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崩拳摸劲
脚下丁八步站立,头顶项竖,放松挺拔。以右式为例,右脚在前, 左脚在后,后膝弯曲,有内裹之劲,前膝有前顶上提之劲,后胯里掖 后拉与前膝相争,前脚趾抓地,脚跟抬起,两腿有夹剪之劲,臀部下 坐,身体后靠,腰部有挺劲,双手臂徐徐抬起高不过眉,低不过嘴,肘 部略屈,肩部松沉有撑劲,左右手虚握成空心拳,右拳靠前,置于中 线之上,右脚在中线右边,左脚在中线左边,左拳略后。拳不可握死, 食指中节要凸顶而出,拳眼向上,大拇指放在食指末端关节上,有用 食指、拇指圈住鸟尾之感,既不能把鸟弄痛,又不能使之飞脱。手腕 及全身大小各关节要挺上劲。出右拳时右小臂略向外部拧转而后小臂
"a |g 音1万 1+ I
向内侧同时拧转,两拳交替,要求做到拳从口出,即是要护住自身中 线之意,速度要慢要匀,切莫一划而过。练习时要用心体会两臂间之 挣、拧、撕、裹之劲;后腿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之蹬地之劲;腰之挺 劲。要做到“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力不空出,意不空回二动作做顺 之后可配合拳重身轻之摸劲法进行练习。也可意念双拳或小臂近腕处 挂上劲,如对方两小臂搭在我之双腕之上,我在持(吃)重的情况下 体会松紧、虚实、含蓄、动静之劲,这才是崩拳之真义。千万不要出 空拳,练拳速,结果连成了 “连珠炮”,一经交手很容易败在拳击之下, 大成拳的崩拳是劲的运用,是“打实”的功夫,是整体劲力(三节不 见形)的催发。(图74、图75)
图74图74图75图75
图74
图74
图75
图75
(二)半步崩拳
半步崩拳即动步崩拳,它的训练目的是在崩拳摸劲有得的基础上 训练拳打重心、步过重心的能力,以体现大成拳“守中用中”、“步要 过人”之原则。
目前有人在练习崩拳时既练半步,又练整步、又练退步,表面看 去内容丰富,训练全面,实际上是步入了讲招误区,完全失去了大成 拳搭手作人、以劲制人的原则。练习崩拳,目的明确,就是运用大成 拳之劲力,施放于敌之重心、拳打重心,步过重心即是崩拳之妙,这 一点半步崩拳(包括顺步和拗步)体现得最为突出。现在很多世人把 大成拳练成了不是招法的招法,猛一看劈崩钻炮横、龙虎蛇豹鹤,无 拳不会,无形不精,实际上没有内涵,无一是处,学者要努力辨别,切 实体认。
顺步崩拳练法:脚下丁八步站立,头顶项竖,挺拔放松,全身各 关节有争挺之力,似曲非曲,似直非直,臀部下坐(勿太低),双膝略 弯,双臂抬起护住自身中线,两拳虚握在嘴前护住中线。以右式为例, 右脚右拳在前,身体略呈斜面,身形身法与崩拳摸劲相类。然后左脚 蹬地(王殄斋称之“单重之妙”),催动右脚前搓,身体移动,同时两 拳搓动,右拳前击,左拳回收,动时幅度勿过大,要注意肩胯同动,上 下一致。右脚落地后,左脚立即跟上,此即半步。如此不断前进,不 断将右拳拉回击出,即为半步顺步崩拳。练习时要有假想之敌,动作 不宜快,要松沉凝重,处处舒适,轨迹上的每一点都能发力方为至妙。 (这就是体会空气阻力的目的和意义)。每一拳出去,要有催动敌人重 心之意,每半步趟出,要有过人之意,因此半步崩拳之“半步”绝非 小步,而是根据功力和当时情况,步幅可大可小,任意变幻。如郭云 深先生的半步,据王若斋回忆有近一丈之距,因此郭先生崩拳的威力 全仗身体均整,步能过人,听劲灵敏之理显而尽揭,其能放人文外之 因也尽在于此了。(图76、图77)
右脚在前,两臂抬起,肘部略弯,两拳虚握,置于嘴前。两膝稍 弯,左脚(后脚)蹬地,催动右脚前趟,同时左拳前击,右拳稍后拉, 左拳到位同时,右脚落地,左脚立即跟上。然后变为开始姿势,不断 前进,即为半步拗步崩拳。其道理、原则、要求均同于顺步崩拳。(图 78、图 79)
图76 图77
L I ji iiii liii ? , i 仙侏一 i,
最后要说明一点,有人会问:在崩拳摸劲中,双拳均拧转而出, 为什么在半步崩拳中没有要求?答曰:崩拳摸劲有得之后,会有外面 不动里面大动的效果,崩拳摸劲所得的劲力会自然运用于半步崩拳, 这是人的本能。
浏览8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