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于德顺,男,1965年6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市。自幼喜爱体 育运动,1980年参加拳击训练,1982年一1987年曾多次荣获青 岛市及民间拳击邀请赛54 ~ 57公斤级冠军。1987年考入北京体 育学院,1991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讲师,国家拳击一级裁判。

从事拳击运动10余年,几经征战,成绩蜚然:1986年国家 体委恢复拳击赛,获全国调赛57公斤级冠军;1987年参加第一 届全国锦标赛获57公斤级冠军,同年参加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国 际拳击邀请赛,获57公斤级亚军;1988年获全国锦标赛冠军赛 57公斤级亚军;1989年加入国家队出访苏联;1991年赴俄罗斯, 在圣彼得堡体育学院进修拳击一年。

高谊,男,1963年9月出生于河北石家庄。1987年6月 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7月到南 开大学体育部任教,1996年被南开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现为中国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理事、武术专业委员会委 员,天津市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秘书长0 10余年来,在从 事武术教学训练的同时,积极参加跆拳道和拳击运动的教学训练 和学术研究,先后发表多篇武术、跆拳道和拳击方面的学术论 文,并出版了《抗暴一招制敌》、《防身擒拿绝技》、《教你学武 术》、《跆拳道》、《拳击》等专著。

为了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经过一年的精心策划、筹备、组织,隆重推出一 套《爱康丛书》,它包括《跟专家练》和《学做裁判》两个系 列共21本书。这套丛书的撰写全部邀请了各个专业的教 授和专家执笔,从体例到文字,要求专家为老百姓写普及 读物,贴近百姓,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力求易读,易懂,易 学,易练。

经国务院批准并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充分体 现了党中央对全国人民健康水准的关注。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的兴衰与国民的体质息息相关,只有健康的体魄 才能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要实现这个宏伟目 标,就要让全国人民知道什么是健康水准?怎样达到这 个水准?就需要做许许多多的工作,其中包括普及读物 的编撰与出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首批推出的《爱康 丛书》只是第一步,今后还要陆续出版此类的系列丛书, 作为我校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做的一件实事。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说从事体育锻炼有增进健康 的共性作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 的运动对身体有不同的作用。因此,要讲究科学锻炼。 《爱康丛书》为您选择合适的方法,科学地锻炼身体,提供了基础。《淮南子•人间训》中有这样一句话,“百言百当, 不如择趋而审行也。”意思是说百句话都说对了,也不如 选择一句可行的去审慎地实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 落到实处。也必须以一个可行的、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开始,从自己做起,从今天做起,持之以恒终有所得。这 套丛书正是从这个着眼点去编写的。

体育是一门科学,凡对身心有益的动作,都有一定规 律,按规律锻炼,会收事半功倍之效,且不出意外;逆规律 而动,不仅事倍功半,亦会带来伤害,事与愿违。这套丛 书的《跟专家练》,就是让你从专家那里得到科学的运动 处方和练习要领,按规律锻炼,使身心得到健康,体质不 断增强。

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一个人关在房子里锻炼算不 上真正的体育,也体会不到体育的真谛《学做裁判》的 核心是让你投身到社会的体育活动中去。须知人是离不 开社会的,只有在一个和谐的群体中活动,人才会获得身 心健康,正常发展。

《爱康丛书》只是一种尝试,效果如何,由实践去评 议,这只是我们学校献给大众的一片爱心,愿你从中得 益。

拳击,是一项在一个正方形的绳围的比赛场中,佩戴特制的 柔软手套,在一定规则和条件限制下进行的对抗竞技性运动项 目。这种竞技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是对竞技者体力、体能、 技术、技能、心理和战术等多项素质的综合考验,因而拳击又是 一项实用的健身运动。在观看拳击比赛的时候,我们既为运动员 娴熟、多变的技战术叫好,又非常羡慕运动员那强健的体魂和强 有力的攻击。正是拳击具有这双重的运动特点一一强烈的对抗性 和实用的健身作用,使拳击既造就了像阿里、泰森、霍利菲尔德 等一代代拳王,同时又吸引着数以亿计的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以 及不同肤色的拳迷,特别是吸引着广大青少年投身于拳击运动之 中。也正是因为拳击需要精湛的技术、多变的战术、充沛的体 力、强健的体魄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所以拳击运动被人们称为 “勇敢者的运动气

