳时总是拳心朝上;推掌收回 到腰际时总是以小指外侧贴身,掌心向前,掌指朝下;向前冲拳、 推掌,总是拳不过肩,掌不过眉,而且使臂沿螺旋形的路线向前 冲出,眼睛向冲击方向注视等。讲解这些带规律性的基本技法便


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

浏览1,78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