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明、清永春的武举、武进士、
武将及武术人物
福建永春,地灵人杰,文昌武炽,世代相传。到了明代,永春的尚武风气及技 击术达到了一个高峰,永春民众以御寇抗倭、武勇善战而闻名于世。特别是以刘 邦宁、刘邦协兄弟为代表的永春棍法更是名扬四海。抗倭名将俞大猷向永春邦 宁、邦协兄弟以及同安李良钦学得棍法,著成《剑经》,在军中传授、训练,在战场上 屡建奇功。永春刘氏棍法名扬天下,成为海内武林竞学之技。《明史》特别指出 “泉州永春人善技击”,并非虚言。明末清初,杰出女性方七娘创出了白鹤拳,在永 春首传了乐、王、林、蔡、邱、吴、许、康、周、颜、苏、张、辜、李、白、黄诸姓弟子28人. 人称“二十八英俊”。又以郑礼、辜喜、辜魁、乐杰、王打兴五位超群者称为“前五 虎”。白鹤拳第二代传人,有“后永春名师”之誉的白戒,从台湾回永春后,又传下 了一批杰出弟子,其中以林添、郑宠、郑畔、辜初、辜荣5人享有,'后五虎”之名号。 艺成之后的白鹤拳英俊、前五虎、后五虎以及诸姓拳师,在永春的各个乡村中传 艺,使白鹤拳代代相传,并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
明朝,永春人参加武科考试人数不多,仅有5人中武举。清朝有145人中武 举,13人中武进士。仅在康熙年间(1662—1722),就有8人考中武进士。在这些 武进士和武举人中,不少人获得了官阶,成就了功名,如林万选,历任川、陕守备; 章茂隆,任广东肇协都司、碣石守备;孙士澜,任温州镇标游击,宁波参将;郑毅,任 广西全州营守备;郑斯保,江南扬州卫守备;李庚籍,江西南赣镇守备;林升璘,扬 州卫守备;等等。
永春民间有一批以卓著武功获得官阶者,其中有:林日胜,初为郑成功部将, 后归清,任海澄协镇;林兴珠,福宁总兵,辰州副将、建义侯、主籍镶黄旗,曾先后两 次率领藤牌兵参加反击沙俄侵略战争,获得胜利,后又随康熙平定蒙古准喝尔丹 叛乱,为保卫祖国疆土立下大功;谢恩诏,任安平副将、后擢江南苏淞总兵;郑世 雄,任衢州副将;郑世英,任台州游击;林孟,任泉州城守中军守备;周隆,任长福守 备;林暹,任湖广提标,右都督;黄龙,任虎头门副将、南澳总兵、浩授荣禄大夫;黄 英,任四川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加威略将军,卒赠太子少保;黄煜,任西安副将;李 维藩,授前镇游击;李士衡,受守备,升都司;李鸿猷,任磁州千总;柯麟,香山澳副 将;林春庆,授武德骑尉,诰封武功将军;黄春,定海镇中营游击;周胜,任台湾千 总;徐良臣,宁波千总;颜日犀,浙江温州总兵,等等。
还有一批武功卓绝者,他们虽没有官职,但却在民间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白 鹤拳。
第一节武举与武进士
明朝武举人5人
颜华殿永春人,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科武举人,任澎湖守备。
王士策永春人,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辛酉科武举人。
陈膺禄永春人,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甲子科武举人。
林锦永春人,明崇祯三年(1630)庚午科武举人。
王维翰永春人,明崇祯三年(1630)庚午科武举人。
清朝武
林肤功永春人,登清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武进士。
林万选永春人,受业于表兄奉直大夫苏子为,登清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 武进士,历任川、陕守备,后任江南寿春镇总兵。
章茂隆永春人,登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乙丑科武进士,历任广东肇协都 司,碣石守备。
孙士澜字海若,永春儒林里人,登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武进士。 书能属文,屡试不售,后习武;士澜状魁伟臂力过人,夜燃香百步外射之无虚发,众 惊为神,授温州镇标游击,转宁波参将。子之师诸生、之温武举并以儒业改武以致 通显。
郑 毅(1654-1731)字乔傅,永春人,登康熙二十六年( 1687)T卯科武举 人,二十七年( 1688)戊辰科武进士。1696年任广西全州营守备,后升为武德将 军,护理参将事。
郑良士 (榜姓黄)永春人.登康熙三十六年(1697)T丑科武进士。
郑斯保永春人,登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武进士,江南扬州卫守备。
李庚籍永春人,登康熙四十五年( 1706)丙戌科武进士,江西南赣镇守备。
周自超永春前溪人,登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丑科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
林祖武永春人,登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武进士。
