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


二、亦名鬼扯钻|意拳





E



1937年王芗斋先生卜居京门,在人羊宜宾胡同二号,公开接特武林拳 同好,以武会友,借以阐明拳学真义。一时轰动京师武术界,寻访者纷至? 沓来,研讨理论者有之,比武切磋者亦有之,无不为芗老之高超技艺和深 奥的拳理所折服。其间,曾发生洪绪如先生比武拜师之事(已见前文)。 洪带领弟子们重新就教于芗老以后,姚宗勋血气方刚,不甚服气,王芗斋 先生亦有察觉。在一次练功的时候,芗老有意叫姚比试散手,姚正中下 怀,遂使出鬼手断(亦名鬼扯钻)功夫向王老攻击。当时武术界有句话:



学会鬼手断,天下英雄打一半。按现代拳法说就是组合拳连击。谁曾想连 芗老的衣服都没摸到,就摔了两个跟斗。第三次不打了,王老问为何不打 了?姚答:“不知怎么输的还打什么?”。芗老哈哈大笑,从此喜欢上这个 勇敢倔强又聪颖过人的年青人。姚在芗老门下倍受青睐。他刻苦研习,时 隔数载艺臻大成,成为王老顶门弟于。芗老赐名继芗,以示为己之传人。



40年代初期,比武较技的机会很多。凡有比武之事,均由姚宗勋为 主力,从而丰富了姚先生的实践经验。姚宗勋先后战胜了诸多中外名将。



旅日朝鲜人渡边折服地说:“柔道八段也不能这么简单就赢了我。”姚师很 快名重京华,被誉为青年武术家。姚先生在与同道切磋交流之中,其态度 之谦和、举止之从容、打击力之控制、技艺之高超,常使寻访者畏威怀 德,由衷赞誉。很多武术名家经切磋而与之成挚友,天桥刘玉林、海淀吴 增等拳师比武之后一致称赞姚先生有儒将之风。以武会友为武林之宗旨, 非一般好勇斗狠者可比拟。



40年代中,山西人武某依仗伪政权势力制造派系矛盾,在报纸上大 言欺人,自我标榜为“武穆正宗”并直指意拳。姚先生为道破其非,阐明 拳学真谛,决定与武某公开比武,邀请在京武术名流许笑羽等人到场做公 证。结果,武某不堪一击,从此销声匿迹。姚宗勋一时名噪京门。



先生为人正直,嫉恶如仇40年代中为匡技正义,保护善良,经常 与北平的一些地痞、流氓组织发生冲突。如香山严惩“高阎王”、白云观 痛打“联庄会”、金城球杜威镇“卅六友”等,尽人皆知,传为口碑。当 时北平城里的流氓,听到姚宗勋的名字无不丧胆远飏。



从40年代初期始,姚先生在他的住所北平西城太平桥跨车胡同主持 意拳技击训练。芗老亦不时前往指导教学。一时间,这里集中了诸多意拳




名将,如张中、窦士明、韩樵、杨德懋、李永琼等人,人家公推姚宗勋先 生为朋辈之祭酒。这一时期,由于在姚先生的倡导下,改进了训练装备, 采用了拳套、护具等防护措施,保证了实战训练的经常化,从而大大地提 高了训练效果。跨车胡同训练基地在意拳发展史中,有着光辉的一页。



第I章窓拳漪源.姚宗勋克承师训,以发杨拳学为己任,一生于个人生计无所萦怀,致 毕生精力于拳学,身体力行、锲而不舍。特别是他勇于创新,志在发扬, 大胆吸收现代拳法之精华,不新进行近代体育科学之研究,从而充实自己 的学识,并丰富了意拳训练之内容。他谈起世界拳术名家、动态如数家 珍,无不通晓。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体育科学相结合,给意拳事业开 拓了更加广阔的前景。这是姚先生对意拳发展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战略性 贡献。



第I章窓拳漪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姚先生为使意拳技击不致失传,虽历经坎坷,始终 不忘传习后昆。先生治学态度严谨,注重全而选材,不肯轻录门墙。60 年代初,遴选白金甲、薄家聰、张鸿诚、赵绪泉等人重点培养,在家设帐 授艺。先生因材施教,祖据每个人的气质、素质、学识、体魄等区别对 待,使其扬长避短,事半功倍。先生授拳之始,即谆谆告诫请生学拳先学 做人。常言:拳学之成就,是精神、道德、体魄、意志、学识、技艺之综 合体现。此番教诲,学生们铭记在心、受用一生。先生为拳学长久之计, 于迅速提高学生的技击训练水平的同时,注重拳学理论的传授。指导学生 不断从实践和理论上提高对拳学的认识。目的是培养出一批新的教练员, 使其继承意拳,并发展之。先生的愿望在今日得到了实现。



