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


二、意的训练|意拳





下面从浑元粧抱树的意念来分析讲解“意”的训练。在开始练浑元桩 的时候,只求单一的设想把树推、拉、提、栽、开、合等。初步感觉确实 有棵树推不动,拉不动的意境存在。然后> 进一步就要打乱意念的顺序, 在想把树刚提起来就往前一推,或者刚把树栽下去义横向把它的皮扒开, 亦或刚合上又往后拉等等。因为抱树的意念训练是和将来的技击实用分不 开的。现在是抱树、推树、栽树……将来就是要用摸索到的拳术的力量变 成推人、拉人……实用时,用力没有面定程序,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也不 能按事先安排好的工作顺序去练习。



再提高一步,到了训练有素的阶段,就应在意念中有一种模糊的感 觉:又想把树扒开,又想合上;又想拉,又想提,又想压,结果是什么也 没想,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做出来的模糊状态就好像一 张白纸能够画出任何美好的东西,这就是应敌前的预备状态,即已接来触 之时的松紧状态。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力量是:碰到哪儿,哪儿才有,碰不 上就什么也没有的奇妙境界。所谓模糊的感觉不是发呆,而是精神的高度 集中,就像足球守门员准备扑点球那样。按拳术老前辈所述,习拳的最离 境界应该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义”。也就是在有意无意之 间〇善于游泳的人,身在水屮,往往忘水的存在。正因为忘记了水的 存在,才游得更好更肖在,就是这么个道理。







| (二)平抱桩见图92



站 丁八步站立。两手抬起约与肩平,手心向下,中指相对,虎口微撑,



粧指尖微敛如抓球状。两手腕处微屈,若能夹物。手微高于前臂,稍有斜 度,两手大拇指外侧与大小臂弯内如环抱大树。前手略高于后手约四五公 .分^意念及其他部位做法要求与第-式同。



(三) 推托桩见图93



两手枱起约与肩齐,掌心斜向前上方,拾如抱物,掌如托物,虎口圆 撑,手指微敛。意念:食指用意上指,指端像有一细弹簧系于眉端(两眉 相对的一端),左手系于右眉,右手系于左眉,二力交错有牵引不开之意。 此即前人所谓“二指勾眉”练法。



(四) 勾挂桩见图94



两手抬起略高于肩(相当f 口部),前手高于后手约四五公分,手指 向前,手心相对,虎口微撑,拇指第一关节微屈,屈处意向上提。食指稍 上抬,而前指、三指、四指前指而微敛,小指斜向下,腕部下屈,肘尖外 侧稍外撑,上臂和前臂弯度大于直角。意念假借:两手掌间如挤一球,腕 部向上如挑物,腕下弯曲处如勾物。其他部分如浑元桩。俗称“托宝贝 儿”桩。



(五)大式桩见图98-99



大式桩像浑元桩一样站好位,然后左脚向前迈出约两个脚长,脚跟不 要着力踏实。右膝前屈,关节处像有物支撑,胯后吸,臀部右下坐,也像 有物依托。大腿根稍向后收。右腿小腿正面与脚面约成50度至60度角之 间。左小腿正面与脚而约成130度夹角。头微向前俯,头顶中心向斜上方 似顶非顶?胸窝微收,目视左脚前约三四尺的地方。左手提起位置在左腿 内侧,距膝部约十厘米。手心向右,指尖向下,虎口撑圆,肘微屈稍上 提,腋虚合。右手及肘位置相当于右膝前内侧约十厘米处。



姿势站好以后,设想胯下伏卧…虎,前手掐其颈,右手提按其腰,而 虎奋力挣摇,起伏翻腾,势欲跃出。而练习的人要全神贯注,警其伤噬, 制其脱出?但求神意足而已。左右互换练习。此桩曾称为“伏虎桩”。



(六) 独立桩见图97 =







全身自然直立,而后将左脚抬起,脚尖外摆,横着伸出,脚心向前站 方,脚尖向左,脚跟向右,小腿内侧面向上方,膝部弯曲。右脚独立,膝 稍弯,上身扭向左方,右肩朝前,面向前方。双手抬起,右手向前(相当 于左脚腕处),手指向上,手心向左,肘稍屈^左手举起,高于头顶约二$ 拳,肘稍屈,四指向前,大拇指向上,手心向右。头顶上颌,胸窝微收。 右脚似生根扎入地内,左脚腕和膝弯处都像夹着东西,脚胸像系着弹簧连 在脖颈后而,前后两手腕处也像有丝线相连,相互争引。左右互换练习。



此桩亦称“于午桩”。





浏览33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