林克彰永春人,登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武进士。
林请高字云峰.永春藻岭人,登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武进士,授侍卫,乞 养归,为人刚勇敢任。
林国瑞 永春人,克彰侄,登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武进士。
清朝武举人145人
(康熙朝47人)
黄逵原名宏让,抗倭义士黄光甫孙,永春人,登顺治十一年( 1654)甲午科 武举人。
林万选永春人,字尔立,受业于表兄苏子为,登顺治十七年(1660)庚子科武 举人,登康熙九年(1670)庚戌科武进士,历任川、陕守备,后任江南寿春镇总兵。
林昇璘永春人,登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第一名武举人,任扬州卫守备。
颜象电 永春人,登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武举人.任太原卫守备。
潘为霍永春人,登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武举人。
林茗雅永春人,登康熙二年(1663)癸卯科武举人,重宴鹰扬。
吕若简永春人,登康熙八年(1669)己酉科武举人。
黄绍谟 永春人.登康熙八年( 1669)己酉科武举人。
林亮功永春人,登康熙八年( 1669)己酉科武举人。
林肤功永春人,登康熙八年( 1669)己酉科武举人,庚戌科进士。
王锡履永春人,登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科第一名武举人。
潘知权永春人,登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科武举人。
郑翁秀永春人,登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科武举人。
吴天来永春人,登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科武举人。
林肇章永春人,登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科武举人。
颜捷永春人,登康熙十九年(1680)庚申科武举人。
潘允济永春人,登康熙十九年( 1680)庚申科武举人。
林睿功永春人,登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科第一名武举人。
林谋胜永春人,登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科武举人。
蔡国镇永春人,登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科武举人.任澎湖千总。
余高贤永春人,登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科武举人。
章茂隆永春人,登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科武举人,乙丑科进士。
陈大材永春人,登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科武举人,任长淮卫千总(省志 同安籍)。
孙士澜永春人,登康熙二十六年(1687)T卯科武举人,戊辰科进士。
郑毅永春人,登康熙二十六年(1687) 丁卯科武举人,戊辰科进士。
郑如浦永春人,登康熙二十六年(1687)T卯科武举人。
郑良士永春人(省志作南安籍),登康熙二十六年(1687)T卯科武举人,丁 丑科进士。
陈天宠永春人,登康熙二十六年(1687)T卯科武举人。
陈宝策永春人,登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科武举人。
薛陈朝永春人,登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科武举人,宁海副将。
薛腾高永春人(榜姓林,省志南安籍),登康熙三十二年( 1693)癸酉科武 举人。
郑春色永春人,登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科第三名武举人.善书。
洪象麟永春人,登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科武举人。
颜道隆永春人,登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科武举人。
周朝麟永春人,登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科武举人。
郑斯保永春人(省志晋江籍),登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午科武举人,登康 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进士。
