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天生近视®、顽皮、好动,与他的女性名字判若两人。为“学习如何保 护自己” ,李小龙开始学习武术,父亲是他的第一位武术老师,李海泉有意 地让他练习太极拳以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但这种拳并不适合李小龙。
13岁的时候,李小龙不小心踩了一个粗壮胖墩儿的脚,两人打了起来, 但李小龙学的太极拳丝毫没有用处。为此,1954年,李小龙经好友张卓庆(叶 问弟子)介绍到九龙咏春拳拳馆正式拜叶问为师系统学习咏春拳,人门授业 者是师兄黄淳樑,待打下基础后,叶问开始教授他。
“一般的老师,均对我起不了任何的启蒙作用,因为他们本身都处在形 式的束缚当中不能自拔,他们的观念与技术都是僵化的,他们又怎能教出开明 的弟子?倘若他们的弟子并未获得成功,他们也会说是弟子们修习不够或其自 身的努力程度不够,而不去发掘属于自身的问题或那些属于教学方法上的问 题,这样就使中国武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直至碰上了叶问师傅, 我才知道了什么叫‘老师’,因为他首先是一位精明的学者,他很了解我的个 性,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他甚至在我踢打得浑身没劲时才让我学习一些新的 动作,以磨练我的耐性。由于这时我已没有了体力,故练习起来便不会心焦意 躁3他的这种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武师来讲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但我却练得很 开心,并且绝对不迟到,相反还会早到。我已完全沉醉在这个独特的咏春拳世 界里了。”
李小龙再在街头斗殴时发现所学确实管用,他开始对咏春拳深信不疑,并虔诚、 自觉刻苦地进行训练,其功夫突飞猛进。
为提高自己的功夫水平,寻找值得学习的东西,李小龙除不断地街头斗 殴外,还不断地找人“讲手”,不断地汲取别人的长处,为此,他还向谭师傅 学习过洪拳,向陈师傅学习蔡李佛拳、向日本人学习柔道,向梁子鹏学习内家 拳,跟少林僧人学习罗汉心意拳,向武打影星邵汉生学习节拳。
1957年12月20日,台湾地区举行“台港澳国术大赛”,赛前李小龙师兄、 文武全才的黄淳樑呼声较高,但外围赛就败在台湾拳师吴明哲的脚下,此事促 使李小龙开始分析咏春拳的优缺点,他最后得出了咏春拳优于进身搏击,但短 于远距离攻击的结论,这是中国武术自身存在的缺陷,为此,他开始向他的哥 哥学习西洋剑,向体育教师爱德华学习拳击,并改写了洋人一统天下的历史, 成为香港校际拳王。练拳之外,李小龙还喜欢、精通恰恰舞,所有这些为李 小龙创设截拳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振藩功夫时期(1959年至1967年)
1.振藩国术时期
打架斗殴使李小龙得罪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还勾结黑社会试图加害李
李小求非常佩服叶问,加之咏春拳讲究实用,追求速度,学习一段时间后,
小龙,另外母亲何爱瑜认为李小龙是美国公民(但不是美国人),理应接受 美国的教育,极力让李小龙离开香港,加之亲戚、师兄弟都建议李小龙去美国, 于是李小龙踏上了他出生但十分陌生的国土,截拳道的发展进人到振藩功夫阶 段。
1959年4月29日李小龙乘邮轮出发,于5月17日到达美国旧金山,并 于9月3日,进人了西雅图的一所爱迪生技术学校进行高中教育学习。美国是 一个崇尚自立的国家,李小龙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考虑,从而开始了边学习, 边打工、教武术的生涯,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一生中重要的武术合作者木村武 之。李小龙练拳、教拳主要以在香港学的咏春拳为主,也穿插一些他所学的 其他武术流派,在教学过程中,他常常能推陈出新,不断融会到自己的武学体 系中。
