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法
俗称太极有五捶:搬拦捶、掩手捶、披身捶、肘底捶、指裆捶。也有 说栽捶、击地捶、弯弓射虎捶、吊打捶、串捶为五捶。为了归纳总结叙述 方便,以便更加通用,采取称捶为拳。
1. 拳型
四指蜷紧,拇指梢节弯曲,贴紧食、中指。其拳称拇指与食指圈起部 位为拳眼;四指蜷握之手心称拳心;四指根部突出骨节称拳锋;小指和掌 根部称拳轮;四指第三节外面为拳面。
2. 拳法
分为直拳(冲拳、掩手捶、弯弓射虎捶);摆拳(圈捶、肘底捶);勾 拳(搬拦捶、回头看画等);劈拳(吊打捶、擒拿转身劈捶、金刚劈拳); 鞭拳(横拳、串捶等)。无论何种拳术套路各门流派,其拳法均不能出此 五拳范围。故而所有拳法均由此五拳变化组成。
(1)直拳
无论左右出拳,凡直来直去之拳,一概为直拳。直拳又是其他四种拳 的根本拳,四种拳由直拳演变而来。直拳可从腰际,也可从金刚势左右发 拳,也可以从马步、弓步发拳,也可以身直立发拳。其发拳特点主要为直 线出击,在击中对手瞬间加速旋转振弹而出,亦称为“寸劲”,今人称为 “爆发力”等。其出拳直线出击,距离短,速度快,是拳家最喜欢运用之 拳法。太极拳之直拳最大之特点是要求直拳不做收回动作,或只做微小收 回动作。运用丹田劲直接发超短距离之寸劲,使全身之内劲贯串于拳锋或 拳面而发出。此拳穿透力强,如加以穿透对手身体之意念,久而习之,发
出之拳可使对手五脏六腑受伤甚至当场毙命,故而太极高手不到万不得已 决不能轻易用之,以防无故伤人也。
(2) 摆拳
无论从左或从右摆击而发出之拳一概为摆拳。摆拳在各类拳种之技击 中都是运用频率仅次于直拳的拳法。它的动作如乒乓球运动员之扣球,从 下向上45°斜角弧形由外侧向内侧摆击,其接触点可在拳锋、拳面或掌根 部位。发摆拳之前完全放松自如,发出拳后身体随之转动,加大拳出击之 速度,俗称“摆拳要抡圆”。其发拳之轨迹应为半个圆,也可短距离发摆 拳。发拳时,刚开始手臂一定要松弛,直到接触对方被击部位,攥紧加 速,犹如开山劈石之工人抡大锤一般,发力前要松,接触钢钎瞬间一紧, 使力全部贯入钢钎。太极拳讲究摆动幅度小,速度要快,意念要远,隐蔽 性强,才能充分发挥摆拳之效能。
(3) 勾拳
勾拳是从下向上弧形勾击之拳,犹如掏物之状,故而有称黑虎掏心 者。勾拳也是比较难掌握之拳,其运动路线由下向上弧形掏击,路线较 近,不便于发劲,是太极拳五拳中最难发力之拳也。勾拳是接敌之后,在 中路贴身短打之拳法。其技击之部位有裆、腹、胸、脸、颏、咽喉等重要 部位。其发劲之要领,依靠身子下坐、臂向上勾击,亦主要练出丹田发 劲,距离短收效快。由于所击之范围太小,又为短距离、速度快,杀伤力 大,很容易伤及五脏六腑,故而不能轻易使用,以防伤人。
(4) 劈拳
劈拳是从上向下弧形劈击之拳。劈拳所击部位主要有头顶、脸颊、太 阳穴、耳门、颈动脉、肩井穴等要害部位。其发拳从上向下劈时,臂要外 旋,在拳轮或拳根部位接触被击目标时要加速外旋,身法配合发劲,其发 劲路程较远,练到高级阶段时,可减少劈拳之距离,用寸劲发劲。劈拳之 缺点,主要是有亮腋和胁之危险,故而一手劈拳,另一手一定在后守护腋 和胁,否则在发劈拳时,易被人乘。学者不可不注意。