李庚籍 永春人,登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武举人,登康熙四十五年 (1706)丙戌科进士。
陈万言永春人,登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科第一名武举人。
郑丙遇永春人.登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科武举人(翁秀子)。
颜必墉永春人,登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第三名武举人。
孙元温永春人,登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武举人,浙江中式。
颜扬清 永春人,登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武举人。
颜正芳永春人.登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武举人。
王奋永春人,登康熙五十六年(1717)T酉科武举人。
颜必燃永春人,登康熙五十九年( 1720)庚子科武举人。
颜希哲永春人,登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科武举人。
康文麟永春人,登康熙五十九年(1720)庚子科武举人。
(乾瞳朝)
林际盛永春人,登乾隆三年(1738)戊午科武举人。
宋廷光永春人,登乾隆六年(1741)辛酉科武举人,大嵩守备,升都司。
陈云龙永春人,登乾隆十二年(1747)T卯科武举人。
林景仰永春人,登乾隆十五年(1750)庚午科武举人,严州府左协千总。
颜士高永春人,登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武举人。
陈奋腾(省志作奋鹏)永春人,登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科武举人。
方大捷永春人,登乾隆二十四年(1759)己卯科武举人。
林玉永春人,登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第四名武举人。
陈超英永春人,登乾隆三十三年(1768)戊子科武举人。
陈捷科永春人,登乾隆四十二年(1777)T酉科武举人。
林云鸿永春人,登乾隆四十二年(1777)T酉科武举人。
郑宗茂永春人,登乾隆四十四年( 1779)己亥科武举人,署泉州提标右营 千总。
林为邦永春人,登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科第五名武举人,署兴化府左 协千总。
周自超永春人,登乾隆五十一年( 1786)丙午科武举人,癸丑( 1793)科探花 及第。
陈联登永春人,登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武举人。
郑簪缨永春人,登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恩科武举人。
陈钦宝永春人,登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恩科武举人。
王建邦永春人,登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武举人。
林桂中永春人,登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恩科武举人。
林占鳌永春人,登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第七名武举人。
郑宗芙永春人,登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科武举人。
(嘉庆朝)
陈冠英永春人,登嘉庆三年(1798)戊午科武举人。 周龙榜永春人,登嘉庆五年(1800)庚申恩科武举人。
林振元永春人,登嘉庆五年(1800)庚申恩科武举人。
郑占魁 永春人.登嘉庆六年(1801)辛酉科武举人。
陈佐邦永春人,登嘉庆六年(1801)辛酉科武举人。
林为高 永春人,登嘉庆九年(1804)甲子科第二名武举人。
陈万周永春人,登嘉庆九年(1804)甲子科武举人。
郑嘉猷永春人,登嘉庆九年(1804)甲子科武举人。
林佩经永春人,登嘉庆十二年(1807)T卯科武举人。
郑春光永春人.登嘉庆十二年(1807)T卯科武举人,同治丁卯年重宴鹰扬。
王云龙永春人,登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恩科第一名武举人。
林春光永春人,登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恩科第六名武举人。
颜调阳永春人,登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科第二名武举人•任连江把总。
黄斌捷永春人,登嘉庆二十三年(1818)戊寅恩科武举人,驻京提塘。
郑重光永春人,登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第四名武举人。