“十年浩劫”期间,先生身处逆境,于1969年春举家迫迁昌平崔村。 牧马荒山、覺牖绳枢仍不辍自身之研习,酷暑严寒坚持不懈、闻鸡起舞、 戴月披书,非常人所及。



大地春回之日t姚师立即召集新老学生恢复训练,使意拳避免了更大 的损失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政策,姚师返居京城受到了国家 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和关怀。先生与意拳同时获得了新的生机。7〇年代 中先生又先后培养了一批年青的选手,其中以尚京堂、崔瑞斌、李鸿锦、 武小南、张增瑞、刘普雷、魏玉柱以及先生哲嗣承光、承荣等人皆为佳 选。



先生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凡接触过他的人,无不对其诲人不倦的精 神、精湛的示范、精辟的论述而感到鼓舞和崇敬=先生一生刚正不阿,特 别是在学术上当仁不让,不肯随波逐流,坚持意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坚



~一 *



令 第一章意拳漪源.决反对'一切封建迷信,从不故玄其说、哗众取宠=他不断教导学牛们要脚 踏实地地进行艰苦的训练和刻苦的钻研,藉以弘扬拳学。



令 第一章意拳漪源.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姚先生对意拳的继承和发展开创了断 的局面D 1984年在北京市体委和武协的关怀和支持下,正式成立了“北 京市意拳研究会”,宗勋先生出任会长,并被聘为市武协顾问。先生夙愿 得偿,给我们留下最后的奉献。



在意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意拳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广泛流传于袓国各地,并引起了国际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近年来,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面 亚等国纷纷成立意拳研究机构,拥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呈现出意拳发展 方兴来艾的灿烂先景。目前,意拳的第三代、第四代已经活跃在国内外拳 坛。



意拳(大成拳)流传至今,满打满算也不过半个多世纪三、四代传 人。按道理说其发展史和师承关系应该是清清楚楚的。但是在理实的生活 中,总有那么一些说不太清楚的事情。T是芗斋老人提出了解除师徒制的 见议^他主张:“人之相与尚精神、重感情不在形式之称谓……要知学术 才是宇宙神圣,是公有师尊,此吾所以力主师徒制之解除也。”果有真实 学术造诣,无师亦可自通,一点真东西没有,叩头三千,呼师八万又有何 益?意拳爱好者之间由T年龄相近或父、兄世交的关系,有时就不好分, 谁是谁的学生,只能说教授者是代师传艺。如果能在拳学上有所建树,不 辱师门,我看也没有必要叫真儿,谁是谁的学生。以本人的教学活动中来 说,亦不乏其例。如王岳铭、王岳铮兄弟,刘书贵同道等,都是朋友在 先、切磋在后,一经有所提高荐于恩师。人品学术均佳,即可称寄名弟 子,原则是只许增光,不可抹黑如此而已。自古英雄出少年,意拳(大成 拳)的发展,重任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传人的肩上。如今意拳第四代 在各位导师的精心培养下已崭露头角。仅以作者门下而论:程军、刘刚、 唐克强、薄乃武、王铁环、文新、吴中等人以及日本学生田所伸一堪称优 等。以外尚有王继军、王春水、刘洪波、刘文波、李克平、于世杰、张 玮、苗红京、程波、许小岑,以及葡萄牙女弟子保拉等一批新老学员前程 无量,后生可畏。



1997年,为了弘扬意拳(大成拳),促进意拳(大成拳)的普及和提 高,进一步丰富、完善训练和竞技制度,经霍震寰先生提议,国家武协、 北京市武协批准,由北京市意拳研究会和香港意拳学会共同发起举办首届



?意拳(大成拳)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于1997年12月6日在北京大运河髙 章尔夫倶乐部顺利召开。全国各地包括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 意意拳组织计200余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得到了国家武协、武院,北京 拳市武协、武院的大力支持。在开幕式上,国家武协主席李杰同志做了重要 S讲话,对意拳(大成拳)的发展指明了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次大会在与会







-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霍震寰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使大会开成了团 结的大会、成功





浏览1,13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