(5) 鞭拳
太极拳道诠真太极拳道诠真也称横拳。此拳乃从怀内横向向前、向外发劲,着力点主要为拳轮、 拳背、拳锋。当用拳轮发横拳时,臂随拳由外向内边发边内旋,在接触点 上刚好拳轮着力;当用拳背、拳锋发拳时,主要是崩劲,横向崩劲振弹手 臂,使拳眼向上,用拳背、拳锋瞬间爆发而出。鞭拳发拳,如车把式甩鞭,
太
极
拳
道
诠
真
太
极
拳
道
诠
真
在使用前为柔,接触点为刚,为寸劲,所谓柔发劲,刚落点。故称鞭拳。
以上五种拳法是太极拳道及至各类优秀拳种所必须练习和应用之拳, 各拳法皆由此五种拳法变化组成,故而平时注意练习,以便增加其实用性。
(二)掌法
掌法亦由五种掌法组成,主要是运用发劲路线来区分,各种掌型均可 依此来运用。太极拳道之掌型只有一种,但可千变万化。其掌为拇指和食 指并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均自然伸展散开,全掌指均要伸展, 并要使掌心有外凸感。郑悟清老先生生前曾经多次讲到太极拳道之手型: “手如两把刀,平时注意练,用时有奇妙。”这种掌型是太极拳道自始至终 的掌型,其掌法无论如何变化其掌型为一也。劈、砍、努、拦、戳、点、 背、翻等掌法之运用均由此而生。
1. 劈掌
劈掌为太极拳掌法第一掌,主要由上向下发劲。可因下劈掌法运用之 不同又分为拍掌、砍掌、反背掌等。
2. 撩掌
撩掌为太极拳掌法第二掌,主要由下向上发劲。又分为掌心向上,由 下向裆部发劲之撩阴掌;掌背向上,由下向上发劲的翻背撩掌,还有拇指 和食指侧由下向上发劲之挑掌等掌法。
3. 内圈掌
内圈掌由外向内抡臂弧形发掌之谓也。无论用掌心,拇指侧之横削, 还是其他掌法,均为内圈掌。
4. 外圈掌
外圈掌由怀内向外抡臂弧形发掌称外圈掌。外圈掌用处极多。其用反 背掌、砍掌、搬拦掌,称为外圈掌。
5. 直掌
所谓直掌就是直线从身前发出之掌。只用于戳掌、搓掌、推掌、按掌
等掌法,均可称直掌。
以上掌型掌法均为太极拳道独有之方法和形状。
(三)指法
勾手为指法中一种。在太极拳中,有单鞭勾手、斜行勾手、左金鸡独 立勾手、擒拿下勾手等。勾手为擒拿法、点穴法之手法和其他指法配合, 进行攻击和点打、戳点、分筋错骨、搓拿搬拦、闭脉封穴等。指法为奇门 手法,配合拳、掌正门出奇制胜。太极拳道讲,“化引拿发”“发前必有 一拿”,其拿乃为指法发挥最充分之处,采、洌、戳、点、搓、拧、抓、 掐无一不指法之发挥。
(四)肘法
太极拳道共有四肘:上顶肘、下砸肘、里盘肘、外靠肘。太极拳本身 即为贴身短打之拳种,其肘法是必备之武器。如上顶肘有金鸡独立势、回 头看画势;下砸肘有双跌脚、抱头推山之七寸肘、肘底藏捶势;里盘肘有 蹯步三步捶、肘底藏捶之盘肘;外靠肘有踡脚蹬跟、外滚臂分心肘、转身 手挥琵琶右靠肘等。肘法之技击威力非常之大,当今太极拳推手中运用较 少,因其伤害性太大,在实践中贴身短打之威力无可比拟。泰国拳即是以 其肘法和膝法声名远著的。
(五)肩靠法
肩主要用于更短距离之靠击。肩靠共有三靠;前靠、后靠、侧靠。在 拳势中,前靠有下挥琵琶、指裆捶;后靠有披身捶、倒卷肱;侧靠有左白 鹤亮翅、分马掌等。
浏览1,2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