林时青永春人,登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武举人。
(道光朝)
林捷云永春人,登道光元年(1821)辛巳恩科武举人。
林时茗永春人,登道光元年(1821)辛巳恩科武举人。
林绍宗永春人,登道光八年(1828)戊子科第五名武举人。
黄文海(省志作文诲)永春人,登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科武举人。
王为国永春人,登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科武举人。
郑有勋 永春人,登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科武举人。
陈开中永春人,登道光十七年(1837)T酉科武举人。
林廷珍永春人,登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科武举人。
林芳成永春人,登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恩科武举人。
李志中永春人,登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恩科武举人。
林国恩永春人,登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科武举人(时青子)。
康龙光永春人,登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科武举人。任江淮漕运千总。
陈超宗永春人,登道光二十九年( 1849)己酉科武举人。
(咸丰朝3人)
林玉辉永春人,登咸丰五年(1855)乙卯科第六名武举人。
张鸣谦永春人,登咸丰九年(1859)己未恩科并补行戊午正科武举人。
郑志仁永春人,登咸丰九年(1859)己未恩科并补行戊午正科武举人。
(同治朝15人)
陈凌霄永春人,登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武举人。任台 湾守备。
林其诚永春人,登同治元年( 1862)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第五名武 举人。
林云腾永春人,登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武举人。
林上春(榜名攀龙,玉辉弟)永春人,登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并补行辛 酉正科武举人。
刘对扬永春人,登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武举人,任德 化县汛把总。
郑玉鸣永春人,登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武举人。
郑文辉永春人,登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并补行辛酉正科武举人。
陈鸿翔永春人,登同治五年(1866)丙寅补行甲子正科武举人。
郑精锐永春人,登同治五年(1866)丙寅补行甲子正科武举人。
颜清光永春人,登同治五年(1866)丙寅补行甲子正科武举人。
林光春(上春弟)永春人,登同治六年(1867)T卯科武举人。
林请高 永春人,登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武举人,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 武进士。
林克彰永春人,登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武举人,甲戌科进士。
林祖武 永春人,登同治九年(1870)庚午科武举人,辛未科进士。
郑辉勋永春人,登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武举人。
(光绪朝30人)
林联辉(光春弟)永春人,登光绪元年(1875)乙亥恩科第三名武举人。
陈鸿翱(鸿翔弟)永春人,登光绪元年(1875)乙亥恩科第六名武举人。
陈庆元永春人,登光绪元年(1875)乙亥恩科武举人,迪光侄。
陈迪光永春人,登光绪元年(1875)乙亥恩科武举人
林祖扬永春人,登光绪元年(1875)乙亥恩科武举人,兵部差官。
刘开三永春人,登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第三名武举人。
陈涤先永春人,登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武举人。
郑糅材永春人,登光绪二年( 1876)丙子科武举人。
郑谦光永春人,登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武举人。
康蜚声永春人,登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武举人。
王廷珍永春人,登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武举人。