作为一名具有一定拳击实践基础的爱好者或运动员,能够从 拳击运动的产生开始,对拳击有相当清楚的了解,是从根本上学 习理解拳击的内涵,提高拳击实战技能的根本方法。从拳击的产 生和发展、拳击技术和战术的演变及训练、拳击比赛的规则和常 识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了解和实践,是快速提高拳击实战技能 的最有效途径。

(一) 拳击的起源

拳击运动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人类产生之初。为了生存和竞 争,人类发明了它。最初,它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手段。 有记载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 书》就有“公元前40世纪,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发现 拳击的遗迹”的记载。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载了拳击用的护具 “皮绷带”。后来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拳击运动经过地中海的 克里克岛传播到古希腊。

公元前5世纪在爱琴海岸发掘的一对磁瓶上,有两人相互攻 防的拳击图案。在希腊神话中,传说雅典王子赛希阿斯(公元前 1000年)就通晓拳术,曾玩过这种拳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 古发掘中,也发现了 1700年以前拳击活动的遗迹。

(二) 古代奥林匹克的拳击

拳击是在公元前688年第23届古奥运会上被正式列为竞赛 项目的,并逐渐成为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占有重要地位的运动项 目。从公元前616年第4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又列入少年 拳击比赛。

古奥运会的拳击运动,不论在形式、比赛规则或击打所用的 用具方面,均有别于现代的拳击运动。

古奥运会拳击赛的规则与当今的拳击规则大不相同。参赛者规定必须是纯正本族血统、身家清白的自由人。竞赛者必须参拜 宙斯神像,祈祷取得优异成绩,宣誓遵守规则,服从裁判。那时 比赛没有专门的场地,只要在平地上就行了。比赛没有我们今天 实行的“回合制”,它是没有局数限制的,运动员也不按体重分 级。除了掩盖下身外,裸体赤足,赤手空拳进行比赛。站立姿势 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双拳屈向胸前,昂首挺立面向对方。右拳 进攻,左拳防卫。这个时期的比赛还带有野蛮色彩,比赛规定, 除了咬、踢和抓握外,可使用包括扭摔在内的任何攻击动作,但 不得打击腰以下任何部位,从古代的遗迹来看,打击的主要部位 是面部。

比赛时间没限制,取胜的因素主要是靠身体耐力和勇敢的拼 搏。如果双方没有人提出弃权,那么比赛就一直进行下去,直到 对手失去战斗力瘫倒在地,或者把对手打得高举伸出食指的手臂 表示认输为止。因此,每届运动会上拳击比赛花费的时间最长, 甚至有两天才见胜负的情况。

最初的拳击比赛都是空手相互击打。从公元前8世纪起,拳 击者开始使用软皮手套。当时的软皮手套仅仅是相当于人体两倍 长的牛皮条用油浸软,然后缠绕在手指和手臂上,绝非今日的手 套那样舒适、柔软。这种简陋的手套,一直使用了 300年,到了 公元前5世纪,被一种硬皮手套所代替。这种硬皮手套是用生牛 皮从肘部向前臂缠去,在牛皮的端部衬着厚厚的羊皮垫。这种硬 皮手套深受竞技者的喜爱,它在拳击场中一直被使用到公元前2 世纪。到了罗马时期,硬皮手套演变成了一种叫作塞斯特什的牛 皮手套。这种手套也用软牛皮条缠绕手指和关节,不同的是在这 些皮条上缀有铅珠,拳击时手中还握着一个硬珠或圆筒,以增加 出拳时的打击力量。后来运动员在肩部和上臂套上羊毛袖来保护。

 

 

 

 

浏览1,32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