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人身的十二经,是由手的三阴三阳,足的三阴三阳 组成的。“手三阳经宣真力”是指太极起势,阳气升起,手三阳 经循环,两臂抬起,抬平为度,由肩而肘而腕而指,所谓“根节 动,梢节发”。“气催力到”,由内脉循经的气化态,而生成的力 量是先天真力。拳经言“形于手指”,“双吊球”法更是由腕而 掌,由掌而指根而指尖,逐次第由气脉循缠而到的气与力。这是 由开拳起势即体现“形于手指”。
“双吊球”是以气化力的展现。“双吊球势气最圆”概指太极 拳操演的专修次第,传统老拳宗尚有专习,演化为抓球,或铁 球,或石球。若是一只手托拿运转大铁球,即是铁沙掌的外功, 若是一只手可以用指吊扣住球的三分之一处,则为“擒龙纵鹤” 法的“擒龙指”。初练时可用桩功学习,即“双吊球势”,先是空 手练,后用实练法。即用手扣握住球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 处,随着功力增加,球可增大增重。
“双吊球势气最圆”又指气脉阴阳交注,循至手指末梢处, 即有阴阳互缠之循,内景中称为“元气冲腾”之举,故又为“最 圆”,如月圆十五的气度,古人又喻其为日月同辉之验。
【谱文】十指虚含畅玄机,两掌三眛延宗传。
【注解】此句泛指太极武学中、尚保留了传统武学的风貌。传 统武学对此有“两掌运三昧,十指藏太极”的说法,其中玄妙隐 宗可以窥测得到的武学源流,是有宗传延习的,不似时人任意揣 测的那么单纯。现如今武技作用已不显,是以祛病延年为宗旨。 武学的专功,传统宗风中有“武技的奠基演化专修”过程。
【谱文】平身降气抖神威,双切腕法壮丹田。
【注解】由“开拳势”双手臂抬起,双吊球法展现,则属阳 刚升化的过程,随之转人阴生阳的转化过程。此刻两臂稍下落 降,同时蹲身坐步,双手形成“腕切”法十指向上,掌心向前, 此为降法。气脉由升阳起,为“开拳”势,升气由升在头顶正颠 “九华真峰”的百会而后,随之转为降法,充壮丹田。武学中此 时有“威猛生之,收藏在内”的说法,内力充满,精神合充,形 神抱一。武功武学有神威之勇,武学中有“醒气”之法,旧传哼 哈二气,即文武两种练法,各有传宗,很难以文字解说。难怪拳 经有“々门引路须口授”的名言。双切腕法是继双腕上崩而后的 变化势L
【谱文】老袓断凳气下沉,期身正直撑三环。
【注解】三环者,胸、腰、胯,此三环由醒气合脉,气力合 充之势。继上势身姿随内气下降,平身正直,气壮丹田。双手下 扶,双腿下屈弯,双胯下沉,臂部用力下坐,随之醒气“哼 ——”这个动作,是传统的武练法,旧传其名为“老祖断凳”, 文的练法即是太极拳打拳架的练习法。整个过程中,上身正直, “三环”即上中下三环,上环头与肩胸,中环腰跨,下环腿足。 谱文概指在练习操演、练武行拳过程中,气下沉降,人如铁铸, 顶天立地,随之醒气而使“三环直撑”、“三花聚顶”(即神气威 猛,上贯于头谓之精气神三华聚在真顶,丹道家还有另外的说 法),使周围的人产生一种被威慑之感。尤其是武功,必须日积 月累,几十年如一日,才能领略到“真实不虚”的武学。
【谱文】沾连粘随不丢顶,惊弹崩炸走螺旋。
【注解】破沾连粘随,必须用崩炸、惊弹。沾、连、粘、随 是太极拳的特点,太极拳的高手是以“沾连粘随”、“不丢不顶” 之法称誉武林。那么是否“沾连粘随”可以胜出一切呢?武学也 同其他学识一样,天外有天,尤其是学识中的高下,要看学识领 域的分别。有了循经的内敛,自然会出现一种“惊弹崩炸”之功 的内劲,而这种内力的生成是超越“沾连粘随”所能征服的范 畴,所以传统武学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沾连粘随盖天下, 专怕惊弹崩炸。”即是说,惊、弹、崩、炸可以破沾、连、粘、 随。同时也使人意会到,有循经内敛的循缠之法,是太极拳法精 研深化的自然流露与拳艺走向精深的地步。此句提出了更深层次 的学识,让练太极拳的人向着炉火纯青的境地努力。
【谱文】气化三阳生真力,拳依六合乘金玄。
【注解】传统医学的十二经分为六阴六阳,六阴经中分为手 三阴、足三阴,六阳经中又分为手三阳与足三阳经。手足的三阳 经是太阳、少阳、阳明经脉。“气化三阳生真力”,是说气化行至 三阳脉络时体内会产生先天真力。先天真力并不是单纯指肌肉收 缩产生的力量,而是指人体内转化出益于人体生命生存的能源 力。先天真力是指人体内部形成的、在幼小时体态中存在的生命 动力。这个动力在祖国医学中被称之为“先天祖气”,简名之为 “肾元之气”。这个动力在人成长过程中一直推动着气血循环,吐 故纳新。这个动力衰竭了,人的生命也终止了,常人称之为“气 绝身亡”。练拳是使元气再生的一种好方法,传说当年三丰祖师 创太极拳是为了使“天下众英豪益寿延年”。
达到这个境界不单纯有学识,同时还要有操修,即“拳依六 合乘金玄”。是指身体的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是 外六合;内六合是气与力合、息与脉合、神与意合。太极拳的操 持应当注重这内外六合的专习,能做到六合才可得到像黄金般的 身心,得到深刻的学理。
浏览6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