林国瑞永春人,登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第三名武举人。
林其锋永春人,登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武举人。
郑国糅永春人,登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武举人。
陈国泰永春人,登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武举人,历桃源赤水把总。
王燕腾永春人,登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武举人。
陈应中永春人,登光绪八年(1882)壬午科武举人。
康燕糅永春人,登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武举人。
郑明龙永春人,登光绪十一年(1885)乙酉科武举人。
王廷璋永春人,登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第五名武举人。
林培元永春人,登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科武举人。
陈开成永春人,登光绪十五年(1889)己丑恩科武举人。
吴春国永春人,登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科武举人,千总,历桃源黄坂汛 把总。
颜国泰永春人,登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武举人。
林鸿猷永春人,登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恩科武举人。
刘云龙永春人,登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第一名武举人。
颜文光永春人,登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武举人,永春城汛把总。
陈肇光永春人,登光绪二十三年(1897) 丁酉科武举人。
陈肇恩永春人,登光绪二十三年(1897) 丁酉科武举人。
张国恩 永春人,登光绪二十三年(1897) 丁酉科武举人。
第二节 以武功、军功任武职者
〔明〕陈煜永春人,明崇祯间守备,镇守仙霞关。
〔清〕林日胜永春蓬壶人,顺治初年,聚众数千,据永春马跳、帽顶诸寨以
应郑成功抗击清军。成功表授日胜伯爵,令统率永春、德化间诸寨以牵制清军。 后归清,任海澄协镇。
林兴珠( 1628-?)原名进周,字而糅,明崇祯元年生于永春昇平里(蓬壶 乡)。兴珠自小习武,骁捷善战,多权略。1656年夏归清,授福宁总兵,旋左迁副 将调辰州,屡立战功。1678年元月,兴珠败吴三桂舟师于君山水寨,次年复大败 吴国贵部于武岗.捷闻传之京师,康熙召入京.授銮仪卫銮仪使,封建义侯,使著籍 镶黄旗。1685年受命组建福建藤牌兵五百名,二次从征沙俄侵略军,赢得雅克萨 之战,迫使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此乃中国历史上与外国签订之第一个 平等条约。1696年又以藤牌兵随康熙平定蒙古准嘎尔丹叛乱,福建藤牌兵又为 保卫祖国疆土立一大功。兴珠久之卒于北京,卒年未详。
林 忠 永春人,清初阶州协镇。
郑世雄永春人,清初授衢州副总兵。
郑世英永春人,清初授台州游击。
黄龙永春人,清初授虎头门副将、南澳总兵、浩授荣禄大夫。
王阐中 永春人,康熙间以援城有功授提标陆路游击。
高文忠永春人,康熙二十年特授云南广南镇参将。
林 暹 永春人,任都督佥事湖广提标,随征有功授右都督。
纪朝佐 永春人,以军功授左都督。
李士衡永春人,驻防仙游。
颜 墀 永春人,浙江温州总兵。
林 孟 永春人,泉州城守中军守备。
黄 春 永春人,黄龙侄,定海镇中营游击。
黄煜永春人,西安副将。
柯麟永春人,香山澳副将。
周隆永春人,长福守备。
纪廷正永春人,海山守备。
周胜永春人,周隆子,台湾千总。
徐良臣 永春人,宁波千总。
李鸿猷永春人.磁州千总。
周 麟 永春人,周胜子.福宁千总。
林超英永春人,浙江严州左协千总。
郑元成永春人,台湾北路右营把总。
廖国英永春人,铜山把总。
郭光禄永春人,乾隆间都司,镇守南台副总府。
颜奎梅永春人,武生,嘉庆间洪潮桃源把总。
陈基德永春人,嘉庆间授邵武千总。
李师瀚永春人,字克仁,咸丰间任南安洪漱都司,升陆路后营副总兵,移驻 泉州。
柯麟永春人,香山澳副将。
颜日犀永春人.浙江温州总兵。
林葵永春人,道光二年台湾守备。
潘申永春人,九龙把总,殉难(有传)。
王嘉永春人,以军功授澎湖镇守府。
陈凌辉永春人,福宁镇右协中军兼辖宁福寿。
林安邦永春人,将乐副将。
林武孝 永春人,顺昌千总。
林鸿元永春人,蓝翎顺昌守备。
林为邦永春人,武举人,连江营千总(历署兴化府左协千总)。
余宗美永春人,以御寇功任南平千总。
颜逢春永春人,同治甲子洪涮都司.后征台有功保升游击。
郑安邦永春人,光绪间署湄洲游击。
颜扬泰永春人,征台有功授台湾参将。
黄相福永春人,光绪间以随征台湾番社功授沪尾千总。
林捷懋永春人,武生.以把总任德化y凡。