1961年3月27日,李小龙进人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系哲学科,开始 学习中西哲学,研究老子、庄子、尼采和萨特的思想。I960年5月,李小龙 在给师弟张学健的信中说,他虽已计划于1961年进人大学,但“尚未决定选 读何科”,并已开始自立、已清醒地意识到跳舞只是一种消闲娱乐,“相对起来, 还是读书实际得多,因为个人的将来完全取决于学识” 。至于为何选择主攻 哲学,李小龙认为“武术和哲学看来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但是我认为国术 中的每一个动作,都似乎应有它的道理。而国术的内涵部分,现在已经日渐晦暗。 我想,国术应有一套完整的道理才对,我希望把哲学精神融进国术里去。所以, 我坚持读哲学” 。另外李小龙还认为自己读哲学与自己童年的好勇斗狠有关,
“我常问自己,胜了又怎么样?人们总会把荣誉看得那么重要,然而什么样的 ‘战胜’才是光荣的?于是,以我的发问精神,导师认为主修哲学最适合我。 他曾对我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什么活着” 。
1962年4月,在木村武之的帮助下,李小龙的“振藩国术馆”在西雅图 唐人街挂牌成立,自此,李小龙辞掉了打工生涯,而专心致力于中国武术的普 及工作。“现在随着我的武学境界的加深与提高,我亦开始感觉到外国人也可 以接受中国武术,只是中国武术不肯接受外国人罢了。……打破传统体制与观 念束缚的任务可能将落在我的肩上,所以目前我会首先把这家‘振藩国术馆’ 办好,然后再使其像开枝散叶般在美国遍设分馆。当然这可能要用10年或20 年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并需付出很大的代价,但现在武术已是我生命中 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要能达到目的,我也就在所不惜了。”他的武 馆发展极快,声名鹊起,以至于把奥克兰的华裔武术家严镜海都吸引过来, 成为他的弟子,严镜海无私地把他健身法传给李小龙,并对他在美国的发展起 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3年初,在严镜海的帮助下,李小龙开始了武术表演的旅程,名声进 一步提升。不久,李小龙接到美国政府的征兵通知书(开赴越南),于是他回 香港探亲,并进一步练拳、充电,并用相机摄下恩师叶问的练功照,以便回美 练习、研究之用。短暂的四年美国生活经历,此时的李小龙,已经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当时去机场接李小龙的弟弟李振辉回忆说:“我至今还记得他朝我走 过来的情景,我们已经四年没有见了,他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他壮硕了 许多,整个人很酷,但是笑容依旧灿烂。如果说二哥去美国之前还只是一个普
1963年8月,李小龙赶回美国,参加征兵体检,因不合格而未能人伍。同年, 他撰写完成《基本中国拳法》,对自己所掌握的中国武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 整理,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这一生中,最大的收获,我认为并不是武道上或电影表演上,而 是娶得了一位好妻子。她为人很贤惠并能处处迁就我,重要的是在我困难的时 候她鼓励我并给予我信心。是她使我不平凡。” 1964年8月13日,李小龙 和女友(具有英国和瑞士血统、正在华盛顿州立大学医学系读书的美国姑娘) 琳达正式结婚,一个中西结合的家庭组合而成,琳达的安静、贤惠给李小龙以 坚强的后盾。
李小龙考察后认为西雅图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地方,而加州是一个开风气 之先的地方,奥克兰更适合武术事业的发展。因此,在严镜海的帮助下,他毫 不犹豫地在奥克兰办起了振藩国术馆,并于1964年8月3日正式开课。
在严镜海的推荐下,1964年8月,李小龙作为嘉宾参加了在加州长堤举 行的“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并表演了“中线重拳”“闭目粘手”“寸劲拳” 等振藩功夫,使人耳目一新,获得极大的成功,结交了“美国跆拳道之父”李 俊久、“菲律宾魔杖大师”伊鲁山度等,与他们的交流、学习,大大开阔了 李小龙的眼界。
浏览94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