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纵转圆圈(围绕额状轴转圈)
分为向前纵转圆圈和向后纵转圆圈。
(1 )向前纵转圆圈
意念由丹田起,导引内气沿两腿前侧下行到脚,同时外形随内气下行 而屈胯、屈膝、屈踝到脚背、脚趾,依次慢慢弯曲。内气从脚下沿两腿后 侧到后背,沿督脉上行至人中穴,同时外形随内气上行,脚掌蹬地上挺, 脚跟离地,挺踝、挺膝、挺胯、展腰通背,头顶上领。内气从人中顺任脉 而下行复归于丹田,外形在内气到百会穴时,全身伸展到最大极限,随之 内气下行时,依次全身缓慢弯曲缩身。呼吸之配合,内气下行为呼,内气 上行为吸;吸从脚下涌泉穴到百会穴,呼从百会穴顺身前到涌泉穴。在整 个动作过程中,两臂伸直,随内气外形之转圆圈,亦做向前纵转圆圈之绕
环运动,充分转动两个肩关节。向前纵转圆圈共转七圈,开始缓慢,逐渐 加快,但内意内气与呼吸和外形要仔细体认配合,对太极拳架的训练有莫 大的帮助,也是进人上乘功夫的法门之一。共做七个圆圈。
(2) 向后纵转圆圈
意念由丹田起,导引内气沿身前任脉逆行,上到人中穴再到百会穴。 外形为挺腹、挺胯、挺膝、挺踝、提踵,再挺胸抬头,当内气到百会穴 时,全身伸展到最高点,同时两臂从腿两侧幵始从下向前、向上直臂上 挺,肩关节也达最高点。意念又导引内气从百会穴沿督脉顺两腿后下行到 脚下涌泉穴。外形随内气下行节节弯曲,先缩身屈胯、屈膝、屈踝,脚踵 落地,同时两臂直臂从上向后、向下围绕肩关节转圈。当内意外形逆任脉 上行时,使劲吸气,当内意外形逆督脉下行时,使劲呼气。此外形内意呼 吸共转七圈。
2?横转圆圈(围绕矢状轴转圈)
又分为左横转圆圈和右横转圆圈。
(1 )左横转圆圈
逆时针转圈,太极起势姿势站立,意念引导内气由丹田沿腿内侧冲 脉、阳跷脉、阴维脉下行至脚。外形随内气下行从上到下节节贯串,上身 下坐,屈胯、屈膝、屈踝至脚,重心到一侧脚上,两臂直臂随内气外形而 下沉。意念导引内气由脚内侧转移到相对脚的外侧,沿阳跷脉、阳维脉上 行至头顶。外形随内气从相对脚重心脚伸踝、伸膝、伸胯、长身提踵而站 直,同时两臂从下向左、向上到头顶直臂绕环。意念导引内气从头顶顺冲 脉、阴跷脉、阴维脉下行至脚。外形随内气下行,上身下坐、屈胯、屈 膝、屈踝落踵,两臂直臂,以肩关节为轴,向侧、向下绕环落于重心脚, 横转一圈,重心转换一次。转七次。
(2)右横转圆圈
顺时针转圈,太极起势站立,意念导引内气和外形重心虚实变化同左 横转圆圈,惟所转圆圈相反而已。转七次。
3. 水平转圈(围绕垂直轴转圈)
太极拳道诠真太极拳道诠真太极起势之姿势站立,意念导引内气由丹田沿带脉绕环转圈,外形 肩、胯、膝、脚,两臂直臂平伸,提脚跟以身体中轴水平绕环转圈,腰、
太
极
拳
道
诠
真
太
极
拳
道
诠
真
太极拳道诠真太极拳道诠真胯部幅度最大,上身和腿下依次减少圆圈转动的幅度,转动时尽量放松。 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转七次。
太
极
拳
道
诠
真
太
极
拳
道
诠
真
总之,全身整体做圆圈旋转,外形要放松,前俯后仰,左歪右斜,目 的使全身各处关节内脏全部得到柔韧性练习,使内气沿经脉得以初步的循 环。
浏览4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