林福懋 永春人,武生,以外委任赤水汛。
李明永春人,德化把总。
余登龙永春人,武生,光绪间任德化把总。
叶德源永春人,光绪间安溪龙门沙L
刘廷基永春人,光绪二十八年晋江五堡凯。
潘允升 永春人,武生,光绪二十九年晋江五堡洲
林其玉永春人,光绪三十年由千总署泉州虫甘江凯。
陈春标永春人,光绪间历五堡、桃源、赤水7凡。
姚明模永春人,宣统二年赤水'凯。
张肇宗永春人,宣统三年赤水7凡。
林贞元永春人,宣统三年桃源把总。
郭光朝永春人,乾隆间福州中军府镇守南台。
第三节杰出武术人物
刘邦宁 明正德、嘉靖年间永春人,号旗峰。气性方刚.膂力过人,精拳棒,深 得抗倭名将俞大猷器重之拳师。时总兵俞虚江(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聘为教 师,以年老弗就,传从弟邦洽以应之。
刘邦协(洽)邦宁之从弟,明正德、嘉靖年间永春人,讳洽,号鳌溪,以精通 拳、棍而名噪一时。抗倭名将俞大猷曾从邦宁、邦协(洽)学棍法,掌握其中奥妙, 并将诸师棍法研习、总结、升华后著成《剑经》一书,在军队广泛传授。俞大猷、戚 继光所率将士将棍法用之于阵,屡立奇功。邦协还曾随俞大猷出征安南,立下军 功。明代著名军事家、武艺家何良臣称刘邦协与同安李良钦等棍法“各有神授•世 称无敌。”
苏继元(1525- 1602)明嘉靖永春桃场人。少学举子业,膂力过人,世称“苏 关公”。并随伯景和、父景文“积习武艺,日与讲究操练,声称著闻。嘉靖年间,倭 寇扰乱,邑令委景和为练长,乃与伯、父努力协众,御寇杀敌著绩,永邑赖之以安・ 县详宪司列奖有功,功诵口碑,名登邑志。”旧《永春县志•忠义传》载:“其时诸乡 义士起兵拒寇者,如黄光甫……苏继元皆数有战功。”武绩可称,载为“义士”风世, 颁额“忠义可风”褒扬。
方七娘女,生于明末崇祯年间,白鹤拳创始人。原籍浙江省处州府丽水县. 为避时乱,随父方种迁往福建省福宁州(今霞浦县)北门外。自幼秉承家学,练就 一身武艺。因婚姻失意,遂到白练寺中礼佛。在寺中因见白鹤舞姿,经数年揣摩 衍化.糅合于少林拳法之中,创出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谓之鹤法,亦称白鹤 拳。并在寺中广授生徒,声名大噪,乃将白练寺号为“教练寺”以志之。福建永春 人曾四遵师命到寺习武,始收为徒,后结为夫妻,生有二子。清朝康熙年间 (1662-1722).随夫曾四回永春故里,住西门外后麻辜厝,在那里传授武艺,始将 白鹤拳传入永春,故以后白鹤拳又称永春白鹤拳,或简称永春拳。
曾四明崇祯年间永春人,白鹤拳第二代传人。初师从颜起诞,继投方七 娘学白鹤拳,在白练寺(教练寺)中学武十余载,并与方七娘结为夫妻。清康熙初 年,携妻方七娘回永春,住在县城西门外后庙辜厝,相继培养了乐、王、林、蔡、邱、 吴、许、周、康、张、辜、李、白等诸姓28人,人称“二十八英俊”。乐杰居第一,王打 兴居第二,其子曾绿及李元卿、林泮、辜喜、陈传、张居、染布应、辜魁、辜班、辜助、 林椎、姚虎、潘贤、叶福、刘灶等皆是当时白鹤拳高手。其传人之中,郑礼、辜喜、辜 魁、乐杰、王打兴五人世称“前五虎”。曾四对白鹤拳在永春的传播发展有着重大 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前永春名师”。
白戒明末崇祯年间人,教练寺传授的白鹤拳第二代重要传人。明末清初 去台湾,公元1683年后,由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将军从台湾带回永春,传授“寸劲节 力”功法,进一步完善了白鹤拳的技术内容,使白鹤拳的弹抖寸劲特点表现得更为 突出,技艺臻于完善,达到更高境界,是白鹤拳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学者 多,培养出林添、郑宠、郑畔、辜初、辜荣等著名“后五虎”传人,被后世尊称为“后永 春名师”。
陈 煜 永春人,崇祯间守备,镇守仙霞关。
黄 龙 字见侯,明末清初,永春和平里人。少负奇,当山海未靖,投笔从戎, 随总兵陈龙大破江机、杨一豹于光泽,征明遗藩朱统昌有功。抚臣吴兴祚壮其才 武,拔置麾下,从复永春、德化,解泉州围,败郑经将刘国轩于江东桥,克金厦二门, 取南日、海坛诸岛,所向有功。任海州游击,转太平府参将,晋虎门副将,特授南澳 总兵官,赐圣药蟒袍鞍马弓矢,原品致仕,诰授荣禄大夫。
黄 英 字为高,明末崇祯间人,永春安仁里之泄溪村人,清初将领。少孤苦 养于吴,徙兴化,以吴为氏而籍莆田。康熙二年以平金厦功,授都司,甲寅年耿精 忠附于吴三桂,时英为浙提左军游击。会宁海将军喇哈达视师,问诸将谁可膺大 任者,提督首以英对,遂擢福建督标中营副将,授为先锋。前后克复太平、乐清、青 田、象山等县,解处州府围。他率军歼海寇,收山贼,水陆数十战,皆亲冒矢石,身 先士卒,定谋制胜,擢副戎任闽制府中军,再擢同安总兵,随舟师复平金厦。施琅 平澎台以黄英统陆师为副,选精锐奋勇自前,立克澎湖及台湾。凯旋入觐,奉温旨 褒嘉,赐鞍马衣袍,调浙江舟山总兵,复擢四川提督,在蜀11年。后改授福建陆路 提督,不久复调水师,弟心经划,凡关国计民生,无不悉力举行。后以年老乞休,赐 御书匾额加威略将军。年76卒,赠太子少保。
