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二、清能早达|盈虚有象-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





余功保



陈式太极拳在发展中产生了很多大的武术家。陈发科、陈照 奎父子对陈式太极拳的推广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您如何评价这 两位武术家的贡献。



马虹



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陈式太极拳从陈家沟一隅之地传到北 京,由北京传到全国,他们二位功不可没。



当时陈发科到北京后,人们感觉他的拳很新鲜,跟原来传的 杨家的不一样。当时有一些练杨式太极拳的开始跟陈发科学,许 禹生、沈家桢、顾留馨等这些有影响的人物都跟随学。陈发科在 北京呆了 30年(1928-1957年),把拳由北京传到上海、南京乃 至全国。把陈式太极拳推向世界,两代宗师功绩很大。这两代宗 师很大的一个功绩就是真正把完整的、原原本本的两套陈家沟的 拳传下来。陈照奎老师在北京上过中学,有一定文化,从拳的理 论、拳理拳法上也有一定发展,说得更清楚了,使人理解更深刻 更清楚了。



余功保



您通过长期随陈照奎先生学拳,感觉他教拳有什么主要的特 点?



马虹



陈老师有一句话:“论功夫,我不如我父亲。要说教拳,我 比我父亲还有点儿办法。”可见他教学还是很有特色的。



解放前他在和平门外志成中学,他有中学文化,字写得也不 错,爱看书。在我家住的时候小说也看、历史书资料书也看,往 往看到12点以后。白天睡觉,早了有人去坐着聊天。往往是到 了晚上12点、1点了说:“马虹,来,说拳。”



喜欢读书使得他在教学中不是简单蛮说,而是讲道理。



他教拳很有一套办法,从理论上他能说,他能讲出所以然 来。比如开合、虚实、轻沉兼备之类,虽然他没法从易理上说, 但是他讲的东西都非常符合易理。



有没有文化在教学上区别很大。没文化你可以埋头练拳,但 教拳没有文化就跟有文化的有差别。



陈老师教学方法有一套。在郑州教我们拳的这三个小时,他



用得非常科学。第一个小时,一个式子,他不让你动,而是让你 好好看,你可以记,把动作一二三四五看清楚,记清楚。有的式 子分好几个动作,他把每个动作的手眼身法步都给你讲清楚,做 示范,你可以记可以看,但不让你比划,他说你现在需要一个整 体印象,要整体看我这个动作怎么做。第二个小时,他在前边喊 着口令盯着你一二三地做,把每个连续动作分动,比如懒扎衣他 分成六个动作等等。这在当时已经很符合现代的教学方法了。第 三个小时,单兵教练,一个一个来,一个动作不对就反复来,往 往来几十遍。如果还不对,今天不行,明天你还得来这个动作。 非常严肃严格。这就是他的三段教学法。



余功保



教学很注重系统性。是有想法的教学。



马虹



我开始的时候有点耸肩,他叫我那个师兄弟张其林:“其 林,给马虹按着肩膀。”让人家给我按着肩膀我打拳,给你弄难 看,严格要求你。后来到焦作去表演,张其林看着我说:“师 兄,你现在怎么放松那么好了。”我说:“都是让你给我按肩膀 按的。” 、



陈老师说,你来跟我学拳,我先要问,你是打算细一点儿还 是打算粗一点儿、时间长一点儿还是短一点儿。单兵教练像我们 几个人的这种就得严格要求。他在上海教拳,一百多个人跟他 学,他说不可能一个一个那么教。



陈老师给我们打的基础非常扎实。我练拳也没想过比赛或者 拿金牌什么的,后来武协知道我打拳而且打得不错,就让我参加 全国性或者省上的一些比赛,他们给我报名,全省参加了5次, 5次都是太极拳第一名。



余功保



学拳遇到一位好的老师是深造的必要条件之一。



马虹



你再聪明也需要引路的人。在苏州园林中有一个网师园,园 里面正面大厅悬挂有一个匾,上面写的是“清能早达”几个大 字。有一次我们一些人一起游览那里,大家让我解释一下这几个 字的含义,我就用太极拳的道理来解说,“清”,就是指水清澈, 与“浊”相对立;达,就是到达,明白,通晓,如同知书达理一 样,不管做什么事,像走路一样,只有领路人路线清楚,才能到 达预期的目标。练拳也是这样,传拳的人一定要清楚,不明拳 理,以误传误,不仅不能“早达”,还误入歧途,永远“达”不 了。所以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他是一位太极拳的“清”者,引导 我正确前进。我后来也以此鞭策自己,争取做一个“清”者。不 误导学生。



余功保



您从满身是病练到年近八旬依然身体敏健,太极拳的健康效 果就出来了。



马虹





浏览98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