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定步下发力的时候,开始姿势可以采用勾挂桩的基本琴势。即 丁八步站立,两手抬起略高于肩(相当于口部),手指向前,虎口微撑, 拇指第一节微屈,屈处上指如挑物状。食指稍上抬而前指。三、四指微 敛,小指斜向下,手心相对两手间如挤一球。腕部下屈如勾物状。在做定 步下发力的时候,要设想面前高处有一个滑车,滑车下面吊有重物。我们 把两只手轻轻地搭在滑车的倒链上,然后凝神定意,猛然向下降低身体重 心,后胯向斜后靠,同时前脚仍然要往前下蹬地,以保持身体的平衡。骸 骨处力向前指。在身体猛然降低重心的同时,双手用腕关节的尺骨茎迅猛 往下砸,双手突然一紧,变掌为拳(虚握)脖子下若容一球,也要猛然压 紧。这时的意念活动,好像是用全身的力量,把滑车下面吊的重物一下子 给拉起来。也是一发即止,一拉就完,身体及双手立即又恢复到发力前的 蓄力待发状态,准备再次发力。如前所述,松是经常性的,而紧只是刹那 间暂时性的事情。练习定步下发力仍然离不开桩法,实际上这个发力就是 丁八步桩向大式桩之转换。初学者练习下发力,可以从丁八步开始到大式 桩结束。而进一步的训练则要提高要求,在发力的全过程中要由丁八步桩 经过大式桩再回到丁八步桩,这中间不应有什么明显的停顿,当后脚落地 时要设想好像踏在弹簧板上,一下子就给弹了回来。虽然是下发力,两手 也应该有前后、左右的运动过程。双手在往回收手的时候,两前臂仍然有 涮筒子的意念,肩要撑,肘要横,向下、向后还要有左右的开合之力。这 就是浑元力八面出锋的概念。这个发力还可以叫“拍皮球”,是形容在实 用中能通过下发力,让对手像皮球一样地跳起来。最少应该理解为,发力 '78
是来回劲儿,不是有去无回。这个发力传统的叫法是“蜻蜓点水”,顾名 第 思义,就是一沾就起的意思。 t
(三) 定步拧理发力(见图276、图277) 发
定步拧铿发力,是一手向前上,而另一手向后下的发力。这个发力, 娘
可以使对方产生力偶,身体发生倾斜站立不稳而跌翻。以右势为例,左手 左脚在前,右手右脚在后。此时左手往前上方拧铿,依然要拧裹前臂,出 入螺旋,手心向前,拇指朝下,小指朝上。右手手心向下,横向用掌根向 下向外捻转。坐后胯,顶前膝,后腿发力,前脚刹车。其他要求同正发 力。特别注意,两手之间的争力也就是矛盾力。
(四) 偏挂发力(见图291、图292)
以推托桩为准备姿势。仍以右势为例,两手同时向身体左侧画立圆, 前手画逆时针圆,后手画顺时针圆,变掌为虚握拳。前手动作大,后手动 作小,完成动作后前手肘部高于腕部,后手腕部高于肘部。身体与手做相 对运动,即手向左偏挂,身体向右横移。其他要求同前。
(五) 侧发力(见图278、279)
侧发力是横向的发力。准备姿势采用平抱桩的间架:丁八步,全身自 然直立。两手抬起约与肩平,手心向下,手指相对,虎口微撑,指尖微敛 如抓球状。两手拇指内侧与大、小臂如环抱一球。在向左(右)发力的时 候,意力先要向右(左)即向发力反方向引导。好像练习书法那样,欲左 先右,欲右先左。以向左侧发力为例,首先用意念引导身体向右靠去。初 练可以露形,进一步则要求不在外形上有所表现,含而不露即所谓“形不 破体,意不有像”。向右靠时觉得好像靠在一个很大的弹簧上,阻力很大, 一下子被弹簧弹向左方,这时两手及手臂均向内旋转,同时向左右分拧, 好像要把面前的东西猛烈撕开一样。向左(右)发力的重要之处,在于头 部位置的转动。如向左发力,头就应该向左转,同时眼睛看着发力的方 向,术语叫“变脸”。由于头部的转动,带动了身体纵轴的旋转。根据生 理学状态反射的机制,头部向左转动会加强身体左侧肌肉群的紧张度,其 效果就是力量的加强。(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 置改变时,可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肉的紧张性,这种现象称状态反射)。 由于头部向发力方向转动,带动了腰部、腿部向发力方向的拧转,于是产
第 生了强大的离心力将对手连甩带撞受到很大的损伤。腰的转动、腿的拧转 t 即前人所谓之“腰似车轮腿似钻”。在这个发力的过程中,还有一条容易 被忽视而又不能被忽视的要领。即身体纵轴方向的意力延伸,也就是上下 君 之争力,“意拳在十字当中求生活”,忽视了这个环节,将会极大地削弱发 ? 力的效果。前面叙述过的正发力的所有技术要领,其他发力都要借鉴,兹 不赘述。
意拳的发力,要求身体任何部位都能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要求周身无 点不弹簧,即全身就是一个大弹簧,碰到哪儿哪儿都有弹性。具体地说 头、手、肩、足、肘、膝、胯等部位都能发力。前面讲了正发力、下发 力、前后发力、侧发力等具有代表性的意拳发力,其他部位的发力就不一 一介绍了。练功者可以举一反三,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进行功法 研究。意拳教学,总是给人留下宽广的发展境地。总的发力原则原理是把 握争力的基础。弄懂了这个道理,什么部位的发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举 个例子,意拳的肩发力,要像足球运动员那样,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用 肩膀去合理冲撞人家。肩发力不能单纯用一侧的肩膀去“拱”人家,这样 做没有什么力量,也不能保证自身的平衡。按照意拳发力的原理,去设计 肩发力就是这样的:如果是用右肩去撞人,那么在同侧脚落地的同时,右 手突然向左侧摆动,好像用右手握一个小球,要把小球一下子向左侧远处 的墙上拽出去,此时由于身体和肩部的相对运动,突出和加强了右肩的冲 撞力量,这种力量是弹性的力量,是一股“脆”劲儿,同时一撞就完,身 体马上就会恢复平衡。身体各部位的相对运动,能够突出发力点的速度和 力量,这是设计意拳发力的重要依据。(见图282、图283)
浏览43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