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内容丰富,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理论之 一。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四肢关节,起到沟通表 里、贯通上下、运行气血、输布营养、协助脏腑完成生 理功能的作用。
《灵枢?经脉篇》曰:“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 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灵枢?经别篇》曰:“夫十二经者,人之所生、病之 所成、人之所治、病之所起、学之所止、粗之所易、上 之所难也。”
古人认为“内景隧道,惟反观者,可照察之”,通 过专修的锻炼方法,自己可以感受到气血循行的路线, 领悟经络学说的内涵。
十二正经是经脉系统的主体,内属五脏六腑,外络 四肢、骨节、腧穴,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230
十二正经分别为: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
手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 肠经;
足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拇指端内侧也。
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
脾出于隐白,隐e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栂趾内、次趾之端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 指、次指之端也。
手太阴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 趾之端也。
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栂趾、次趾之 端也。
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 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
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 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膶。
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 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三脉动于足拇趾之间。
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 终而复始。
浏览4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