周自超(1760-1837)原名柏,字子兰,号岚溪,又号伟斋。永春迎福里前溪 村人。自超幼聪颖,博学能诗文,工楷法,章草尤超逸有致。年轻时参加童子试, 虽名列前茅而不售,以勇力过人,从武举人林为邦学白鹤拳,改儒业并与武场,登 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科武举人。1793年癸丑科,取中一甲第九名武进士,廷
试钦点探花及第,授侍卫。从驾热河,获刺客以功赐独眼花翎,赏穿黄马褂。嘉庆 初,沿海蔡牵乱,自超将水师中营,前后与蔡作战十余年,屡立战功,历任署理海门 总兵官兼管平海,迁崖州参将兼香山水陆协镇,保荐擢升为虎门总兵官。年老告 病乞归,返里卜居于虎溪山坳,斋舍数椽而已,题其额曰:环谷草堂。
林世成(1790—1868)(-作林世咸)名诘诺,永春人。为永春白鹤拳前五虎 之一王打兴及林椎派裔传人、福州鸣鹤拳世祖。其性好山水,精于技击,遍游各 地,以武会友。清道光年间,游玩于福州义序高堂庵,与罗汉僧较技结友,僧之徒 林达崇受命送世成归永春,途中邀世成至其盘屿家中,遂拜世成为师,学习永春白 鹤拳。林达崇有传谢宗祥、黄大彭等人。黄传林珠森,历三传至高国惠印度尼西 亚一系,皆以白鹤拳名世。闻谢传冲绳人东恩纳宽量。故永春邑中故老传闻云 王、林有传技于福建“上四府”。
谢恩诏字紫斋,清乾隆年间永春人,由行伍出身,荐升安平副将。嘉庆十四 年,与总兵孙大刚,参将陈登.游击陈宝贵等率舟师从水师提督王得禄、邱良功大 败海上义军蔡牵于鱼山外洋,追至黑水深洋灭之,叙功擢江南苏淞总兵,复调浙江 黄岩,两权提督。所至饬营制,简士卒,廉以持已,严以御众,军政肃然,任水师数 十年,精驾驶攻战之法,辑有《舟师绳墨》一编,卒于任。
辜喜(1639- 1706)名良喜,字士美,明末崇祯年间福建永春西门外后麻 辜厝人,永春白鹤拳第三代传人,为•前五虎”之一。披永春《儒林辜氏宗谱》载: “公赋性骁勇,善音乐,精拳法,风声所播,一时赴槊从者,瓷踵相接。”故后世辜姓 子弟习武之风仍盛,其对永春白鹤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辜魁(1663-?)名良魁,字士解,福建永春西门外后麻辜厝人,为永春白 鹤拳第三代传人,也是“前五虎”之一。永春《儒林辜氏宗谱》载:“宗士美公之技, 凡拳法梃(槌、棍)法皆能,有精而著名,但惜其不膏耳。”
郑礼(1654—?)名F祭礼,字启让,乔琰嗣子,乔赫三子,福建永春和风里大 羽人,永春白鹤拳第三代重要传人,“前五虎”之一。据《永春鹏翔郑氏族谱》载: “生顺治甲午二月十五日申时.卒莫考。配石门头林氏,生顺治戊戌二月二十二日 戌时,卒缺纪,无嗣。”郑礼师从曾四,艺成之后,与师兄林(嘏)椎、姚虎(叶福?)等 人挟技远游闽赣.打擂降牛,制恶除暴,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大大地丰富了白鹤 拳的内容,扩大了白鹤拳的影响,也在各地播下了白鹤拳的种子,一生传人不可胜 数,门生遍布八闽大地,比较有名望的有刘降、郑养(1667 1731)、郑宠(1673 1755)、林添、卢益、李昱、蔡熙、林全等人。后世诸多拳家系出斯门,为历代武林所 尊崇称誉。
王打兴(1659—1736)清初顺治年间福建永春东熙人。为永春名师曾四在 永春首传二十八英俊中名列第二的门徒,名列第一者为乐杰。是永春白鹤拳第三 代重要传人,是与郑礼、辜喜、辜魁、乐杰齐名的“前五虎”之一。二十八英俊得名 在前,前五虎得名在后。据传王打兴技传闽东北“上四府”,终老江西省弋阳县,其 之流派,则远传至琉球。源自福建的日本冲绳刚柔流•泊手空手道.多年来派人 到永春寻根问祖,与永春白鹤拳友深入地探讨研究,考证二者的渊源关系,他们也 如尊其祖师爷一样地尊奉王打兴,虽年远代湮,必当其来有自。王打兴是对永春 白鹤拳的发展传播起过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之一。
郑宠(1673—1755)字启命,号幸锡。乔纯三子,生清康熙癸丑二月初九 未时,卒乾隆乙亥正月二十六日戌时,寿八十三,福建永春东门鹏翔人。师从白 戒、郑礼、为永春白鹤拳第四代主要传人,与林添、郑畔、辜初( 1667- 1759)、辜荣 (1687-1759)同享“后五虎”之誉。郑宠除在永春传授其子郑科生及郑樵等多人 外,还技传大田县陈铁寓、阿进(阿达),继传安溪县陈褐、林灶,再传永泰嵩口张承 球等福建“上四府”诸县,福州鹤拳与其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郑宠是永春白鹤拳 传承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之一。
林董清朝乾隆年间福建永春产贤人,祖上有官藤,世称“董爷”。先师从 郑煌,后再投林全门下习武,为永春白鹤拳第五代传人。一生经文纬武,深入研究 白鹤拳法,晚年在前人口传身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对永春白鹤 拳的源流、练功方法、技术体系和套路内容,分别进行了理论性的总结,著有《白鹤 拳家正法》一书,予后世学习永春白鹤拳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指导,是永春白 鹤拳由实践到理论总结形成的最佳范文,被奉为圭臬,对永春白鹤拳作出了重大 的贡献。
浏览4,6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